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表格函数公式使用集锦

更新时间:2024-03-22 10: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子表格函数公式使用集锦

怎么让excel表格公式只能看不能被改:选定不需要保护的的单元格,单击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取消锁定—选定需要保护的的单元格,单击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锁定—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输入密码—确定。

一、 电子表格中由身份证号自动导出年月日的公式 1、当身份证号是15位时

=IF(LEN(E1)=15,\,2),MID(E1,7,4)&\转换出生年月如1986-05-23

说明:

E:列数 E1890:第E列第1890行。输入身份证号码 LEN(text):返回本字符串的个数。LEN(“123”)=3 LEN(E1)=15表示如果身份证号码为15个数字 &:表示相加

MID(字符串,M,N):从该字符串第M位开始,取N位字符。 MID(A1,3,4)=3456,从“A1”单元格中的第“3”位起截取“4”个数

IF(条件表达式,语句1,语句2):如果条件成立,那么就执行语句1,否则执行语句2

LEFT(A1,14)截取A1单元格前14位数 RIGHT(A1,14)截取A1单元格后14位数

身份证号码有两种,如“352124860213541”或“352124198602135411”如果E1是15个,为19加上从第7个开始取2个“86” 加上-加上从第9个开始取2个“02” 加上-加上从第11个开始取2个“13”合起来为“1986-02-13”,否则为从第7个开始取4个“1986” 加上-加上从第11

1

个开始取2个“02” 加上-加上从第13个开始取2个“13” 合起来为“1986-02-13”。 \、\为直接写入的数。

=IF(LEN(A1)=15,\转换出生年月取如“198606”

=IF(LEN(A1)=15,CONCATENATE(\IF(LEN(A1)=18,CONCATENATE(MID(A1,7,4),\身份证错\转换出生年月取如1986.05

2、当身份证号是18位时

=IF(LEN(B2)=18,MID(B2,7,4)&\2,13,2),IF(LEN(B2)=15,\-\身份证号错误\

(2)以下是通过身份证号计算年龄的公式,

第一种:

将公式复制到年龄所在列,将D4单元格换成身份证号所在的单元格地址。

=DATEDIF(IF(LEN(D4)=18,MID(D4,7,4)&\MID(D4,13,2),IF(LEN(D4)=15,\&\身份证号错误\Y(),\

第二种:

=2010-MID(B1,1,4)-IF((MID(B1,5,2)-0)>8,1,0)计算年龄 第三种:

2

=IF(LEN(A1)=15,YEAR(NOW())-1900-VALUE(MID(A1,7,2)),IF(LEN(A1)=18,YEAR(NOW())-VALUE(MID(A1,7,4)),\身份证错\计算年龄,月数全部不算如24岁2个月和24岁11个月都是24岁

第四种

如果已经知道日期格式如下:2011-2-5 那么可以用下面公式:

YEAR(NOW())-YEAR(D2)-IF(MOUTH(D2)>8,1,0)

其中D2指出生日期所在的单元格。公式能够区分8 月前和8月后的。如果不要

也可以:TRUNC(YEARFRAC(C75,NOW())) 其中C75是出生日期所在单元格。

(3)以下是提取“性别”的公式,将以下公式复制到单元格,将其中所有的“B2”更改为实际存放“身份证号”的单元格地址,然后回车即可。

=IF(MOD(IF(LEN(B2)=15,MID(B2,15,1),MID(B2,17,1)),2)=0,\女\男\

二、成绩在年级里的排名——RANK()函数的使用 =RANK(N2,$N$2:$N$1501,0)

N2为所要排名的单元格,$N$2:$N$1501为从N2列到N1501列,0表示为按照降序排列的列表,不为零为按照升序排列的列表

=RANK(C1,$C$1:$C$10)为10个学生中的第一个的排名 二、 利用函数统计考试成绩

及格率、及格人数算法

3

在学校,经常要计算及格率、及格人数,而人工的算法有可能失误,用电子表格就比较容易了,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及格人数: =COUNTIF(A1:A50,\

