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概论总复习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3-03-16 06: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儿概总复习思考题

Development发展P3

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广义: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的过程,不仅是数量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Age character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P11

1.是指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同时也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而改变。 3.儿童发展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不平衡性。 Sensitive Period关键期

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进其行为和能力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和能力的确实。

Heritability可遗传性/Inheritance or congenital diathesis遗传或先天因素P36 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Sensory integration感觉统合

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反应能力的过程。 Observed观察法P26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

Memory Recovery记忆恢复现象P102

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到的保持两要高。 Autobiographical Memory自传体记忆P95

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 LAD言语获得机制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获得机制,这是一种很适合他们学习语言的独特知识。 Empathy移情P165

指洞察不同情绪的能力,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从而理解别人的情绪状态,并和其共同感受或以同样的方式予以情绪性的回应。

Social referencing emotional display rules社会参照的情绪表现规则P167/174 根据社会期望调节情绪的能力。 Strange Situation陌生情境

在婴儿的照看者(通常是母亲)在场和不在场的两种情况下,使婴儿或独立或与一位陌生人共同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活动,从而观察分析婴儿的行为反应。 Self-me自我

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Attachment依恋P180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Peer group status同伴关系

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Androgyny双性化P208

即男孩或女孩在获得符合所处文化对男性或女性的期望特征的同时,还兼具女性或男性的特质。

--

--

Inhibited children抑制型儿童P217

对环境和人的适应性、灵活性较差,退缩、害羞;不喜欢大运动量的活动,情绪稳定、不易激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包括认知活动的反应)水平低;坚持性强、注意力不易分散 直观行动思维

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或动作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作用是协调感知和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

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形态,具备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抽象逻辑思维

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主要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种形式。“点红实验”:P228 在婴儿未察觉的情况下,假装给婴儿擦鼻子在婴儿鼻子上抹上红点,观察婴儿在镜子前看自己形象时的反应。

科学概念:指人类用事实证明、验证过的结果或理解解释客观世界的过程释。 直接判断:根据事物的感知特征进行判断,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加工。P120 间接判断:根据事物的本质定义和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是以抽象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转导推理: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的事例,这种推理并不具有逻辑性,也不符合客观规律。 P121

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 语言获得:儿童说话能力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命题语义: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 前概念(日常概念)

前科学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 Infantile amnesia婴儿期健忘,早期经验失忆症: P94 Sociometric technique社会测量技术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 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生理发展:研究躯身尺寸、比例变化,各种躯身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与发展,身体运动与行为的变化,以及生理健康。

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智力的变化包括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创造力、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变化。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情感、情绪的发展、人际认知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控制与调节的发展,同伴友谊关系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道德能力的发展等。

文化性发展:文化感知、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思维、文化自觉能力的发展,文化沟通、文化融合能力的发展,文化熏陶、文化调适、文化适应能力的发展等。

二、儿童的发展阶段的年龄划分:

婴儿期(0-3周岁)幼儿期(3-6岁)学龄儿童期(7-12岁)少年期(12、13岁到14、15岁 )青年期(14、15岁——17、18岁 )

三、遗传疾病及预防策略如何?

--

--

苯丙酮酸尿症(PKU)、唐氏综合症 加强产前检查、优生优育

四、儿童身体及动作发育的规律怎样?

身体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1.身高体重的变化(婴儿期经历第一个生长的高峰,第2年开始生长发育速度减慢,幼儿期身体生长速度较快,青春期出现身体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

2.骨骼肌肉的生长(幼儿的肌肉组织发育明显,骨骼系统在出生后就一直迅速地生长发育) 3.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同步 动作发展规律:

1.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由近及远,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头和躯干的动作先发展,然后是双臂和腿部动作的发展,最后才发展手的精细动作。 3.由粗到细,躯体大肌肉动作到手部小肌肉动作。

4.由整体到分化,由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5.从无意到有意,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动作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阶段: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1岁以后)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岁以后)

七、学前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表现:

观察的目的性加强、观察的持续性延长、观察的细致性增加、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九、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及特点

趋势: 从最初的无目的性的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从以再造想象为主到出现创造想象的萌芽,从想象脱离实际到合乎现实逻辑性。

1. 学前期儿童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 2. 学前期儿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创造想象 3. 想象容易和现实混淆

