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需求侧

更新时间:2024-05-04 1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需求侧管理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

需求侧管理作为智能电网中合理供配电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了需求侧管理的现状后,针对其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使电力公司减少资本开支和营运开支,同时也减少了能耗,产生了环境效益。

引言

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产业,现代电力系统在系统规模、控制技术、控制目标、体系结构等诸多方面均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直到目前为止,电力调度中心的体系结构及功能设置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和传统的调度中心相比,智能电网调度中心所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多样的现代化电网。它已经由电网运行监测中心转变成为代表整个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实现电力调度。管理和运营的一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智慧决策中心。

在电力供求基本平衡和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需求侧管理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在不影响用户舒适度的条件下来实现节约用电,通过调整负荷曲线的形式,来降低对峰荷的要求,使电力公司减少资本开支和营运开支,同时也减少了能耗,产生了环境效益。

1、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

需求侧管理DSM(Demand Side Management)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提高点效率,优化用电模式,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电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对电力消耗和电能的需求,已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用电管理活动。

电力需求侧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能源的供不应求,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依靠能源使用侧的使用方式变更,以节约能源损耗,降低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需求侧管理就是在这一认识下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西求测管理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美国是需求侧管理应用较早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需求侧管理成功地运用于美国电力市场,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仅在2000年,美国投入约15.6亿美元试试需求侧管理项目,节点573亿kWh,减少高峰负荷2200万kW。在美国加州电力危机时,由于电厂建设耗时较长,不能迅速投入发电,加州州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需求侧管理的策略,如节点设备补贴、税收优惠等,2001年降低高峰负荷500万kW,极大地缓解了电力紧缺的局面,避免了电力紧缺的局面,避免了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我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于1992 年引入需求侧管理概念。在我国上海,由于负荷增长较快,电厂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在21世纪初出现了高峰时期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电力公司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出台了高峰时期错峰、停电管理方案,同时制定了公共场所空调最低温度等一系列需求侧管理措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面向智能电网的需求侧管理

在智能电网中,需求侧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整手电价格机制,引导用户的用电行为,更加高效的利用电能,高效地利用发电和配电设备,全面的提高电力行业的投资效率,降低成本部,提升发电、输配电和用户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

2.1 需求侧管理包括能效管理和负载管理两大部分

能效管理是指通过用户采用先进技术和高效设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减少用电消耗,取得节约用电量和减少排放的效果。其中,峰荷期间运行的节电设备还可降低电网的最大负荷,从而获

得减少系统装机容量,降低输出设备投资等方面的效益。

负荷管理是指通过负荷调整技术改善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用电方式,从而达到降低电网最大负荷,取得节约电能、减少系统装机容量的效果。

2.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前提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前提是电力负荷自身天然所具备的两类不平衡性,负荷的时间不均衡性和空间不平衡性。负荷的时间不均衡性是指各类负荷往往在相同时段出现高峰和低谷,造成系统在凌晨负荷低谷时期和傍晚负荷高峰时期的负荷差极大。负荷的时间分布不均衡,导致了高峰时段供电紧张。负荷空间不均衡性是指由于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原因所造成的电源和负荷的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导致了输配电投资的增加,并在负荷高峰期可能出现输配电设备过载,以至于部分发电资源不能被中分利用。

2.3从经济学角度看电力需求侧管理

从经济学角度看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质上是电力企业通过发现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电能的真实价值,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电能的价格,以此引导消费者的采购决策,达到引导用户消费的目的。但要真正实现这些功能需要电力市场政策及通信技术的支持。需求侧管理所具备的众多优点机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决定了其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地位。在智能电网中,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比传统电网中更为广泛。因为和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通信更为便捷,用户侧的信息更为丰富,同时双向的信息流动使得用户可从电网侧得到实时的电价信息和电网运行信息,有利于其定制更为灵活、更为复杂的管理策略。

3总结智能电网中需求侧管理的作用

总结起来,智能电网中需求侧管理应能满足如下需求

(1) 将用户侧分布式发电资源统一纳入需求侧管理的范畴,即需求侧管理不仅仅是对用

户用电行为进行规范,还可根据电网运行情况和电价情况和电价情况对自身发电处理进行形影的调整。

(2) 在用户有储能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自身用电情况和电网风骨分布进行削峰、添

谷或移峰填谷。

(3) 智能电网下用户接入更为灵活,用户的需求侧管理系统应随着用户的接入而自动接

入智能电网,根据影虎的需求参与电网侧的调控。

4 结语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经济效益,同时还涉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内涵与外延也将不断丰富和充实。由于智能电网并非只有单一模式,我国发展智能电网必须结合实际来制定合适方案,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电价体系、以及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综合监控系统来完善我国现有的需求侧管理系统,以实现促进智能电力需求侧系统的建设和电力资源的节能、环保、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光宇,孙英云 智能电网基础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周昭茂,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刘振亚, 智能电网技术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赵晓丽,张素芳 国内外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对比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5).

[5]孙冲,张颖琦,耿建坡. 智能电网建设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影响[J]. 河北电力技术: 增刊, 2009 [6]王蓓蓓,李扬,高赐威. 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需求侧管理展望与思考[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 [7]刘升,邱向京,等.多措并举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矛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