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CT报告模板

更新时间:2023-04-14 13:3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T诊断报告模板

颅脑

1. 正常颅脑平扫

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

2.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

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所扫各层未见异常

3. 正常颅脑平扫(外伤)

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所扫各层未见异常

4. 正常颅脑平扫+三维成像(外伤)

颅脑CT平扫所扫及三维成像显示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5. 正常颅脑平扫+增强+三维成像

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平扫所扫各层脑干、间脑及双侧大脑、小脑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意见: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6. 正常颅脑CTA

经肘静脉注入6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0mg I/ml)100ml行颅脑CTA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双侧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分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未见畸形血管影,未见动脉瘤影。

意见:颅脑CTA未见异常

7. 正常颅脑CTV

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100ml,行颅脑CTV三维成像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及乙状窦及其属支显示好,形态、大小、分布未见异常;未见狭窄、闭塞及充盈缺损影,未见畸形血管影。

意见:颅脑CTV未见异常

8. 老年性脑改变

颅脑CT平扫示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诸脑室、脑池扩大,脑沟增宽,双侧额部蛛网膜下腔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老年性脑改变

9. 脑萎缩,脑白质疏松

颅脑CT平扫示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境界不清;余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

常;双侧脑室、脑池扩大;脑沟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萎缩,脑白质疏松

脑血管病

10. 脑梗死.缺血性

颅脑CT平扫示左侧额顶叶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示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左侧额顶叶脑梗塞

11. 脑梗死.出血性

颅脑CT平扫示右额顶叶可见扇形低密度灶,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为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

12. 脑梗死.多发腔隙性

颅脑CT平扫示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侧脑室旁脑自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

13. 陈旧性脑梗塞

颅脑CT平扫示左/右侧颞/顶/额/枕叶内见一片状低密度灶,CT值HU,病灶呈矩形,边界清楚锐利,同时累及灰质及白质,局部脑沟增宽,同侧侧脑室增大,中线结构向同侧移位。

意见:左/右侧颞/顶/额/枕叶低密度:陈旧性脑梗塞?脑软化灶

14. 脑梗塞…灌注成像

颅脑CT平扫示左侧额叶见片状低密度灶灶,CT值18-20HU,边缘欠清,大小约cm ×cm;左侧侧脑室较右侧稍大,无明显占位效应;中线结构居中。灌注成像参数:以4ml/s速率静注造影剂50ml;延迟5秒,以病灶为中心,动态扫描,重复45次。左额叶病灶区CBP=4ml/100cc/min(对照区为14-20ml/100cc/min) CBV=0.15(对照区为1.039-1.28)。MTT延长。以左侧大脑中动脉为标准曲线,病灶区强化曲线峰值升高。

意见:脑灌注成像提示左额叶病灶区CBV和CBP均下降,MTT延长,提示脑梗塞。

15.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双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可见多发斑点/片状低密度影,边界部分清楚,左/右双侧基底节区可见一/多发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双侧侧脑室、三脑室轻度对称扩大,脑沟扩大,脑池增宽。中结结构居中。

意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6. 脑出血.急性高血压性

颅脑CT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外囊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右侧脑室受压变窄、略左移,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

意见:右侧基底节-外囊区脑出血

17. 脑出血.破入脑室

颅脑CT平扫示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78~

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

意见:右侧丘脑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内

18. 脑出血

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可见肾形/不规则形高密度病灶,CT值HU,边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大小约为cm×cm×cm,周围脑组织可见低密度水肿,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轻度向对侧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左/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脑出血

19. 脑出血吸收期

脑出血治疗后复查,与200 年月日老片对比,现CT平扫显示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或见一不规则形高密度病灶,密度较前减低,病灶较前变小,病灶边界稍模糊,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右偏移,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以上占位征象较前片比较已有明显好转。

意见: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脑出血吸收期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

颅脑CT平扫示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入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CT平扫示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60HU左右,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骨窗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22. 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

颅脑CT平扫示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后方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意见:右枕叶脑出血

23. 脑动脉瘤.囊形

颅脑CT平扫示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l.0cm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局部中线结构左侧移位。

意见:前交通动脉瘤(左侧)

