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9机械制图与公差

更新时间:2024-05-20 01: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963机械制图与公差 一、作图题(共1O分)

1.根据平面图形的两个投影,求作它的第三个投影。(2分)(2003年)

1.根据平面图形的两个投影,求作它的第三个投影。(2分) (2004年)

1.根据平面图形的两个投影,求作它的第三个投影。(2分) (2005年)

1.根据平面图形的两个投影,求作它的第三个投影。(2分) (2006年)

1、根据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2分) (2007年)

1.根据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2分) (2008年1月)

1

1.根据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2分) (2008年10月)

1.根据题l图所示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2分) (2009年1月)

1.根据平面的两个投影,求作第三投影。(2分) (2009年10月)

2.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的实长为40毫米。求作C点的两面投影。(4分) (2003年)

2

2.已知直线CD∥AB,过C点作直线CD,并使其长度等于25毫米。(4分) (2004年)

2.将直线BC向右延长到A点,使BC:CA=2:1,求A点的两面投影(a’、a)及线段AB的实长。(4分)(2005年)

2.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AC的长为15毫米,并作出C点的两面投影。(4分)(2006年)

2、已知直线的β=30o,且B点在A点的上方,求作直线的正面投影。(4分) (2007年)

3

2.已知正平线CD的α=30,直线CD与AB长度相等且相交于K点,AK=20mm,且K点为CD的中点,求作直线CD的两面投影,只作一解。(4分) (2008年1月)

o。

2.已知K点为直线AB的中点,且K点距H面20mm,求直线AB的正面投影及实长。(4分) (2008年10月)

2.如题2图所示:已知直线CD的实长与AB相同,求作直线CD的水平投影,只作一解。(4分) (2009年1月)

2.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35mm,α=30,B点距V面20mm,且在A点的上方,求作直线的两面投影。(4分) (2009年10月)

o

3.已知主、左视图,补画立体的俯视图。并求出AB线段和C点的其余两面投影。(4分) (2003年)

4

3.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并求出立体表面上AB线段及C点的其余两投影。(4分) (2004年)

3.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并求出立体表面上AB线段及C点的其余两投影。(4分)

3.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并求出立体表面上AB线段及C点的其余两投影。(4分)

3、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直线的另外两个投影。(4分) (2007年)

5

2005年)

2006年)

((

3.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直线的另外两个投影。(4分) (2008年1月)

3.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直线的另外两个投影。(4分) (2008年10月)

3.根据题3图所示: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直线的另外两个投影。(4分) (2009年1月)

6

3.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直线的另外两个投影。(4分) (2009年10月)

二、求立体表面的截交线、相贯线(共1O分)

4.已知形体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并保留作图线。(5分) (2003年)

4.已知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并保留作图线。(5分) (2004年)

7

4.已知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并保留作图线。(5分) (2005年) 4.已知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并保留作图线。(5分) (2006年)

4、求作立体表面的截交线,并补画俯视图。(5分) (2007年)

8

4.求作立体表面的截交线,并补画左视图。(5分) (2008年1月)

4.求作立体表面的截交线,并补画左视图。(5分) (2008年10月)

4.根据题4图所示;求作立体表面的截交线,并补画左视图。(5分) (2009年1月)

9

4.求作立体表面的截交线,并补画左视图。(5分) (2009年10月)

5.求出形体表面的相贯线(标出特殊点,并保留作图线)。(5分) (2003年)

5.补全相贯线的投影(标出特殊点,在适当位置作出一般点,并保留作图线)。(5分) (2004年)

10

7.根据轴测图按1:1画三视图。(5分)(2004年)

7.根据轴测图按1:1画三视图。(5分)(2005年)

7.根据轴测图按1:1画三视图。(5分)(2006年)

16

7.根据轴测图按1:1画三视图。(5分)(2007年)

7.根据轴测图按1:1画三视图。(5分)(2008年1月)

7.根据轴测图按1:1画三视图。(5分)(2008年10月)

