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更新时间:2023-04-02 23: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提速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关系全省“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计对于抓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纲要依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2011年—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十二五”期间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龙江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35亿元与2005年相比(下同)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73.3亿元年均增长22.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12亿元年均增长17.5%。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812.6亿元年均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1亿元年均增长17.7%。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农业建设效果显著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推动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已成为带动全省产业集聚发展的龙头。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贸易、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公路建设成果丰硕建成高速公路1095公里一、二级公路3115公里农村公路92365公里。哈大、哈齐客运专线、牡丹江至绥芬河扩能改造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漠河、伊春、大庆、鸡西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了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大型灌区工程以及西山、桃山二期等重点水源工程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建成运营。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新增水、火、风发电装机718.5万千瓦总装机能力达到1965.2万千瓦。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的全覆盖。积极实施“三供两治”、“三棚一草”等民生工程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推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天然湿地保护面积不断增加。积极开展平原绿化、沙化治理和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草地“三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得到缓解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江河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村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步伐加快国际经贸大通道和重点口岸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对外贸易格局初步形成。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5亿美元年均增长21.7%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年均增长11.2%。

从总体上看尽管全省“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体制机制性障碍没有根本消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开拓“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能力较弱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改善民生任务相当繁重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强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等。

二、发展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发生深度调整为我省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危机孕育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为我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受全球资源环境约束绿色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为我省发挥生态和环境优势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省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加快对俄及东北亚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国内环境看内生型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发展的基点扩大内需将成为常态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巨大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我省经济增长空间。国家加大力度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着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和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将进一步扩大我省产业拓展空间。

从省内环境看“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产业定位准确、区域布局合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为我省长远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涵盖三次产业涉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为我省协调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面向俄罗斯、融入东北亚全面发挥口岸优势整合开放资源为我省开放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引领发展新模式拓展发展新途径为我省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突出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省绿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严峻挑战

“十二五”时期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挑战以及深化改革调整深层次利益关系等重大问题我省加快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仍然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将面临扩大对外开放的巨大压力。区域经济格局不断调整变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各地发展势头迅猛我省将面临区域竞争的巨大压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不高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我省将面临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我省将面临改善民生的巨大压力。

综合判断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有新变化但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十二五”期间国内外环境对我省加快发展总体有利既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发展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发展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切实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切实把握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充分体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大的发展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在调整中加快、在加快中调整加快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实现优化结构与加速发展有机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各个区域相互融合、重点领域相互促进、关键环节相互衔接。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坚持共享发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紧密衔接与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紧密衔接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全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国家重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向北开发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国家北方地区生态屏障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可靠基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使“十二五”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时期。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使“十二五”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达到40%。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0%。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率达到36%。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新成果使“十二五”成为我省十大产业快速发展时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能力大幅提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5万亿基本形成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使“十二五”成为我省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时期。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国际交流合作大幅度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4%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

生态建设达到新水平使“十二五”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时期。资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耕地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废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耕地保有量保持116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7.3%。草原面积得到恢复性增长“三化”面积下降。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使“十二五”成为我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快推进时期。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公共卫生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使“十二五”成为我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时期。总人口控制在389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与经济发展同步年均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有较大改善。

第三章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为重点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实施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以城市群和产业园区为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十大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园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主要任务:加快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做大做强装备、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扶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新药产业化积极谋划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燃气轮机等新项目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核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

核心示范区:呼兰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建设科技型、集约型、创新型、外向型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先行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380亿元。

重点园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七大产业形成产业优化、技术领先、空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新型工业示范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1200亿元。

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石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建设全国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肇东经济开发区:以食品工业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

安达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石化工业等产业。到2015年实现产值680亿元。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立多种产业相互配套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结构合理、高速增长的经济密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一)绿色食品产业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大企业带动和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我省由粮食大省向粮食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强省跨越。突出重点领域着力延长玉米、水稻、大豆、乳品、蔬菜和肉类加工等六大产业链条统筹推进马铃薯、小麦、食用菌和浆果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成国家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培育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2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强品牌整合打造25个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2015年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0亿元。

