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民间美术》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6-01 10: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美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民间美术》,该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第十六讲。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本节由民间美术的界定、特点和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并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为本课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造型特点,掌握各类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2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1、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这堂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还得作好课前的教学准备,我

作了三步规划:

1、课前布置好讲课材料,分别展示年画、风筝、民间玩具、刺绣、编织、剪纸。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三个方面安排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作品欣赏、阐释风格

3、欣赏拓展、实践创作

为了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对比法,启发法,分组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操作法,下面我就教学程序和方法作具体阐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请学生挑选预先准备好的作品,,并对号入座。接着,我揭示课题(板书),同时投影,讲解民间美术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大概的种类。从而进入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二、作品欣赏,阐释风格

美术是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法。

1、阅读课文,分组分类讨论。

学生只阅读本组类别的美术作品介绍,了解其风格,特色及实用价值。在本组中推选出一名解说员,并讨论解说的方法。

2、学生解说,对比欣赏

各组解说员介绍该类别作品,本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达到一个团结协作的好风尚,教师投影引导并讲解各类作品特色

3、教师总结民间美术的三大特点(并板书)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教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

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善。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

刺绣: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我国各地和各民簇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其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欣赏拓展,实践创作

新课程理念强调创新精神,而美术实践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发展动手的能力,开发潜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安排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创作剪纸作品。

1、首先我投影一段剪纸制作的过程,趁学生兴趣盎然,分发制作材料及工具,让学生任选自己喜爱的物象及表现形式,(如团花,花边,动物,几何图纹等)

2、作业完成后收集作品进行展示,并评出最佳协作奖,最佳创作奖。并把课前准备的奖品奖励给优胜者。

3、最后布置课外思考题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教学程序和方法的阐述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请为我提出宝贵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f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