7.根据题7图所示的轴测图绘制立体的三视图。(2009年1月)

7.根据题7图所示的轴测图绘制立体的三视图。(2009年10月)

17

五、已知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共10分) 8.补画主视图。(6分)(2003年)

8.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6分) 8.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6分)

2004年)

2005年)

18

((

8.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6分) (2006年)

8、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6分)(2007年)

8.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5分) (2008年1月)

19

8.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5分) (2008年10月)

8.如题8图所示: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5分) (2009年1月)

8.如题8图所示: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5分) (2009年10月)

9.补画左视图。(4分)(2003年)

20

9.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4分) (2004年)

9.已知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4分) (2005年)

9.已知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4分) (2006年)

21

9、已知立体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2007年)

9.已知立体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5分) (2008年1月)

9.已知立体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5分) (2008年10月)

22

9.如题9图所示:已知立体的主、左视图,补画俯视图。(5分) (2009年1月)

9.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补画左视图。(5分) (2009年10月)

六、根据机件的三视图,按形体分析标注尺寸(尺寸数值按1:1在图中直接量取并取整,多余或重复尺寸倒扣分)。(8分)。 10.(2003年)

23

10.(2004年)

10.(2005年)

10.(2006年)

24

10、补全组合体视图所缺的尺寸。(尺寸数字按1:1在图中量取并取整) (2007年)

10.补全组合体视图所缺的尺寸(尺寸数字按1:1在图中量取并取整)。(2008年1月)

25

10.补全组合体视图所缺的尺寸。(尺寸数字按1:1在图中量取并取整) 。(2008年10月)

10.根据题lO图所示:补全组合体视图所缺的尺寸。(尺寸数字按l:l在图中量取并取整) (2009年1月)

26

10.补全组合体视图所缺的尺寸。(尺寸数字按l:l在图中量取并取整) (2009年10月)

七、画出剖视、剖面图(共14分)

11.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取A—A半剖视。(10分) (2003年)

27

11.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取A—A全剖视。(10分) (2004年)

11.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取A—A半剖视。(10分) (2005年)

28

11.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取A—A半剖视。(10分) (2006年)

11、在指定位置取形体的A-A半剖视图。(10分) (2007年)

29

11.在指定位置取形体的A—A半剖视图。(10分) (2008年1月)

11.在指定位置取形体的A—A半剖视图。(10分) (2008年10月)

30

11.根据题Il图所示:在指定位置取形体的A—A半剖视图。(10分) (2009年1月)

11.在指定位置取形体的A—A半剖视图。(10分) (2009年10月)

31

12.画出指定位置的移出剖面。(4分) (2003年)

12.画出指定位置圆轴的移出断面(剖面)。(4分) (2004年)

12.画出指定位置圆轴的移出断面(剖面)图。(4分) (2005年)

32

12.画出指定位置圆轴的移出断面(剖面)。(4分) (2006年)

12、在指定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4分) (2007年)

12.在指定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4分) (2008年1月)

12.在指定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4分) (2008年10月)

33

12.根据题12图所示:在指定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4分) (2009年1月)

12.在指定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4分) (2009年10月)

八、技术要求题(共16分) 13.尺寸公差(10分) (2003年)

已知轴、孔的配合代号为φ50H7等。孔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轴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

k6试查表写出: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孔的尺寸公差是 。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轴的尺寸公差是 。

