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更新时间:2023-09-21 14:52: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楼梦》中的儒家思想和反儒家思想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也被看做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仁、女性观、功利观三个方面对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具体事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红楼梦》一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和反儒家思想,并得以窥见曹雪芹对儒家文化的态度和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

关键词:《红楼梦》;儒家思想;仁;女性;仕途经济

一 背景介绍 ㈠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的方式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讽刺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现实。

《红楼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书中上至诗词歌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好人绝对好,坏人一定坏”的写法,书中的人物都不是单线条平面型的,而是立体感强、血肉丰满,具有多侧面、多层次丰富内涵的“活生生”的人,绝不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写好人,没有都写成十全十美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写坏人,也没有完全抹杀优点。鲁迅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关外祖籍辽宁铁岭,1715年生于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过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㈡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也称儒教或者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天道观(天人关系):尽人事,听天命;历史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伦理观:纳仁入礼,以礼制仁;修身治国: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儒学具有四大基本特征: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并以以中庸辩证思维方法作为基本方法。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且派别众多,几千年来经历了多番变化,后人对其多重阐释,直到今天依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二 《红楼梦》中的儒家思想和反儒家思想

㈠ 仁者爱人,以忠恕行仁

《论语·颜渊》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中,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里所说的“人”既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即泛爱众,像爱父母兄弟一般爱所有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照爱护,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能近取譬。

《红楼梦》里最能体现“泛爱众”的莫过于贾宝玉,他自小顽劣异常,厌恶读书,最喜在内帷中厮混,又极得贾母疼爱,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身上少了些男子的阳刚粗犷之气,多了些女性的温柔细腻之心。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形容贾宝玉为“爱博而心劳”。《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跟晴雯说:“今儿我那边吃早饭,有一碟豆腐皮儿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跟珍大奶奶要了,只说我晚上吃,叫人送来。你可见了没有?”你看,当他看到豆腐皮儿包子,第一个想到的是晴雯爱吃,要给她留着。即便是对婢女,他也以亲敬相待。宝玉身为贵族公子,同时也是贾家最受宠爱的孩子、贾母的心头宝,不但没有骄横跋扈之心,而且懂得关心体贴身边的人,不可不谓宅心仁厚。再如第三十五回,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得,却只管问丫鬟玉钏儿:“烫了哪里了?疼不疼?”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宝玉永远是先关心别人,他把身边的人放在心上,也懂得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所谓爱人,所谓仁心,莫不如是。而且他的“爱人”并不只在某件事上,而是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想着帮助别人。第四十一回,贾母领着众人在栊翠庵品茶,妙玉嫌刘姥姥用过的杯子脏,便不要了,于是宝玉建议她送给刘姥姥,卖了也可以度日。仁爱无需刻意,更不分大小,细微之处更见珍贵。

《论语·里仁》有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为忠恕?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别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简单地说就是尽己为人。《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要做东起诗社,薛宝钗觉得不太妥当:“既开社,就要作东。你家里你又做不得主,一个月统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使。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娘听见了越发要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和这里要呢?”紧接着,她又帮史湘云出主意:“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再备四五桌果碟子,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呢?”宝钗知道知道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在家里做不了主,而史家又经济拮据,“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可见湘云的日子不好过,自己的月钱都不用,更不要说作东起社了,但她又一时豪爽说了大话,正陷于两难境地。于是宝钗便利用自家便利帮助湘云,名义上是湘云作东,实际上却是宝钗请客。再如第四十五回宝钗探望黛玉,提议她用燕窝粥调养身体,并体谅黛玉不愿惊动众人,以免落人口舌,于是将自己家的燕窝送来。薛宝钗作为大观园里最受欢迎的人是不无道理的,她总是能体察别人的难处,尽自己能力去帮助别人,不让任何人难堪,真正做到了尽己为人。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或者解释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给别人,体谅宽恕他人。《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母领着众人往清虚观打平安醮,刚下轿凤姐便打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贾母听了忙说:“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吓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得这个势派。倘或吓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还给了他些钱,叫人别为难他。贾母作为贾家的大家长,一生享尽富贵尊荣,见多识广,又善良宽仁,富有同情心,她深谙忠恕之道,怜贫惜老,极少动怒,哪怕是训斥人,也不会当着众人的面,当她知道一个孩子无辜被打时,心里满是疼惜,她见多识广,故而能知道小门小户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的,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即使冲撞了也不足以怪罪,她的所作所为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这正是孔子所言的忠恕,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孟子》有云:“恻隐之心,仁也。”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须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人生而平等。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实行仁的重要方法。 ㈡ 女性观

