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更新时间:2023-03-08 20:47:3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总体思路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益阳市委关于制定益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本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推进“三化”进程,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10年末,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0亿元,年均增长13.3%,超过规划目标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10位,比2005年提升了2位。经济质量和效

益明显提升,财政总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4.2%,超过规划目标9.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年均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416亿元,超过规划目标526亿元,年均增长39.2%,高出规划目标19.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 %。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5:31.2:43.7变为22.3:41.4:36.3,第二产业比重提升了10.2个百分点,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益阳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21%,高出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在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下,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大市的优势更加明显,水产品、粮食、茶叶等农产品逐渐形成品牌,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取得新成就。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了一批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的大项目。益阳电厂二期竣工投产、资水梯级开发有3个新建电站并网发电、茅草街大桥建成通车,益宁城际干道、常德—安化高速、安化—邵阳高速、岳常高速及大通湖连接线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有9条铁路进入国家、省规划,近期将有4条开工建设;桃花江核电站、益马高速等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土地整理、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顺利实施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对接长沙迈出新步伐。创建了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并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预计五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3.7亿美元。

——社会事业呈现新局面。教育、卫生、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不俗成绩,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关闭、淘汰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超额完成了五年累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0%的规划目标。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30元,分别超过规划目标3158元和1163元。实施了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口扶贫帮困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解决了64.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回顾总结“十一五”规划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作了一些成功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必须确立一条切合益阳实际的发展思路,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加以完善。思路决定出路。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在如何加快益阳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

3

“工业强市”战略思路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绿色益阳、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又响亮地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战略思路。实践证明,这条路子体现了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顺应了当前的发展大势,符合我市的实际,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必须继续坚持下去。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全市上下不断突破思维“瓶颈”,推进思想大解放,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益阳科学发展;始终充满激情,敢想敢干,奋力赶超,明确提出了益阳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的目标要求;勇于突破科学跨越发展的瓶颈制约,没有条件尽可能创造条件,没有办法尽可能找到办法,没有优势尽可能培育优势,特别是为了对接长沙,创建了高新区东部新区,并纳入全省“两型社会”建设五大示范区之一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三是必须凝心聚力抓落实,形成发展“大合唱”。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主要精力放在把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坚持总揽而不包揽,协调而不代替,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注重调查研究,集中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全市上下围绕发展大局,一盘棋、一个调、一股劲,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大合唱”。四是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和谐益阳”。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我们始终坚持在全部工作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操作层面上把稳定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维稳工作。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加强领导信访接待,主动化解矛盾,

4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不断改善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关注弱势群体,解决群众的特殊困难,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确保了社会大局基本稳定。

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是全市上下努力的结果,是“十二五”时期我市的发展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缺少重大项目支撑;二是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三是产业结构不优,缺少支柱产业的支撑;四是进出口规模偏小,产品单一。这将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发展背景

“十二五”发展整体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市作为内陆欠发达城市,目前处于加快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十二五”时期益阳面临的发展机遇

宏观环境总体趋好。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国际贸易和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基本稳定。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经济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平稳走向有助于降低我国经济由偏快转热的风险,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央将立足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

5

调整产业结构,非常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支撑有力。“十二五”时期,中央关于经济刺激措施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延续,并将维持一定的强度,特别是国家扶持“三农”、支持中西部地区力度将更大,对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对益阳发展有利。产业转移加快。随着东部发达地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内迁已成大势所趋。在湖南省范围内大的产业转移肯定在今后有一个由东向中、西部转移或者扩展、辐射的过程,而长沙、益阳、常德这一区域作为湖南经济新兴增长带,特别是益阳作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迎来新的发展期。区域合作加速推进。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推动以长株潭为中心的 “3+5”城市群建设,这一决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前瞻性。打造“3+5”城市群,加快一体化,将带来财富、人才、产业等资源的整合,无论是对长株潭,还是对周边5市,都是多赢的结果。益阳地理区位优于岳阳、衡阳、常德、娄底等四市,长沙先导区往西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益阳与长沙的对接和融合必将走在兄弟市州的前列,容易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十二五”时期益阳的阶段性特征