24. 脑挫裂伤无骨折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右枕叶颅骨下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内见cm×cm团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区CT值60~76HU,右侧脑室后角略受压;邻近脑组织略肿胀,密度稍减低。余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骨窗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右枕叶脑挫裂伤

25. 硬膜外血肿有骨折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额顶部颅骨下见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值70~90HU,边界整齐锐利,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右移。骨窗见左侧顶骨线状透亮线,断端未见明显移位,邻近头皮下软组织肿胀。

意见:左顶骨骨折,左顶硬膜外血肿

26. 硬膜下血肿..急性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顶枕区颅板下可见新月形较高密度影,CT值55~70HU,范围较广泛,已超越颅缝,覆盖在左侧顶枕颞部硬膜下及大脑纵裂;同侧脑组织肿胀,脑回增大;同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弧形右侧移位;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改变。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左侧顶枕区硬膜下血肿(急性期)

27.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额、顶、枕区颅板下可见条带状等密度影,中间有分隔,CT值34~40HU;同侧大脑半球脑组织略肿胀;同侧脑室额角及体部均明显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右移。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左侧额、顶、枕区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28. 硬膜下血肿..慢性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额、顶、枕区颅板下半月形液性密度影,CT 值10~25HU,范围较广,穿越骨缝,但未过中线;左侧脑组织受压明显,左侧脑室变窄,局部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区。骨窗颅骨未见骨折征象。

意见:左侧硬膜下血肿(慢性期)/硬膜下积液

29. 脑出血――吸收期

原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脑出血复查,与200 年月日老片对比,现片显示原血肿较前变小,密度减低,边界稍模糊,周围脑组织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右偏移,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以上占位征象较前片比较已有明显好转。

意见:左/右侧基底节区/颞/顶/额/枕叶内脑出血血肿较前吸收

30. 头皮肿胀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脑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脑室、脑池未见扩大,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左侧顶部见头皮软组织肿胀,颅骨未见明显骨折征。

意见:颅脑平扫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顶部头皮肿胀。

颅内感染性疾病

31. 脑脓肿

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颞叶圆形低密度病变,周边可见等密度完整均匀环形壁影,壁的CT值35HU左右,厚度约2mm;增强检查,脓肿壁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大病灶边缘可见多个壁强化小子病灶;壁外侧见不规则形低密度脑水肿区,左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右移。

意见:左侧颞叶脑炎,脑脓肿形成

32. 脑囊尾蚴病

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额叶大脑纵裂旁见小圆形等密度病灶;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环状强化,直径为0.5cm,边界更清晰;周边指套状低密度水肿,左侧侧脑室额角略受压,局部中线结构略右移。

意见:左额叶大脑纵裂旁病变:脑囊尾蚴病

33. 炎症?

颅脑CT平扫显示左/右侧颞/顶/额叶可见斑片状低密度,CT值HU;增强后病灶无/轻度强化,脑沟回无明显强化;中线结构居中/向左/右侧轻度偏移,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尚正常。

意见:左/右侧颞/顶/额叶斑片状低密度,多考虑为炎症

小儿脑疾病

34. 脑膜膨出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前额部可见囊性包块,由颅内额部膨出颅外,密度较均匀,CT值10~20HU;骨窗显示中线区额骨局限性缺损。

意见:额骨缺损并脑膜膨出

35. 脑膜脑膨出

颅脑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前额部可见包块由颅内额部膨出颅外,内见脑组织和脑脊液,CT值5~40HU;骨窗显示中线区额骨局限性缺损。

意见:额骨缺损并脑膜脑膨出

3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脑CT平扫示双侧半卵圆中心、深部脑白质区及侧脑室周围可见多发散在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脑半球广泛性密度减低,皮髓质界限模糊或消失,可见“白色小脑征”。左侧额叶皮质区可见线状高密度影。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7. 多发性硬化

颅脑CT平扫示双侧侧脑室前角及后角/两旁脑白质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边界部分清楚;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呈斑片状强化,部分病灶无强化;双侧侧脑室对称性轻度扩大,脑沟略宽,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多发性硬化

