贫困生论文四级模式论文: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09 05: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贫困生论文四级模式论文: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思考

【摘 要】贫困生的资助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倍受关注,我国现有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一套确实有效且易于操作的贫困生资助模式,是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 四级模式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贫困生的认定不规范

这主要是由“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形式化、利益面前缺乏诚信和民主评议看“人气”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目前,高校衡量一名学生是否贫困,最有力的“证据”是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但这份调查表的可信度有待考证。此外,在申请贫困生资助方面,贫困生群体存在缺乏诚信、隐瞒实际情况,影响了资助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公平性。不少学生为了申请贫困生资格,在填写家庭收人时尽量少报,或者故意夸大家庭困难程度。同时随着贫困生资助覆盖面积的加大,不管一个班级有没有贫困生,但都会拥有几个“贫困生名额”,班里除了公认的困难学生,剩下的那些学生如何界定可能就会仅凭评议小组的印象或是“人气”来决定了,平时人缘好的自然上了“贫困榜”。

2.资助体系不健全,政策难以落实。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

不管是助学贷款还是近年国家努力推行的生源地贷款,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政府、学生、学校、银行、家庭等行为主体存在着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利益的不一致性,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主体在利益分配和成本承担、道德风险等方面存在若干矛盾和问题。此外,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制度的内涵未能与贫困生的保障体系相统一。各级各类奖、助学金通常只能满足极少数贫困生的需求,奖学金主要针对学习优秀学生,而助学金来源渠道则比较单一,且涉及对象不广泛,所以不能切实起到奖优、助贫、促学的作用。同时,各高校由于很难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所以减免学费的政策不能较好地落实。

二、国外贫困生资助的做法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均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做法,并取得了成功,认真学习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各国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不同的资助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欧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

1.西欧模式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为盛行的是免费高等教育加助学金资助模式,先后有50多个国家实行过,主要是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英国、联邦德国等。

2.日本模式

日本一直实行上大学缴费但以贷学金为主的学生资助制度。学生贷学金分为一般贷款与特别贷款。一般贷款的金额较少,特别贷款则较多,然而特别贷款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能力与学生学业成绩则要求严格。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贷款,接受贷款的学生,一律都免付利息,毕业后按本金分期偿还。

3.美国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采用混合模式资助贫困学生,这种模式表现在资金来源、投向以及资助方案的多元化上。资助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慈善团体、州政府、大学,其中联邦级学生资助占绝大部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采用的是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和减免学费五种方式。

三、适合中国的资助模式的建立

国外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固然有其优越之处,但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不难发现,高校在校学生众多、国家整体经济欠发达都使得我们的贫困生资助不可能采用全部由政府买单的形式。要克服对贫困生认定的不规范以及资助体系的不健全,政策难以落实这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建立四级模式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具体如下:

1.一个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3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