2010年我市人均GDP将达到16000元,预计在“十二五”前两年,人均GDP将近30000元,全市总体处于走向成熟的经济成长阶段,初步判断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经济总量和整体实力达到一定规模,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益阳区位、环境、资源等潜在优势正逐渐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6

全市上下在后发赶超战略的指引下向全面小康目标冲刺。根据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要求,“十二五”时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针对益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差距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把赶超发展目标落脚到若干人均指标和民生指标上,要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为益阳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期。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加快,产业结构呈现高技术化趋势,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孕育催生新的增长点。城乡统筹发展纵深推进,城市文明加速向农村普及,农民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明显加快,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功能将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必须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能快则快,想方设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三是处于重大基础设施完善期。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及辅助通道网络建设进入高峰期,桥梁、港口和码头的规划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网络化布局不断完善,逐步形成内外配套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改善。四是处于社会管理方式转型期。为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善治理念,注重社会管理的上下互动,提高社会活力。

7

重点是从以往过于强调政府管制,转向法治和善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程序,推动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三)“十二五”时期益阳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大。益阳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在全省排名靠后的格局并未改变,离后发赶超目标还有差距。在益阳加快发展的同时,其他市州也在加快发展,区域发展出现了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益阳所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还在加大。益阳必须正视这一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力推进科学跨越、赶超发展。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十二五”时期,益阳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园区建设还是发展优势产业都对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增大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还存在重发展速度轻发展效益、重发展数量轻发展质量、重外延扩大再生产轻内涵扩大再生产、重资源开发轻保护,加上节约资源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节能新工艺和新技术,“三高一低”发展影响难以消除。因此,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建设绿色生态,是“十二五”时期益阳面临的一大难题。三是经济结构不优。工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三次产业层次偏低,现代农业发展远远不够;第三产业基本上是以传统行业为主,直接服务于生产和科技的行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以新型城镇化带

8

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不强。调整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是益阳“十二五”时期的主攻方向。四是体制机制相对滞后。由于益阳是中部欠发达地区,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发展理念相对落后,发展环境不优、服务效率不高等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城乡二无结构、投融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有待突破。因此,勇于突破科学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仍然是“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的动力所在。五是社会矛盾凸显。随着经济成份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差距、社会治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等问题仍然存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凸显,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统筹兼顾不同社会利益阶层、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

总而言之,国内外及我市发展环境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显示我市发展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树立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化解各种矛盾,实现后发赶超。

三、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总体思路,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科学发展成效的第一标准,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后发赶超的第一推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选择,全面实施工业强市、绿色发展、东接东进、开放带动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在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改善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优美、祥和安定、人民幸福的新益阳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战略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结合益阳实际,“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以下“五大战略”:

——工业强市战略。益阳发展滞后主要是工业发展滞后,益阳后发赶超主要是工业赶超。必须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要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重大项目,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以新型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益阳的后发赶超。要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工农良性互动、城乡和谐共进。

——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是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要积极建设绿色生

10

态、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文明,坚定不移地走具有益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

——东接东进战略。益阳后发赶超最大的优势是紧靠长沙,最大的机遇是对接长沙。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把对接和融入长沙作为谋划益阳发展的战略基点来考虑,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产要素等方面主动加强与长沙的对接,力求在对接融合中争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要突出空间对接,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向东发展步伐,全面推进高新区东部新区和鱼形山“一带两区”建设。

——开放带动战略。强化开放理念,全方位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汇聚市域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为我所用,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益阳发展的第一选择,注重“引资”与“引智”并举,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内外资联动,提高经济外向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开放开发,构建更科学、更开放、更具活力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新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活力。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尊重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自觉主动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战略布局中统筹考虑。加快

11

推进新型城镇化,坚定不移地走注重产业支撑、注重集约精细、注重生态宜居的具有益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突出城乡协同发展、一体发展,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努力形成资源优化配臵、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共享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按照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和建设绿色益阳的要求,根据“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市,着力建设实力益阳、绿色益阳、开放益阳和和谐益阳。

