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2 21: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挥比较优势 凝聚发展后劲 努力实现谅山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跨越

——对谅山镇实施转型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中共谅山镇党委书记 李楠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按照这一要求,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都明确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思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指示精神,近年来,谅山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于谅山转型发展的路子,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转型发展的背景

谅山镇地处南岭县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辖60个行政村,1.1万户,4.1万口人,6.24万亩耕地,镇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煤炭大镇和农业大镇。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党的富民政策和上天秉赋的煤炭资源优势,谅山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九十年代高峰时全镇小煤矿总数达到23座,小高炉达到220余家,吸纳劳动力达到8000余人,由此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尤其是在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阶段,农村教育、科技卫生、公路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

步,1997年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小康乡镇”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煤炭资源整合力度的连年加大,我镇“五小”企业纷纷关闭,但煤炭产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到去年底,煤炭产业仍是全镇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不可持续问题也随之凸显。一是煤炭资源枯竭殆尽。“煤挖完了怎么办”、“煤矿关了怎么办”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二是农村矛盾增多。因长期煤炭开采,由于环境污染、吃水困难、房屋裂缝、土地塌陷等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时有发生。三是三次产业不够协调。一些农村干部和煤矿业主缺乏战略眼光,大量集体和民间资金得不到盘活,造成了煤炭没有替代产业、农业缺乏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四是区域发展不够平衡。镇东部山区农村由于受思想观念、交通条件、资源优势的制约影响,无论从人均纯收入,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都与镇西部平川农村存在极大反差。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谅山镇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针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组团外出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对加快经济转型的感性认识,全镇

上下形成了“早转及早受益、迟转坐失良机、不转没有出路”的共识。基于此,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明确提出了“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布局集群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转型发展思路。 二、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

谅山镇实施转型发展是“逼”出来的。之所以敢于确定这样的转型发展思路,是因为谅山具有独具特色的五大比较优势。

一是底蕴深厚的人文优势。谅山因夏桀王迁都于此而得名,先有谅山县,后有南岭府,秦汉臵县,延续至唐,此后历朝历代又多在此处设郡立州,向称“行山重镇”。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宋代历法学家刘羲叟、明朝工部尚书张昺、近代书画家原石民等一批名人。这说明谅山历来是古南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一块成就大业和伟业的宝地福地。

二是享誉南岭的人才优势。经过多年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我们培育了诸如李毛旦、赵伟成、张民政等一批志向高远、奋勇争先、心系群众的党员干部队伍。造就了刘史明、宋三旦、王银花、段小根等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科技带头人。尤其是一批“土专家”、“土秀才”等致富能手队伍逐渐壮大,这为谅山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谅山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发达,资源丰富,晋长高速、207国道、陵沁一级路、太焦铁路纵横贯穿全镇,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总库容8400万立方的任庄水库成为工业产业发展的命脉。太原市新一轮“两区四片”城市规划,把谅山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揭开了谅山发展新的一页,这将为谅山转型发展赢来了难得的机遇。

四是实力雄厚的资本优势。谅山镇的乡镇企业起步早,集体经济发展快,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在太原小有名气,是当时全市的“明星乡镇”。特别是近年来依托煤炭产业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大批民营企业老板在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拥有了雄厚的财富,这为谅山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五是多年积累的基础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涌现出了北街、泊南、三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村。尤其是经过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到55%以上,农村主干连选连任比例达到85%,全镇上下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协调,团结和谐,这为谅山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三、实施转型发展的主要做法

谅山镇在推进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项目建设是转型发展的载体,而加快项目建设要靠全民创业去实践。为此,谅山镇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的思路,依托全民创业促转型,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凝聚了发展后劲。

一是鼓励富人二次创业促转型。实践中,我们针对全镇的知名企业家和政策性关停的“五小”企业老板,组织他们“走出去”,积极参加“全国中小企业成果博览会”、“全国煤炭博览会”、“广东企业与山西名镇对洽会”、“南岭县冶铸加产业发展年会”等一系列大型贸易洽谈会。连续三年举办了“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专题研讨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解除思想禁锢,转变思想观念,破除了小富即满、安于现状的意识,牢固树立了“既要一次创业、更要二次创业、既要留下家业、更要留下事业”的发展理念,增强了他们紧抓机遇二次创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润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史明,在做好下属泊村煤矿扩产提能的同时,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建起了谅山大酒店、煤矿机械设备维修厂、光明图片社等实体企业。兴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三旦,在加大对下属丰裕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扩建改建的同时,先后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建起了兴隆冷饮厂、麦高食品厂、千里莺三部酒店等经济实体。金工铸业有限公司董事

长王银花与隆燃冶铸老板李怀保联合注入资金1430万元,起动179高炉,准备新建金工联铸项目。此外,还有曾在高平市米山镇开办过煤矿的刘文太,利用多年积蓄,与另外3个私营企业老板联营,2006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太原市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南岭县民乐面业有限公司,年产量达到3万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支持能人回乡创业促转型。我们利用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假日,每年都召开谅山籍在外工作人员联谊会、座谈会,让他们建言献策,共商谅山转型发展大计。同时,镇党委、政府出台了《谅山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创业,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如品高源洗煤厂的张跃进,多年来在外依托煤炭安营扎寨起家,在我镇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决定回乡兴办洗煤厂。为此,我们积极协调工商、电力、土地、信贷等有关部门给其解决实际困难。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打深井、建水池、修厂房、安设备,建起了年产60万吨的精洗煤厂,不仅安排了100多人的劳动力就业,而且解决了村里的人畜吃水问题。