绿色食品产业精深加工产业链、重大基地。水稻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精制米、米糠油、米糠蛋白、谷维素、稻壳块燃料等产品及生物质发电大力推进东部和中南部水稻加工产业带建设。

大豆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大豆蛋白、大豆粉、豆奶、磷脂、低聚糖、维生素E等精深加工产品大力推进中北部大豆加工产业带建设。

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有机酸、化工醇、聚谷氨酸、纤维素乙醇等精深加工产品大力推进中西部玉米加工产业带建设。

果蔬系列产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马铃薯休闲食品、变性淀粉、精淀粉、食用菌、冷冻保鲜等加工产品大力推进中北部和西部马铃薯加工产业带建设。

高端乳基料及配方奶粉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婴儿配方奶粉、酸奶、奶酪、乳清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力推进中西部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建设。

特色肉制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分割冷鲜肉、发酵肉制品和各类熟肉精制品及血液蛋白粉、皮、毛、骨等综合利用产品。

天然饮品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天然矿泉水、优质啤酒、浆果饮料等产品。

绿色营养保健品生产基地:重点开发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

(二)石油化学工业

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勘探区域增加后备储量打造大庆百年油田。支持油田加快产能建设提高采收率稳定原油产量增加天然气产量。鼓励油田加强技术研发实施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和三次采油工程。以漠大原油管线投入使用为契机做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引进工作适时开展大庆至锦西、大庆至铁岭原油管道和大庆至齐齐哈尔成品油管道前期建设继续开展俄萨哈林天然气引进及省内重点市县管网规划前期工作。加快大庆石化公司和炼化公司千万吨级炼油厂建设推进大庆120万吨乙烯和二期3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设。依托大庆高新区宏伟园区、大庆林源石化产业园及哈尔滨、牡丹江等地重点石化企业积极向下游产品延伸重点发展乙烯、丙烯深加工碳4、碳5/碳9综合利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产业链。加快推进黑河边境油品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同步谋划建设大型化工项目。以绥化等粮食主产区为基地发挥我省玉米、大豆及农林副产品等原料优势发展生物化工。以黑河、绥化、齐齐哈尔等市为基地以建设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为龙头发展有机硅材料和有机硅制品产业链。到2015年力争大庆原油产量保持在4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60亿立方米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

石化工业产业链

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全密度聚乙烯、环氧乙烷产业链。

丙烯产业链:重点发展聚丙烯、丁辛醇、双酚A、苯酚丙酮等系列产品。

碳4产业链:重点发展异丁烯、有机玻璃、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等系列产品。

碳5/碳9产业链:重点发展石油树脂、异戊二烯、异戊橡胶等系列产品。

重油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石油针状焦、重交道路沥

青等系列产品。

(三)矿产经济产业

强化地质勘查力度构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整合资源推进资源的合理开发、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支持重点矿山开发建设重点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石墨和水泥等产业加快谋划建设矿产冶炼及延长产业链的高附加值深加工项目。重点开发松嫩平原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大兴安岭—黑河地区铜金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开发基地、伊春地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牡丹江

东宁贵金属黑色金属矿产开发基地、东部煤炭及特色优势非金属深加工和开发利用基地、五大连池水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基地和境外合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等八大基地。以骨干钢铁企业为龙头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推进西钢集团和鸡西北方特钢等企业联合重组积极发展钢铁产业。以鸡西和鹤岗为基地加快发展石墨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建成我国石墨生产加工集散地。以大小兴安岭和黑河为基地加快发展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开发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全省矿产经济产业(不含石油和天然气)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钢铁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突破核心技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一)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硅基及光伏新材料、石墨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建材。着力打造以哈尔滨为主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产业群以大庆为主的改性通用塑料及专用料产业群以牡丹江、黑河、绥化为主的硅基新材料及光伏产业群以鸡西和鹤岗为主的石墨深加工产业群等优势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群。集中建设哈尔滨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黑河和绥化硅基材料产业基地、哈大齐化工新材料产业带、牡丹江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和佳木斯钛合金产业基地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高性能金属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镁锂合金、钛合金、新型焊接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收缩晴纶、多功能差别化纤维、玄武岩纤维、高性能复合纤维。光电材料:半导体、大尺寸光电窗口用蓝宝石器件、甲硅烷、液晶玻璃基板材。