脑肿瘤

38. 脑膜瘤

颅脑CT平扫示右侧额区类圆形稍高密度病灶,边缘光滑清晰,密度较均匀,CT 值51HU;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一致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病变周围脑组织有片状低密度水肿区,可见脑白质塌陷征,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局部中线结构左侧偏移;骨窗可见病灶与额骨内板广基底相连,局部骨质增生硬化。

意见:右侧额区占位病变:脑膜瘤(大脑凸面)

39. 脑膜瘤2

颅内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cm×cm×cm,边界清楚,平扫呈等/略高密度,CT值Hu,密度均匀/基本均匀,其内可见少量斑点样钙化,病灶呈宽基底,与大脑镰/颅骨相连,周围脑组织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变呈均匀明显强化,CT值Hu,可见脑膜尾征,水肿不强化,中线结构左/右偏。

意见:左/右侧额/颞/顶/枕叶/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桥脑小脑角部占位性病变:脑膜瘤

40. 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颅脑CT平扫示右侧小脑半球近中线处类圆形低密度囊性占位病灶,边缘尚清晰,囊壁见等密度结节,囊液密度稍高于脑脊液密度,CT值16~41HU;增强后病灶

后方近边缘处结节状、条状强化明显,低密度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周围水肿不明显,第四脑室受压明显,幕上脑室梗阻性扩张积水。

意见:右侧小脑占位病变并幕上脑室梗阻性积水:星形细胞瘤?

41. 少突胶质细胞瘤

颅脑CT平扫示左/右侧额/颞叶见一大小约为cm×cm×cm混杂密度灶,边界欠清,其内可见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影,CT值36~61HU;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病灶周围有轻度低密度水肿区,占位效应较轻,局部脑沟变浅,中线结构居中/轻度向对侧偏移。

意见:左/右侧额/颞叶占位病变:少突胶质细胞瘤?

42. 星形细胞瘤..低级星形细胞瘤

颅脑CT平扫示右侧顶叶髓质区可见片状低密度病变,病灶偏中心见小片状与脑实质等密度影,内见点状钙化CT值36~61HU;增强扫描病变未见强化;病变边界较清,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均不明显。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意见:右侧顶叶占位病变:低级星形细胞瘤?

43.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颅脑CT平扫示右顶叶皮层见一4cm×5.2cm略高密度不规则肿块影,CT值36~41HU,其问见低密度坏死;增强后见瘤灶明显强化,坏死区未见强化;肿块边缘较清晰,周围见较广泛水肿;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中线结构略左偏。

意见:右顶叶占位病变: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44. 胶质母细胞瘤

颅脑CT平扫示右侧脑室三角区及颞顶枕部占位病变,呈分叶状,为混杂密度,以等密度为主,等密度区CT值45~55HU,周边为低密度囊性区及水肿带,中央有

少许高密度影;增强后病变为不规则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周边强化不明显,病变形状极不规则;病灶累及胼胝体,超越中线,边界不清,占位效应明显,同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左侧移位。

意见:右侧脑室三角区及颞顶枕部占位病变:胶质母细胞瘤?

45. 髓母细胞瘤

颅脑CT平扫于后颅窝中线处,相当于小脑蚓部有一大小约为cm×cm类圆形低密度病变,CT值35Hu,病灶突入第四脑室,病灶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CT值65Hu,第四脑室向前移位变形,幕上脑室明显扩张积水。

意见:小脑蚓部占位病变并梗阻性脑积水:髓母细胞瘤?

46. 垂体腺瘤(大)

颅脑鞍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平扫示垂体内可见直径2.0cm大小边界光滑略高密度肿块,中心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后见平扫稍高密度肿块明显均一强化,中心斑片状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垂体柄移位;鞍低下陷,蝶鞍扩大,鞍上池变形、减小,视交叉受压上移;双侧颈内动脉受压外移。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腺瘤?

47. 垂体腺瘤HRCT

颅脑鞍区HRCT示鞍低下陷,蝶鞍扩大;蝶窦呈鞍前型、半鞍型、全鞍型、鞍枕型,未见碟上筛房;鼻道、鼻甲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垂体腺瘤?

48. 颅咽管瘤

颅脑鞍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鞍上池内见约为cm×cm混杂密度肿块,

CT值~HU,有囊变、钙化;增强后实质部分有强化;矢状位显示是交叉受压前移,垂体受压下移。余脑内未见明显异常。

意见:鞍区占位病变:颅咽管瘤?