及格率:=COUNTIF(A1:A50,\说明:A1:A50是取值的范围。 下面是关于COUNTIF的常用公式说明

=COUNTA(A1:A25)算有数值的单元格个数应考人数 =COUNT(B1:B25)和上面的一样用处算出考试人数 =COUNTBLANK(B1:B25)算出缺考人数

=COUNTIF(B1:B25,\算90分以上人数=COUNTIF(B1:B25,\COUNTIF(B1:B25,\算80到90分人数

=MAX(C1:C25)算最高分 =MIN(C1:C25)算最低分 =AVERAGE(C1:C25)算平均分

=COUNTIF(C1:C25,\分以上占百分比 =MEDIAN(B1:B25)算中位数 =MODE(B1:B25)算众数 =STDEVP(B1:B25)算标准差 四、文本格式转换成数值格式

在原单元格上转换:在任一空白单元格输入1—复制1—选定所有需要改变的单元格—右键—选择性粘贴—选\乘\,用0加计算也行

在新单元格上转换:选定新单元格,“=所要转换的文本单元格-0” 在新单元格上转换:复制—选择性粘贴—数值—点击下拉—转换成数值 五、&的应用

=B2&C2表示把两个单元格的数值合为一个如“45”、“67”合为“4567”

4

=$F$17&C1表示在一个数值前加一个数,在任意单元格输入123设为绝对值,再加所要添加的单元格

六、IF的应用(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判断)

=IF(A2>89,\优+\优\良+\及格\不及格\

=IF(A2>B2,\超预算\预算内\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判断

=IF(A2=100,SUM(B5:B15),\如果A2数字为100,则计算单元格区域B5:B15,否则返回空文本(\

=IF(AND(A1>0,A1<=10),1,IF(AND(A1>10,A1<100),2,IF(AND(A1>=100,A1<200),3,\当A列中的数值大于0小于等于10时返回1,大于10小于100返回2,大于等于100小于200返回

=IF(AND(A1=B1,A1=C1),1,0)如果A1=B1=C1,则在D1显示1,若不相等则返回0

=IF(C1>60,IF(AND(C1>90),\优秀\合格\不合格\如果单元格C1的值大于60,则执行第二个参数,在这里为嵌套函数,继续判断单元格C1的值是否大于90(为了让大家体会一下AND函数的应用,写成AND(C1>90),实际上可以仅写C1>90),如果满足在单元格C2中显示优秀字样,不满足显示合格字样,如果C1的值以上条件都不满足,则执行第三个参数即在单元格C2中显示不合格字样。

=IF(A1=1,\IF(A1=6,\10,\15,\??为多层嵌套

七、AND函数(同时满足条件判断)

AND(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三?),条件一 二 三 ?都成立时返回TURE,否则返回FALSE

5

=IF(AND(A1>60,B1>60,C1>60),\及格\不及格\,当AND(A1>60,B1>60,C1>60) 为TURE时返回 “及格”,为FALSE时返回“不及格”

=IF(A1<60,\

\

\良好\优秀\可以和IF函数合起来使用

八、CONCATENATE函数(将几个文本字符串合并为一个文本字符串) =CONCATENATE(A1,B1,C1,D1)

也可以用 &(和号)运算符代替函数 CONCATENATE 实现文本项的合并。

九、名称和标志

为了更加直观地标识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我们可以给它们赋予一个名称,从而在公式或函数中直接引用。例如“B2:B46”区域存放着学生的物理成绩,求解平均分的公式一般是“=AVERAGE(B2:B46)”。在给B2:B46区域命名为“物理分数”以后,该公式就可以变为 “=AVERAGE(物理分数)”,从而使公式变得更加直观。

给一个单元格或区域命名的方法是:选中要命名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鼠标单击编辑栏顶端的“名称框”,在其中输入名称后回车。也可以选中要命名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单击“插入→名称→定义”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定义名称”对话框中输入名称后确定即可。如果你要删除已经命名的区域,可以按相同方法打开“定义名称”对话框,选中你要删除的名称删除即可。