自古代以来,中国女性一直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数千年的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封建社会更是给女性套上了重重枷锁。《论语·阳货》篇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明确表达了孔子对于女性的歧视。孔子又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这里说的“礼”指的是“周礼”。周灭商时在替天罚商的檄文中将“惟妇言是用”定为商纣王的首条罪状,还提出“牝鸡无晨”,即妇女不掌权,彻底剥夺了女性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等。两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孔子”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要求妻子顺从丈夫、女性服从男性。《仪礼》又云:“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更有《女四书》《女孝经》《女论语》,要求女性温顺贞静、立身修德、相夫教子。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过:“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了女人”。环境能塑造一个人,那么从小在儒家封建礼教家庭和社会中长大的女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曹雪芹用他笔下的人物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极具反差感的女性人物,既有李纨、薛宝钗这类严格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传统女性,也有具有直率性格、敢于追求自由恋爱、反对仕途经济的林黛玉和精明能干有主见的、渴望建功立业获得自由的具有男儿气概的探春,更有宁死不像男权低头的烈女鸳鸯,这些人或“尊儒”或“反儒”,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表明了态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红楼梦》第四回李纨第一次出场,作者介绍她“系金陵名宦之女”,然而因为父亲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并没太要求她读书,只看了《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以知晓几个前朝贤女,“只以纺绩井臼为要”。李纨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小姑等针黹诵读。她不施粉黛,衣着素净,第四十九回中写道“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和羽毛锻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且完全没有再嫁的想法,或者说就算有也不敢说出来让别人知道。汉时班昭在《女诫》中劝告女性:“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义”。《女论语》中专设《守节章》,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宋代程颐也曾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要求女性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不能再嫁。李纨是一个称职的寡妇,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大家族和当时的社

会注定了她要活下去就只能守寡一生。她像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又像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停机德”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讲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的妻子用刀把织布机上绢割断,以此来比喻学业不可中断,劝勉丈夫求取功名不可半途而废的贤淑之德的故事。此后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可称为具有“停机德”。这句话用在薛宝钗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第四十二回宝钗因黛玉在宴席上失口说了《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两句,便劝她:“咱们女儿家不认得字的到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看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不难看出,薛宝钗也赞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认为女人做做女工针线就好,不必读书识字,建功立业也都是男人的事。若论藏愚守拙,薛宝钗堪称十二钗之首。然众所周知,薛宝钗博古通今,天质聪慧,且有管家之才,薛蟠无能爱闯祸,薛姨妈年老性柔几乎全听女儿的,宝钗在薛家实际上就是当家的。这样有才华的一个女子却深受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心甘情愿将自己看做男权世界的附庸,呜呼哀哉!又见第四十回,史太君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走到薛宝钗的蘅芜苑,“及进了房间,雪洞一般”,薛宝钗的房间陈设极为朴素简单,给人一种无欲无求的印象。她过生日时,贾母问她爱看什么戏爱吃什么,她只挑贾母爱看的,挑老年人爱吃的甜腻软烂之物,克制压抑自己的欲望,这又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不谋而合。曹雪芹把她描写成了一个“完美女人”,容貌绝色、品貌端方、温柔娴静、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她不是符合妇德,她简直就是妇德本人。正如她抽到的那只签,牡丹花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堪怜咏絮才。莫怨东风当自嗟”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也是曹雪芹倾注了最多心血的、最富有灵气的女性人物。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又兼旷世诗才。然而与薛宝钗不同,林黛玉一贯被认为是儒家礼教的反叛者。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命众人作诗,林黛玉的想法是“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女性想要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才华的想法是很难得的,但也是不被允许的。反观宝钗,“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就连写诗,也是“自惭何敢再为辞”。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上,黛玉“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上,宝玉一气饮干”,《礼记·效特性》有云:“男女有别”,《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黛玉当着众人的面与宝玉做出如此亲昵之举,完全是不符合儒家礼法的。但这很符合黛玉的性格,她天真直率,不愿迎合奉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她只想做真正的自己。作诗也是直抒性灵,以风流别致、飘逸隽秀取胜,有别于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又因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故而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言辞犀利“比刀子还厉害”,被人视为“刻薄”、“小心眼”。她知道怎么才能讨人喜欢,可她偏不。她和贾宝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蔑视官僚权贵。所以宝玉才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可见林黛玉从未劝过他追求功名。她用短暂的生命活出真正的自己,最终“质本洁来还洁去”。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林语堂曾说过,十二钗中他最欣赏探春,聪明能干、有创新意识、敢想敢干,且头脑冷静、乐观开朗。探春是一个富有现代意识的女性,第五十五回探春协理大观园,在与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发生争执时曾说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