硅基及光伏新材料:有机硅和无机硅系列产品。

化工新材料:高性能专用塑料、工程塑料和高性能胶粘剂。

新型陶瓷材料:硼化硅、高纯超级石英砂、硼化物陶瓷粉末、高纯硼化钙、

高纯绿碳化硅、石英陶瓷和高性能纳米陶瓷粉体等材料和制品。

石墨材料:球形石墨、氟化石墨、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石墨乳、石墨负极材料、天然(人造)石墨电极、高碳高纯石墨、石墨纸及高档石墨制品。

纳米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催化剂、纳米抗菌剂等复合材料。

新型建材:新型墙体屋面材料及隔热保温材料、节能建筑板材、木塑复合材料、多功能弹性水泥及抗菌、多孔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涂料以及有机硅防水建材。

(二)生物产业

以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为手段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生物能源开发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生物农业产业形成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格局。以提高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和医药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药开发和产业化着力在生物工程药物、抗生素和化学原料药、现代中药领域实现突破。建设疫苗、动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特色产业研发平台突出中药技术优势和传统特色壮大现代中药产业。运用生物技术选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抗逆能力强的防护林、经济林、能源林、速生工业用材林等新品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和生产企业推进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推进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制氢产业化进程建设先进生物能源基地。积极推进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生物环保产品规模化发展重点开发新型酶制剂、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以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处理等为重点开发环保生物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生物环保产业化步伐。到2015年生物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核电、燃气轮机、风电等新能源装备自主化、成套化设计和制造提升新能源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成国家重要、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引进消化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建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大型铸锻件、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等比较完备的核电产业体系巩固一重集团在核电铸锻件上的主导地位。推进哈电气集团重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依托七○三研究所和哈东安集团积极发展中、小、微型燃气轮机培育燃气轮机产业链保持我省燃气轮机装备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推进风电装备规模化和系列化通过整机制造带动风电装备产业链发展加快电机、轴承、增速箱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建立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重点建设七○三所产业园、牡丹江北方工业园等园区。到2015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

(四)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优先发展新型农机具巩固扩大联合收获机械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积极发展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实现动力机械、新型农机具、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农机装备在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重大突破。积极选择引进农机制造企业和产品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实现技术和生产本地化。重点建设哈尔滨农机产业园、佳木斯农机产业园等园区。到2015年规模以上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以上。

(五)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发展飞机、轨道交通和汽车等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巩固Z9直升机市场地位加速Z15直升机产业化研发10吨级直升机形成多吨位直升机产品系列和批量生产能力通用飞机重点发展Y12系列、Y12F飞机支线飞机争取延续与巴西合作生产ERJ190系列飞机延伸飞机产业链条提高本地配套率扩大转包产品生产规模加快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等项目建设推进哈南工业新城飞机配套产业园建设。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加快开发80吨级通用货车、40吨轴重专用货车、公铁两用车、公铁两用起重机、铁路特种集装箱等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开发海运工程机械、甲板机械拓展铁路以外市场。加快发展汽车产业调整优化微型汽车和轿车产品结构扩大轻型卡车、专用汽车、特种车等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加强发动机、变速箱百万台生产能力建设。着力建设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市飞机、汽车、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到2015年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

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产业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电机、电池、控制系统、专用零部件、电动汽车充电站及配电系统等配套产品。

飞机产业链:直升机、支线飞机、飞机发动机、航空减速传动系统、大型飞机复合材料以及配套部件、地面配套设备等产品。

发电装备产业基地:核电、风电、水电、气电、超超临界火电以及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抽水蓄能机组、海洋能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备。

新型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新型农机具及配套农机具、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大马力拖拉机。

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基地:超重型数控多功能复合机床、精密重型数控机床、高速数控机床、大型复杂数控机床、重型数控多工位压力机、重型特种专用机床。