由于Excel工作表多数带有“列标志”。例如一张成绩统计表的首行通常带有“序号”、“姓名”、“数学”、“物理”等“列标志”(也可以称为字段),如果单击“工具→选项”菜单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重新计算”选项卡,选中“工作簿选项”选项组中的“接受公式标志”选项,公式就可以直接引用“列标志”了。例如“B2:B46”区域存放着学生的物理成绩,而B1

6

单元格已经输入了“物理”字样,则求物理平均分的公式可以写成 “=AVERAGE(物理)”。

十、几个常用函数

=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AND(A5>=60,B5>=60),确认。如果C5中返回TRU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均大于等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小于60

=COLUMN(B11),确认后显示为“2”(即B列) 十一、与求和有关的函数 1、=SUM(H3:H12)求H3至H12的和

2、SUBTOTAL(function_num,ref1,ref2,?) 分类汇总

Function_num 为 1 到 11 之间的数字,指定使用何种函数在数据清单中进行分类汇总计算。

Function_Num 函数

1 AVERAGE ——求算术平均数

2 COUNT——计算参数列表中的数字项的个数

3 COUNTA——计算单元格区域或数组中包含数据的单元格个数。 4 MAX——求最大值 5 MIN ——求最小值

6 PRODUCT ——单元格内的乘积

7 STDEV ——估算样本的标准偏差,反映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8 STDEVP——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 9 SUM——求和

10 VAR——计算基于给定样本的方差 11 VARP——计算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方差

7

例:“=SUBTOTAL(9,A2:A5) 对A2至A5列使用 SUM 函数计算出的分类汇总 (303) ”,“=SUBTOTAL(1,A2:A5) 对A2至A5列使用 AVERAGE 函数计算出的分类汇总 (75.75)”

3、SUMIF——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求和

例:=SUMIF($C$3:$C$12,\销售部\,“$C$3:$C$12”指部门名称单元格,\销售部\指计算其中的“销售部”部门,“$F$3:$F$12”指部门名称相应的数值单元格。

4、SUMPRODUCT——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SUMPRODUCT(A15:A16,B15:B16)表示“A15*B15+A16*B16” =SUMPRODUCT(B2:C4*D2:E4)表示“B2*D2+C2*E2+??+ B4*D4+C4*E4” =SUMPRODUCT(($B$2:$B$11=$E2)*($C$2:$C$11=F$1)) 计算符合2个及以上条件的数据个数(4人的单元格输入公式) 姓名 A B C D E F G H I J 性别 男 女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职称 中一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中二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性别 男 女

中一 4

中二

=SUMPRODUCT(($B$2:$B$11=$F2)*($C$2:$C$11=G$1),$D$2:$D$11)计算男、女分别是中一或中二的总课时数(在15节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姓名 性别 A 男 B 女 C 女

职称

中一 中二 中一 课时 15 16 14 性别 男 女 中二 中一 15

8

D E F G H I J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中一 中一 中二 中二 中一 中一 中一 13 18 15 16 14 17 18

SUMSQ函数:计算多个数值的平方和。如SUMSQ (B2,C2)=B2的平方+C2的平方。

ROUND函数:如ROUND(B2,2)就是对B2进行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 INT(将数字向下舍入到最接近的取整函数)

IF和AND 嵌套使用: =IF(AND(A1>60,B1>60,C1>60),\及格\不及格\,当A1,B1,C1 都大于60时 返回“及格”

=IF(A1<60,\

\

\良好\优秀\,当 A1<60 时返回“不及格”,当6085时返回“优秀”

COUNTIF函数: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如COUNTIF(B4:B10,\,计算B4到B10这个范围各科成绩中有多少个数值大于90的单元格。如COUNTIF($C$2:$C$13,A17),计算$C$2:$C$13这个范围有多少个A17(A17存放的是姓名)

SUMIF($C$2:$C$13,A17,$B$2:$B$13)计算其中(A17)的销售奖金,$C$2:$C$13是销售人员的姓名,A17是其中的一个姓名,$B$2:$B$13是销售金额区域,