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每次看到这句“偏我是女儿家”都会觉得特别感伤和感同身受,莫说古代,即便是现代,男尊女卑的情况依然比比皆是、触目惊心。《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它替女性说了她们在现实中不敢说也不能说的话。曹雪芹是一位具有超前思想的作者,他的作品超越了那个时代,他也敢于超越。再有第七十四回,王夫人领着众奴仆抄检大观园,至探春处,“遂命众丫头秉烛开门而侍”,探春敏锐地察觉到了家族中的矛盾斗争,她并不一味忍受顺从,而是态度坚决,冷静果断,言辞铿锵有力,更在遭受侵犯时掌掴王善保家的,既捍卫了自己,也保护了身边的人。真真是“玫瑰花”一样的人,又美又带刺。

曹雪芹是反对男尊女卑的,他高度赞扬了女性,《红楼梦》的主要角色大都是女人,金陵十二钗几乎个个都是才女,且多胜过宝玉。大观园里“管理者”也是女性,王熙凤十几岁掌管荣国府,一应大小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而男性几乎全是反面人物,贾敬不理世事,一心修道成仙,贾赦好色无耻,一把年纪了还要纳妾,贾蓉贾琏等年轻子弟更是挥霍奢侈,只知贪图享乐。他借宝玉之口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㈢ 功利观

儒家文化重现世事功,强调积极入世和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孔夫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在封建社会主要表现为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高居庙堂之上。对此,《红楼梦》中俨然分成了两派,一派为薛宝钗、贾政这类支持仕途经济的“积极派”,一派为贾宝玉、林黛玉这类的反对仕途经济的“消极派”。第九回中贾政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四书五经,可见贾政只想着让宝玉追求仕途、考取功名,也反映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当时社会的普遍状况。再有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劝宝玉:“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从她与袭人的对话中可知,薛宝钗也曾劝过贾宝玉一些仕途经济的话,宝玉表示“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他还把朱熹之流“代圣贤立言”的书籍斥为混编纂出来的,称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为“禄蠹”、“国贼禄鬼”。

清朝的科举制迂腐僵化,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考生,很多人不讲究实际学问,只一味地死记硬背、迎合潮流。读书人的视野被局限,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忽视,读书变成了极为功利化的事情。且科举制容易导致官场腐败,形成师门裙带关系。相必曹雪芹是亲眼目睹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和官场的黑暗腐败,于是借贾宝玉之口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唾弃。 三 结语

从小在世宦诗书之家长大、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的曹雪芹,对儒家思想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且把这种看法融入到《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这是属于他的“呐喊”和“彷徨”,他赞同儒家的仁者爱人、忠恕之道,他又反对儒家对女性的轻视和过于急功近利的功利观,并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表达自我。而作为后世读者的我们,在面对儒家思想时亦可在曹公的帮助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把儒家文化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f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