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39西方经济学(定)

更新时间:2023-09-15 08:18: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经济学作业(一)

一、 单选题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2.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 B A.大于1 B.大于0小于1 C.等于1 D.为0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B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技术水平提高

4.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B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D.边际成本小于零

5.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额越高,表明 A

A.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 B.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低 C.该行业的竞争性越强 D.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

6、周期性失业是指 C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C、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7、奥肯定理是说明 C

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B、通货膨胀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关系的规律

C、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 D、人口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统计规律

8、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A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财政部 D、金融中介机构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A、社会福利支出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

10、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是 B

A、控制利率 B、控制货币供给量 C、两者并重 D、控制物价水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 B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12、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B ]

A、1年内 B、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C、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D、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13、固定成本是指 [ A ]

A、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企业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需要的费用 D、平均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费用

14、某企业生产1000单位产量时用110元,生产1100单位产量时用133元,在这个范围内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 [ D ] A、0.11元 B、0.12元 C、0.14元 D、0.23元

15、在垄断市场上,价格 [ C ]

A、由消费者决定 B、价格一旦确定就不能变动 C、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 D、可由企业任意决定

16、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是 [ C ]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 D、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三、计算题

1、 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

交叉弹性是什么?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 解:Ecx = △Qx/Qx /△Py/Py =15% / 10% = 1.5

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

2.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时,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

加到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MPC =△C / △Y = (900 — 800 )/ (1200 —1000)= 0.5 MPS = △S /△Y = (1200—900)—(1000 — 800 )/ ( 1200 —1000 )= 0.5 或:MPS = 1 —MPC = 1 — 0.5 = 0.5

四、 问答题

1、供求定理的内容。

解答: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4)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2、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3、什么是需求交叉弹性?如何根据交叉弹性系数来判断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答:1)需求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

2)交叉弹性为负值,商品为互补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互补关系越密切; 3)交叉弹性为正值,商品为替代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替代关系越强; 4)交叉弹性为零,则这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关系。 4、序数效用论是如何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

解答:1)序数效用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的。

2)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

的一条曲线。

3)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4)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5、汽车价格下降、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都会使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量增

加。从经济学的角度,用图形说明这三种因素引起的汽车购买量增加有什么不同。

答:(1)汽车价格下降引起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增加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由a点移动到b点,见图1。

(2)汽车保险价格下调以及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这种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即从D1移动到D2,见图2。 6. 简述结构性失业存在的原因

答: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主要包括: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和工会的存在。

最低工资法:当存在这种立法时,劳动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从而有失业。 效率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工人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的工资,采用效率工资对企业有利,但企业会减少所雇用的工人,从而引起失业。

工会: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企业迫于工会的压力不得不提高工资,从而减少雇用的工人,会引起失业;对于工会会员,工会可保护他们的高工资,从而引起非会员就业困难。 7. 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不同。

答: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

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西方经济学作业(二)

二、 单选题

10、.引致消费取决于 [ C ]

A、收入 B、边际储蓄倾向 C、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D、自发消费

11.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 A ]

A、政府需求 B、投资需求 C、消费需求 D、国外的需求

12.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C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1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 ]

A、经济中没有失业 B、通货膨胀率为零

C、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D、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分配平等

14.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C ]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5.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 [ B ]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C、国内生产总值不变,贸易收支状况不变 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三、 填空题

12、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微观经济学____ 和 ___宏观经济学___。

13、需示曲线是一条向_____右下方____倾斜的曲线,它表时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___反方向___变动。

答:1)购买住房为投资需求,它会影响总需求。

2)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3)变动的结果是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西方经济学作业(四)

十、 单选题

1.四家集中率是指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哪一方面所占的比例 B A.利润 B.销售额 C.成本 D.资本量

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D A.制度、资源、技术 B.劳动、资本、资源 C.资本、劳动、制度 D.劳动、资源、技术

3.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很大

4.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人民币汇率升值是指 A A.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1:0.2变为1:0.25 B.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1:0.2变为1:0.18 C.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5:1变为2:0.4 D.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由1:0.2变为2:0.4

6、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 C A、 产品生产的各种任意组合

B、 实际收入最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 C、 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 D、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的产量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咖啡的价格急剧升高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A、减少 B、不变

C

C、增加 D、没有影响

8、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是均衡的,那么 C

A、生产者在现行价格时会增加生产 B、消费者在现行价格时会增加购买 C、不存在过剩与短缺

D、生产者与消费者不愿意按现行价格进行交易

9、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化时,该种商品是 B

A、劣等商品 B、正常商品 C、替代品 D、互补品

10、某人愿意用20元买第一件衬衫,愿意用35元买头两件衬衫,用45元买头三件衬衫。第三件衬衫的边际效用是: B

A、100 B、10 C、33.3 D、45

11、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 C ]

A、最低工资法 B、效率工资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工会的存在

12.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B ]

A、加上进口减去出口 B、加上净出口 C、减去净出口 D、加上出口和进口

13.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 [ C ]

A、工会的垄断 B、市场的完全竞争 C、厂商的垄断 D、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1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C ]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D、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分配平等

15.净出口有时被称作 [ A ]

A、贸易余额 B、贸易顺差 C、贸易逆差 D、贸易额

十一、 填空题

1、个人收入 — ___个人所得税____ = 个人可支配收入。

2、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__反__比,与最初存款成__正_比。 3、 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___自然失业人数_____与____劳动力

总数____之比来表示。

4、 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_____投资____。 5、 奥肯定理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成___反__变动。 6、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_____总需求不足_____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7、 反馈规则与固定规则之争的实质是____要不要国家干预经济________。 8、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__总需求___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中,决定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需求是指_____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____。 10、对个别企业来说,只有在____完全竞争____市场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与价格才相等。 11、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_____正常的劳动力流动______而引起的失业。

12、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__流通中货币的数量__

决定的。

十二、 问答题

5、简述物价指数的种类。

答:1)物价指数是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与劳务不同年份的价格来表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

2)各国经常采用的物价指数主要包括消费物价指数、生产物价指数和GDP平减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消费物品和劳务计算的物价指数。它所选择的一篮子物品是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是零售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是用一篮子生产资料计算的物价指数。它所选择的一篮子物品是生产资料,价格是批发价格。该指数也称批发指数。

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的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6. 石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若中东政治动荡引起石油产量减少,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它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答: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均衡的物价水平。这时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均衡。

2)石油产量减少,价格上升,从而生产其他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会影响短期总供给。 3)短期总供给曲线从SAS1向上移动到SAS2。

4)当AD和LAS不变时,SAS的向上移动引起GDP减少,物价水平上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m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