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30 1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教多学读书笔记

【篇一:浅谈我对“少教多学”的几点看法】

浅谈我对“少教多学”的几点看法 一、“少教多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也在教学上倡导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对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少教多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是“多教少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一堂语文课下来,常常是教师神采飞扬,自我感觉良好,学生不知所云,收获甚少,甚至是一无所获。这样的课堂模式,效率极低,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能力极弱,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都很差等,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我们不仅会失去下一代,而且会失去民族的未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效的教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新课程实施的改革中,我们广大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有效地建构有生命的课堂教学,从而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少教多学”就是这样一个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的途径。 二、“少教多学”实现的可能性

虽说“少教多学”是泊来品,但一方面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中国早已有之。《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而不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以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智慧和思维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我国另一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

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想,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土壤。另一方面是新加坡推行“少教多学”的确成效显著,为我们实现“少教多学”提供了成功的先例和参考。

从理论到实践到成功先例,我们都应该对“少教多学”有足够的信心,这样一种教学理念的研究和推广是大有可为的。 三、如何有效实现“少教多学”一点建议

很多研究都提出“少教多学”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突出学生在课堂上

【篇二:少教多学阶段性总结】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_打造高效课堂 实现教学双赢

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课题组马红岩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从课题立项到今,八个多月已过去了,回顾我们学校实验的历程,特将实验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如下: 一、承办开题 确立子题。

2012年10月,由奎屯市教育局、教研中心承办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开题活动,在我校隆重开幕。同时,我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行列。

在校领导高屋建瓴地指导下,我们确定研究实验的子课题是“‘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又将子课题细化,每个年级组各侧重负责一个版块,我们高一年级语文组负责研究实验:“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经过周密的准备与安排,“‘少教多学’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实验课题于10月20日正式开题,从11月10日开始,我们高一年级8名实验教师承担了公开课教学研究工作,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实践“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实验正式启程,并很快步入科学的愉悦而神奇的旅程。 二、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根据开题仪式王晓燕老师及其他专家、领导的指导和深入我们学校8位教师的“少教多学”公开课的课堂,我们共同达成以下认识: (一)确立研究目标:

全面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中找出影响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情感等方面着手寻求对策,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小说阅读、写作等教学研究方面,探索出在课堂上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教学策略,使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呈现出高效率。

1、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会探究学习,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实践和研究,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3、通过研究,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形成教师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探索出适合我校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范式。

(二)确立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看、听、说、读、问、析、写等基本知识及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外,语文教学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功能,即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

任务。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培养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习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学习经验,直至悟“道”。鉴于此,本子课题拟从以下七方面进行研究:

1、古代诗歌阅读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2、现代文阅读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3、文言文阅读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写作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5、小说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6、侧重“学案”的精心设计与研究

7、“少教多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三)确立了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学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施研究中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① 文献研究法。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奠定研究实施的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优秀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好的借鉴,为创新自己的课题打好基础。② 调查分析法。对本课题的研究问题和对象,实施问卷法、访问法、谈话法等。③ 行动研究法。落实行动的细节,充分发挥课题带来的优势,改进本课题的不足之处。④ 教学案例研究法。走进课堂,听课,议课,反思,改进,再“听——议——思——改”,如此反复,通过教学案例,边研究边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有所启示,以促进研究的发展。⑤ 总结经验法。不断探索与总结,一学期一总结、一阶段一总结、结题总结、推广总结。总结提升,明确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使我们研究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更完美、更科学。 (四)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2.5----2012.6)准备阶段。

①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的子课题,明确研究对象、方向、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

② 课题组成员拟定研究实验方案,准备申报,进行课题论证。 ③ 搜集 “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相关理论资料。

第二阶段:(2012、8—2014、6)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 1、理论学习,统一思想。

第一步:收集文献资料,集中学习相关理论,培训实验教师,更新教学思想理念。

① 学校组织,校领导参与主持课题开题及相关理论学习,强调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② 布置第一阶段各实验教师具体的研究任务。

第二步:采用多种形式大量地培训实验教师,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与教研组活动相结合。校领导积极支持课题研究,让实验老师走出去,赴江苏徐州、南京、如皋等地观摩学习,为实验研究做了理论准备。

第三步:通过学习研究,梳理出“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① 教学流程:自学——展示——点拨。通过预习、自学理解教材,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② 教学方式:以自学和互学相结合为主。独学、对学、群学结合;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结合。

③ 以学案或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学,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步:明确“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原则,在思想上澄清老师们对少教多学的错误认识。 a、三讲:

(a)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b)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

(c)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b、三不讲:

(a)只有极个别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知识不讲; (b)只有极个别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不讲; (c)学生能讲清楚的知识,老师不讲。

(5)利用日常教学课余时间阅读学习学校购买的教育理论书籍《有效教学》《教师角色转换》,结合教学实际写出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以“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科学建构高效课堂范式(2012.9—2013.7)

1、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准确定位,突出重点、难点,优化教学内容,以精讲落实少教。