——实力益阳实现新跨越。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29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1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达到14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达到580亿元。结构调整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8:37。全市城镇化率超过50%。经济增长方式有较大转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绿色益阳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54%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环保、生态、绿

12

色完全凸显,基本建成宜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

——开放益阳达到新水平。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致力招大引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项目,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现全市招商引资总量目标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贸易增长达到15%。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优化开放益阳新形象。

——和谐益阳呈现新局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70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人民生活比较殷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旧城和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城乡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普遍提高。

四、发展任务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加快后发赶超步伐 基本方向: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以园区为主载体,以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

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13

重点任务:

1、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突出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矿冶、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纺织、建材等重点产业,抓住国家实施产业振兴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桃花江核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大技改投入,打造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益阳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通过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将益阳打造成为以下产业基地:

能源产业基地。支持桃花江核电站建设,确保到“十二五”末核电站二台机组并网发电。加快资水支流和大中水库小水电开发,积极推进金塘冲水电站开工建设。开发漉湖、舵杆洲等风力发展资源。同时,要加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到2015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建成全省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等综合电力资源产业基地,实现工业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30%。

装备制造业基地。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机遇,加快推进装备自主化,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争取发展整车制造项目,做大做强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沅江工程机械产业园,争取落实三一重工益阳工业园项目,发展壮大东部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快发展造船产业,重点发展玻璃钢及复合材料游艇制造业和工程船舶及钢制船舶制造业的,做大做强以太阳鸟游艇为龙头的玻璃钢船舶制造业,做好中海船舶沅江基地,发展南县、资阳、赫山造船基地。鼓励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农业机械发展水平,

14

做大新滨湖机械、富强农机、德力农机等。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平均增长30%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打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点扩张高新区会龙电子信息产业园、赫山区龙岭电子工业园和资阳区长春电子工业园等电子工业园区,到2015年,园区产区规模300亿元以上;进一步壮大光伏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业和消费类电子整机业等电子产业集群;拓展太阳能多晶硅、新型电阻电容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生产基地;全力扶持东部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资阳区信息化试验区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40%。

食品加工业基地。以提高食品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和放心食品四大工程,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建立起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体系。重点发展面条、粮油、水产品、畜禽加工、果品、葛品、蔬菜加工、酿酒、茶叶、饮料加工等十大子产业。到2015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能力有较大提升,实现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年均增长35%,建成全省最大的挂面、水产品、茶业、大米等四大加工基地。

矿产冶金产业基地。贯彻落实《湖南省地质勘查规划(2005—2015年)》和《益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有序开发、科学发展矿业经济;严格准入条件,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化配臵;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综合利

15

用技术,重点开展锑、钨、钒、石煤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针对目前益阳几种主要优势矿产的可供程度不断下降的情况,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力度,以金、钒、煤等为重点矿种,极开展新一轮地质找矿工程。着力抓好安化县高明、赫山区沧水铺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小区,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引导有色金属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及产业中高端伸展,促进产业从低端集群向中高端集群转化,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我市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要以此为契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将其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同时,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传统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

2、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配套”的思路,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重点推进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长益常工业走廊绿色发展先导示范区、产转移重点承接地、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益阳对接长沙的桥头堡。理顺区县(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增强园区发展活力。以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支持区县(市)工业园和重点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提升各类园区的承载功能。到2015年,力争将益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并打造成为产值过

16

千亿元级园区,将龙岭工业园、长春工业园、沅江经济开发区和桃花江创业园等4个园区打造成100亿元级园区,五年累计新增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80%以上。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路径,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孵化器建设,加强高科技成果应用示范,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培育一批国、省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努力形成支撑益阳工业发展的品牌体系。到十二五末,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率提高到75%。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基本方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遵循城乡发展建设差别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臵,提高城乡发展的协同度、融合度。在城乡建设中,统筹考虑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中心村”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工作目标:城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等,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培育提升 县城,建设 个中心重镇,五年累计实现 万农村人口市民化。两个市级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任务:

