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6 18: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宏观调控能力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强

2、在近代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中华民族和帝国注主义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中华民族和帝国注主义的矛盾 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3、中国共产党最早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党的 二大 4、贯穿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农民的问题

5、评价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是看其 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属于 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范畴 7、我们党作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改革的重大决定是在 十四大 8、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关键问题是 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9、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几本结束、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1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 改革开放

1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原因在于 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对原有体制金星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修补、 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1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问题是 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1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1. 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 刘少奇

2. 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3.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包括(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 毛泽东。

5. 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 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 党的幼年时期我们在应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犯的最主要的错误是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9. 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 实事求是的提出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 党的幼年时期 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 党在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走了一段弯路 其主要问题是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1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3. 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14. 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 所围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

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

15.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1945年党的七大

16. 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 实事求是的提出 17. 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 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 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18. 毛泽东同志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 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在实践中创造些新的东西

19. 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 毛泽东 20.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21. 毛泽东同志指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来就是要和 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历史相结合、中国文化相结合 22. 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 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3. 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25.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做到 不动摇、不懈怠、 不折腾

2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 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 27.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过 主要应当用 历史的眼光

28.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9.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30.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是“新”的 是因为 它有新的革命前途、它有新的革命领导力量、它有新的革命依靠力量 即主要依靠工农阶级

31.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2.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 33. 延安时期 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矛盾论》、《实践论》 主要是为了克服当时党内严重的 教条主义

34. 毛泽东首次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判断是在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

3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6. 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帝国主义 37.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38. 我国实施的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基本政策是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9.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 五四运动

40.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基本标志是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有了新的革命领导权

42.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3.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范围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

44.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国的成立 4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应当始于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

46.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讨是 “始于毛、成于邓” 47.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是在 党的“十二大”

48.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 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 党的“八大” 49.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确立是在 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5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因为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1. 胡锦涛指出中国政策选择中的“两个没有出路”具体是说 不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没有出路、以改革为名 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出路

52.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改革开放

53.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4. 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5.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特指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至少100年的发展阶段

5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 5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8.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9. 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 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三农”问题 6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理论品质

62. 我们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 其实就是探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4. 在现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点是 经济体制改革

65.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66.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 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必然途径是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的概括是在 《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68.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69.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决定于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长期性

70. 被称之为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的重要文献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71.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 基础性作用

72.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73.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这是因为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7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是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不具有制度属性、计划与市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要优势互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冲突

7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含义是指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7. 《中国共产党章程》所明确规定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表述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7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

80.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其基本特征是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更全面的社会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发展更均衡的社会

8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82. 党的基本路线提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里的 “文明”是指 精神文明

8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概括 其主要内容是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4. 以下具有雇佣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私营经济

85.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86.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87. 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根生 艰苦创业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8.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 1发展是目的 改革是动力 稳定是前提 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9. 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这里的“全方位”开放是指 对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开放 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90.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91.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92.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3.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9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9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要求是 公平正义

96.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是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 9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8.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历史传说 它们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精神

9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保障和改善民生 10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

102.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 其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党从建立之日起的庄严承诺

103. 我国以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原因是 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104.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 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10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立足点是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10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 坚持与时俱进

108.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10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表明我们党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10.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111. 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是 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112.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精神 其基本内容是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113. 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 科学理论武装 具有世界眼光 善于把握规律 富有创新精神

114. 改善党的领导应注意的几个重大问题是 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115. 坚持党的理论创新 就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 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11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8. “十二五”规划提出 未来五年我们要在显著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为 7%

1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 坚持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完善社会管理与激发社会活力相结合 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20. 防止两极分化的具体措施是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21. 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122.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23. 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改善民生) 1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

125.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26.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坚持统筹兼顾

127.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 是指 广大人民群众 128. 我们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是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129.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130.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底线是 台湾出现以任何形式从祖国分离出去的重大事变 出现将会导致祖国分裂的重大事件 和平统一之任何可能性已经丧失

131. 之所以说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是因为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32. 当今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问题是 发展问题

133. 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应该是 民主的世界 和睦的世界 公正的世界 包容的世界 134.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是 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割的部分 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高度自治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 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35.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石和前提 136.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37. “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是 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割的部分 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高度自治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 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38. 我们党对“一国两制”的最初的构想是为了 解决台湾问题

139.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40.

简答如何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

在一定意义上 中国共产党当今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问题是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 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 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一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简答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提高、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但是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党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 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简答党的思想路线的概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知识和经验。 简答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本依据。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步夺取城市 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使得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广大农村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

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 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试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意义。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辩善恶美丑 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与氛围,塑造全社

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为什么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有理想”,就是要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现阶段就是要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是一种支配人的行动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在现阶段,必须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结合起来。也就是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所谓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在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有文化”,就是要掌握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我国人民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同时为广大人民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有培育出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有纪律”,就是要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这里说的纪律,也包括法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理想要靠纪律才能实现。只有培育出具有很强的法纪观念,能自觉地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 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而秩序地进行。

试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首先,民族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爱国主义还必然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上。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都将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其次,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造就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是居于核心地位。 最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统一起来,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简答“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当前我国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简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并把它视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使劳动人民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社会和生产的主人;社会财富能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并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的落后。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才能为彻底消灭阶级,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才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

学思想体系。

简答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简答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简答协调发展的含义。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首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其次,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所谓发展观,是指人们在对待发展问题上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观念。它通常围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通过什么途径来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这样一些关于发展的根本问题来展开。历史的经验表明,不同的发展观,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认识发展问题上形成的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的科学的真理性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概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逐字逐句地作了系统全面的阐发。他指出: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

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进一步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概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简答“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

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试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其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再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最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

现和最终目的。

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

首先,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其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再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最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简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简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基本方针和政策。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是: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只有它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政当局是地方政府,对外不能代表中国。“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只要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消除阻碍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通过接触和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祖国的统一大业终归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持用和平方法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江泽民提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一主张,以十分简捷、明确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和平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和坦诚态度。应当指出,我国政府在多次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既定方针时,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祖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不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心愿和历史责任。在祖国的统一问题上,我们要力争采取和平的方式。 第三,信守诺言,保证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50年不变。邓小平在他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国两制”的政策降保持长期不变。他指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的思想,在两”个基本法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台地区长期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但有利于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加强双方往来,促进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各方,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和稳定。在实现祖国统一之前,大陆与台湾地区应大力加强经济和文化的往来,彼此多接触,多交谈,创造合作与统一的气氛与条件。可以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创建一个繁荣、富强、

稳定的中国已是时代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要求。 简答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简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含义。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我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央政府设在北京。在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时,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前提,这是不容置疑和不容谈判的。 简答胡锦涛关于处理台湾问题的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h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