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叠石桥小学及幼儿园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3-03-08 05:25:0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海门市叠石桥小学及幼儿园建筑方案

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 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87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JGJ36-2005 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7、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9、《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3002 10、江苏省《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11、其他国家、地方有关法令、法规 12、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地形图

二、基地概述

本项目位于叠石桥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北靠七号横河,东依三星竖河,西临秀竹路,南面是规划道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计划建设用地62368㎡,其中小学用地面积46560㎡,幼儿园用地面积10438㎡,

预留发张用地5370㎡。

三、工程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地上小学总建筑面积26350㎡ (规模为48班、学生人数1920人);幼儿园总建筑面积7000㎡ (规模为21班)。

四、设计理念

1、以建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育建筑为目标。方案设计具有超前性、适用性与先导性,体现小学和幼儿园的地位与特色,体现新理念与新手法。

2、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方针,有机组织建筑的空间布局,达成生态、文化与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做到内外互动,远近兼顾。

3、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加强景观风貌设计,塑造一个环境优美,有鲜明个性,有时代气息的建筑。

五、经济技术指标 1.小学主要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46560㎡ 总建筑面积 26350㎡ 地上面积 23745㎡ 半地下面积 2605㎡

1

容积率 0.51 建筑占地面积 8960㎡ 建筑密度 19.2% 绿地率 30.0% 绿地率 35% 停车位 24个

六、总平面布置

机动车停车位 83 地上车位 48 地下车位 35

2.小学分项面积指标

教学楼 12400综合楼 5530后勤楼 3090体育馆 5170 地上 2725半地下 26053.幼儿园主要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10438总建筑面积 7000容积率 0.67 占地面积 2616建筑密度 25%

个 个 个 ㎡ ㎡ ㎡ ㎡ ㎡

㎡ ㎡ ㎡ ㎡ 1、西面为小学用地,中间为幼儿园用地,东面为预留商业用地。 2、小学总平面设计:

运动场 篮球场:运动场设置于西面可减少城市道路对教学楼的噪音干扰,将篮排球场于运动场分开设置可以疏散学生活动,避免形成拥挤现象。

综合楼:位于南北主轴的中心位置,作为入口对景,作为学校的主体建筑之一,位于中心绿地的北面,成为本次设计的最高建筑。

教学楼:靠近运动场设计,便于缩短学生课间步行距离。在空间上自然形成一道造型优雅的折线,力求简洁、大气。教学楼南面和北面尽可能后退城市道路,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保证25米的教学间距,同时内院短边小于24米。

体育馆:位于学校地块东南角,和教学楼作对称布局,靠近南面规划道路,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并单独对外设置出入口,既可以供学生使用也可单独对外开放。

中心花园:入口大门正中的中心绿地有机的将各部分功能组织起来,形成向心的建筑群体。具有良好景观的中心绿地可以为师生提供优美的教学环境。同时,这种强调的内部围合的环境设计也是对周边环境较多干扰

2

的一种对策。

后勤楼:后勤楼位于教学楼的西北侧,在平面上与教学楼形成线与点的对比和连接。在地理上也可有效防止后勤楼对于整个教学区的影响。

通过以上合理布局,学校内的运动区、教学区、后勤区各自获得适合的周边环境和交通条件,各部分功能在保证便捷联系的前提下合理分区,形成有序舒适的校园环境。 3、幼儿园总平面设计:

公共活动场地:,建筑退让南侧道路60米,形成纵深感较强的广场空间,作为道路噪音传播的缓冲场地。 30米的跑道:位于建筑的东面。

班级活动场地:位于屋顶及建筑南面,保证每班一个活动场地。 主体建筑:以“两排”围合形式布置,即两排建筑,两走廊,前后排主要采光面设置幼儿活动单元,而西侧是廊房一体化,房间主要为幼儿专项活动室,并可以直接通后勤楼,为幼儿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根据规范要求,基地南侧和内庭院设计室外公共活动场,主要设置游戏器具、沙坑、水池等游戏空间、30米跑道设置于用地东北向,同时在建筑南侧和屋顶工设置21块室外班级活动场地。

七、交通组织

满足城市交通组织原则,主次分明,不交叉干扰,不占用城市通道解决回车问题,校园内部原则上不行车。确保校园内部的交通安全。

1)人流出入口:小学和幼儿园的主入口均设置在南面,在北面设置后勤出入口。

2)机动车出入口:

靠近在南面学校及幼儿园主入口之间设置停车位,方便家长接送车辆的停放。

地块北侧,进入后勤楼及综合楼北面设置次要出入口,综合楼北面设置教室停车位,车辆实行短进短出。体育馆设置架空停车位,车库出入口靠近主入口设置。

八、绿化与景观设计

小学:在校园中绿化布置通过点、线、面的景观处理方法,来达到营造园林绿化的效果。如重点通过沿城市道路及河岸绿化带,建筑物之间重点通过围合、渗透与穿插,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广场和庭院空间,以中心广场为主,以及相互关联的庭院空间,这些园林绿化与校园生活密切吻合,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游憩,都能随时感受到绿色的存在,从碧水绿树丛中体会到江南园林的意趣。

点: 局部绿化---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结合院落布置零星绿化,做到步步有绿色,处处有风景。

线: 南北向的景观轴线,结合步行道路和消防车道的要求,分隔联系运动和教学生活两大功能区块。路旁林木葱郁,芳草菲菲,现代中透出自然,典雅中不失浪漫。

3

面: 集中绿化---校前广场、教学区院落绿化、生活区景观小花园,实现各功能空间的视觉过度,衬托建筑,改善和美化环境。

幼儿园:景观设计从孩子们喜欢小空间的心理出发,对基地进行了分割处理。首先,在室外共用活动场地形成全园的中心绿地,通过草坪、灌木、乔木的搭配组合和景观小品的设置,丰富了绿地的趣味性的空间,是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天堂。

第二部分 建筑设计

一、功能设计

(1)小学:

1.综合楼:五层。一至三层按要求设置部分专业教室(包括劳技教室、书法教室、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及科技活动室)和校史成列室;四层是图书室及备用教室并设置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五层按功能需要设置了各种办公房间及大小会议室。

2.教学楼:分为三幢,四层。一至三层每层16个普通教室共48班,楼内每层均按功能所需设置卫生间、教师办公等辅助房间,每个班级设有独立清洁间放置洗手台和拖把池、垃圾桶等;四层设置专业教室(包括音乐教室、自然教室和美术教室)、心理咨询室及两个备用教室。教学楼之间的连廊形成的丰富空间能够更好的满足疏散和课间活动需要。

教学楼西面设置一个可容纳330人的合班教室。

3.体育馆:两层,5170㎡,其中地上2725㎡,地下2445㎡。分为两个场

馆,西面的场馆是标准篮球场或者三片羽毛球场的空间需要,球场东侧设主席台和七排看台,并设置器材室等辅助房间;部局部二层设置乒乓球室和舞蹈室。体育馆抬高2.1米,下挖11.2米,设置架空机动车库。

东面是游泳馆,一层设置游泳池、售票处、物品存放处、男女更衣淋浴等辅助房间,泳道长25米、宽6道。二层布置体育管理及办公用房。 4.后勤楼:四层。一层为食堂、厨房、锅炉房等。二层为教师和学生食堂。三层和四层为教职工宿舍(包括8个教师宿舍及16个休息室)。

5.西面运动场设置300米田径跑道,及各种运动器械场地。东面设有6个篮球场和2个排球场。

(2)幼儿园:以一个班级活动为一个单元,包括活动室、卧室、卫生间和更衣室,每层7个单元,分为前后两排布置,两楼之间设置共享大厅、专项活动室、音体室、图书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后勤服务用房(带独立的杂物院)、行政办公用房分布在北侧布置。屋顶结合绿化设置室外班级活动场地,并沿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在入口区域单独设置门卫、晨检、隔离。

在儿童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设置了防滑坡道。

二、立面造型

小学:1.教学楼作为学生活动的主体,需要合理的安排学生的活动流线。通过连廊的空间变化来调节学生的活动去向,在立面上呈现出进退关系在视觉上会有丰富的立体效果。而在教学楼的建筑主体上采用统一的门窗元素,在视觉上会有比较强烈的效果。在教学楼的入口及连廊部分设计三层高的门

4

头,不仅丰富立面,也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2.综合楼采用与教学楼相同的门窗元素以表现出稳重的设计感。 4.体育馆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同样运用竖向的开窗方式体现体育馆的大气和稳重。

幼儿园:立面造型主要通过形体和色彩的变化,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儿童建筑形象。因场地狭长,带来了主立面过长,立面造型过于单调平板的弊端,为了克服用地带来的缺陷,设计上通过突出四个单元的形体和体量,采取元素的儿童化,形体的有序堆砌,以形成视觉重点,相对减弱整体过长的印象。同时在竖向空间也尽量通过不同形体的高度变化,形成丰富的视觉轮廓线,在色彩的处理上,以米黄色为基调,变调使用黄色、红色和蓝色,这些丰富、鲜艳的色彩,不仅提高了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感,同时创造一种欢快和轻松的气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剖面设计

