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作业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4-04-24 14: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心理学对学生生活的影响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3、 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人的心理是_____________的机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

5、 实验法所谓严格控制条件,一是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所谓测验法,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7、 调查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 意志过程 B. 认知过程 C. 能力 D. 情感过程 E. 人格

2、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性? A.共同性 B.能动性 C.整体性 D.社会性 E.客观性

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分析法 D. 测验法 E.调查法 4、心理学的实验法有:

A.模拟实验法 B. 自然实验法 C. 实验室实验法 D.现场实验法 E.观察实验法 5、 特是哪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A.1869 B. 1879 C. 1889 D.1899 E.1897 6、行为主义代表人物

A.冯特 B.马斯洛 C.华生 D.罗杰斯 E.比奈 三、简答题

1. 学习心理学对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有何意义? 2.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3. 系统观察法有哪些优缺点? 四、分析题

怎样看待类似“心理热线”、“咨询热线”等这类节目主持人的自杀事件?

习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现象 2、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人脑、客观现实 4、控制自变量的实施、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 5、运用测量工具来衡量心理、行为特性 6、填写问卷、访谈 7、弗洛伊德 二、不定项选择题

1、CE 2、BDCE 3、ABDE 4、BCD 5、B 6、C 三、简答题

1. 首先,心理学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实际。

其次,心理学直接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书育人工作中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技巧性。 2.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运用

3. 系统观察法的优点在于观察情境的真实化、生活化,因而通过这种方法所得的材料比较符合被观察者的心理实际。但是,正因为它是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观察有一定的被动性、偶然性,也难以作数量化的分析,有时还难以避免观察者的主观和偏见。 四、分析题(略)

第一单元 人性观

一、填空题

1、现代心理学总体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 和 。 2、人性即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属性。

3、人性问题与心理学中的两大核心问题直接对应: 、 。 4、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5、提出并设计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是 学派的重要人物 。

6、认知心理学主要是采用 的观点研究人的 ,探讨人是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学习和储存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

7、 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了 的教育观。 8、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 9、教师不应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还应是 。

10、学生的学习应是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是以学生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不是教师的意志。 二、是非判断题

1、( )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有一种对人的理解,都有一种对人性的看法。 2、( )新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因素、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信人性是发展和成长的,但却是消极被动的。

4、( )心理学各研究取向内在的人性观和价值观分歧被认为是心理学充满矛盾、不能统一的主要原因。 5、( )现代心理学的思想太偏颇、极端,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6、( )心理学中不同的人性观导致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7、( )“差生”与“三好学生”一样都是有潜能的,但“差生”在未来发展上还是不如“三好学生”。 8、(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9、( )科学人性观的确立是任何一门关于人的学科发展的关键。新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性的科学认识。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点关注了人的积极主动性、价值和潜能,是一种很理想、无可挑剔的教育观念。

三、单项选择题

1、“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个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生物学 D、精神分析 2、下列哪个概念与其他关系最小?

A、人本主义 B、行为塑造 C、自我实现 D、意义学习

3、“人注定要成为自己的性欲和本能的牺牲品” 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个研究取向的观点?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

4、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人都拥有言语、数理、空间、音乐、运动、自我、交往等七种智力,每个人的智

力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这表明教育应:

A、是发展、完善人性 B、从多方面培养人 C、整齐划一 D、强调学生的自由 5、以下哪方面不属于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

A、反对环境决定论 B、教师与学生平等 C、接受一切差异 D、人具有普遍的本质 四、多项选择

1、一百多年来,现代心理学逐渐形成了五大主要研究取向,它们包括:() A、生物学研究取向 B、认知主义研究取向 C、精神分析研究取向 D、 构造主义研究取向 E、人本主义研究取向。 2、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包括:

A、世界应以人为中心 B、人性是丰富多彩的 C、推崇人的主体性 D、人从根本上讲是创造性 E、人不可以随意破坏、支配自然和社会

3、人的行为被理解为“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及“信息的加工处理”的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是: A、生物学研究取向 B、认知主义研究取向 C、精神分析研究取向 D、行为主义研究取向 E、人本主义研究取向。 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可表达为: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D、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 E、关注学生人格养成 5、新课程改革关于教师的观点有:

A、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B、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C、教师是学习者 D、教师是学生灵魂的铸造者 E、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五、简答题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2、简述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3、简述认知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4、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 5、简述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 6、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观。 7、简要分析精神分析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 8、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9、简述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观念。 10、简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观念。 六、思考题

1、 试分析现代心理学在对人性的理解方面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 根据现代心理学各研究取向对人性的理解,你认为应怎样理解或解释“青少年吸烟”这一行为? 3、 你是否认为“后现代心理学对人性的理解”中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4、你是否认为“差生”这一词或称呼应在教育中消失,谈谈你的看法。