17

1、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要按照“环省会中心城市、现代新型工业城市、宜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加快扩容提质建设,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软实力,努力做大做强。根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框架。要按照“东接东进”战略思路,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和鱼形山“两型”实践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竞争优势,把东部新区打造成工业新区、生态新城。完善大码头区域规划建设,有计划、成规模地进行旧城改造、古城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时启动迎风桥地区开发。要以创建促提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2、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速推进具有益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形成以大带小、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城镇体系。

全面推进县城建设。根据县城的区位、资源、人文、产业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地推进县城规划建设,精心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现代内涵和人文品位的城镇空间;要搞好县城扩容提质,认真抓好县城道路、市场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城整体形象。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围绕打造特色城镇、提升城镇品位,

18

突出抓好乡镇、村规划编制工作,五年内完成所有建制镇总体规划和重点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城镇新区,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要大力扶持区域性中心重镇和沿边乡镇发展。未来几年,二广高速、岳常高速、益马高速、益娄高速、益南高速、益怀高速将全面建成,要顺应交通格局的新变化,大力扶持马迹塘、梅城、仙溪、茅草街等交通枢纽重点镇的发展,使之成为区域性的中心重镇。要注重发展市际边界城镇,着力支持平口、奎溪、高明、灰山港、南洲等沿边城镇发展,增强其集散与辐射功能。

3、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编制和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管制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使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市县经济一体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一体”(即中心城区经济体,包括赫山、资阳、高新区)和“两翼”

19

(即:桃江、安化组成的山区经济翼,沅江、南县、大通湖组成的湖区经济翼)经济协同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城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

加快建设长益常工业走廊。建设长益常工业走廊既是推进“3+5”城市群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推进益阳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举措。要主动抓好长益常工业走廊益阳段的规划,加强长、益、常地区基础设施项目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推进三市互融互通的交通、电力、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造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严格按照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确定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主要任务、基本目标,逐步形成合理有序、持续高效的主体功能区。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基本方向:以规模经营和提质增效作为基本要求,以加快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牛鼻子”来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基础,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工作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农业整体效益明显上升,粮食、油料、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强,农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重点任务:

20

1、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保障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区县(市)要建立和完善县级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信息中心,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和土地信托投资公司,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要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推广沅江市草尾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互利合作、严格监管”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信托流转。

2、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抓好粮、棉、油、茶、蔬、果、花、中药材、苎麻、生猪、家禽、牛羊、水产等13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建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相对稳定、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农产品基地,打造具有益阳特色的产业品牌,如依托水产业打造“淡水鱼都”。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种植和标准化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到2015年全市建立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0个,示范面积250万亩;建立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1000个,出栏生猪250万头以上。以粮食、生猪、黑茶、竹木、水产、棉麻、蔬菜等为重点,抓好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期货+订单”的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使供销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农村现代化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

21

合作的带动力量。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聚集、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航母”。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着重在粮油、肉食、禽蛋、水产、果蔬、茶叶等食品加工产业组建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年产值过 10亿元企业1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1000亿元,争取3~5家企业上市。

4、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体系。重点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市场信息平台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建设茶叶市场、兰溪米市、南县棉花、大通湖水产、湘北蔬菜、沅江苎麻等专业市场。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鼓励规模较大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剥离物流功能,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鼓励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产品营销促销,加快推进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00个,覆盖60%以上的农户。加快农情信

22

息平台建设,扩大“农信通”服务范围和领域。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装备,提高农机化整体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县级质检站、市场监测点建设,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5、着力培育农业新兴业态。以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来加速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制定全市新型农业业态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多种形式的农业业态创新。大力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特色农业园区壮大发展,促进农民与企业、科研院所的有效合作,加快建设“农产学研”联合的新型农业业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生态农产品规模,全市“三品”认证总数达500个以上;推广生态施肥、病虫害生态控制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创建一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选择不同规模的养殖场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打造蔬菜、油料、生猪、黑茶、苎麻、花卉苗木、水产、甘蔗、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生产区。加快建设景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园、乡村旅游等农业新型产业园区,全市打造规模以上休闲农庄600家,实现休闲农业产值10亿元,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

6、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布局规划,按照“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

