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化反应中的带水剂

更新时间:2023-06-06 09: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酯化反应

化学酯化反应中的带水剂

l蚜己P:’

酯是一大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于合成香料、化妆品、食品及饲料添加剂、表面活性剂、防腐防霉剂、橡胶及塑料的增塑剂、制药工业的原料和中间体等。羧酸酯的工业合成方法多采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存在的弊端众所周知.因而近一、二十年来对酯化反应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可替代浓硫酸的催化剂方面,发现了一些诸如固载杂多酸、固体超强酸、稀土硫酸盐、氨基磺酸等高效、环保、经济型的催化剂,为工业化提供r广阔前景。酯是由羧酸和醇在酸催化下.羧酸中的羟摹被烃氧基取代的可逆反应制得的产物,除目的产物酯之外还有水生成。为了将生成的水及时移出反应体系,常加入带水剂(又称携水剂,脱水剂)。欲使酯类产品生产工艺真j下实现绿色化工,如何选择、使用和处理酯化反应中的带水剂问题必将

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带水剂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

按照化学热力学理论.带水剂能与永或反应物之一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物而将水及时带出反应体系,打破r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按照化学动力学理论.及时将生成物移出反应体系,即反应体系中水量减少,使反应物浓度提高,从【『ii加快了反应速度;有机化学反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加入带水剂降低了酯化反应体系的温度.可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特别是对丙烯酸酯、羧酸烯丙酯和马来酸酯等的合成,因含有活泼双键化合物参与反应,很容易发生聚合等副反应,若无带水剂的加入酯的合成难以正常进

行。

2使用带水剂的弊端

常用带水剂苯、甲苯、二甲苯、环己烷和石油醚等均具有程度不等的毒性,反应液经后处理所得产品中会因含有少许带水剂而影响产品品质,对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工业的酯更为不利;产物后处理过程中常需将反应液蒸馏分离,蒸馏过程中作为前馏分的带水剂会带出少量目的产物酯而降低产品收率;带水剂因在反应体系中沸点最低,所以在酯化反应以及反应液蒸馏过程中会从体系中逸出而对环境

造成污染。

万 

方数据世界2002正

3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带水剂用量少则起不到较好的带水效果,反应体系中化学平衡成为控制步骤;用量过多则导致反应温度过低,反应体系中化学动力学成为控制步骤。此外带水剂用量过多.后处理过程中消耗热量多,产品损失也随之增多,因而存在一最佳带水剂用量。当带水剂一定时,该用量与反应物的种类、醇酸配料比以及所用的催化剂种类等均有关,尤其是与所用催化剂关系密切。例如丁酸丁酯的合成,采用十二水台硫酸铁铵催化“o,加入带水剂苯和环己烷收率下降;采用s0。’/M。0,型和杂多酸型两类固体超强酸催化o].是否加入带水剂q{苯对转化率影响不大;采用对甲苯磺酸催化“J、氨磺酸催化“3要加人带水剂才能提高收率。

4消除带水剂不良影响的措旌

(1)若反应物之一或产物酯可与水形成共沸物且前两者不溶于水,或与水的互溶性很小,可考虑不用带水剂。笔者曾用杂多酸催化合成了乳酸异戊酯,加入高于计量比的异戊醇直接带水,效果良好。但异戊醇不可过多,否则蒸馏过程中将带出较多的酯从而降低一次性蒸馏的酯产率;

(2)改用其他无毒或低毒的带水剂以提高产品品质.减轻环境污染。如用乙酸乙酯作带水剂台成乳酸乙酯,产品可作食品工业用香料及香料增香剂;

(3)改进实验装置或生产装置达到不用带水荆的目的,从源头杜绝污染。如在合成乳酸乙酯时“】采用经乙醇饱和的无水硫酸铜柱吸水,吸水后的硫酸铜经离心分离回收乙醇后.硫酸铜在高温下脱水制成无水硫酸铜重复使用。可见改进实验装置.采取适当的脱水办法,不加带水剂直接酯化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赵汝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1999,23

(4):513

514.

[2]李秀瑜.精细石油化工口],1999,(2):98—30.

[3]赵汝琪.林进.化学研究与应用EJ2,2000,12(1):65—

66.

E43林进,赵汝琪.合成化学r-j],2000,8(4):364

366.

553李德昌,黄春林.韦善怀.等.广西化工[J],1997,26

(4):16—18.

陈丹云,李杰,张福连

(河南大学化学化上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中的带水剂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丹云, 李杰, 张福连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化学世界

CHEMICAL WORLD2002,43(7)13次

参考文献(5条)

1.赵汝琪 查看详情 1999(04)

2.李秀瑜 固体酸催化合成丁酸丁酯的研究[期刊论文]-精细石油化工 1999(02)3.赵汝琪.林进 查看详情[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0(01)4.林进.赵汝琪 查看详情[期刊论文]-合成化学 2000(04)5.李德昌.黄春林.韦善怀 查看详情 1997(04)

引证文献(11条)

1.晋春.郭永.薛万华.孟双明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期刊论文]-工业催化 2009(12)2.乔德阳.李敢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非诺贝特的研究[期刊论文]-化学世界 2009(7)3.赵燕萍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期刊论文]-辽宁化工 2008(8)4.李先红.李淑琴 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的合成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化工 2007(8)

5.汪艳飞.黄宝华.方岩雄.张焜 醇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化工 2007(7)

6.张妍.韩素玉.王景惠.王彦红.罗青枝.王德松 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单酯的制备[期刊论文]-河北化工 2006(9)7.郝巍.李存雄 离子液体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8.胡胜.朱进.尹英遂.袁继容 酶法合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酯[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5(8)9.吕振波 原油中环烷酸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0.余天桃 活性炭吸附PMo12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期刊论文]-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3)11.韦藤幼.童张法 具有部分冷凝的共沸精馏酯化分水实验[期刊论文]-过程工程学报 2004(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xsj200207018.aspx

授权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dbsdt),授权号:da490e15-53f6-4772-a383-9e31012aabac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t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