34

由以上查表所得的数据画出公差带图。判别该配合属于 配合,其配合公差Tf等于 ,并将配合代号φ50H7等标注在下图中。

k6

附表一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30 40 50 65

附表二 优先配合中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30 40 50 65 至 40 50 65 80 C 11 +280 +120 +290 +130 +330 +140 +340 +150 D 9 +142 +80 +174 +100 F 8 +64 +25 +76 +30 G 7 +34 +9 +40 +1O 7 +25 O +30 O 8 +39 O +46 O 公差带 H 9 +62 0 +74 O 11 +160 0 +190 O K 7 +7 -18 +9 -2l N 7 -8 -33 -9 -39 P 7 -17 -42 -2l -51 S 7 -34 -59 -42 -72 -48 -78 U 7 -51 -76 -6l -86 -76 -106 -9l -12l 至 40 5Q 65 80 C 11 -l20 -280 -130 -290 -140 -330 -150 -340 d 9 -80 -142 -100 -174 f 7 -25 -50 -30 -60 g 6 -9 -25 -1O -29 6 O -16 O -19 7 O -25 O -30 公差带 h 9 O -62 O -74 11 O -160 0 -190 k 6 +18 +2 +2l +2 n 6 +33 +17 +39 +20 p 6 +42 +26 +51 +32 S 6 +59 +43 +72 +53 +78 +59 U 6 +76 +60 +86 +70 +106 +87 +12l +102 13.尺寸公差(10分) (2004年)

已知轴、孔的配合代号为φ65G7/h6,孔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轴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 试查表写出: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孔的尺寸公差是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轴的尺寸公差是 ;由以上查表所得数据在指定位置画出公差带图。

判别该配合属于基 制, 配合,其配合公差Tf等于 ,并将配合代号φ65G7/h6标注在左图中。

35

附表一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至 30 40 50 65 40 50 65 80 公差带 C d f g h 11 9 7 -25 6 -9 -25 -10 -29 6 7 9 11 k n p S U 6 6 +33 +17 +39 +20 6 +42 +26 +5l +32 6 +59 +43 +72 +53 +78 +59 6 +76 +60 +86 +70 +106 +87 +12l +102 -120 -280 -80 O O O O +18 -16 -25 -62 -160 +2 -130 -142 -50 -290 -140 -330 -100 -30 -150 -174 -60 -340 0 0 O 0 +21 -19 -30 -74 -190 +2 附表二 优先配合中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至 30 40 50 40 50 65 公差带 C 11 D 9 F 8 G 7 +34 +9 +40 +lO H 7 +25 8 9 11 K 7 N 7 P 7 -17 -42 -21 -51 S 7 -34 -59 -42 -72 -48 -78 U 7 -5l -76 -61 -86 -76 -106 -91 -121 +280 +120 +142 +64 +290 +80 +130 +330 +25 +39 +62 +160 +7 -8 -33 -9 -39 O 0 0 0 -18 +30 0 +140 +174 +76 +340 +100 +30 +46 +74 +190 +9 0 O O -21 65 80 150 13.尺寸公差(10分) (2005年)

已知轴、孔的配合代号为φ35H8/f7,孔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轴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试查表写出: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孔的尺寸公差是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 轴的尺寸公差是 ;由以上查表所得数据在指定位置画出公差带图。

判别该配合属于基 制, 配合,其配合公差Tf等于 ,并将配合代号φ35H8/f7标注在左图中。

附表一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至 30 40 50

C 11 -120 d 9 f 7 g 6 -9 6 0 7 O 公差带 h 9 0 11 O k 6 n 6 p 6 S 6 U 6 +76 40 -280 -80 -25 +18 +33 +42 +59 +60 +17 +26 +43 +86 +70 -130 -142 -50 -25 -16 -25 -62 -160 +2 0 O 36

O O 50 -290 -140 +72 +106 65 -330 -100 -30 -10 +21 +39 +51 +53 +87 65 -150 -174 -60 -29 -19 -30 -74 -190 +2 +20 +32 +78 +121 +59 +102 80 -340 附表二 优先配合中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至 30 40 50 65 C 11 +280 D 9 F 8 G 7 7 8 公差带 H 9 11 K 7 N 7 -8 P 7 S 7 U 7 -51 40 +120 +142 +64 +34 +25 +39 +62 +160 +7 +290 +80 +25 +9 0 O O O -17 -34 -76 -18 -33 -42 -59 -61 -9 -86 50 +130 +330 -42 -76 65 +140 +174 +76 +40 +30 +46 +74 +190 +9 +340 +100 +30 +10 0 0 0 O -21 -72 -106 -21 -39 -51 -48 -91 -78 -121 80 +150 13.尺寸公差。(10分) (2006年)