23

量,全面加强全市乡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网、信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村容村貌治理和乡镇集市的环境整治,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理设施。引导乡村工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集中处污,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民主管理。认真开展新农村示范片、示范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到2015年,建设农村公路通畅工程6500公里,通达工程2420公里;新增沼气用户5万户以上;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基本方向: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拓展新领域为重点,调整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

工作目标: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

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建设会龙山旅游区、鱼形山和四方山旅游区、山乡巨变第一村(二期)、南洞庭湿地旅游区、中国(益阳)黑茶文化城、梅山文化及雪峰湖旅游区、厂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德昌公园红色旅游等项目;开发现代观光农业高端休闲度假、特色文化体验、商贸及工业、红色旅

24

游等一批旅游产品;培育茶马古道风情游、都市购物游、益阳访古游、南洞庭湖乡风采游、乡村休闲游等一批旅游路线;办好洞庭渔火节、大通湖大闸蟹美食旅游节、桃花江美人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旅游节会。到2015年,益阳旅游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客源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备、旅游管理高效、具有一定竞争力,基本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内外旅游总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27亿元以上。

2、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紧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一批重点产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带聚集,向中心城区聚集,推动形成多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业。加强对益阳搜空高科软件公司等现有服务外包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启动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主攻战略性服务外包企业的招商引进,形成示范效应,不断扩大服务外包业规模和开拓服务外包新领域,加快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市服务外包业务收入总额达到 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益阳港口码头、公路货运场站、城际铁路等建设,构建物流体系;加快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在益阳火车东站附近和临港地区规划建设集物流仓储、商品配送、集装箱中转、保税业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和商品集散中心;支持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第三方物流知名企业、专业配送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行规范、功能完善的现代

25

物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广泛应用传输新技术,提升网络宽带和技术水平,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市政府网络中心为枢纽的办公业务网建设,实现公文交换电子化和自动化,开展方便快捷、透明公开的网上政务服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力争通过5年的时间,完成我市移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运营中心与信用服务平台基本建设。在企业建立各类信息服务平台,特别是物联网络建设,逐步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升我市三产业管理水平。

3、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适应生活方式转型和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为抓手,继续做大做强商品零售、餐饮、住宿和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养老、生活保健、休闲娱乐和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餐饮住宿业。组织实施品牌餐饮战略,以本地特产为依托,开发具有益阳特色的美食系列。推动餐饮业聚集发展,打造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酒店集群,积极引进知名餐饮连锁机构和规模中西餐厅,完善酒店餐饮、特色餐饮和社会餐饮服务体系。

商贸零售业。加快传统零售业的布局调整、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的创新,围绕便民、利民、为民的基本要求,在城市社区发展具有多种功能的便民店,在城市中心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专业店、专卖店,在城乡结合部发展综合超市及大卖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科学规划专业市场布局,在巩固和壮大现有专

26

业市场基础上,稳步推进益阳汽车交易市场、益阳茶叶市场、益阳废旧物资市场、沧水铺综合工业市场、洞庭湖农产品交易市场、谢林港竹木制品交易市场、南县湘北农产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使中心城区成为区域性的重要商品集散中心。

社区服务业。完善新建小区规划,完善社区服务项目体系,做好社区福利与公益、教育、文化、法律、退休人员和外来人员管理等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建设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群体培训等体育馆场。

房地产业。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型住宅,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给,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同时,要结合居民小区开发建设,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对原有和新建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市场化,逐步推行社区物业管理。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基本方向: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以交通、水利和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功能配套建设,增强对益阳长远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工作目标:到2015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 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5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公路545公里;航道总里程1429公里;电网设施更加完善;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和水供应更加充足。

27

重点任务:

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铁路、公路和水运交通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公路。突出市域内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在益阳中心城区形成交通区域性枢纽的同时,重视打造以安化为中心的西部交通次枢纽和以南县为中心的北部交通次枢纽。建成绕城高速、二广高速、岳常高速等,加快推进益马高速、益娄高速、益怀高速、益南高速以及二广高速武潭至东坪连接线、常吉高速安化连接线、岳常高速大通湖连接线等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打通对外通道。