高端工量具、轴承及功能部件产业基地:高精度齿轮测量中心、大型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高精度数字智能刀调仪、精密复杂刀具、数控刀具、高性能硬质合金和超硬刀具、航空航天轴承、高速铁路客车轴承、高档数控机床组合单元精密轴承以及高性能大型刀库、直线电机、滚动导轨等功能部件产品。冶金石化装备产业基地:大型薄板冷热连轧生产线、大型板坯连铸机、重型超重型压力容器等产品。

大型铸锻件产业基地:火电、核电、水电、船用曲轴为主的大型铸锻件。

三、推进十大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产业、科技、人才等比较优势按照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先进适用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存量挖潜与增量引进相结合大中小企业相匹配产业链条紧密集聚发展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十大重点产业实现部分行业、部分领域的重大突破建设现代产业基地。

强化产业集聚意识立足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按照资源共享、龙头带动、企业集群协作的要求以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形成一批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集聚区推进十大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结构均衡、组织合理、布局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市场化、公司化管理建设园区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项目税收分成办法和考核指标。按照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原则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突出园区的产业优势和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区域间园区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建成一批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的国内一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和集聚功能提升十大产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

绿色食品产业:推进建设中粮集团200万吨水稻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万源集团200万吨水稻及副产品综合加工、益海米业公司100万吨水稻综合加工、北大荒米业集团稻米加工园区中粮生化(龙江)公司、明水格林、大庆展华、哈尔滨大成公司玉米深加工、完达山乳业公司、飞鹤公司、杜尔伯特伊利公司乳制品加工、北大荒双汇、大众肉联、雨润集团龙江公司、鹤岗家富、鸡西福润生猪屠宰加工宾西牛业公司肉牛屠宰加工、五大连池100万吨天然矿泉水、黑龙江兴安红酒业蓝莓生产线扩建、塔河超越野生浆果等重点项目。

煤化石化产业:推进建设大庆120万吨乙烯和二期30万吨聚丙烯大庆龙油石化公司重油催化热裂解梦兰星河能源公司阿穆尔-黑河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鹤岗华鹤煤化公司尿素黑河龙江化工公司聚乙烯醇及配套电石黑河华泰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板材双鸭山龙煤航天公司甲醇大兴安岭海诺斯脱硫剂公司超滤活性焦吸附催化剂等重点项目。

矿产经济产业:推进建设翠宏山铁矿开发、多宝山铜矿开发、伊春鹿鸣钼矿开发、大兴安岭云岭公司铅锌铜矿、黑河争光岩金矿和东安岩金矿开发东轻公司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板带材项目、北满特钢锻钢产品升级技术改造、建龙钢铁无缝钢管和钒渣综合利用、鸡西市浩市公司和贝特瑞公司石墨深加工、萝北奥宇公司石墨制品、密山钾长石综合开发加工等重点项目。

林产品加工业:推进建设黑河广合盛兴公司林板一体化深加工、佳木斯龙江福公司硫酸盐针叶木浆扩建、牡丹江恒丰纸业公司特种纸、哈尔滨、苇河、绥阳黑木耳产业集群、黑森山特产品综合加工、森工木业园地板改扩建等项目。谋划牡丹江林浆纸一体化、伊春木制工艺品产业基地、森林木业园中(高)密度纤维板等重点项目。

新材料产业:推进建设黑河合盛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绥化宝利公司多晶硅及高纯硅、绥化龙晶电子公司单晶硅切片、黑龙江兴安新能源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牡丹江金跃集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牡丹江旭阳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双鸭山汉能公司非晶锗硅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哈尔滨天顺化工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架空电缆制品、哈尔滨海格科技公司白光LED及其应用产品产业化、哈工大奥瑞德公司大尺寸蓝宝石材料产业基地、哈尔滨晟通公司塑料改性材料、润特科技高效膨胀性助燃剂产业化等重点项目。

生物产业:推进建设黑龙江百洲生物有限公司兽用生物制品、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产业化、黑龙江强尔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产业化、哈尔滨沛奇隆创必复系列产品产业化、黑龙江杰隆动物源性蛋白、大兴安岭林格贝林下植物提取青蒿素等项目。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建设一重集团国家大型核电锻件及承压设备研发中心、哈电气集团核电基地、黑龙江北方工具公司风电装备、大庆瑞好低增速比同步永磁风力发电机设备制造、703所和哈汽轮机厂30MW级天然气压缩燃气轮机轮机研制基地、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微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化等项目。

