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更新时间:2024-03-22 10:3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

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让学生养成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功的大小计算;

难点:功的概念的理解;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教具】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与问题探讨、合作探究与练习反馈小循环模式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情境设置】找一名女同学推讲桌,没有推动;现象分析: 又上来一位男同学推讲桌,推动一段距离。 情境创设 提问:哪位同学的力显示出了成效? 课题提出 师:功的含义很多,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1.推讲桌,讲桌未动。 推力没有成效 2.推动讲桌沿推力方向移动 推力有了成效 领悟:上面男同学的推力取得了成效,力学里就说男同学的推力对讲桌做了功。 “成效”的意思。 以上哪位同学对讲桌做了功? 【提出课题】 第一节 功 新课探究 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记忆、理解、感悟 <一>“功”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中 的含义 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 【学生自主活动一】:观察教材图11.1-2中力学生分析: 对物体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 功有哪些共同特点? 探究1: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A: 人对有小车施加了推力,并显示出成效,小车在推力方向了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推力对小车做了功; 学生B: 人对口袋有向上的拉力,并且把口袋向上提升了一定的距离,所以也显示出了成效,拉力做了功。 图a: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 图b: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

【理论总结一】 “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交流、讨论、总结 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探究2: 【学生自主活动二】:观察图11.1-3不做功的图C: 虽然施加了力,但是力没有显示出成效,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图D: 力是竖直方向上的力,而运动方向是水平方向上的,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的距离。 实例,分析这些力为什么没做功? 图c:女孩搬石头,未搬动 图d: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不做功的 三种情况 问题思考: 不做功有哪些影响因素?还有什么情形? 力和力的方向的上移动的距离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比如图e:踢出去的足球草地上滚动过程中,踢图E:踢力没做功 力做功吗? 原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球离开脚能在草地上继续滚动是由于惯性,此时踢力不存在。 问题诱思:由此,你认为不做功的情形有哪些? 分析、总结、归纳: 【理论总结二】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 ②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由于惯性) ③力与距离相垂直 【设计意图:能过做功和不做功实例的缘由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力学中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解读。】

1.在如图所示的各个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解析: 小试身手 ( ) A.司机推汽车,纹丝不动 B.女孩把一箱报刊搬起来 C.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 D.扔出手去的冰壶 A.不做功;有力无距离 B.做功;搬起→两字可看出有力也有距离 C.不做功;力与距离垂直 D .不做功;无力,物体是在惯性作用下运动了一段距离。 2. 下列情况中,人有没有对皮箱做功,为什么? 抢答: (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没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着皮箱在原地不动 (4)人提着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5)人提着皮箱在电梯中上升 (6)推出手去的铅球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功的含义的理解】 (1)没做功;有力无距离 (2)做功 (3)没做功;有力无距离 (4)没做功;力与距离垂直 (5)做功 (6)没做功;有距离无力。 【问题设置】 学生解析: ① 把一个空桶和一个装满水的桶,提升相同的高提升装满水的桶做功多,提升度做功一样多吗? 物体用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二>“功” 的大小计② 把同一个物体提高不同的高度,做功一样多同一个物体提高不同的高度,算 吗? 高度越高,做功越多; ③以上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影响功的大小的功有多少;影响功的大小的因因素有哪些? 素是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

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就越多。 【布置自学】自学教材P63-64“功的计算”相关内要求学生通过课本了解功的大容,完成以下探究: 1.在物理学中,功等于什么? 计算公式如何表示? 2.功的单位是什么? 1J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3.公式有哪些变形应用? 小是如何计算的; 功的单位; 公式及变形公式的用法。 能说出1J的物理意义:用1N的力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板书】: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了1m的距离,做了1J的功。 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公式变形: F= W /S ; S=W/s 【设计说明: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关注影响做功大小的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的移动的距离。从而有针对性地去理解和应用公式。】 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1焦=1牛·米(1J=1N·m) 【练一练】: 反馈练习 分析: 1.用20N的力把一个物体移动了5m,需要做1.力F=20N,力方向上的移动多少焦的功? 的距离S=5m,所以做功100J. 2.已知把一个物体移动了3m,做了600J的功,2.已知做功W=600J,并且知道求施加了多大的力? 是在某个力作用下移动了3m,【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据公式变形可以求出F=200N. 理解 ,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例】: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 <三>例题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 精讲 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交流思考: 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10N/kg) 解: ∵雪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马运货时做的功等于什么?