49. 颅咽管瘤2

颅脑鞍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cm×cm;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可见壳样/斑块状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三脑室前下部受压,三脑室后部及侧脑室扩张积水。

意见:鞍内及鞍上占位病变:颅咽管瘤?

50. 听神经瘤

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增强后囊壁强化明显,囊变区未见强化;病灶边缘清晰,与颞骨岩部内听道相贴;内听道略扩大,内见有强化软组织密度影与桥小脑角相连;局部脑组织受压,第四脑室及脑干轻度受压向左移位,右侧桥小脑角池显示不清。

意见: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听神经瘤

51. 脑转移瘤

颅脑CT平扫示右顶部及左颞顶部各见一结节状病变,等密度;增强扫描上述结节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内见片状液性无强化区;结节边界清晰,直径分别约l.6cm及1.3cm,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区。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脑内多发病变:转移瘤?

52. 梗阻性脑积水

颅脑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三脑室扩大、双侧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积水,

脑室旁白质密度减低,四脑室形态、大小尚可。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灶,中线结构居中。

意见:梗阻性脑积水,梗阻平面在中脑导水管水平

术后改变

54. 脑肿瘤手术后

脑肿瘤手术后复查,无老片对比,现颅脑CT平扫显示原肿瘤区呈术后改变,局部可见低密度软化灶,并见少量高密度出血,同侧脑脑室稍变小,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局部骨质缺损,颅板下少量积血、积气。环池清晰。

意见:脑肿瘤手术后改变

五官头颈部

正常眼、鼻腔鼻窦、耳、鼻咽、口咽、喉、口腔、甲状腺、腮腺、颈部

1. 正常眼眶

双侧眼眶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眼球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无突出征像,眼环未见增厚。双侧视神经眶内段的粗细、密度、边缘未见异常;双侧视神经管未见异常;双侧视神经颅内段未见异常。各眼球附属眼外肌肉未见异常大小、形态及密度。眶内脂肪未见异常密度,泪腺区未见异常密度影像。

意见:双侧眼眶CT平扫未见异常

2. 正常鼻腔鼻窦

双侧鼻腔鼻窦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额窦、筛窦、上颌窦以及蝶窦发育正常,气化良好,各窦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影。各窦壁骨未见异常骨质改变。鼻腔通畅,鼻中隔未见左右偏曲,双侧中下鼻甲未见形态及密度改变。

意见:鼻腔鼻窦CT平扫未见异常

3. 正常鼻腔鼻窦HRCT

双侧鼻腔鼻窦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额窦、筛窦、上颌窦以及蝶窦发育正常,气化良好,各窦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各窦壁骨未见异常骨质改变。鼻腔通畅,鼻中隔未见左右偏曲,双侧中下鼻甲未见形态及密度改变。

意见:鼻腔鼻窦HRCT未见异常

4. 正常耳HRCT

双侧颞骨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耳廓未见异常,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双侧乳突呈气化型,气房育正常,气化良好,内未见异常密度影;鼓室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咽鼓管未见改变。各听小骨显示良好,未见异常改变。耳蜗、前庭及各半规管未见异常形态、密度。双侧内耳道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其内未见异常密度。耳部组成骨骨质未见破坏征象。

意见:双侧外、中、内耳HRCT未见异常

5. 正常鼻咽1

鼻咽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腔形态大小正常。双侧咽隐窝大小正常、形态对称,未见异常密度。双侧咽鼓管口大小正常、形态对称,未见异常密度。双侧咽鼓管隆突大小正常、形态对称,未见异常密度。鼻咽顶及双侧侧壁未见增厚,腭帆提肌、腭帆张肌、翼内外肌形态大小正常,各肌间隙正常。咽后间隙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咽旁间隙未见变窄或增宽。双侧翼腭窝大小正常、形态对称,未见异常密度。双侧颞下窝及颞窝大小正常、形态对称,未见异常密度。双侧腮腺大小正常、形态对称,未见异常密度。扫描范围内鼻腔鼻窦未见异常密度改变,也未见骨组织破坏征像。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影。所示脑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鼻咽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6. 正常鼻咽2

