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更新时间:2023-04-05 06: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

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1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⑶、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⑷、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仿写题——

一般分为三步走:分析格式——寻找素材——语言润色

10、修辞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例句:看看这是甚麼?蜜蜂呀!

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句:(1)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丰子恺《山中避雨》)

(2)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h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