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7:3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综观近几年高考卷出现的题型,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 二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后一类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三是审美鉴赏性试题,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解答此类阅读题的步骤及方法: 一、 整体把握文意:

首先,在把握文章主旨或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时候,应该仔细阅读,捕捉有效的答案信息,对关键词句用笔划下来,一般来说,此类文章的主旨多在议论性或抒情性的语句里,记叙性、描写性的语句没有主旨句,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会找以上类型的语句。

- 1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鉴赏散文时首先要努力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行文线索、感情脉络,特别是文章的主旨,从而能尽快地剥去散文的看似凌乱的“形”。因此在阅读时,首先要读出文章大致的观点(文章情感、段落中心句子等),划出层次结构,这样才能使其后问题的解答有的放矢。

如《黄》第1题:综观全文,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提到“宁静和沉稳”(分条简述)?

综观全文,要先从整体把握,全文共有五处提到“宁静和沉稳”,这一反复写到的作者在黄帝陵面前所获得的“心境”自然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切感受,也是文章的线索和主旨所在。与“宁静和沉稳”相反的是在②段中作者还提到“喧嚣”、“疯狂”和“虚妄”,以及④段中“秦、汉、唐、明、清五大王朝几十位皇帝的陵墓”“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使我产生那种沉稳和宁静的心境”,于是⑧段最后作者写到“我在注目??黄土冢时,似乎感知到每一片草叶浸洇到胸膛里的神圣的灵光,同时也自觉地......接受先祖灵光的洗礼”。通过整体把握,我们不难领悟这篇文章..

的主旨,那就是通过写拜谒黄帝陵,能让人们忘却喧嚣、疯狂和虚妄,蔑视强权,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与洗礼,从而表现作者对现今社会喧嚣、浮躁的反感,对和谐、宁静的追求。正如答案所说的“它是文章的文眼.既突出了主旨,又使文章结构

- 2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清晰,内容浑然一体”。散文中的人、事、物、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它们都是紧紧围绕“神”来组织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

其次,要学会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概括句,它们的位置一般在各段的段首或段末,有时也在句中。

再次,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线索句,一般来说,反复出现在文中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不是主旨句便是线索句,其作用往往有以下几方面:贯穿全文,使行文脉络清晰,一唱三叹,强化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 二:命题类型:

(一)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根据该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在文首或段首、文中或段中、文末或段末、),联系上下文或文章的主旨来作答,尽量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例四]: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

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

- 3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而有自知自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

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色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1998年全国高考题)

27.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为什么吃惊? 答: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

2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析:从试题中我们看到,答案都是原文中的语句,并且在所提

- 4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问题所在的附近,也就是说体现了上面的答题原则。答题时,我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明白命题者的问题出现在原文的哪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的附近找信息源,确定中心语句,把它摘取出来,看它适合答题技巧的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然后加工组合。

(二)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 1998年考查点为反复、衬托。1999年考查点为比喻。2000年考查点为托物言志、拟人(采用新教材的江西、山西、天津卷中还加考了前后照应的结构作用)。2001年考查了象征。2002年考查了比喻、比拟。2003、2004、2005、2006年全国卷以及各地高考卷考查点更多。

此类题型的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例如2006年湖北卷第19题

- 5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描写的句子,然后归类,再结合全文来分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这叫白描(或细节描写)。还有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要玩一整夜,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这属于拟人化的描写。细节描写和拟人手法的特点就是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洋溢着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

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 散文的表达技巧:

A、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比喻。固有的修辞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语言生动形象。

(1).比喻句的理解。理解比喻句内涵的基本思路就是抓住喻体找本体。

- 6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例1、2005年全国卷Ⅲ第14题:文章开头说:“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原文】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惟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答案】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点拨】“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里应该是一个喻体,找出这个喻体的本体,这句话的含义就清楚了。“假如”后面的句子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这一句话可以说成“张家界的大美如果翻译成人类的通用语言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可见,本体就是张家界风景的大美。

- 7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例2、2005年湖南卷第18题: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因为_____。

【原文】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点拨】首先要清楚这是一个比喻句,“兽穴”比喻自己的家,“老狮”比喻贝多芬自己,那么贝多芬为什么这样比喻自己呢?这正是题目要问的。结合上下文,贝多芬的肖像描写及贝多芬在世人中的形象,尤其是贝多芬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这句话后面的语言同这句话的关系,答案就清楚了。“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表现出世人对他的不理解,和他对世人打搅的不欢迎;“善良的微笑”“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表现出他对这次来访的友善态度,态度友善而用喻自贬,所以幽默。