鼻咽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鼻咽部结构对称,组织界面清晰,咽隐窝、咽旁间隙无狭窄及移位,双侧颈动脉鞘区无异常,鞍旁及相应颅内结构未见异常;骨窗像示颅底骨质无破坏。

意见:鼻咽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7. 正常喉部1:

喉部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会厌大小形态未见异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双侧梨状隐窝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舌骨体未见异常。喉前庭大小形态未见异常,腔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双侧前庭襞大小形态未见异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室裂未见狭窄。双侧声带大小形态未见异常,未见异常密度影。声门裂未见狭窄。声带前联合形态正常,未见异常征像。甲状软骨未见异常,杓状软骨及环状软骨未见异常。扫描范围内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影。

意见:喉部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8. 正常喉部2

喉部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喉腔对称无狭窄,双侧声带对称,无明显增厚,声门裂正常,双侧假声带对称无异常,会厌软骨形态及密度正常,会厌前间隙脂肪密度正常,双侧喉旁间隙及犁状隐窝对称,未见局灶性异常。诸喉软骨未见骨质破坏。

意见:喉部CT平扫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9. 正常甲状腺

甲状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甲状腺对称,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CT值HU,未见异常强化灶;扫描范围内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影。

意见:双侧甲状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10. 正常腮腺

双侧腮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腮腺对称,形态、大小及密度未见异常,CT值HU,未见异常强化灶;扫描范围内颈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影。

意见:双侧腮腺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11. 正常颈部

颈部(颅底至颈根部)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颈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未见增大的淋巴结,各间隙清晰。

意见:颈部(颅底至颈根部)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未见异常

12. 正常颈动脉CTA

经肘静脉注入60%非离子型碘对比剂(300mg I/ml)100ml行颈部CTA三维成像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前后内未见钙化斑块,无管腔狭窄,颈内、外动脉所见无异常。双侧椎动脉未见狭窄与扩张。.

意见:颈部CTA未见明显异常

眼病变

13. 眶内炎性假瘤..肿块型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右侧眼外突,眼眶眶前/球后部/肌锥内外见边界不清规则/不规则肿块影,大小约cm×cm×cm,CT值HU;增强后轻-中度强化,CT值HU;眼外肌稍增粗。余未见异常。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占位病变:炎性假瘤

14. 眶内炎性假瘤..弥漫型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右侧眼外突,眼眶内弥漫性密度增

高,累及眼球壁、泪腺、眼外肌、视神经及球后脂肪,呈“冰冻眼眶”,CT值平扫HU、增强HU。余未见异常。

意见:左/右侧眼眶内炎性假瘤

15. 眶内炎性假瘤.. 泪腺炎型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双眼外突,右侧为着;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约cm×cm×cm,密度较均匀,CT值平扫HU、增强HU,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局部骨质未见异常改变,双侧泪腺窝不大。余双眼眶肌锥内外间隙未见异常,双眼环完整,双眼球形态结构正常,内部密度均匀。

意见:双侧眼眶内炎性假瘤泪腺炎型

16. 眶内炎性假瘤..肌炎型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右眼外突,内、外直肌肥厚,肌腱附着处眼环增厚模糊,CT值平扫HU、增强HU;余双眼眶肌锥内外间隙未见异常,双眼球形态结构正常,内部密度均匀。

意见:右眼眶内炎性假瘤肌炎型

17. Grave眼病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右/左/双侧内/下直肌明显增粗,且以肌腹增粗明显,肌腱附着处增粗不明显,内/外直肌增粗/无增粗,双侧视神经走行及密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灶,双侧球后脂肪密度正常。

意见:右/左/双侧内/下直肌明显增粗,符合Grave眼病

18. 眶内血管瘤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眶内眼球后方约cm×cm×cm 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其内密度不均(CT值HU),散在小斑点状钙

化,注射造影剂后肿块明显强化(CT值HU),并周围可见条状及蚓状强化影,眼球受压向前移位,视神经向颞侧轻度移位,内直肌亦受压变形,眶壁无明显骨质破坏,左侧眶内未见异常改变。

