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揭秘地方政府表外融资新玩法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3:3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揭秘地方政府表外融资新玩法 信托圈 2015-04-11 · 分享

距43号文下发已逾半年,各地政府的融资渠道正在悄然松绑。 按照43号文规定,地方政府将只能通过两种渠道举借或者化解债务:一是通过省级政府发债;二是通过PPP模式剥离政府债务。

然而,省级政府发债对于庞大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和新增融资需求来说显得“杯水车薪”,而中央政府亦需要在“稳增长”和“控制地方债”之间寻求平衡。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各地政府仍然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43号文下发后,有诸多市场人士认为,“严格执行难度较大”。

4月9日,发改委出台城投企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超出市场预期。如果严格按照43号文要求,城投企业自行发债将逐渐偃旗息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为了绕开43号文对政府部门及城投平台的举债限制,以设立基金的融资模式活跃度正在大幅跃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情况显示,目前涌现的城镇化基金大多呈现如下特征:一、大部分投向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等非经营性项目,还款来源基本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二、以债权或“假股真债”的形式,保证固定收益;三、现阶段很大程度上依

赖银行理财资金输血;四、大部分会由财政出具“安慰函”,并对基金回报进行兜底。

这些项目与传统意义上的城投贷款或城投债并无本质差异,唯一的区别是承担直接债务的主体绕开了城投平台或土储中心,转换成一些“影子平台”——捆绑隐形政府信用的市场主体。

多位参与基金业务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地方政府对城镇化基金回报进行兜底,实际上形成政府或有负债。当土地出让收入无法覆盖本息时,将会转化为政府的直接债务。

“这种基金融资手法,目前是监管盲区,对地方政府而言,达到了表外融资的目的。” 济邦咨询公司董事长张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亦有市场人士担心,由于土地财政短期内难以转变,如果监管缺位,加之土地出让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债务亦可能通过此种模式变相膨胀。

省级财政母基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此类基金融资呈现两种模式。

一是由省级政府层面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再以此吸引金融机构资金,合作成立城镇化建设母基金。河南和山东是其中推进较为积极的省份。

2014年底,河南省政府与建行、交行、浦发银行正式签署“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成立“建信豫资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交银豫资城镇化发展基金”和“浦银豫资城市运营发展基金”,总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

河南省副省长李亚透露,这只城镇化基金将“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和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方式的约束”,搭建“金融机构巨额理财资金”投向新型城镇化的“高效通道”。

河南省一位地级市财政系统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具体操作模式是,各地申报项目,通过银行审核后,由各地财政出资做劣后级,上述母基金做优先级,杠杆比例大多为1:4。上述人士称,具体实施“还正在谋划推动阶段”。

山东做法亦与此相似。2015年,山东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拟安排设立13只母基金,其中包括城镇化建设投资引导基金。

山东一位住建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政府计划出资6亿,争取以5倍杠杆拉动30亿社会资本,最高争取50亿投资。主要投向中央和省确定的城镇化示范县市的项目建设,及村镇的污水处理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上述人士称,由于基金主要投向公益性项目,成本高、回收期长,因此收益率会比较低。

山东省住建厅副巡视员卢晓栋透露,将在省内选择部分城市建立城镇化引导子基金,这样可以吸引社会基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省级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母基金仍处于推动阶段,尚无法获知详细的基金增信和退出措施。上述河南地级市财政系统人士认为,相比过去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平台举债缺乏约束,此种基金运作模式,意味着从省级政府主管部门和银行两个维度进行举债约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上述人士亦称,由于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理财资金,成本较过去亦有大幅下降。

活跃的资金中介

另一种模式是,基金直接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对接。活跃其间的主体包括银行、具有较强投融资能力的施工企业,以及基金公司等机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记者了解,除上文提及的浦发银行外,

2015年3月23日,平安银行与武汉市政府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合作发起产业基金,支持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旧”改造等重大发展项目。

部分城商行也较为活跃。比如,2015年3月10日,长沙银行召集数十家政务企业公司代表举办银企座谈会,称拟通过开展“城市发展基金”业务模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据介绍,长沙银行已将此模式成功运用于湖南公路投旗下五个子项目中,并与株洲市政府签订了棚改基金战略合作协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国资背景的国开金融和一些大型民营集团是其中较有优势的基金管理人和劣后方。在重庆,基金介入土地一级开发异常活跃,与重庆巴南区政府合作的即为国开金融旗下国开城市交通投资发展基金,投资区域内土地一二级开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同时拥有国资和民资背景的浙江基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浙江基投)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最大优势,则可能在于其能将基建投资和施工捆绑。

浙江基投一位投资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4年10月成立的浙建股权投资基金由浙江基投公司担任GP,浙建集团和万向信托各出10%,担任LP劣后方,优先级“考虑寻求银行资金”。该基金暂时设置规模50亿元,今年预计投资20亿元,重点投向浙江省内县域基建项目,包括保障房建设、道路等,目前仍在接洽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