IF(C17<50000,10%,15%)*C17如果订单总额小于 50000则奖金为 10%;如果订单总额大于等于 50000,则奖金为 15%

十二、字母大小写转换

LOWER (A1)将A1文字串中的所有字母转换为小写字母。

9

UPPER (A1)将A1文本转换成大写形式。

PROPER (A1)将A1文字串的首字母及任何非字母字符之后的首字母转换成大写。将其余的字母转换成小写。

十三、取出字符串中的部分字符

LEFT(\从前面取 RIGHT(\从后面取 MID(\从中间取 十四、取出当前系统时间/日期信息 NOW()取当前系统“年月日时分” TODAY()取当前系统“年月日” YEAR(E5)=2001取单元格的“年” MONTH(E5)=5取单元格的“月” DAY(E5)=30取单元格的“日” HOUR(E5)=12取单元格的“时”

DATEDIF: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月数或年数:其中计算年数为DATEDIF(A24,TODAY(),\,\时间段中的整年数,\时间段中的整月数,\时间段中的天数,\为日期中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月和年(直接天数相减,不够减要向上月借一),\为日期中月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日和年(直接月数相减,不够减要向上月借一),\为日期中天数的差。忽略日期中的年(月日合计相减,不够减要向上月借一)。

VALUE:将代表数字的文字串转换成数字,语法形式为:VALUE(text) IF(VALUE(RIGHT(E4,3))/2=INT(VALUE(RIGHT(E4,3))/2),\女\男\:INT:返回实数舍入后的整数值,当VALUE(RIGHT(E4,3))/2与取整时的INT(VALUE(RIGHT(E4,3))/2相等时说明为偶数。

\创建日期:\,为提取系统的时间格式也可改为“YYYY-MM-DD”

10

十五、引用函数

ADDRESS函数: ADDRESS(2,3) 绝对引用($C$2) 。ADDRESS(2,3,2) 绝对行号,相对列标(C$2)。ADDRESS(2,3,2,FALSE) 在R1C1引用样式中的绝对行号,相对列标(R2C[3])。ADDRESS(2,3,1,FALSE,\对其

([Book1]Sheet1!R2C3)

ADDRESS(2,3,1,FALSE,\对其他工作表的绝对引用('ETSHEET'!R2C3)

COLUMN用于返回给定引用的列标:如COLUMN(D3),即:查看第3行D列这个单元格所在第几列,因此结果为4

ROW用于返回给定引用的行号:ROW(E12) 结果为12行

AREAS用于返回引用中包含的区域个数。COLUMNS用于返回数组或引用的列数。ROWS用于返回引用或数组的行数

INDEX用于返回表格或区域中的数值:“=INDEX(A1:A3,1,1)”两个1为行号和列号

教学中Excel常用电子表格公式大全

1、 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

3、 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

4、 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11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良\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

12

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9、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10、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11、标准差: =STDEV(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13、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 )))/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15、在Word中三个小窍门:

①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波浪线。

②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直线。

13

连续输入三个“=”可得一条双直线。

一、excel中当某一单元格符合特定条件,如何在另一单元格显示特定的颜色比如:

A1〉1时,C1显示红色 0

1、单元击C1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条件1设为: 公式 =A1=1

2、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红色后点“确定”。 条件2设为:

公式 =AND(A1>0,A1<1)

3、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绿色后点“确定”。 条件3设为: 公式 =A1<0

点“格式”->“字体”->“颜色”,点击黄色后点“确定”。 4、三个条件设定好后,点“确定”即出。

二、EXCEL中如何控制每列数据的长度并避免重复录入

1、用数据有效性定义数据长度。

用鼠标选定你要输入的数据范围,点\数据\有效性\设置\,\有效性条件\设成\允许\文本长度\等于\(具体条件可根据你的需要改变)。 还可以定义一些提示信息、出错警告信息和是否打开中文输入法等,定义好后点\确定\。