铁路。建成石长铁路复线及电气化工程、长益常城际铁路建设,尽快启动洛湛铁路益永段复线和安张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常岳九铁路、洛湛铁路连接线益华段和汨罗—益阳—娄底—衡阳城际轨道交通等规划项目早日实施。

国省干线。加快推进益宁城际干道、S204南茅公路复线、S202华茅公路、S308西姚公路、桃马公路、益阳至宁乡横市公路等项目建设,争取S225益阳段、G207益阳段、S217梅城至黄柏界北路、柘溪至平口公路、大福至宁乡沩山公路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域内干线公路交通网络。

航道、码头。抓好洞庭湖区和资水航道整治,推进益芦航运工程、安化坪口客运码头、沅江黄茅洲大桥、资江沙头大桥等建设,更好地发挥水运优势。

28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继续推进洞庭湖综合治理、重点堤垸加固工程、行蓄洪区建设,完善加快完善控制性枢纽工程、病险水库河坝加固、城市防洪、山洪灾害、水利血防、防汛物资储备工程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防洪工程,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到“十二五”末,全市重点防洪保护区基本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重点中小流域治理、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粮食主产区末级渠系建设,骨干工程配套率达80%。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重要水源工程、城市供水工程、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和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亿立方米。

3、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核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高标准建设配套电网建设。以晶鑫新能源、中科恒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完善城乡电网,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电力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村电网科技投入含量,对排灌线路进行分年度、分期改造,积极开展农电标准化建设、优质化服务和安全性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供用电水平。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推动、国际化运作的思路,扶持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三网融合增值服务、数字内容、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业,构建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充

29

分发挥信息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大力实施企业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提高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过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加快人口、法人单位、地理空间等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拓展相关应用服务。加快推进“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等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以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内容,打造服务“三农”的综合信息平台,重点建好10个信息化示范乡镇、300个信息化示范村。加快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和社区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设县市光缆传输工程,积极开发数字多媒体移动电视系统。继续抓好广电“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围绕提升城镇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进一步完善路网规划,提升城市道路建设标准。加强供电、供气、供水设施建设,确保居民生产生活方便、安全;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到2015年,建设和完成供排水管网改造配套、污水处理、城市道路拓建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五大工程,中心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

(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建设绿色益阳

基本方向:节约、综合利用能源和资源,促进工业生产清洁化,减少废物排放;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发展生态农

30

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工作目标:到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以及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国家、省保持同步下降。

重点任务:

1、加强生态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文明,在更高起点上实施《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全力建设绿色益阳。着力抓好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林业血防、长江防护林等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全民护林,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突出抓好资水和洞庭湖的环境保护,强化水功能区及水源地保护。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以环保、生态、绿色为主题,积极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主题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建设一批生态优美村镇。

2、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两型产业”是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要加强全市“两型产业”建设规划编制,按照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设计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将发展任务分解到具体的产业、企业和项目上。要积极对接国家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省里12个重点产

31

业振兴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以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壮大,以产业壮大促进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引导有色金属、棉麻纺织、服装鞋帽、有色金属、建材、竹木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及产业中高端伸展,促进产业从低端集群向中高端集群转化。积极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大力扶持船舶工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点实施沧水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工程和黄泥湖建材产业工程,重点推进以桃花江核电工业园和资水梯级开发,着力建设低碳核电工业园和水电工业走廊。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科学制定年度减排计划,继续抓好造纸、苎麻、化工、水泥建材、火力发电、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按期完成列入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五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任务。加强清洁生产、低碳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引进和应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逐步淘汰、关闭严重排污设施和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努力完善污染减排监察、检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

(七)着力改善民生民利,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基本方向: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能

32

力,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事业,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升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工作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基本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到2010年,全面实现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文化事业和体育现代化,努力构建公平高效的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任务:

1、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要坚持富民优先,把增加居民收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生活质量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低收入群体收入,实施以中低收入者为重点的增收计划。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合理增长,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8%,到“十二五”末,年平均工资达到4万元。积极落实国家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搭建农民创业增收新平台,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激发创业热情,着力推进全民创业,认真落实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个人创业扶持力度,拓展富民增收广阔空间。继续推进扶贫工作,完善扶贫机制,抓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其自身“造血”功