已知轴、孔的配合代号为φ50K7/h6,孔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轴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 试查表写出: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孔的尺寸公差是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轴的尺寸公差是 ;

由以上查表所得数据在指定位置画出公差带图。判别该配合属于基 制, 配合,其配合公差Tf等于 ,并将配合代号φ50K7/h6标注在左图中。

附表一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至 30 40 50 65 C 11 -120 d 9 f 7

公差带 g 6 -9 6 0 7 O h 9 0 11 0 k 6 n 6 p 6 S 6 U 6 +76 40 -280 -80 -25 +18 +33 +42 +59 +60 +17 +26 +43 +86 +70 -130 -142 -50 -25 -16 -25 -62 —160 +2 O 0 0 0 50 -290 -140 +72 +106 65 -330 -100 -30 -1O +21 +39 +51 +53 +87 +20 +32 +78 +12l +59 +102 -150 -174 -60 -29 -19 -30 -74 -190 +2 80 -340 附表二 优先配合中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至 30 40

C 11 D 9 F 8 G 7 7 8 公差带 H 9 11 K 7 N 7 -8 P 7 S 7 U 7 -51 40 +280 +120 +142 +64 +34 +25 +39 +62 +160 +7 +290 +80 +25 +9 0 0 37

0 0 -17 -34 -76 -18 -33 -42 -59 -6l -86 50 +130 50 65 +330 -9 -42 -76 65 +140 +174 +76 +40 +30 +46 +74 +190 +9 +340 +100 +30 +1O O 0 O O -21 -72 -106 -21 -39 -51 -48 -91 -78 -121 80 +150 13、尺寸公差填空。(10分) (2007年)

?100 已知轴、孔的配合代号为

F8h7,孔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

轴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 ;

试查表写出: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是 ;

?100 该配合属于基 制, 配合,将配合代号附表1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基本尺寸 mm 大于 50 至 65 c 11 -140 -330 -150 -340 -170 -390 -180 -400 -120 -207 -36 -71 -12 -34 -100 -174 -30 -60 -10 -29 d 9 f 7 g 6 F8h7标注在右图中、

公差带 h 6 7 9 11 k 6 n 6 p 6 s 6 +72 0 -19 0 -30 0 -74 0 -190 +21 +2 +39 +20 +51 +32 +53 +78 +59 +93 0 -22 0 -35 0 -87 0 -220 +25 +3 +45 +23 +59 +37 +71 +101 +79 附表2 优先配合中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u 6 +106 +87 +121 +102 +146 +124 +166 +144 65 80 80 100 100 120 基本尺寸 mm 大于 50 至 65 C 11 +330 +140 +340 +150 +390 +170 +400 +180

13.尺寸公差填空。(10分) (2008年1月)

+207 +120 +90 +36 +47 +12 +35 0 +54 0 +174 +100 +76 +30 +40 +10 +30 0 +46 0 D 9 F 8 G 7 7 8 公差带 H 9 11 K 7 N 7 P 7 S 7 -42 +74 0 +190 0 +9 -21 -9 -39 -21 -51 -72 -48 -78 -58 +87 0 +220 0 +10 -25 -10 -45 -24 -59 -93 -66 -101 U 7 -76 -106 -91 -121 -111 -146 -131 -166 65 80 80 100 100 120

附表一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附表二 优先配合中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38

13.尺寸公差填空。(10分) (2008年10月) 已知轴、孔的配合代号为ф80试查表写出:

H777孔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___________;轴的基本尺寸及公差带代号为_________。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是___________;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是________;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是__________;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是________; 该配合属于基________制,_________配合, 将配合代号ф80H7标注在左图中.

77附表一 优先配合中轴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附表二 优先配合申孔的极限偏差 单位:微米

13.尺寸公差填空。(10分) (2009年1月)

39

13.尺寸公差填空。(10分) (2009年10月)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k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