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建设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现代农业装备基地、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公司联合收割机等重点项目。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建设大庆中嘉乘用车生产基地、哈飞汽车集团百万辆整车基地、齐齐哈尔龙华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哈飞集团Z15直升机等重点项目。

现代服务业:推进建设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等十大旅游开发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黑龙江华风物流园区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基地以及黑龙江(平房)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第四章以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为重点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富集、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优势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目标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接续替代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

主要任务:增加资源储备稳定煤炭产能巩固煤电生产调控焦炭产业加快发展煤化工等接续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等非煤替代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园区建设:推进佳木斯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台河新兴煤化工产业园、七台河东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区双鸭山市鲁能宝清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国电龙兴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东荣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双鸭山市经济开发区太保高新技术园区鹤岗新华煤电化产业园、鹤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宝泉岭经济开发区、鸡西市煤机产业园区、石墨产业园、永庆煤化工园区和滴道煤电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

煤炭生产:重点开发东部煤电化基地规划区内的褐煤资源加快鹤岗矿区鸟山立井、鸡西矿区荣华立井、双鸭山东荣一矿和鲁能宝清露天矿项目建设全面实施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煤化工产业:重点建设大唐鸡西永庆褐煤提质及联产乙二醇、鹤岗龙煤东化年产60万吨合成氨和104万吨尿素、鲁能宝清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七台河宝泰隆焦炉气制甲醇和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

电源和电网建设:建设华电哈热六期、华电哈发移地搬迁、华电齐齐哈尔东南城区、华能大庆、华能伊春、大唐绥化、国电佳木斯等热电联产项目推进龙煤矸石电厂、双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宝清至唐山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500KV冯—齐—庆—哈、集—庆—方、庆—鸡—林、鹤岗、宝清换流站交流侧接网等输变电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非煤替代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非金属工程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石墨制品、生物医药、现代农机和风电装备制造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食品产业、传统装备制造业、冶金、木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支撑、非煤产业快速崛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更加改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的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一、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

(一)煤炭产业

稳定东部煤炭矿区产能适量减少省内煤炭调出适度增加生产矿井和国家规划矿区的接续产能建设加大煤炭地质勘查力度提高储量级别。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煤炭资源对焦煤等稀缺和特殊煤种实施保护性开采加大褐煤开发力度。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生产工艺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实施洁净煤战略推进高产安全型矿井建设。按照清洁、高效、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中煤、煤泥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加快鹤岗、依兰、鸡西等地区煤层气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建设煤层气地面开发及利用示范基地。到2015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吨左右。

(二)煤化工产业

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重点园区统筹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适度发展煤焦化、电石化工规模化、集约化开展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加快油页岩开发利用打造龙江煤化工品牌。构建七台河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地适度发展煤焦化产业大力整合、集中七台河市及周边地区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等煤焦化副产品资源发展煤焦化副产品深加工重点建设七台河新兴煤化工产业园构建鹤岗煤制化肥及下游产品基地发展大型煤制化肥重点建设鹤岗新华煤电化产业园等构建鸡西褐煤提质深加工基地发展以永庆矿区褐煤提质和深加工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重点建设鸡西永庆煤化工产业园构建双鸭山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以煤制烯烃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重点建设双鸭山市经济开发区、鲁能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积极利用蒙东煤制天然气资源联动发展煤化工产业。依托佳木斯、牡丹江化工产业基础和科技人才优势、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发展煤化工延伸加工构建煤化工精深加工基地。到2015年全省煤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

(三)加强电源电网建设

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继续关停小火电机组推进以大中城市为主的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实施煤电一体化推进煤炭开发项目与火力发电项目(含热联产项目)的整合鼓励上下游互相参股提高电煤保障降低发电成本。以龙煤集团为主加强煤矸石、劣质煤综合利用建设矸石电厂。充分利用煤层气、油页岩等资源建设发电项目。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热电冷联供项目。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双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牡丹江、呼玛河等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到2015年全省电力装机总规模达3517万千瓦。加强特高压和500KV主干网建设调整优化220KV电网结构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强化网络联络提高智能化水平建设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坚强电网。完成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作建设全省统一电网实现城乡各类用电价格统一。

