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应用生态学

更新时间:2023-05-29 15:5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态学课件

第四篇

应用生态学

主讲:李启森博士 手机:15820585763(655763) QQ:214481038 E-mail: liqisen518@

注意:结课论文考核分两批次安排在第17、18周课堂进行, 题目在本章第60页的第3题和第6题,任选一个;以1-3人组合 为单位,在第17周周一(1月7日晚18:00前,提交结课论文的 电子版word和ppt,同时结课论文的交纸质打印或手写版(周 二上课提交),过时将视为自动放弃结课成绩(占30%)。

大学生态学课件

第5 章§1 环境污染及其监测

应用生态学

§2 生物资源管理§3 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大学生态学课件

§1

环境污染及其监测 环境污染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

大学生态学课件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 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环 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 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常见的环境污染 有: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 酸雨(acid rain)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土壤污染

大学生态学课件

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空气污染是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天然与合成 有害物质向大气的排放。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称初级污染物,在太阳电磁辐射的影响下,在空气 中由其他污染物制造出来,称次级污染物。主要的 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固体颗粒、二氧化氮、 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硫化氢、氟化物、 一氧化氮、铅、汞。 空气污染物对人及整个自然界有重要的影响。造成 环境不舒适,腐蚀雕塑,破坏公共设施;防碍人类 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同时改变气候以及土壤、湖泊 和河流的化学性质。

大学生态学课件

酸雨(acid rain)酸雨( acid rain )和酸沉降(acid deposition): 酸 雨(1972,英国化学家R. A. Smith提出)是指 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本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 等)的自然降水现象。大气中形成酸的物质以雨、 雪、雹和雾等形式从空气中沉降下来,其pH值一 般都小于5.6,这种现象称酸沉降。 酸沉降对动物、植物以及森林有明显的损害;改 变了土壤和湖泊的pH值,同时本酸化会导致有毒 金属(汞和铝等)从土壤和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大学生态学课件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 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从而防碍了对水体的利用,这种现象称水污染。 水体污染物可分为生物体、可溶性化学物质、不溶性化学 物质和热四类。 水污染危害: 有毒物对生物的直接毒害,不溶性固体降低水的质量; 水中有害生物导致水传播疾病的流行; 水中有机质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引起水体生物耗氧 (BOD)和化学耗氧量(COD)增加; 水中有毒物质如

重多属和多氯联苯等在食物链上的生物放 大作用,使生物体的酶活性受影响; 工业余热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水生生物。

大学生态学课件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 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 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情况下,浮 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 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出现各种颜色,这种现象在 海洋中叫赤潮。 多数学者认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的升高是藻 类大量繁殖的原因,由于磷通常是水生生物生长 的限制性营养物,因此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 要物质。

大学生态学课件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通过多种途径 进入土壤,其数量特征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 力和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 常见的土壤污染物有: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等, 其中以化学类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常见的化学 污染物有: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放射物质和 营养物质等,有机污染物是化学农药,如有机氯类、 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苯酰胺类等;石油、多 环芳烃、多氯联苯、甲烷等;多聚物如尼龙、塑料 和橡胶等。物理污染物有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 生物污染物有大肠肝菌、炭疽杆菌、蠕虫类。

大学生态学课件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价 生态监测的内容及特点 生态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风险评价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态监测的内容及特点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研究和监测 环境质量。其手段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因此其内容有化学监测、物 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地球物理化学监测等。 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 利用生命系统各 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判定环 境质量。 生态监测的特点: 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具有多功能; 监测灵敏度高。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态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生态监测的原理 生态监测的方法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态监测的原理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 化。

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协同发展是在自 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变 化是某一区域内环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因此,生态学上个体、种群、群落 和生态系统各组织层次的生物变化可以 作为环境改变的指示和象征。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态监测的方法

个体和种群水平 指示生物法(indicator organism)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 污水生物系统法(saprobien syste

m) 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polyurethane foam unit) 生物指数法(biotic index)

生物测试(bioassay)

大学生态学课件

指示生物法

指示生物法是指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是一些对环境中的某些 物质,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 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通过其所作的反应可了解 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起“预警”功能。 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 对干扰作用反应敏感且健康; 具有代表性; 对干扰作用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小、重现性高; 具有多功能。 常用的指示生物:紫花苜蓿(SO2),地衣和苔藓 (SO2、氟化物),菜豆、烟草 (O3)等。

大学生态学课件

污水生物系统法污水生物系统法是由Kolkwiz 和 Marsson 1909年提出,后经完善的一种用于河流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监测方法。 由于河流受污染后,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 里会发生自净过程,即随着河水污染程度的逐 渐减轻,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在 不同的河段将出现不同的物种。 根据生物种类组成将河流划分为多污带、α-污 染带、β-污染带和寡污染带。各污染带都有各 自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特征 。 亦可用群落中优势种群来划分污染带。

大学生态学课件

PFU法PFU法是用取氨酯泡沫塑料块采集水域中微生物和 测定其群集速度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 方法。1969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工程学院和弗吉尼 亚州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的Cairns 等人1969年创 立的。国内自80年代起将这种方法用于污染水体的 监测和评价。 PFU法的原理是岛屿生物学原理,即原生动物集群 过程实际上是集群速度随着种类上升而下降的过程, 二者的交叉点就是种数的平衡点。达到平衡点的时 间取决于环境条件。 PFU法的优点:使监测水平提高到了群落层次,使 监测更符合客观事实和真实环境;简便易行。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法是指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群落结构变 化,以评价环境质量。常用的有: 生物指数(BI)=2nA+nB, n为底栖大型无脊 椎动物的种类数, A为敏感种类数,B为耐污 染种类数。 污染生物指数=颤蚓类的个体数量/底栖动物 个体数量*100 硅藻指数=(2A+B-2C)/(A+B-C) *100,A为不耐污染的种类数;B为对有机污 染耐力强的种类数;C为在污染区内独有的种 类数。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物测试

生物测试又称生物测定或生物检试,是利用生物受 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污 染状况的方法。 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致突变检测 微核技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进行复制时,如 果受到外界诱变因子作用,就会产生一些游离的染 色体片断,形成包膜,变成大小不等的小球体,这 就是微核。利用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出现的微 核来指示环境污染的方法称微核技术。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是利用生态学、环境化学及毒理学的知 识,定量地确定环境危害对人类的负效应的概率及其 强度的过程。 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大学生态学课件

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生态风险评估问题的形成 分析过程 风险源评估 风险特征化 风险管理 效应评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eg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