1.教学楼:每层层高3.9米,共计四层。 2、综合楼:每层层高3.9米,室内外高差0.3米。

3.后勤楼:食堂一至二层高4.2米,教师休息室三至四层层高均为2.8米。

4.体育馆:抬高2.1米,下挖1.2米、架空层层高3.3米,游泳池下部设备用房层高4.5米。一至二层层高4.5米,

5、幼儿园:室内外高差为0.3米

一至三层层高为3.6米。 音体活动室层高为4.2米。

四、建筑无障碍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第1.0.2条的要求,本工程进行了无障碍设计。

(1)设计原则:对每个人的关怀,使每个人在走道通行和设施使用上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

(2)本工程无障碍设计的实施范围与主要内容包括:入口、水平通道、电梯、公共厕所等。

(3)各功能部分入口均设有无障碍坡道,坡道的坡度为1:12,坡道净宽大于1.2米,坡道两侧设0.85米高的扶手。

(4)建筑内部走道宽度均满足轮椅通行。

(5)建筑的公共区域均设有无障碍厕所,其位置、门扇、洁具等符合行动不便人士的使用要求。

第三部分、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处江苏省海门市,由教学楼、后勤楼、综合楼、体育馆等多幢单体组成,为二至五层结构,体育馆设置半地下车库。

5

第六部分、暖通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等 4、建筑条件图

5、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203

二、设计范围及设计参数

1、本工程暖通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游泳馆的空调设计、后勤楼卫生间通风 2、室外设计参数

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江苏南通市的室外气象参数选用。

3、室内设计标准

夏 季 冬 季 最小新风房间类别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量 m3/h.p 游泳馆 26-29 60-70 26-28 60-70 15 更衣室 25 ≤60 20 ≥30 15 办公 25 ≤60 20 ≥30 15

三、空调设计

该项目包括后勤楼、行政楼、综合楼、体育馆,其中后后勤楼、行政楼、

综合楼不设中央空调,均采用分体式空调,业主自行负责。不在本设计范围之内。游泳馆采用热泵型室内泳池恒温除湿空调机组,即可以为游泳馆室内除湿,也能保持馆内温度。游泳馆辅助用房采用VRV多联机空调系统。

四、通风设计

1、地下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废气由竖井引至主楼屋顶排放。 2、地下设备机房等分别设机械通风系统。 3、空调房间根据需要设机械排风系统。 4、卫生间等均设机械排风设施。

5、在馆内设置排风机,可以把高湿气体排至室外,特别是夏季晚间空调不开启时,可以把积聚在池厅高湿气体及时排走,这样利用晚间通风的作用,减少室内蓄热量,同时可以造成池厅内负压,使湿度大的气体不进入低湿度的房间和走道。并在池厅通向走道的出口处设置具有防潮而且气密性良好的帘布,以减少湿气逸入走道和房间。

六、自动控制及节能设计

1、制冷机组控制系统为全电脑监视、控制,能自动根据负荷调节各机组运行。

2、空调水系统采用采用变流量系统,水泵采用台数调节和变速调节,节约水泵电能。

3、全空气空调系统能够调节新风量,充分利用新风的冷热量。在过渡季节可以转为全新风运行以节约空调能耗。

4、中央空调系统各末端水侧均设温控电动阀,避免房间过冷或过热,达到舒适与节能的目的。

11

七、噪声控制

1、空调通风设备均采用低噪声设备并设减振基础或减振吊架。 2、空调机、风机等设备进出口风管上根据需要设消声器,使室内外噪声标准达到有关环保要求。

第七部分、消防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08

二、建筑消防设计

1、安全等级

本工程单体建筑包括综合楼,教学楼,体育馆,后勤楼,幼儿园,建筑高度小于24米,为多层建筑,按多层规范设计,耐火等级二级。

2、总平面

地块沿道路共设置三个出入口,建筑四周设置最小宽度为4.0米的环形消防通道,与出入口相连接,建筑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3、平面

⑴建筑屋顶设置12t屋顶水箱一座。

⑵每个防火分区均有2个以上安全出口。 ⑶疏散距离控制:

半地下汽车库:60米(尽端)