2、根据教材单元文本文体特点,讲求大单元教学,整体构思,讲读示范,略读点拨,自读放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充分利用学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动脑,先学后教,发动学生,鼓励学生。 3、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重视诵读,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少讲多学 。要求一堂课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目标。即“一课一得”。一个主要目标:可以结合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一种学习方法,一个关键问题等都行。

4、科学组织小组合作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高效学,课下主动学。

5、研究学生,根据课堂、作业、测试等多方面学情分析,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每次月考,认真分析,做好诊断,找出问题与不足,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想出办法,立即纠正,强化训练。

第四阶段:总结经验,推广深化。

1、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研究深化。

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分析讨论,可取的地方继续实施,不足的地方讨论修改,使一年来各课题小组探索归纳的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并使研究更加深入,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

2、阶段性成果鉴定、推广。 三、初步研究,初出成果:

在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常态课展示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坚持每周不少于2课时, 要确定备课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学时要求各备课组统一进度、要求、重点难点、作业和单 元测验。随听随评,开展青年教师常态课教学评比及抓好教学常规落实。近一年来,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上一堂体现课题理念的公开课,

年轻教师则一学期必上一节汇报课,并且必须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同时要说课稿、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小

论文)上完课后一起交上来。每位教师至少每周听同教研组1节课。 历经八个月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实验活动强度高、活动节奏紧、投入的精力大,参与人数多,反响效果好,实验收获丰,个人提高快。我们真真正正的从心底认可了“少教多学”的理念和模式。

通过小结实验教师展示每一节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公开课,我校基本确定了各种不同教学内容的板块和可操作、简单易行的课题模式。

1、诗歌欣赏阅读中“少教”主要“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根据诗歌体裁的特点,通过有情感朗读并抓住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各种诗歌的主要特点和鉴赏的基本要点,教给学生诗歌阅读方法性知识及欣赏的切入点;“多学”主要“学什么”,“怎么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反复练习掌握诗歌阅读程序性知识,并由点到面指导学生在自我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思维品质。

整体感知(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体裁、读意象)串句悟情(读主旨、读表现手法)品读妙句(读诗眼)答题三要(要审题,要联句,要三句)

2、现代文阅读中“少教”主要“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根据现代文不同文体如复杂记叙文(包括新闻作品)、科普说明文、议论文(包括文艺论文)或小说、散文、戏剧等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及各种文体阅读的基本要点,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多学”主要“学什么”,“怎么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反复练习掌握现代文各种文体阅读程序性知识,并通过范文鉴赏由点到面指导学生在自我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思维品质。

3、文言文阅读中“少教”主要“教什么”,“怎么教”,指导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要素,借助于文言实词、虚词及其他文言现象指导学生读懂文言文内容,注意诵读与积累,并使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

③文言文阅读中出现的常见语法:特殊句式及固定结构等。 四、问题与不足:

1、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时间匮乏。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更新,教学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中还存在怕尝试“少教多学”教法的思想,或者说还没有了解、理解、思考明白“少教多学”的思想精髓。

2、没有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或者还没有学习还没有理解研究方法,或者还不知道自己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谈不上寻找对策从而形成策略,探索应对的方法。

3、有一些阅读教学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满堂灌”, 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没有实施“少教多学”。课型研究少,传统课堂多。互动活动的质量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小。教师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虽已比较重视,但在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少教多学”的理念。个性化课堂呈现不足,老方法运用多。 创

新型课堂少,拓展延伸体现不够。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教学细节没有思考“少”和“多”的关系,课后没有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

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五、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1、认真深入学习,理解和思考“少教多学”理念,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采博收,为我所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在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置于“少教多学”理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更加关注。

3、根据教师所在年级继续分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组长负责。

4、在分文本类进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情感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寻找不同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

5、每个实验教师,每学期争取上好一节优质课,录好光盘,个人和小组共同研究,评议,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少教多学”的理念落实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且不断丰富“少教多学”的理论内涵,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6、每学期至少在刊物上发表一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或者至少有一件研究成果参加总课题组的年度评选。

7、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头戏,我们坚持教科研合一,教师带着课题进课堂(包括其他课题),将自己所确立的个人研究专题落实在课堂,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教研组在业务学习活动中,围绕课题制订计划,有目的、分步骤开展专题研究,并将此作为衡量一节课的得失的重要标准,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2013年5月20日

【篇三:少教多学核心观点精简】

“少教多学”核心观点综述

第斯多惠的观点,教师不应该剥夺学生思考进而发现真理的乐趣,而应该引导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扬主动性积极性。

叶圣陶的观点:“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导者,多方设法,使学

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是为达到不需要教”。 richard livingstone爵士提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而不应该是教师教授的知识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

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少教多学”注重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更少地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终身技能的培养。它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力图通过创新并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塑造学生性格。

“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 汪惠迪(2007)认为,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方式,其中“少教多学”与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等几项内容,正是生本教育的重要做法。

