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复习课)-精品文档

更新时间:2024-03-24 18: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教学设计(复习课)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有关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和复分解反应后很容易形而上学,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学情分析】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课时】一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复习,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的复习,使学生会正确判断两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反应条件。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讨论归纳、合作探究

对于复习课,同样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学习化学,为此本节课采用讲解、练习、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探究合作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互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手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初步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言』同学们,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下面我们就来复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 (激趣引入,提高兴趣)

『过渡』阅读学案:典例回顾,填写对应类型的物质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思考,

『小组讨论,归纳小结』填写学案一、典例回顾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

『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课件展示』订正相关答案 『归纳小结』

改错总结,回顾辨析单质和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回顾各种类型的重点物质,为后面复习打基础。) 『过渡』

选择已归纳的物质按学案上对应的8种化学方程式类型进行填写。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为知识的运用打下基础。 学生活动

『阅读学案,分析习题』 『小组讨论,归纳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指定类型化学方程式一个。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竞争意识。) 教师活动 『讲解并归纳』

『课件展示』订正相关答案 学生活动

『归纳小结』改错总结,回顾辨析8种类型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填写学案,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 『课件展示』订正相关答案 教师活动

『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自己的归纳找一找酸碱盐之间会发生哪些反应?(可参考典例中第5~8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并归纳』

『课件展示』订正相关答案 『归纳小结』

(3)碱与盐反应 (4)盐与盐反应

(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 『提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引入复分解反应的复习) 『提问』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学生回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用简式表示: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 AB+CD=AD+CB

『过渡』有没有同学可以表演模拟一下这个反应的过程? 『学生模拟表演』手持ABCD符号交叉。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较、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完成条件。回顾物质溶解性

表。

完成条件:产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要求至少有一种)

附:物质溶解性口诀

钾钠氢盐硝,它们均可溶。氯盐硫酸盐,仅银钡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碱有钾钠铵钡溶。

(用口诀的形式来简化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讲解』复分解反应的特征。以及知识点回顾,八种常见的沉淀。

『归纳小结』

特征:①反应物、生成物均只有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②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③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和数目减少。 八种常见的沉淀:

①(不溶于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②(溶于酸,有气体放出)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 ③(溶于酸,无气体放出)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镁Mg(OH)2(为白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氢氧化铜Cu(OH)2(蓝色)。 (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知识的理解)

『练习1』离子共存问题 『讲解』

『练习2』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讲解』

『阅读学案,分析习题』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的完成条件。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练习3』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陈香胃片。陈香胃片的成分中含有Al(OH)3和CaCO3,服用后在胃中(胃酸中含有少量HCl)会发生几个化学反应?分别写出化学方程式。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复习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练习4』在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写出其中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这种反应的选择性只是原理上的理想模式,用来解决一些图形计算上的问题。)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直击中考 『讲解』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交谈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的几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希望同学们下课后多背多练,熟练运用这些知识。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见学案) 学生谈体会收获

(让学生概括,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

【板书设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 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酸的化学性质:(原因是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是 ) (2)碱的化学性质:(原因是碱溶液中的阴离子全是 ) (3)盐的化学性质:(无共有特征性质)

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用简式表示: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 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的几种形式。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已经学过的金属、酸、碱、盐的分类入手,通过知识回顾来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通过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复习了复分解反应相关的各项内容,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从知识的引出及发生发展都是学生在现有知识上的提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通过复习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复习中的困惑和减轻了学生复习中的负担。而且

在学生复习中,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自己的归纳进行探索,分步骤地解决了该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