三是发动干部带头创业促转型。从上世纪的双文明建设、小康建设,到新世纪的新农村建设,谅山之所以多项工作都

走在全县前列,这是因为我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坚持不懈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培塑了一大批典型带头人。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带头人就能够促进一方经济发展。为此,我们要求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争先晋位、争创一流”的意识,带头创业致富,带头开拓创新,带头加快转型,争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如连元村的党支部书记李中富,不怕冒风险、不怕担责任,外出取经,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带头创业,成立了天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万头养猪场和600立方米沼气站,解决了该村60多人的劳动力就业。三沟村村委主任王海锁,坚持走股份制经营之路,组织本村的几个党员,投资800多万元建起了宝基新型建材厂,年生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产值达1100万元,实现税收60多万元,安排劳动力110余人。大兴村党支部书记原海军依托该村山大坡广的优势招商引资,吸引了王坡煤矿彤康山楂饮料食品公司成功落户。东刘庄村的两委干部跑项目、要项目,成功引进了合聚日产4000吨水泥孰料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 四是引导群众兴家创业促转型。结合全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蚕桑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发展养殖业进一步促进沼气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种养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根据栽桑养蚕、养猪、养

鸡等规模数量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促使全镇的种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一些行政村紧紧抓住市、县、乡三级对发展种养业实施资金补助的大好机遇,积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6家,入社户数达到800余户。其中,金土地经济林木合作社、康鑫养猪合作社、龙园养鸡合作社就是典型的代表。

四、实施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谅山镇通过以创业促转型,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促进了谅山经济发展。2008年底,全镇民营企业增加值完成24.9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6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是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在一产方面,以民乐面业有限公司、“米康尔”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彤康山楂饮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了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农业产品附加值极大提升。在二产方面,以泊村煤矿、隆东煤矿、昌都煤矿为代表的煤炭主导企业,通过扩产提能,全镇煤矿年产能达到270万吨;以金工铸造、金工联铸为代表的冶铸行业成为全镇的支柱产

业;以合聚水泥、宝基建材、琉璃瓦材为代表的新兴建材行业达到15家,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三产方面,以谅山大酒店、千里莺三部为代表,繁荣了市区服务行业,壮大了企业规模;以谅山遗址、东岳庙、垂棘山、城隍庙、明清一条街、卧龙山生态旅游园区为景点,串成了谅山精品旅游路线;此外,全镇商店达到200余家,运输专业户达到600多户,饭店达到30余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带动了群众增收。

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转型发展,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保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去年以来,大兴片山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特色产业增收、基础设施先行、社会各界帮扶、党的建设保障”的经验,成为全县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促使全镇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跨越式提升。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金道铭,省政协副主席李雁红,市委书记张茂才,县委书记刘予强等许多省市县领导调研考察后都对此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四是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转型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民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尤其是一些煤矿和企业积极帮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一大批群众关注的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明显改观,社

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95%,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66%,为实现“五个全覆盖”奠定了基础,走在了全县前列。

五是促进了“三保”措施的落实。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为了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从中央到省市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精神,今年我镇狠抓全民创业,积极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三保”的重要举措,确定了15项总投资达2000万元的投资计划,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领域,实现了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五、对加快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实践证明,通过认真实施经济转型,保持了谅山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加快了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谅山的进程。但是要实现谅山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跨越,还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强化观念创新对转型发展的导向作用。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速度。广大干部群众要勇于破除片面强调煤炭资源的狭隘思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要勇于破除片面强调政府推动大项目的狭隘思想,树立人人争先创业才能最大限度推动转型发展的新理念;要勇于破除片

面强调依靠上级扶持的狭隘思想,树立不等不靠自我发展才是决定因素的新理念;要勇于破除片面强调本地市场要素的狭隘思想,树立大开放才能赢得大发展的新理念,在思想上抢占转型发展的先机。

二是要强化区域协调对转型发展的助推作用。谅山镇北与巴公工业园区为邻,西与晋煤集团为伴,南与金村农业示范园区相连,在区位上表现为区域接壤。我们要善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携手合作、发展共赢”的原则,在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经营管理上认真做好区域之间的协调。与此同时,要切实做好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带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要强化项目建设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谅山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关键。没有项目,经济就会失去支撑。从谅山目前的情况来看,作为经济主体的煤矿企业,今年在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煤矿很可能由现在的8座减少到3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就业问题前所未有,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快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为此,我们要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未开工的项目,要积极协调解决矛盾,尽快促使其开工;

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要保证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于已经达产达效的项目,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注重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建立健全项目的储备体系。 四是要强化环境建设对转型发展的保障作用。要继续出台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一些列促进转型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和健全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积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法制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5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