5、一个人攻击一个陌生人是因为他相信这个陌生人想要伤害他。这一观点是心理学哪个研究取向的观点?你是如何认为的? 七、分析题

1、“在心理学视野中我们看到了像橡皮泥一样可以随意塑造的孩子,受本能冲动主宰和支配、像计算机一样接受信息的人们,还有可以自己主宰、塑造自己命运的人类??”试分析心理学人性观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各研究取向对人性的看法及其教育实践或观点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有何启示? 2、学生:“老师,我听说人是猴子变来的?是真的吗?” 教师:“哦,大概是吧”。(实际不知)

学生(天真的说):“那您和我的爷爷、奶奶都是猴子喽?” 教师:(哗然)你这学生真没教养!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试对上例作出分析。

3、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试用某一种心理学学派关于人性的观点分析上例。 4、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一学生:

师:“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生:“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师:“不犯。” 生: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师: “确定。”生:“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师:“没有。”(心想:这学生这么罗嗦,真讨厌。) 生: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师:“没有。” 生: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师:“没有。” 生: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的飞不动的鸟?” 师:“没有。” 生: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师:“不算。” (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他继续问“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师:“不会。(生气地说)生:“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师:“完全可以。” 生: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的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老师当即 气晕倒!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试对上例作出分析。

5、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那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都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 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试对上例作出分析。 八、实践练习题

设计一份小调查问卷,调查你的父母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及其对孩子如何进行教育的观点,看看对人性的看法与对教育的观点有无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 2、人的共同本质属性 3、人的存在依据、人的终极关怀问题 4、弗洛伊德 5、行为主义、斯金纳 6、信息加工、认知过程 7、“以学生为中心” 8、“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促进者 10、积极主动的 二、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E 2、BCDE 3、BD 4、ABCDE 5、ABCD 五、简答题

1、(1)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

的任何一种人。

(2)人完全是由外力控制的,人是被动的。

(3)人是可塑的却又是环境的牺牲品,因为人没有自由意志,没有所谓的心灵和情感。

(4)新行为主义者注意到了人心理和行为的内部过程,引入了中介变量(如动机、需要),但动机、需要等主观意识作用仍是受环境决定的。

2、(1)对人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人的行为受潜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如性和攻击)所支配。

(2)所有的行为都是按照趋乐避苦的快乐原则进行的。 (3)人没有任何行为可以由自由意志产生。

(4)新精神分析学派,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与自我调节性,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大影响,并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

3、(1)认为人与计算机一样,都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或信息加工系统,因而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心理活动甚至是高级心理活动。

(2)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但忽视了人心理行为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创造性及人的价值。 (3)联结主义的观点仍然摆脱不了先前的认知心理学符号加工理论的缺陷,仍然忽视了人的社会文化属性。 4、(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对人性持积极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人性本善;人性是发展的;人性是自主的。

(2)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恶来自于社会或文化环境, (3)相信人性是发展的

(4)人的发展和成长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5、(1)强调人的去中心化;(2)强调人的多元性;(3)强调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4)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6、(1)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又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过程;教师要以真诚关怀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

(3)意义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学习应是积极主动的,反对机械灌输式的学习。其特征表现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自我主动性;突出情感性;投入性;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

(4)教育原则:罗杰斯提出了教育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如师生应共同承担教学责任;创造促进学习的良好气氛;学习的重点是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让学生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应使学习保持高速、持久,使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得到持续的发展。

7、(1)将“非理性”作为其学习理论的基础;(2)教育应是没有约束的教育,教育应为儿童提供可以发泄的途径;(3)倡导情感教育,反对强制教育。

8、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可表达为三个“关注”:(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9、(1)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2)教师是发展中的人;(3)教师是促进者;(4)教师是学习者;(5)教师是学友;(6)教师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7)教师是“信息平台”;(8)教师是“生生不息的奔河”;(9)教师是应战者;(10)教师是“常青树”;(11)教师 是“平等中的首席”;(12)教师是“人生的引路人”。

10、学生是发展着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六、思考题

1、(1)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否定了人的积极主动性,否定了人积极向善的一面。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架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并做出反应的机器。 现代认知心理学、生物学取向的心理学与行为主义一样,对人性的看法都是机械的。 (2)物化的人性

在这一人性观上,生物学取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体现得最为明显。 (3)摇摆的人性

现代心理学的各研究取向或理论派别都只强调了人性的一个侧面或几个侧面,要么把人性看成是孤立的、永恒不变的,如精神分析学派;要么把人看作是随意改造的,如行为主义学派;要么主张人性本善,如人本主义学派;要么主张人性本恶,如精神分析学派,都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人性。 (4)神化的人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的精神视为第一性,没有从宏观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中来研究人性,而是从封闭的人的内部去寻找人性的根源,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生物学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一样,忽视了社会发展、文化环境对人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完善的人性必须从社会文化中加以考察。

