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3 0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翟晓燕教授 专业:物流管理1101 姓名:李春立 20110402088 吴可为 201104020117

陈诗涵 201104020119 丘汇峰 201104020115

目录

一、 企业简介 ............................................................... 3

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 3 1. 模型描述: ........................................................... 3 2. 模型数据: ........................................................... 3 3. 模型实体设计 ....................................................... 4 4. 概念模型 ............................................................... 5

三、 仿真模型内容——Flexsim模型 ......................... 6 1. 建模步骤 ............................................................... 6 2. 定义对象参数 ..................................................... 10

四、 模型运行状态及结果分析 ................................. 14 1. 模型运行 ............................................................. 14 2. 结果分析: ......................................................... 15

五、 报告收获 ............................................................. 17

一、 企业简介

二、 通达企业立体仓库模型仿真

1. 模型描述:

仓储的整个模型分为入库和出库两部分,按作业性质将整个模型划分为暂存区、分拣区、储存区以及发货区。

入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

①. (1)四种产品A,B,C,D首先到达暂存区,然后被运输到分类输送机上,根据设定的分拣系统将A,B,C,D分拣到1,2,3,4,端口;

②. 在1,2,3,4,端口都有各自的分拣道到达处理器,处理器检验合格的产品被放在暂存区,不合格的产品则直接吸收掉;每个操作工则将暂存区的那些合格产品搬运到货架上;其中,A,C产品将被送到同一货架上,而B,D则被送往另一货架; ③. 再由两辆叉车从这两个货架上将A/B,C/D运输到两个暂存区上;此时,在另一传送带上送来包装材料,当产品和包装材料都到达时,就可以在合成器上进行对产品进行包装。

出库部分的操作流程是: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将等待被发货。

2. 模型数据:

①. 四种货物A,B,C,D各自独立到达高层的传送带入口端:

A: normal(400,50) B: normal(400,50) C: uniform(500,100) D: uniform(500,100)

②. 四种不同的货物沿一条传送带,根据品种的不同由分拣

装置将其推入到四个不同的分拣道口,经各自的分拣道到达操作台。

③. 每检验一件货物占用时间为60,20s。

④. 每种货物都可能有不合格产品。检验合格的产品放入检验器旁的暂存区;不合格的吸收器直接吸收;A的合格率为95%,B为96%,C的合格率为97%,D的合格率为98%。 ⑤. 每个检验操作台需操作工一名,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将货物送至货架。

⑥. 传送带叉车的传送速度采用默认速度(包装物生成时间为返回60的常值),储存货物的容器容积各为1000单位,暂存区17,18,21容量为10;

⑦. 分拣后A、C存放在同一货架,B、D同一货架,之后由叉车送往合成器。合成器比例A/C : B/D : 包装物 = 1: 1 :4

整个流程图如下:

3. 模型实体设计

模型元素 Source Queue 系统元素 产生货物,包装物 暂存区 备注 A、B、C、D共4种,1种包装物 多个

Separator Conveyor Combiner Rack Transporter

分拣装置 传送设备 将A,B,C,D打包 存放合格货物 搬运至合成器 多条 4. 概念模型

课本分拣基本模型:

修改后模型:

Flexsim实体摆放图:

三、 仿真模型内容——Flexsim模型

1. 建模步骤

(1) 添加发生器: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图所示。

图3、2—1 添加一个发生器到新建模型中

(2)依次添加其他实体:将其余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中,如下图所示。

图3、2—2货物分拣系统

图3、2—3透视图

(3)全体布局:

图3、2—4

图3、2—5

(4) 连接端口:根据各临时实体的路径连接端口,如下图所示。

图3、2—6

图3、2—7

(分拣系统部分连接步骤如下:按住A键,同时用鼠标左键点击SourceA对象并且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然后拖动鼠标至Queue1对象。此时会出现一条黄

线连接SourceA 和Queue1对象。然后松开鼠标左键,黄线将变成一条黑线,表示SourceA对象和Queue1对象的端口已经连接上。如上所述将SourceB,SourceC,SourceD与Queue1相连接;Queue1与Conveyor1相连;Conveyor1与 ConveyorA相连;Conveyor1与 ConveyorB相连;Conveyor1与 ConveyorC相连;Conveyor1与 ConveyorD相连;ConveyorA 与ProcessorA相连;ConveyorB与 ProcessorB相连; ConveyorC与 ProcessorC相连;ConveyorD与 ProcessorD相连;如此类推)

2. 定义对象参数

双击SourceA对象,打开其参数对话框,在“发生器的界面”将物品类型选取默认设置“1”;修改产品流出间隔时间,从 “到达时间间隔”下拉框中选择使用正态分布,如下图;并修改选项的默认参数点击Template按钮修改其中的棕褐色的参数值:将“10”改为“400”,“2”改为“50”。

图3、3—1

点击“发生触发器”,在“离开触发”下拉菜单中选择颜色设置使用默认设置将物品设置为红色;点击Source参数框中的“应用”,“确定”。

结合实际以及仿真模型的参数设置可知:AC货架与BD货架存放材料的数量相当,BD货架(R274)到达暂存区21的距离远远大于AC货架(R193)到达暂存区17的距离;而货架送往暂存区均由速率一致的叉车完成。

所以导致上述情况发生,为减少暂存区17临时试题的停滞时间,需要提高负责搬运货物到暂存区21叉车的速率,故做以下调整:

调整叉车速率后发现并无明显变化,再分析,是否因为加速度太小原因导致运输

时间并无明显缩短?于是调整加(减)速度到100,相当到达最大速度不需太长时间加速。并将最大速度提高到8。得到结果如下:

Staytime 暂存区17 暂存区21 暂存区18

Min 0 0 0 Max 1068 698 99 AVG 505 215 1.32

对比上表可知暂存区17和18的停滞时间也较为缩短,但并未大大缩短。在此可猜测判断问题主要出现在:

停滞时间与合成器加工时间; 停滞时间与包装物传送带加工时间; 停滞时间与包装物发生器时间; ABCD发生器时间;

综上,当货物在分拣过程中发生滞留或者机器工作能力明显无法负荷时,无需立马想着增加机器或者增加劳动力。毕竟增加机器和劳动力所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实际情况中 ,增加容易减少难。但若不改变,则会发生货物的堆积,占用空间,减慢生产,增加工作负担。决策者可以从货物的分配方式上面去考虑,调整货物分配比例,让有限的机器能够有效地运行,从而加快货物的流通,让工作链从阻塞变为畅通,提高生产效益。

五、 报告收获

经过这个星期的flexsim应用软件的操作,大致能够掌握此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软件做出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不太会分析啊!!!),得出大致结论。可以体会得出,flexsim软件是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有利工具,其优越的仿真性使系统模拟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从而省略相当多繁杂的步骤,节省资金与时间。 但实验室B404的电脑实在太坑了,各种状况,耽误了很多时间。

Flexsim软件应用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预先在脑中模拟大致构成,才能展开后续工作。另外,细心,条理清晰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各项实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链接对象、顺序一旦出错便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因此,只有熟练地勾画模型的整体概念,并正确地链接,设置参数,一遍遍调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操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一些无法完全弄懂的参数和设置没有及时弄懂,导致后期设置工作进行得缓慢。在系统地了解了相关参数、设置名称、功能后,工作才顺利地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经验和自学,并相互讨论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hi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