33

能。

2、适度超前发展教育。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和《益阳市2006—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继续巩固基础教育,重点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薄弱环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重点加强农村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打造优质特色教育。加大财政投入,继续解决好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鼓励企业、行业、公民个人举办职业教育,努力形成全社会办职业教育的格局。

3、进一步扩大劳动就业。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水平为重点,加快形成以劳动力自主就业为主导、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新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大力开辟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适应社区公共需求的服务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到2015年,全市实现新增就业15万人,年均新增3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

34

业保持在100万人的规模。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建立“老有所养、弱有所助、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大力度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着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全面建立城乡低保标准、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幅与社会平均收入增幅基本同步。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完善特困职工救助机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模式,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组织实施助医、助学、助困、助残等慈善救助活动。

5、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科技基础平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自主创新,到2015年,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中上水平,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份额达到56%以上。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成立企业研发中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建立健全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到2015年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份额达到55%以上。加强农村科技服务,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支持发展各类农村民办科技组织,建立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系统,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农

35

业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畜禽水产养殖配套技术和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份额达到45%以上。

6、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落实《益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保各项既定目标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要认真总结经验,明确下阶段任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完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建成10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市级重点专科;积极推进中医现代化建设,鼓励中医、中西医结合课题研究,促进中医药创新和发展。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机构功能,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以县级医院为医疗救治龙头,以中心卫生院为治疗救治中心,全面提升县级区域医疗救治能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重点抓好市级综合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逐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保障城乡居民生命健康为目标,集中开展饮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构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安全屏障。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小区(村)卫生服务站(室)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卫生和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6

7、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科学谋划文化产业整体布局,以重点文化产业为主导,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功能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乡村和社区文化室免费向辖区群众开放。要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广泛开展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加快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科学规划,社会投资,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高品位的文化教育基地或功能区;以重大节会、展览、比赛为依托,加快会展业的发展。

8、稳步发展体育事业。以社会化、产业化为基本方向,加快体育产业发展进程,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加快城体育健身场地等为主体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城乡居民健康水品的提高。同时,要以羽毛球等拳头产品为载体,积极培育体育市场,打响益阳的体育品牌。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大力挖掘体育竞赛的潜在价值,促进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9、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宣传教育,严格依法行政,开展优质服务,改变生育观念,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人口自然

37

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201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504万以内;依法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使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正常;搞好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在落实国家、省级有关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同时,力争出台市、县级有自身特色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利用好全员人口信息库;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落到实处;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网络建设,市级建好药具仓库,县、乡服务站、所全部达到省级“四优一满意”建设标准;在全市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职业化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

(八)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基本方向: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推进经济、行政、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主动地对外开发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的活力。

工作目标: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初步建成服务型政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指标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开放领域拓宽,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突出。

重点任务:

38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益阳实际,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各项改革。

市辖区、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省管县体制改革以后,要注重理顺市、区、乡(镇)的关系,按照“市区一体、强市活镇、权责对等”的思路,推进市辖区、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中心城区资源整合力度,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市与省、市与区的财政关系,健全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强化市级统筹和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市本级发展活力。

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体系,使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行政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增量、激活资产存量、监管资产流量、优化资产总量,使国有行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精细化。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土地经营和利用制度、

安居制度、财政金融投入机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重点,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制度瓶颈。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有效途径和方法。大力推广沅江市草尾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加快全市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步伐。加快大通湖和益阳高新区东部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努力探索符合益阳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39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治理结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

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活政府资源的资本属性,树立“用资产换资金、用存量换增量、用预期换即期”的投融资理念,立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更多更好地抓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市级层面要努力把城建投、交发投、高新投三大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争取培育成上市公司。县级及有条件的重点镇也要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核心也是要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新建和改造一批政府控股公司,使之成为与金融市场对接的桥梁和纽带。要重视政府自有资产和行政资源的整合使用,要创新融资的方式与途径,增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业务对乡镇的全覆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中央《2009-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积极探索,创新方法,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和监督。完善民主推荐制度。探索建立民主推荐职位预告制度,健全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民主推荐的办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ki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