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31 12: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市通州区2016年初中毕业考试试卷

语 文

2016年5月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 生 须 知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基础·运用”部分的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①通州,好一个“通”字了得!《国语·晋语二》载:“道远难通,望大难走。”这“通”有“ 甲 ”之义。古代通州沿运河可南达大江南北,沿秦代蓟(今北京广安门一带)、襄(今辽宁辽阳),驰道可东达松辽平原,出居庸关可北达长城内外。《易·系辞上》道:“一阖(hé)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通”有“ 乙 ”之义。古代通州自开河至封冻,运河上南商北客,出使入贡,(络绎不绝/陆陆续续)。《周礼·考工记·序》言:“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这“通”有“ 丙 ”之义。古代通州是京杭运河北端,“川陕豪商,吴楚大贾”沿运河将货物船运至通州,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方特产入长城各口,.

以骆驼或大车运至通州,交易后各载货回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称作通州的共有5处,但.只有今天北京的通州中外闻名,根本原因就在于“取漕运通济之义”,就在于是京师的“左辅雄藩”,就在于它自古以来便是北京城的东大门。

②漕运码头可以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北起点通州,是北京通往天津、河北、东北地区的枢纽要道。京杭大运河近千年的漕运历史为通州区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景佳谈。昔日的通州八景“古塔凌云”“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等依稀可见,“一枝塔影认通州”“倒影山河月影摇”等赞美诗句一直流传至今。

③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发展国家战略,正在全面推进。其中,最受瞩目的规划之一就是北京将在通州建设城市副中心,这一规划无疑将对北京及京津冀格局带来深远影响,通州将因此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1.对第①段中括号内所选词语和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络绎不绝 吴楚大贾(ɡǔ) 载货回程(zài) B.陆陆续续 吴楚大贾(ɡǔ) 载货回程(zǎi) .C.络绎不绝 吴楚大贾(jiǎ) 载货回程(zài) D.陆陆续续 吴楚大贾(jiǎ) 载货回程(zǎi) .

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第1页(共12页)

2.将下列对“通”字的解释词语依次填入文段①中甲、乙、丙三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贯通 ②到达 ③流通(交换)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3.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书写“漕运码头”四个字,并对自己的书写做简单赏析。(3分)

答:

4.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沐浴着大运河怡人的自然风光,感受着深厚的运河文化。 (1)下面是摄影组的同学用镜头捕捉到的运河岸边栏杆上的铜版诗《古塔凌云》,该诗作者是清代的王维珍。请代摄影组的同学在宣传栏内为这幅照片的内容写一段简介。(2分)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2)在欣赏此诗时,某同学认为“无恙蒲帆新雨后”中“新”字用得不恰当,用“风”字更好,“风雨后”更能体现这首诗的意境。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简要说出理由。(2分) 答:

5.小林一家去承德旅游,一进入河北地界便收到了河北旅游局的官方欢迎微信: “诚义燕赵,胜景河北欢迎您!揽壮美太行、望长城内外、赏塞上风雪、阅燕赵史诗。安全出行,文明旅游。河北省旅游局”

小林也想以“通州区旅游局”的名义,为进入通州区旅游的客人拟写一条欢迎微信。请你借助文段内容帮助小林完成这个任务。(不少于50字)(3分) 答:

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第2页(共12页)

简介:

6.默写(共6分)

漫步在大运河畔,浮想联翩。当年,刘禹锡在古运河南端的扬州初逢白居易,面对多年被贬的境遇,却吟出了 “ ① , ② ”两句尽显高远境界的诗句。人生如水,有时波澜不惊,有时浊浪排空,该如何面对呢?范仲淹的主张是“ ③ , ④ 。”

请将答案默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横线上,并任选其一,简要说说你联想到所选文句的原因。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7—9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7.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 (2)时人莫之许也 翻译:

9.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你认为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恰当吗?结合【甲】【乙】两则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4分) 答:

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第3页(共12页)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10—12题。 【材料一】

1.又有北门守将及关羽宅中侍卫来报告曹 操,说关羽只带随身行车,车仗鞍马二十 余人,出北门去了。 2.大家听了都怔住了,独有大将蔡阳不服,要去追赶关羽。曹操连忙阻止。

3.曹操又对张辽道:“我索兴做个人情, 送他一笔路费,给日后相见留个地步。你” 先去留住他,说我随后就来给他送行。4.曹操明知留他不住,就叫一将捧出一盘黄金送给关羽作为路资。关羽不肯接受。

曹操见关羽不收黄金,就又叫一将下马, 5.双手捧了一件战袍过来。云长怕他有变, 不敢下马来接,只用青龙刀尖,挑起战袍。 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第4页(共12页)

6.关羽披了战袍,拱手谢道:“蒙丞相赐袍,日后再图报谢。”遂下桥望北而去。 【材料二】

徐鹏飞摆正桌上的纸笔,避开微微带笑的许云峰,凌厉的目光突然转向成岗:“我以个人的名誉保证,只要你写自白书,我立刻释放你。”

许云峰不屑地看了敌人一眼,接着又坦然地笑着:“共产党人从来不怕讲明自己的观点。” 一句话提醒了成岗,他精神一振,竟忘却了周身的创痛,滴着鲜血,拖着脚上的铁镣,一步步迎着敌人的逼视,走向准备好纸笔的桌前。他的目光象利剑一样扫过全室,缓缓伸出流血的手,提起笔来,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几个大字:我的自白书。他沉思了一下,很不喜欢“自白书”这样的字,立刻蘸饱了墨,把笔一挥,在已经写下的几个字的前后,添上引号,变成: 我的“自白书”几个墨迹饱满的字,布满了一整张纸。成岗的胸脯起伏着,再也无法抑制那烈火一样的感情,他率性扔开了笔,冲着敌人高声朗诵起来: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好,成岗,”许云峰大步上前,扶着成岗的肩头,满怀信心地朗声说道:“让我们迎着胜利的曙光——看共产主义的红日出现在东方!”

(选自《红岩》)

10.阅读【材料一】,结合小说《三国演义》,选出与连环画内容不相关的关羽故事。(2分) A.千里走单骑 B.桃园三结义 C.华容道义释曹操 D.大意失荆州 11.阅读【材料二】,为什么成岗要在“自白书”几个字的前后加上引号?这里的引号有什么特殊意义?(3分) 答:

12.从下面两道题中选择其中一道作答。(5分)

(1)“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中,有道义、正义、情义等内涵丰富的意义,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濡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两则材料,说一说成岗的“义”与关羽的“义”的不同及对你的启示。(不少于80字) 答: (2)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内容阐释其思想意义及对当今的价值。(不少于80字) 《论语》 《红岩》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海底两万里》 《鲁滨逊漂流记》 答:

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第5页(共1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1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