二、发展非煤替代产业

(一)非煤工业

加快非煤产业发展逐步提高非煤产业比重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化工材料、非金属工程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等技术和产品。发展非金属矿优势矿种精深加工搞好石墨、硅线石及石材深加工制品的开发和应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兽药等产品。加速食品产业升级步伐壮大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产业集群。加快装备制造业改造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煤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功率采煤机和重型掘进机等大型高产煤矿井下综合采掘设备以及高端电线电缆、石油钻采设备。大力发展现代农机和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强资源整合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石化产业升级发展壮大冶金工业。推进林板、林纸一体化进程扩大人造板和造纸生产能力延伸发展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形成以人造板、造纸、家具为主的林木加工产业集群。

(二)生产性服务业

适应提升煤电化基地产业竞争力需要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煤电化基地建设以煤电化基地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重点培育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为农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以中心城市为平台的研发设计中心和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机械加工、煤化工等行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俄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

三、发展循环经济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扩大循环经济发展规模建立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加强耦合联动实现企业、园区、城镇和区域层面的循环发展。以电力、化工、造纸等行业为重点对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企业、省级以上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列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点排污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创建100家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等工程建设形成闭合循环工业链条。在城镇推进再生资源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加工利用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试点和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废旧轮胎等再制造产业化工程试点鼓励和支持大中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园区和企业建设。制定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引导资源综合利用。以工业和建筑业为重点突出抓好粉煤灰和煤矸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以及建筑渣土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大中城市建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建立健全大中城市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步伐鼓励垃圾分选、综合利用、焚烧和填埋气体利用。积极推进秸秆、畜禽粪便、林业三剩物等再利用加快污泥综合利用。加快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四、强化资源型城市转型机制保障

(一)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抓紧开展我省循环经济指标的测算工作建立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统一评价标准。加快循环经济立法步伐。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制定我省资源性产品成本财务核算办法探索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制定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做好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省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使用效益。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资源型城市特大型矿坑、深部采空区治理的支持。鼓励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企业开发利用区外、境外资源。

第五章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为重点发展开放型经济

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腹地区位优势创新开放方式调整开放策略“引进来”、“走出去”发展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力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扇形放射、多点向外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

主要任务:完善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加强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等边境口岸建设大力推进俄、韩、日等国家经贸科技合作加快建设口岸、腹地和境外相结合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创新发展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境内外加工区等各类特色园区着力建设以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为节点、连接国内生产基地和国外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和物流网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相邻省区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基本形成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示范区。

一、加强区域开放合作

(一)巩固提升对俄、蒙合作

全力推进和落实《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对俄合作形成以贸易为主体以资源开发利用为纽带以高新技术合作为平台的互利双赢模式。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和境外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扩大农副产品、建材、家具、工程机械、家用电器、汽车和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地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参与俄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开发建设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向更高层次跨越。发挥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哈尔滨国际科学城、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黑龙江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对俄科技合作平台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利用我省地缘、产业和技术优势与蒙古开展互补型贸易和经济技术全方位合作深度开发市场加强在矿产等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在蒙投资、办厂开展工程承包。

(二)积极推进对韩、日、欧美等国合作

密切跟踪各国产业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推介积极承接软件设计、金融、分销、物流等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积极引导对韩加工贸易向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吸引韩国科技型企业来我省创业建立中韩科技型企业产业化基地。以节能环保、农业生产为重点扩大对日经贸科技合作建设节能示范居民住宅和商业区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和战略投资者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精深加工。积极吸引日资企业参与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合作。发展壮大欧美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的国际合作格局。