小学地上部分:22米(尽端)、35米(安全出口之间) 幼儿园地上部分:20米(尽端)、25米(安全出口之间) 4、防火、防烟分区

半地下汽车库防火分区按小于2000平方米设计,设备用房防火分区按小于500平方米设计,地上部分防火分区按小于2500平方米设计。防烟分区按小于500平方米设计。所有设备用房房门及封闭楼梯间的门均采用甲级或乙级防火门,设备管道间用丙级木质防火门。管道井每层用耐火极限不低于楼面的材料封闭。

三、给排水设计

1.用水量

小学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25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室内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幼儿园用水量:室外消火栓:20L/S 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室内消火栓:1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2.消防系统 室外消火栓:

本工程给水由市政给水干管分别引入,小学管径均为DN150,幼儿园管径均为DN100,在本工程征地红线范围内形成环状。室外消火栓管网与生活

12

给水管网合用,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管道成环状布置,并结合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布置。

消防水箱:设在小学与幼儿园屋顶,内储12吨消防水量。 室内消火栓:

在室外给水环管上分别引出两路给水管经防污倒流阀后接入室内消火栓管网,管径均为DN100,在小学与幼儿园建筑内形成环状。采用屋顶消防水箱—消防接合器—室外给水管网联合供水。屋顶水箱为12m3。消防水泵接合器按规范规定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为一个区。室内消火栓的布置能保证同一防火分区两股充实水栓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厨房、灶台、排烟罩、烟道进口端及烟道处均设ZCPY/JA自动灭火设备。

高低配电室属于特殊重要设备室,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建筑灭火器。

四、电气消防设计

本工程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要求,采用以下措施,以消除电气火灾隐患,及时监控火灾事故发生和在火灾时自动控制消防灭火设备,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以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1、首先在电气设备材料选用上采用阻燃管线材料。

2、为对整个建筑的火灾事故进行及时的监测,把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设有以烟感为主的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控系统,火灾广播系统和火灾通讯

系统。

3、设有自动报警的区域均设有手动报警和消火栓报警。防火分区内任一位置到最近一个手报步行距离不大于30M。

4、在上述设有火警系统的场所均设有火灾疏散指示和事故应急照明系统,灯具采用带有镉镍充电电池的应急灯具,应急照明时间大于30分钟。

5、防火分区内设置扬声器,其数量能保证楼层内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距离不大于25M。

6、消防控制室、设有可向119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并设有无线报警系统。

五、防排烟及防火设计

地下汽车库设与排风合用的机械排烟系统,无汽车坡道的防火分区另设机械补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长度超过60米的内走道均设机械排烟系统。

4、空调通风风管穿越机房、防火分区、楼板等处及水平管接至竖井处均设70℃防火阀。

5、空调通风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均采用不燃材料。消防排烟、正压送风系统风管采用耐火时限2小时以上的材料。空调水管保温材料采用难燃B1级材料。

13

第八部分、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82 ⑷《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87-88 ⑸ 各专业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技术措施

1、基地中厨房处于常年主导风下风向。

2、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餐厨比,保障厨房实用面积充分,地面通过明沟排水。厨房内做到员工与食物的洁污分区,具体到施工图时将与专业厨房公司配合,严格按国家有关饮食建筑的规范执行。

3、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均不设卫生间。 4、给水处理

设计首先在设备选型时选用低噪声管材;室内排水通气管均通大气;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等。

5、污水处理

在排水设计中做好污水处理,室内采用污废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与废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

6、废气处理

厨房油烟经电子油烟处理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第九部分、节能设计专篇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3、《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4、《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2) 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建筑》分

册 6、《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二、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严格按照规范做好节能设计,落实节能措施。

建筑体型设计整体完整,注意窗墙面积比控制,采用中空玻璃,断热型铝合金型材,加强门窗密闭性,做好遮阳处理。建筑屋面、与空气接触的楼板、冷热桥处作保温隔热加强处理,达到标准要求。

本工程教学楼 、综合楼、体育馆、后勤楼、幼儿园根据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乙类公共建筑节能50%的要求进行设计。

14

三、给排水节能

设计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能耗设备,如采用了变频调速给水设备等,以利于节能;其次,为节约能源,四层以下用户用水均由市政水压直供,以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各不同用水部位均设置水表计量;选用节能型洁具及设备;室外明露及室内公共部位易结冻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采取保温措施等。

四、电气节能

采用低耗、节能型变压器,减少电能损耗。 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减少无功损耗。

采用荧光、稀土等光源和节能型灯具,提高光效,节能能源。重要场所照明控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提高照明质量,同时节约能源。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