2、用条件格式避免重复。

选定A列,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成“公式=COUNTIF($A:$A,$A1)>1”,点\格式\字体\颜色\,选定红色后点两次\确定\。

这样设定好后你输入数据如果长度不对会有提示,如果数据重复字体将会变成红色。

三、在EXCEL中如何把B列与A列不同之处标识出来? (一)、如果是要求A、B两列的同一行数据相比较: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单元格数值” “不等于”=B2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14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二)、如果是A列与B列整体比较(即相同数据不在同一行):

假定第一行为表头,单击A2单元格,点“格式”->“条件格式”,将条件设为: “公式”=COUNTIF($B:$B,$A2)=0

点“格式”->“字体”->“颜色”,选中红色,点两次“确定”。 用格式刷将A2单元格的条件格式向下复制。 B列可参照此方法设置。

按以上方法设置后,AB列均有的数据不着色,A列有B列无或者B列有A列无的数据标记为红色字体。

四、EXCEL中怎样批量地处理按行排序

假定有大量的数据(数值),需要将每一行按从大到小排序,如何操作? 由于按行排序与按列排序都是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主关键字相同时才能按次关键字排序。所以,这一问题不能用排序来解决。解决方法如下: 1、假定你的数据在A至E列,请在F1单元格输入公式: =LARGE($A1:$E1,COLUMN(A1))

用填充柄将公式向右向下复制到相应范围。

你原有数据将按行从大到小排序出现在F至J列。如有需要可用“选择性粘贴/数值”复制到其他地方。

注:第1步的公式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数据范围)作相应的修改。如果要从小到大排序,公式改为:=SMALL($A1:$E1,COLUMN(A1))

五、巧用函数组合进行多条件的计数统计

例:第一行为表头,A列是“姓名”,B列是“班级”,C列是“语文成绩”,D列是“录取结果”,现在要统计“班级”为“二”,“语文成绩”大于等于104,“录取结果”为“重本”的人数。统计结果存放在本工作表的其他列。 公式如下:

=SUM(IF((B2:B9999=\二\重本\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六、如何判断单元格里是否包含指定文本?

假定对A1单元格进行判断有无\指定文本\以下任一公式均可: =IF(COUNTIF(A1,\指定文本\有\无\=IF(ISERROR(FIND(\指定文本\无\有\

15

求某一区域内不重复的数据个数

例如求A1:A100范围内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某个数重复多次出现只算一个。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利用数组公式:

=SUM(1/COUNTIF(A1:A100,A1:A10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二是利用乘积求和函数:

=SUMPRODUCT(1/COUNTIF(A1:A100,A1:A100))

七、一个工作薄中有许多工作表如何快速整理出一个目录工作表

1、用宏3.0取出各工作表的名称,方法:

Ctrl+F3出现自定义名称对话框,取名为X,在“引用位置”框中输入: =MID(GET.WORKBOOK(1),FIND(\确定

2、用HYPERLINK函数批量插入连接,方法:

在目录工作表(一般为第一个sheet)的A2单元格输入公式: =HYPERLINK(\将公式向下填充,直到出错为止,目录就生成了。

16

求某一区域内不重复的数据个数

例如求A1:A100范围内不重复数据的个数,某个数重复多次出现只算一个。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利用数组公式:

=SUM(1/COUNTIF(A1:A100,A1:A100))

输入完公式后按Ctrl+Shift+Enter键,让它自动加上数组公式符号\。 二是利用乘积求和函数:

=SUMPRODUCT(1/COUNTIF(A1:A100,A1:A100))

七、一个工作薄中有许多工作表如何快速整理出一个目录工作表

1、用宏3.0取出各工作表的名称,方法:

Ctrl+F3出现自定义名称对话框,取名为X,在“引用位置”框中输入: =MID(GET.WORKBOOK(1),FIND(\确定

2、用HYPERLINK函数批量插入连接,方法:

在目录工作表(一般为第一个sheet)的A2单元格输入公式: =HYPERLINK(\将公式向下填充,直到出错为止,目录就生成了。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9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