(三)大力开展国内合作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地区、东部沿海省市、东北地区其他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东北地区四省(区)协作机制开展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多领域、高层次重大问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东北地区四省(区)共同发展重点加强与蒙东地区特别是呼伦贝尔市煤化工产业联动发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项目推介和招商活动吸引省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创业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搞好资本运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密切省内合作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构建产业协调发展、要素合理流动、招商引资同步的发展机制搭建资源融合、项目整合的发展平台健全统计口径、税收分成、隶属关系相统一的发展政策构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和多层次协调机制完善经济区之间及内部合作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结算经济、总部经济建立行政协调、产业互动、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更加注重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引资”与“引智”结合。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十大重点产业投向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等重点开发地区。鼓励和支持省内企业同跨国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导和规范外商参与省内企业改组改造。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支持省内企业境外上市。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规模重点用于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合理使用国际商业贷款。发展总部经济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总部以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推进境外投资

以优势产业为重点支持有条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打造我省跨国公司。培育壮大农垦系统和合作化组织为主体的农业开发企业建设特色农业合作园区推进农机、农技和劳务“走出去”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开辟境外投资多元化渠道在积极推进对俄投资的同时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企业向日韩等发达或新兴工业体投资。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加强境外投资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和海外国有资产监管。

(二)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发挥我省企业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承接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石油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积极争取银行优惠贷款、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大型合作项目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资金支持为“走出去”化解资金难题。

四、建设国际经贸大通道

依托第一欧亚大陆桥(境内绥满铁路境外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打通关键节点提升通过能力发展陆海联运和江海联运构筑国际经贸大通道。

(一)大力拓宽对外通道

加快同江界河铁路大桥和黑瞎子岛口岸公路建设推进东宁瑚布图界河公路大桥、黑河界河公路大桥、洛古河界河公路大桥和密山至图里洛格国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形成一批大运量、常年开通的跨境通道。推进牡丹江至图们铁路建设打通我省对朝、对日、对韩新通道。加快黑瞎子岛航道主权恢复各项工程建设加快绥芬河铁路口岸扩能和绥芬河至格罗捷克沃铁路套轨改造等工程实施在海参崴建立“陆海联运”中转节点。

(二)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做强绥芬河、东宁口岸加快口岸铁路扩能和公路改造建设畅通陆海联运国际通道提升对外贸易载体功能。做大黑河口岸建成国际商品集散地和商贸旅游通道。依托黑瞎子岛和洛古河界河大桥建设争取设立黑瞎子岛和洛古河常年通关陆路口岸。实施重点口岸改造工程提升客货检验通过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口岸建设保税储运仓库建设物流集散地。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口岸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三)构建“三区一岛”沿边开放体系

依托牡丹江、鸡西以绥芬河、东宁为重点口岸建设以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特色陆海相通的东南部沿边开放区、依托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以同江为重点口岸建设以对俄产业合作和增值贸易、旅游为特色的三江沿边开放区、依托大兴安岭、黑河、伊春以黑河、漠河为重点口岸建设以区域经贸合作为特色的北部沿边开放区推进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建成全国对俄合作示范区。

第四章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为重点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强化节能减排推广低碳技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国生态强省构筑国家北方地区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

主要任务: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水资源保护科学有序开发林木和矿产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绿色食品加工、北药开发、清洁能源、林木和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生态型经济。

森林资源培育:完成人工造林24.5万公顷封山育林152万公顷中幼林抚育272万公顷森林改建培育76.4万公顷改造低质低效林115.4万公顷改造优质大径材商品林61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20个面积690万公顷。重点园区建设:建设大兴安岭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区打造中俄资源合作开发创新平台、森林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伊春市工业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态环境有新改善森林覆盖率有新提高接续和替代产业有新发展建立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初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一、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

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以增强生态功能、提高生态效益为基本目标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保护

全面停止大小兴安岭林区主伐大幅度调减木材产量。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禁止国家级公益林商业性采伐商业林要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进行经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提升森林防火水平和应急能力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检疫检查体系和控灾减灾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以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为重点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提高林分质量。实施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杜绝破坏矿山环境的资源开发行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及复垦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建设与保护构建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和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二)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