意见:右侧眶内眼球后方占位病变:血管瘤

19. 眶内皮样囊肿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额筛骨缝处局限性骨质缺损,其间可见一约cm×cm×cm囊状低密度病灶(CT值HU),囊壁厚薄均匀,边界锐利清晰,增强无强化,周边骨质可见锐利线状增白硬化带,病变突向左侧筛窦。左侧外直肌、眼球略向内侧移位,肌锥外间隙增宽。双眼环完整,双眼球形态结构正常,内部密度均匀。

意见:左侧眶内占位病变:皮样囊肿

20. 泪腺混合瘤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眶外上方骨壁和球壁之间可见结节状约cm×cm×cm稍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轮廓光整;CT值平扫HU、增强HU;骨窗左泪腺窝骨壁呈受压变形改变,泪腺窝增大。左眼球轻度内侧移位,肌锥外间隙增宽。右侧眼眶未见异常。

意见:左侧泪腺区占位病变:泪腺混合瘤

21. 视网膜母细胞瘤

双侧眼眶CT平扫、增强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眼球球内后部见不规则形约cm×cm×cm稍高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大小约cm×cm,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片状钙化,CT值HU;增强后有强化,CT值HU;球后间隙清晰,视神经及球外肌形态正常,眶壁无骨质破坏。左侧眼球未见异常改变。

意见:右侧眼球球内占位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

22. 球内异物

双侧眼眶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玻璃体内可见点状约cm×cm×cm高密度异物影,CT值平扫HU;边界锐利清晰;晶状体密度不均,形态不整。右眶外侧壁骨质不连续,可见骨折透亮线。左侧眼眶未见异常。

意见:右眼球内异物

23. 晶状体脱位

双侧眼眶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眼球前部未见晶状体,玻璃体内可见晶状体样高密度影(CT值80HU);左眼球后及右眶内未见其它异常。双侧眼眶未见骨折。

意见:左侧晶状体脱位

24. 晶状体挫伤

双侧眼眶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眼球前部晶状体密度减低(CT值30HU);右侧晶状体CT值80HU;双侧眼球后未见

其它异常,双侧眼眶未见骨折。

意见:左侧晶状体挫伤

25. 眶骨骨折

双侧眼眶CT平扫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眼眶内侧壁骨质不连续,左眶肌锥外间隙内脂肪突向左侧筛窦,内直肌向内侧嵌顿。左眼球未见异常。右侧眼环完整,右眼球内密度均匀。双侧视神经对称,密度均匀。

意见:左眼眶内侧壁骨折(爆裂性)

耳部(乳突)

26. 急性中耳乳突炎

双侧颞骨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乳突呈板障型,左侧中耳乳突黏膜不均匀增厚,鼓室、乳突内可见液性密度影,包绕听小骨;左乳突气房骨性间隔增厚。右侧乳突气化良好,乳突蜂房透过度正常,骨质无破坏;双内听道左右对称,未见扩张及骨质破坏影像。

意见:急性左侧中耳乳突炎

27. 慢性中耳乳突炎(单纯型)

双侧颞骨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左侧乳突气化不良,呈硬化型密度增高,乳突气房骨间隔增厚。右侧呈板章型,鼓室壁、乳突气房及听骨可见薄层软组织灶环绕;右耳鼓室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中耳听小骨显示尚可,未见确切骨质破坏,鼓膜显示不清。内听道左右对称,未见扩张及骨质破坏影像。

意见:慢性双侧中耳乳突炎(单纯型)

28. 慢性中耳乳突炎(非良性型:胆脂瘤或肉芽肿)

双侧颞骨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右侧乳突呈硬化型,右侧鼓室及乳突窦内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值HU),周围骨质轻度凹陷、边缘硬化,窦口扩大,病灶推移听小骨,听小骨结构显示不清、部分骨质破坏,鼓室盾板破坏消失。左侧中耳乳突未见异常。双侧内耳及内听道未异常。

意见:慢性右侧中耳乳突炎(非良性型:胆脂瘤?肉芽肿?)

鼻腔鼻窦

29. 鼻窦炎

双侧鼻腔鼻窦HRCT及三维成像显示: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窦壁黏膜增厚,窦腔内充满液性密度影,CT值10~25HU。窦壁部分骨质增生,未见骨质破坏。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