∴马拉雪橇所用的力与雪橇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即 F=f=800N 雪橇移动的距离 s=3000m 所以马的拉力做的功是 ②题目已知哪些物理量? ③未知的量如何确定? W=Fs =800N×3000m =2.4×106J 答:马的拉力做的功是2.4×106J。 1.估算一下你自己上到三楼需要克服自身重力做 多少功?需要哪些物理量? 重力、 高度 2.一重20N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5N水平 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W=Fs=5N×10m=50J 箱做功_______J,重力对木箱做功________J.若0J 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一个人将木箱举高10m,则人做功_______J. W=Fs=Gh =20N×10m=200J 【设计说明:①通过对自身上楼做功大小的估算 题目设计,训练学生实用分析能力:一它包含了<四>拓展提升 力的确定----重力的大小;二是距离的利用,三楼的高度实际上是两层楼的高度,这一点学生容易忽略。 ②题的设计主要是提醒学生进行功的大小计算时,首先要判断是否做功,避免看到力与距离就相乘的现象发生。】 师:通过以上的解题,你能总结一下如何运用功一:先判断力是否做功 的计算公式计算功的大小吗? 二:确定力的大小以及力方向上的移动的距离。 三:代入公式进行运算。 知识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活动方式: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含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力、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大小计算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公式 W= FS 变形: F= W /S ; S=W/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功--焦耳(J) 1J = 1 N·m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作业 课堂检测 64页 1、2、3、4 见附件 本节课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功的含义,它是本节课的基础,是突破难教学反思 点的关键,整节内容都是以它作为理解的前提;二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是 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知识;三是功的计算,是重点却不是难点,只要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了,功的计算便很容易掌握。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实例,让学生尝试进行理论分析,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同时结合练习进行突破,有效强化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附件---【课堂检测】

1.判断:

①.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举力做了功。 ( ) ②.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 ) ③.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 ) ④.拉动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车做了功。 ( ) ⑤. 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了功。 ( ) 答案与解析:① √ ② √ ③ √ 前三题均满足做功的两个条件:有力,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④ × 力与距离垂直 ⑤ × 有距离无力,球靠惯性运动了一段距离。

2.下列各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的功是:

A举重运动员双手举着杠铃不动 B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在草地向前运动 C手提着箱子在平地上前进 D手捧着书本上楼 答案:D。

解析:A:竖直方向有举力,不动→没有距离,不做功; B:球是靠惯性运动,人的踢力不做功;C:提力竖直向上,而距离是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不做功;D:捧→有竖直方向上的力,上楼→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人对书本做了功。

3.运动员一脚将20N的足球踢出50m远,脚踢球的力是500N,那么踢球所做的功是( )

A. 1000J 答案:D。

解析:做功的大小计算需要确定两个物理量:F、S,这里踢球所施加的力是什500N,而在这个踢力作用下球移动的距离却没有给出,所以无法计算;另注意题目中的50m是球靠惯性移动的距离,而球在滚动过程中是不受踢力的。

4.小明和小刚体重相同,体育课上小明爬绳,小刚爬杆,两个人都爬到了3m高的顶端,比较两人做的功( )

A小明做功多 B小刚做功多 C两人做功一样多 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功的大小比较取决于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乘积大小,而二人体重相同,也就是竖直方向上的力相同;并且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是3m,所以做的功的大小也一样多。 5. 小明用4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前进了5m,则拉力做的功为( )

A.1000J B. 0J C. 800J D. 200J 答案:D。

解析:这里拉力F=40N,而在拉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是S=5m,所以根据功的大小计算公式

B. 25000J

C. 26000J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W=FS=40N×5m=200J.

6.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则推箱子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解答:W=FS=50N×10m=500J

W=Gh=100N×1.5m=150J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c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