(2).比喻句的鉴赏。鉴赏比喻句一要注意比喻固有的修辞意

- 8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义,如生动形象等;二要根据语境看它同上下文联系形成的修辞效果,如对比、讽刺等;三要看它对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四要看它是否连续用喻,如果连续用喻,一般意在渲染强调,并在结构上与上下文形成照应铺垫等关系。

这四个思考点可以把比喻换成其他修辞格或者表现手法,同样成立,当然,具体的表达效果随修辞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而不同,此后不再赘述,敬请留意。

例3、2004年全国卷Ⅲ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原文】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己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 9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答案】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益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作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点拨】“喝酒”比喻什么先要搞清楚,“喝酒”在文中的三种状态——少喝、控制喝、酗酒比喻什么也要搞清楚,这是理解层面的。其次是好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是比喻固有的修辞作用,“讽刺意味”则因为文章是批评热衷于社会活动而写不出作品,导致艺术生命完结的文坛怪现状的。 例4、2005年江西卷第19题: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笔墨写溪水、星光、陨星?试作简要分析。

【原文】一条溪水从孕育它的湖泊往下流时,它就迸发着,喃喃地冲击着往平坦的地方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芦苇可以使它发生一个旋涡,一块红沙石可以使它跳跃一下。它让时间像风磨一样地转,经过无数的曲折,不少别的溪流汇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带着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叹赏决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诗人歌颂它的是它的闪光,它的旺盛;哲学家赞扬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终点是它的完

- 10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结,到达了终点,已经没有了它。它完结了。

我们岂可忽略我们旅程上的每一瞬!(写星光、陨星的段落略)

【答案】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更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点拨】将题干中的词语放置原文相关句子中,可明确这些词语都是喻体。联系文章的题目“给匆忙走路的人”和文中的关键语句——“这些长处都显现在它奔流当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个终点”,“我们岂可忽略我们旅程上的每一瞬”,可知这些形象都是为了与匆忙走路的人的匆忙形成对比,劝其不要匆忙的。题目问“为什么”,应该是包含理解和鉴赏两个层次的。

2、比拟。固有修辞意义:把物拟人化,把人拟物化,把抽象的概念拟物或拟人化,使描写的事物或抒发的情感形象生动具体,抒发强烈的情感。

(1).理解比拟句。根据修辞特征,找出相关语句。 例1、2005年全国卷Ⅲ第17题第(2)小题:“作者说:‘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从第三段、第四段各举一例回答)”

- 11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原文】(第三段)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第四段)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作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

- 12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答案】①“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或“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或“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等。②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点拨】作者用“灵性”修饰山野,“灵性”是写人和动物的词语,“灵性的山野”是定语加中心词形式的比喻或者比拟修辞格。根据提出的问题,答题时,在三、四段找到用人或动物比喻、比拟山野的句子即可。

(2).比拟句的赏析。基本思考点有:一、比拟句表达的内容,二、比拟句固有的修辞意义,三、比拟句在表达主旨上起的作用。

例2、2005年天津卷第18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展展的”这句话。 【原文】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那是一个已被水珠打湿的傍晚,我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枝干像盘龙一样的榕树,它的庞大的树身盖住了一大片庄稼。和煦的风从耳边掠过,心

- 13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霎时像一泓明静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乱的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么纯粹而葱茏了。从此,每当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温柔的绿色。 【答案】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点拨】赏析比拟句一般要包括比拟句表达的内容、比拟句固有的修辞意义和运用比拟句表达的主旨。上面的答案就是这样拟定的。理解句意要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这时”一语可见,“把??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与上一句“日子在心中渐渐沉静了下来”同义,都是表达心境的平和。 例3、2005年湖北卷第20题: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原文】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

- 14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人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答案】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点拨】题目要求“简要回答”,上面的答案确实不能再简要了,只剩了拟人固有的修辞意义,连运用这一修辞表达的情感都简要掉了。高考如果这样回答就可以得满分,算我们运气好。

3、对比。固有的修辞意义:显现两种不同事物或情形彼此间的差异,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赞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的明确的思想倾向。

例1、2004年江苏卷第20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原文】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

- 15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答案】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的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境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点拨】第一问要把握整体,放眼全文,整合文意作答。这里只是选了文中的两段,可以看出前三个方面的对比。第二问因为是针对整个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发问的,所以要结合文章主题,扣住固有的修辞意义作答。又因为是运用多方面的对比表达一个主旨,所以有“内涵更加丰富”的效果。

