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07-21 19: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刘国民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 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 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 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 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 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 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 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 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9、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 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 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 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 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 练习、探究和

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 38 课时,每周 2 课时。 教学内容及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 人的生殖 青春期 计划生育 (7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章

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消化和吸收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人体的呼吸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空气质量与健康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流动的组织 流动的管道 输送血液的泵 输血与血型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 尿的形成和排除 人粪尿的处理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激素调节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6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 (4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6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1 课时 (8 课时) 3 课时 2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4 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sc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