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讲义

更新时间:2023-05-27 14:15:3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一知识点

孙权劝学知识点及中考题汇总讲义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 、 刮目相待 。

二、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孤岂欲卿( qīng ) 但当shè( 涉 )猎 即更刮目相待(gēng ) 肃遂拜蒙母( suì )

答案:

(二)、重点字词解释

1 当权、当道 ) 2 推托 )

3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

4 粗略地阅读 ) 5历史 )

6于是、就 )

7 到了……的时候 )( 到 ) 8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

9、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 擦擦眼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事物)

(三)、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 耶 译为: 语气词

(四)、古今异义词

初一知识点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

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五)、一词多义

1 对------说 说 )《隆中对》

是 )《醉翁亭记》

命名、称谓 )《醉翁亭记》

2 用 认为 )

3 到 )

过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好处 )

增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更加 )《爱莲说》

5 重新 )

还 )《湖心亭看雪》

初更,时间单位 ) 《湖心亭看雪》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2、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初一知识点

3、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5、蒙乃始就学

5、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八)、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

译为: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九)、成语积累

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 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六、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初一知识点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资治通鉴》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3分)

A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 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的阅读

C 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2、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 (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2006年)锦州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3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一知识点

(选自《初潭集》)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分)

(1)蒙乃始就学: 从师学习 (2)于是遂就书:从师读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3、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D)(2分)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写成下列各题。(以下为2004年宁德巿中招题)

(一)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3行乎?”平公曰:

“善哉!”。

【注释】1炳烛:点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3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初一知识点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面句子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游于是乎此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A.恐已暮矣 ( 迟,晚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怎么 )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再次,重新 ) D。及鲁肃过寻阳 (等到,..

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4.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年纪大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_.(不超过五个字)

5.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即可。

(炳烛之明:形容不能持久的光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o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