- 16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4、反复。固有的修辞意义:⑴意在强调,以抒发强烈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⑵借以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使语意连贯,并加强语言的节奏感;⑶间隔反复有引出对比的作用。 例1、2005年全国卷Ⅰ第15题:“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原文】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冰心《一日的春光》)

- 17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答案】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欲扬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

【点拨】这是间隔反复。文中两次使用了“我不信了春天”,结合该句在文中的位置来概括它所要强化的内容,第一次出现是强化答案的第二点,第二次出现是强化答案的第三点,答案的第一点要从节选文字的前面去概括。文章的主题是突出“一日的春光”,先反复强化春天不来,春天远走的情形,就是为了引出这一主题,以突出春天带给人的快乐与生命活力,所以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这个答案是围绕对比固有的修辞意义的第一、第三点思考的结果。

例2、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6个字) 【原文】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

- 18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答案】①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②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文章主旨到强化作用。 【点拨】第一问:“便”是“就”的意思,本已给人时光流逝之感,这里用“便”反复以串联节气,中间不用点号,加上段尾的感叹“真真的怎么得了!”,作者强调时光飞逝之意图再清楚不过了。第二问:“自己那一份”“秋”“冬”“四季”“生活”是逐步扩大的,用“领取”反复以串联之强化了主旨,因为文章意在表达珍惜时间,拥有生活,并在生活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的情感。

5、引用。固有修辞意义:⑴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生动而简练的说明问题;⑵引用谚语、歇后语、熟语等能使文章通俗,引用格言、名句、历史掌故等,能使文章典雅;⑶引用的内容能同上下文构成对比、映衬,铺垫、照应等关系。

- 19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2005年重庆第20题: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原文】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答案】(1)不可以。(2)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 【点拨】回答“不××”这样的问题应采用正反比较法,

- 20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即想想引用张潮的话与不引用张潮的话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区别,想清楚了,“为什么?”就回答出来了。怎样思考区别点?根据引用的固有修辞意义的三点说明逐点查找。当然,它的语境意义和语境修辞效果会视语境的不同而变化不尽,这就需要我们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6、反语。故意说跟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就是反语。肯定性反语,即贬词褒用、反话正说,其修辞意义是:高度赞扬,感情真挚、深厚。否定性反语,即褒词贬用、正话反说,其修辞意义是:表达强烈不满、嘲弄、讽刺或调侃之情。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或者幽默辛辣。

例1、2000年全国春季高考卷第21题:“第一自然段的杰作指的是什么?这样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原文】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但既已认清了是兽行,似乎也就不必再用人类的道理和它费口舌了。甚至用人类的义愤和它生气,也是多余的。反正我们要记得,人兽是不两立的,而我们也深信,最后胜利必属于人! 【答案】①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②使悲愤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点拨】“杰作”是反语。“杰作”前有“刽子手”修饰,

- 21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后面又说“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再联系“背景资料”提到的国民党云南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暴行,第一问的答案不难做出。第二问知道这一反语属于正话反说,答案也不难做出。 B、人称表达: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C、表达方式:

①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②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白描、渲染 ③记叙:记叙顺序(插叙、倒叙)的作用。 ④议论:议论的作用(深化主题)⑤说明

D、表现手法:象征、扬抑、对比、衬托、渲染、以小见大、白描

E、行文结构:悬念、过渡、铺垫、照应、首尾呼应 (三)对“审美鉴赏性试题”,要求我们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

- 22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如:2006年湖南卷第20题

- 23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

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供参考的赏析角度均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别为“谋篇布局”“联想的运用”“景物描写特色”,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从谋篇布局的技巧来看,我们可以思考:选材前伸后延,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

从联想的巧妙运用来看,我们可以思考:山川的壮美与我心中的“巨人形象”融合在一起;目睹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脑中出现“勇士的雕像”;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使“我”联想到鲁迅所想望的“好的故事”。三处联想都自然贴切,意绪贯

- 24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通,层层推进,有力开拓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从景物描写的特色来看,我们可以思考:移步换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虚实结合。 二、 答题原则: (一)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

- 25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三)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四、答题步骤及注意点: ...........步骤:1、读文本,明大意、定区域,划信息 ............3.........2、抓主旨,清结构、摘要点,巧整合 .........4.........注意点: ....1、作答时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的句子作为答案。因为这种............................语言的表意是间接的甚至是模糊的,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 ............................- 26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2、综合分析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 ........................3、概括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看分答点,一般分至少.......................4....2.点,6分至少点,一定要分点陈述。 ......3...........4、尽量利用文本中的相关语句作答,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 ...........5、一般来说,解答本题的时间可安排为分钟左右,阅读文..................20..........本的时间累计占答题时间的一半左右。 .................五、练习