▲1、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思维方式和思维工具的变化 2、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0~3岁)此时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行动思维,思维的特点主要是直观行动性,主要表现在:产生了词的概念;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 (2)(学前儿童)此时较第一阶段有了新的特点,表现在: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发。 (3)(入学后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只是直接与感知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4、幼儿概念掌握的特点:

1、主要停留在事物的感知特性(如大小、形状、用途等),尚未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了解。

2、概念往往呈现出概括不精确、非本质且内容比较贫乏等特点。

--

--

3、概念掌握的主要方式及发展的表现:

主要方式:实物、数、空间、时间、科学概念等

实物概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跟自己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十分常见的一些实物方面 数概念的发展: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概念 5、理解的发展趋势及幼儿发展的特点: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十一、儿童言语发展的方面及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言语发展的方面:语音、语法、语义 语音的发展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言语准备期)(0——1岁) 二、言语阶段的发展 语义的发展阶段:

一、前言语阶段(0-12个月) 二、单词句阶段的发展

三、双词句(电报句)阶段的发展 四、后期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阶段

(一)单词句阶段的发展

(二)双词句阶段的发展:句子结构萌芽开始出现 (三)后期的发展

十二、学前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1、前言语交流2、妈妈语3、对儿童语言的反馈 (二)认知因素;(三)生物因素

十三、儿童情绪发展的方面及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情绪理解被定义为儿童理解情绪的原因和结果能力,以及应用这些信息对自我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一般趋势:情绪日益社会化、情绪日益丰富和深刻化、情绪自我调节化。

十七、早期同伴关系的价值、类型及影响因素

价值:是满足团体归属感的重要源泉,是发展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重要基础。 同伴关系的类型及特征:

受欢迎型儿童:那些获得许多同伴积极提名或评定的儿童 被拒绝型儿童:那些获得许多同伴消极提名或评定的儿童 被忽视型儿童:那些很少提名的儿童

一般型的儿童:那些在同伴中没有获得极端评定的儿童,同伴接纳程度一般状态 矛盾的儿童:那些被同伴积极提名或评定的,同时被另一些同伴消极提名或评定的儿童 影响因素:面部吸引力;身体特征;出生顺序;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家长的教养方式、姓名、年龄、学业成绩、教师影响

十八、师幼关系的特点、价值

--

--

特点:游戏性、稳定性和亲密性、内隐的长久性和外显的单向性.双向性、双重性、差异性 价值:1. 对儿童的学习和早教中心、幼儿园及学校的适应发挥重要作用 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十九、师幼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类型: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影响因素:

(1)儿童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男女孩、认知水平、行为表现) (2)教师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

(3)儿童特征和教室特征的组合也影响师幼和谐关系

(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和谐关系也产生重要影响 (5)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6)文化性因素的影响

二十、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方面、阶段及影响因素

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生物性性别的不同而产生的品质特征。性别概念(儿童对自己及他人的性别认识和稳定性) 性别角色知识(个体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认识)、性别行为模式 发展:第一阶段:婴幼儿期,主要任务是获得性别身份的确认。

第二阶段:学前期,主要任务是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三阶段:学龄初期,形成牢固的关于性别身份的确认和性别恒常性的概念。 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性激素、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2.环境因素(父母以及教师等刻板印象) 3.同伴、媒体的强化、自我的社会化

二十三、我国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婴儿期:婴儿的自我概念仅仅是对自我映像的再认 学前期:儿童自我概念的特点是具体化。

学龄期: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能够逐渐地将自己地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整合起来,从而认识到自己身上地一些稳定的特点。他们开始提到自己的人格特质,这些描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青少年期:少年已经能够将各种分散的特征联系起来,如将“机敏”、“有创造性”整合为更高层次、抽象水平更高的“富有智慧”。但是这些关于自我得描述还没有系统化,它们之间还缺少有机的联系。

除了基本情绪,还有第二层面的更高级的情绪,包括羞耻、尴尬、愧疚、妒忌和骄傲。 自我意识情绪在第二年末出现。

二十四、学前期各种差异的表现

二十五、儿童(发展)观

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其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这一发展变化从生命形成到成熟大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身心活动:未分化——分化、专门化发展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j3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