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经验交流

更新时间:2024-05-25 04:4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年级语文经验交流

1、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与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从近三年的考试模式看,考生对出现在课文的字词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应把原花在这知识点的权利交给学生去完成。对于小学阶段出现的名人名言的的巩固复习,可以发动班干部(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去诵读、背诵,也可以以手抄报、积累本的形式开展。正如当年毛泽东发动的人民战争胜利谈到经验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见,群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同样的道理,把简单的知识点的权利还给学生,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要发动“群众”的力量,运用群体的力量完成教学某项任务,是我们语文老师最明智的选择。

2、立足教材特点、注重双基训练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要求学生该记的要记,学生遇到学习障碍该解释的老师就要解释,老师对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彩语言、古典诗词,仍然要求学生学习、理解、运用乃至择要记忆。因为考试内容方面不仅是字、词、句这些知识要点与课本密切联系,课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要考,而且课本中的一些名家名篇,精典美文,都应有语段作为考试内容。教师要树立开放性观念,努力建立课本与课外的

联系,以教材为重点适当向课外开放,向生活开放,在设计复习资料的时候要进行归类知识点有重点的训练题型。在复习阶段,要针对薄弱点归类复习。如出现在11、12册的关联句子的归类;某些句子的句式转换训练;特殊文段的句子排列;经典文段的句意、文意的突破以及针对不同情感的文章进行谈体会或续说等语言、思维的训练。

3、关注语言积累、突出整合运用

整合运用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学会自己处理教材,针对自己本班学生的知识上的薄弱点进行有的放矢地展开复习,而不是机械地进行无效的“题海战术”。如果教师眼睛只能紧盯显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学简单化倾向严重,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这是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徒劳无功的工作。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看到显性的知识点,更要关注隐性的,教师要给规律,教方法,重能力,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的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学?语?习?文?”的主要渠道,确定学生是课堂的真正的学习主人,在品读、谈体会、动笔写以及利用相应的工具书、网络共享资源了解课文以外的知识点,真正出色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由抱着到放着到扶着最后完成独立行走的过程。这个成长过程就是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是成功学习的关键之关键。其次是鼓励与鞭策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

学策略,我们只是班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已。我在番禺仲元实验学校参加第二届“名师面对面”全国教学研讨会上,江苏名师张学伟老师也强调了这个话题。我们教师要学会结合12册教材出现的句式进行强化训练,还结合教材重点片段让学生进行写作,根据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语言表达能力——由说到写。我听后也在我的博客上写下我的感想,这也是我在多年语文教学中的切身教学同感。在上周末去开平聆听深圳名校长陈金才老师的讲课《祖父的园子》,以及他课后的精彩《谈语言艺术》的讲座,还有下午听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陆絮的《浅谈新课标背景下有效教学》讲座,对我们语文老师的帮助是挺大的。我个人认为教育专家的理论是否能实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就人见人智了,要结合自己教学环境、自己所教的班级实际情况而定论。

六年级语文经验交流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让我在这里做关于语文教学的经验交流真的让我受宠若惊。论经验,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比我经验丰富;论教法,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行家。对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最没有发言权,所以,在此不存在经验介绍。那么我就抛砖引玉谈一些我不成熟的做法,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指点。

一、 教学中做到“三心”。

首先是精心。精心是指精心备课,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是常换的“活水”。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备课肯定要先读教材,不多读,而是只读一遍。读完了,再回忆中抓取这篇教材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和最突出的特点。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就是作者浓墨重彩进行铺叙的,是文章的根本所在。抓住这些,就抓住了主干。对教材有了基本认识后打开书来再读。作者是怎样具体表达的,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但在构想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及方法时,一定要简洁平实,不能贪多求全,不能复杂烦琐。择要而教。一篇教材往往有许多可教的东西,但我们的教学却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精心设问。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只是上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预设,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一定符合课堂教学进展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所以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步骤。上课也就胸有成竹了。

其次是尽心。教师要把自己精心备好的课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还必须尽心讲授。尽心讲授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并且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幽默感。教师一上讲台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摒除一切杂念,全心专注教学,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另外教师的风趣幽默对课堂效果也有影响。能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要把小考当大考,把大考当练习,训练学生良好

的心理适应能力。我喜欢与学生一起对试卷的分析。每次考完试卷发下去,我第一时间做得不是评讲,而是让学生把错的题目重做一遍之后自己分析是什么原因做错,之后再着手评讲,一般出现集体错得厉害的基础题在讲评完之后我会马上再出一道到两道相似的题型马上再进行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肯定所有语文老师都知道书写对于我们语文科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会花大功夫指导孩子们的书写。每天一篇练字,除此之外,对于书写有进步的孩子我会特别提出表扬把他原来的书写与现在的书写同时展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书写在进步。在孩子们考试,作业时我都会去观察他们的书写对于书写不好的同学多提醒。让他们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养成了规范的书写习惯。

最后是倾心。教师课后要倾心交流。“学问贵知疑,知疑贵问师。小疑则小问,大疑则大问。”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以便迅速从中吸取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二、 做好针对性辅导 ,关注“培优补差”。

我们每接一个班级,都会有优生、中等生、后进生。而中等生这一块被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掉,其实这一块对于老师来说相当重要,把中等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可能成为优生的,另一部分是比较不容易进步的或有可能变为差生的。针对前一部分的中等生要想尽办法让其提高成绩,多找机会告诉他很有潜力成为优生,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多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