1、黄帝陵,不可言说 陈忠实

①正在澜沧江边走,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的山峰。粘稠的灰云覆盖着尖锐的和平缓的群山。混浊的江水在峡谷里一路冲溅出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水花。缓坡上和河谷坝子里,散落着围墙涂成的四方形楼房,这是我见过的最为雄壮高大的藏族民居了。房屋周围的田野上,变成黑色的晾晒青稞的木架斜立在刚刚吐穗的青稞地里。耳边活跃着藏族男女无处不在的舞蹈的踢踏声,萦绕着交混着纳西族优雅悠扬的古乐。在这种陌生的大自然里的沉醉是极其自然的,也是无以名状的。沉醉里,突然接到诗人耿翔的电话,约我写一篇关于黄帝的短文。我不由得沉吟一声,那个青砖围垒黄土堆积的陵冢从青山、峡谷、青稞穗和舞蹈乐曲里浮现出来,哦!老祖宗。

- 27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②记不清多少回拜谒过黄帝陵了。头一次在我年轻时,默默地围着那个枯草和积雪覆盖着的黄土冢走了一圈,竟然获得了一种绝少能有的宁静沉稳的心境。那个时候在我生存的全部空间里,喧嚣着“文革”势力到末途的挣扎却也更显疯狂的声音。连厕所和炕头都刷着虚妄标语的生存空间里,只有在整个民族的老祖宗的土冢前,我获得了作为一个活人的正常的心境。 ③我和家人亲戚拜谒过黄帝陵,烧一炷香,再围着那个已经修缮完整的土冢走一圈,依然获得的是宁静和沉稳的心境。我陪着外省和海外华裔作家朋友每一次拜谒黄帝陵的时候,都要围着那个已不陌生的黄土冢走过一圈,获得宁静和沉稳。几十年过去,我对老祖宗的拜谒就固定为围绕土冢走过一圈这种形式,至今也没有写过一篇关于黄帝的文字。

④在我的全部感觉里,几十年来多次拜谒的过程和拜谒之后,都没有产生企图表述的欲望。我现在才弄明自己何以会如此,在于这老祖宗是无法言说的,或者说在我是难以找到表述的语言的。我观瞻过秦、汉、唐、明、清五大王朝几十位皇帝的陵墓,也是至今没有写过一篇短文。然而,没有写仅仅是我不想再说那些陈年旧事。尽管我确凿在他们或倚山或掘地或打开或依旧死封的巨大建筑面前,想到他们堪称不朽的功业和不可抹去的巨大罪孽时感慨多多。然而,无论千古第一帝无论汉

- 28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皇唐王明陵清陵里的帝王,都是可以言说的。没有一个使我产生如在黄帝陵前那种不可言说的感觉,自然也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使我产生那种沉稳和宁静的心境。

⑤我还是想脱开史家的评断而以自家的感受说这种纯粹属于个人的感觉上的差异,大约就出在同一个读者的皇与黄的本质性的属性上,皇是一种象征,黄却是另一种象征;皇在我的头顶需仰视,需顺从,需接受“皇叫你死你不得不死”的律令;黄则与我同在黄土地上可以平视可以和他比一比谁的皮肤更接近黄土的色泽??

⑥于是,许多千年之后的我,在围着它的小小的黄土冢转过一圈又一圈的时候,获得的是宁静和沉稳。

⑦于是,我在一次一次拜谒这位可以称为老祖宗的陵墓时,总是感到不可言说。

⑧于是,我在注目那个翠柏重荫下的黄土冢时,似乎感知到每一片草叶浸洇到胸膛里的神圣的灵光,同时也自觉地接受先祖灵光的洗礼,更有透见灵魂的审视和拷问??不肖也否? 1、综观全文,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反复提到“宁静和沉稳”(分条简述)?

2、第一段所写的“澜沧江边之景”具有 的特点,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 。

- 29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3、头一次拜谒黄帝陵,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只有在整个民族的

老祖宗的土冢前,我获得了作为一个活人的正常的心境”的

感觉?

4、第五段第一句,作者认为,对历史人物“史家的评断”是以 为标准,所以要“脱开”。

5、作者为什么“不想再说”皇帝们,又“无法言说”黄帝呢?

2、庄周的燕子 格致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是喜欢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阵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是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先生说到这里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苦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花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 30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

- 31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 32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节选自《散文选刊》 2004年第6期

3、 乡村的瓦(2006年四川高考题)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 33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

- 34 -

高考复习系列二

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4-10-10

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6.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 35 -

高考复习系列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3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