陈曦(2008)提出,新加坡的“少教多学”教育革命,改变了学生一直以来被动跟着老师转的学习习惯。

张小菊(2008)在对新加坡的“少教多学”教育政策后指出,这种教学方式,

给学生发挥潜能的空间,也给教师的创意教学提供了可能,对中国的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施铁军,王仁甫(2008)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陷入“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困境,主要在于我们的课程安排与课堂习惯中,绝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只是将学生视为课堂知识的接受对象。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核心的做法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肖开选,范斌,周艺娟(2008)指出,智慧不是靠教的,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悟出来的。因此,多教无益,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学。他们在研究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少教多学”的四个策略:一是利用丰富而合适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三是搭建教学支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四是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上四个策略极具借鉴价值和操作规范,颇值得研究和实施——何文宏2012年2月23日下午三点于高二、2班教室)

李东生(2009)指出,“少教多学”的提出,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其重点是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摒弃简单传授知识的做法,转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

王海平(2010)指出,“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尝试将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方式转变,将以前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向重视教学内容的质量改变,其主要途径有教学法、学习环境氛围、学习体验、评价与学习内容等五个方面。(途经研究很值得借鉴——何文宏)

管亚明(2010)提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继而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产生主动要学的想法。(可与本人新课程探究课结合分析——何文宏)

1、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一是教师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二是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是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学困生优先);四是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是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此模式对于制定“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何文宏。不

过洋思模式的教学五环节之后,还有一个补救的积极措施:兵教兵) 3.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

核心是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实行“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太过于机械化,略显死板——何文宏),各班教室内三面设有黑板,提供更大的空间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曾经我也有这个想法——何文宏)。迫使教师把本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可以及时交流分享,及时反馈矫正;学生和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少教多学”是在大家看到传统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弊端后,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研究学者认为“少教多学”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改进与成材。

(读后感:就我个人认为,“少教多学”与以上三所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千万不可混为一谈。至于具体的区别与联系,本人会在以后的研究中着力研究,尤其是三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少教多学”理念的区别与联系,我认为,是区别大于联系,而以上文章的作者认为,是联系大于区别。略加思考,结论显而易见。——何文宏)

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能让他们从学习中建构知识,拥有21世纪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拥有学习的热忱,不断的求进步,以更新独立思考,掌握沟通的技巧,能应对人生的考验。 发挥以“教学带领研究,以研究指导教学”的精神。

新加坡教育部在2006年开发了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

“petals”是投入型学习框架五个维度首个字母的缩写。五个维度分别是:

一、教学法(pedagogy)。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当并配合学生能力的学习活动,才能获得学习成效。教学法有探索性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差异教学等。

二、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体验在于让学生能在思维上投入,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所提供的体验必须能激发学生深入及有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事物相互联系的概念,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教师营造使学生感到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情绪,以达到学习成效。

四、评价(assessment)。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学习性的评价,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真实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活动走入课堂之后,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

五、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与内容,并应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性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

我们希望通过这五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在行为上、情感上、思维上都能积极投入,体现“少教多学”的实质与精神。

二、tsln和tllm的提出

“少教多学”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到教与学的质量的转移。教师要精选课题、缩减冗余,进而更加深入地剖析每一个课题,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构建一个扎实稳定的知识基础。(本人探究课所引发的讨论, 张主席发言的有利根据——

何文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下子掌握所有的知识。但是,只要具备了理论基础和知识建构的能力,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个人意义上的知识再生产。相反,如果一味要求学生贪多求全,则最终必然如蜻蜓点水般只触及知识的表象。“少教多学”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以便学生更加致力于学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它是在tsln的视角上建立起了一个改进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培养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主导下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新加坡“少教多学”的教育改革,正是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理论原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1、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少教多学”试图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感动学生的心灵并吸引他们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他们要使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上述预期目标。为此,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发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去反思,去实践,进而和学生进行互动。 新加坡政府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教师和学校领导全方位的支持。 (1)减少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有更大的自主性。从2005年起,新加坡政府开始通过缩减课程内容,给予教师相对更多的空闲时间来进行教学设计。目前,新加坡已经有许多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课程。(其他三个方面的支持内容缺位——何文宏)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曾提出一种伟大的教育理想:“找到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哗、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进步。”(我认为这才真正是“少教多学”理念的发祥地,部分学者所认为发源于古代的孔子,未免有失客观。并不是任何教育思想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根源的——何文宏)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仅仅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说其可贵之处在于贯穿始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相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少教多学创高效。也就是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在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是教少,不是不教。教师要少说,但要说到关键的地方去,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然后提供大量的时间、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去思考、探索、表现。

一、教师的“少教”,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介体,例如建立网站,提供诸多学习材料,或引导学生去发掘各种有用的学习资料;利用即时通讯系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即时和学生直接讨论问题,即时收发文件、图片。这样的老师当然不容易当。二、学生的“多学”,并不是读多多书、背多多教材。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有目标而学。)

尊重人的自然,发挥学生天性和学生潜能: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j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