充分发挥林区自然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构筑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食用菌、特色山野菜、以有机大豆为主的特色种植和林区特色珍稀动物养殖等优势产业把大小兴安岭林区建成全国北方绿色生态特色禽畜产品加工基地以野生蓝莓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适宜生态区域人工栽培为辅提高基地生产能力打造加工龙头培育知名品牌建设世界知名的蓝莓产业发展优势区和集中区。培育壮大林木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家具生产等大型优势企业发展提高木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林木资源多环节加工增值。积极发展林区商贸服务业构筑便捷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形成全国林特产品集散基地。突出森林、湿地、草原和冰雪等林区特色旅游资源完善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发展北方林区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提升北药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北药产业。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三)繁荣生态文化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提高林区居民收入水平。整合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培育实用人才和专业人才。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形成覆盖全林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林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弘扬低碳生态文明挖掘、保护和传承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发生态文化资源形成人人关心林区生态保护全社会支持经济转型的良好氛围。

二、促进低碳发展

以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变逐步建立起与我省特点相适应的低碳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一)加快低碳化进程

推进技术创新倡导观念创新实施更新改造发展壮大低碳节能工业体系、低碳高效交通体系、低碳绿色建筑体系、低碳生态农业体系和低碳宜居公用设施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培育低碳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低碳经济示范区带动全省低碳经济发展。

(二)发展林产品加工产业

充分、合理、高价值利用林区资源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产业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林纸产业在牡丹江、鸡西、七台河、佳木斯及森工林区建设百万亩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利用退耕地等宜林地栽植速生树种满足纸浆等项目原料需求在技术装备上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浆、节水、治污装备技术加快相关装备技术的自主研发。建立健全林纸产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大食用菌、浆果、坚果和中药材等山特产品加工规模。到2015年林产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

(三)建立健全低碳发展支撑体系

积极推进低碳能源和提高能效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打造低碳发展的技术支撑基地。完善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制度。培育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重点推进碳汇交易平台和碳汇林业实验区建设开发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逐步建立碳汇与碳排放评估认证体系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森林碳汇建设。

三、强化节能减排

依法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落实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强化考核和监管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一)淘汰落后产能

统筹协调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积极实施“上大压小”、“等量淘汰”、“以大代小”等产业政策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制度对重污染落后产能企业提高信贷风险等级实施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差别排污费等限制政策加快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淘汰退出步伐。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项目审核关口。

(二)推进重点领域和企业节能

以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装备、轻工、医药等行业为重点集中力量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工程实施能源审计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工业领域节能。进一步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强化建筑领域节能。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推广LED节能照明产品在道路、隧道、楼宇等领域应用。完善公交系统降低乘用车能耗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强化交通领域节能。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完善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强化农业领域节能。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开展企业低碳行动和能效水平对标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健全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等市场化节能管理机制。

(三)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推广和实施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完善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实施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低温低压余热发电、焦炉煤气提氢、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渗滤液处理技术、污泥干化、污水处理高效节能曝气设备等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及环保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积极支持高效节能家电、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资源、再制造、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等产品的生产研制推广环保材料、环保药剂和可生物降解产品。以培育和壮大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产业为重点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改造服务。鼓励城镇污水采用BOT、BT等方式积极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到城镇污水处理、垃圾等公共领域的经营和运行。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循环服务产业发展。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原则规范环保产业服务领域的经营发展环保工程、环保咨询服务等环保产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

(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继续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完成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大中型建制镇和农垦、森工局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推广污水无动力处理装置及湿地处理技术。扩大中水回用规模加快矿井水利用和缺水地区再生水厂及利用工程建设。坚持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重点抓好大中型城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加大工业点源污水治理力度强化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和中水回用鼓励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园区废水无害化和减量化。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使用农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进一步推进二氧化硫全面减排和氮氧化物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排工作推进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替代小型燃煤锅炉项目建设加快大吨位燃煤锅炉脱硫改造积极推广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强化脱硝设施建设电力行业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低氮燃烧技术并建设脱硫、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加快烟气脱硝技术改造冶金、水泥行业建设烟气脱硝示范工程新建烧结机全部脱硫。

草原休养生息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牧草种子基地建设、草原防灾。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平原半平原和城镇村屯绿化。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城市矿产工程、餐厨垃圾资源化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进5家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组织实施50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j4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