近年来现代心理学各个研究取向也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并着力调整各自的理论和研究。如现代认知心理学就接受了后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并做出了回应。

2、(1)生物学的观点:认为大脑是我们听见、看见、哭泣、愤怒、自私、遗忘、快乐的根源。人是受人的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由于发生的某些生物化学变化,因此可以用脑细胞中确切的物理过程予以解释,而这一切都是天生注定的,人自身是无法改变的。根据此观点,吸烟行为是由于我们大脑中发生了某些生物化学变化。

(2)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如果能对环境进行足够的控制,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一种人。人性也无所谓善恶好坏,无论人自私、吝啬、贪婪还是无私、勇敢、坚强,都是环境和教育造就的。某些青少年吸烟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或教育、他人教唆造成。

(3)认知的观点:他们对人性的看法是既主动又被动的。认为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思维的支配,反对行为主义机械论的观点。我们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由于我们加工系统能力所限,我们不可能同时应用所有信息,也不可能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我们必须有选择地采取一定的行动计划或策略。我们对人或事物的知觉和解释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个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思维心智过程。青少年吸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吸烟”可以显示他们与成人一样、或认为吸烟可以凸现自己的个性。

(4)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的观点:对人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人的行为受潜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如性和攻击)所支配。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按照趋乐避苦的快乐原则进行的。人没有任何行为可以由自由意志产生。青少年吸烟可能是因为吸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快感。

(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对人性持积极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人性本善;人性是发展的;人性是自主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恶来自于社会或文化环境,他们相信,人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恶来自于社会或文化环境,破坏和侵犯行为是由于人的基本需要遭受挫折后引起的。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人是自己生活的主动建构者,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吸烟是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或是因他们有某种基本的需要未得到满足,但他们自己可以把握自己。我们应作的是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

3、(1)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科学主义心理学(如行为主义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反叛、扬弃、抨击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2)现代心理学不可避免的带有自身无法逾越的人性障碍。

(3)强调人的去中心化;强调人的多元性;强调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4)后现代心理学虽然有许多观点比较偏颇、极端,如否认规律的存在。但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里,它还是有许多看法颇具建设性和重大意义,如强调人的独特性,反对霸权;崇尚人的差异性和多元思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欣赏人的创造力等。至少它的思维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它以崭新的思维和视角为心理学的

未来呼吁呐喊。在后现代心理学这里,我们更多应看到的是:它试图 “消解普遍对个别的规范、现实对根源的依赖、必然对偶然的支配、规律对长足的制约、统一对选择的排斥、崇高对渺小的蔑视等”。我们从中汲取的恐怕更多应是它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后现代心理学为心理学开启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5)自己的体会。

4、(1)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差生”与“三好学生”一样都潜藏着巨大的潜能。(2)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可教性,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性”。(3)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5、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观点:它们认为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思维的支配,反对行为主义机械论的观点。我们对人或事物的知觉和解释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个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思维心智过程。(结合例子说明)

这一研究取向的观点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性,即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但忽视了人心理行为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创造性及人的价值,即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认知心理学虽然从概念上承认了人在这些方面不同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但他们对人的本质属性却做了预先的假定:“有思想的人类也是一种信息加工器。”因而最终还是否定了人的本质属性。 七、分析题

1、(1)心理学是教育的学科基础之一,也是其理论基础之一。两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并最终回归人自身的学科。心理学各理论及其研究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的实践和发展。人性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而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中的人性观必然成为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甚至是理念的重要因素。回顾历史,在各种人性观的指导下,心理学为理解教育中的教与学提供了基础,导致了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及其关系的认识不同。

(2)综合审视心理学各研究取向对人性的看法,借鉴其中合理的方面,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可成为我们进步发展的新动力。启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应符合学生的特点。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教育应为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愉快、活泼、积极主动、充满自信。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教育更应是发展、完善人性的教育。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育应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教育不应该遗弃任何一位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教育应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多的还是价值教育。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2、(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教育中,应当把成人当作成人来对待,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对待和教育。

(2)教师并非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3)教师也是发展中的人,在与学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

(4)教师是学习者。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5)教师是应战者。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都要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3、例如:

(1) 甲的行为是自私的。

(2)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性也无所谓善恶好坏,人性是善还是恶,完全由他所处的环境或教育决定。人无论自私、吝啬、贪婪还是无私、勇敢、坚强,都是环境和教育造就的。因此,甲的自私行为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外在环境或教育造成的。

4、(1)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例子中的教师不但没有引导学生,反而抱怨,是错误的。

(2)教师是“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例子中的学生很具有创造性,不拘泥于书本一个标准答案,教师本应积极鼓励。教育应使学生敢于置疑、不迷信权威、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3)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5、如:(1)珍妮的例子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 (2)珍妮的例子表明: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3)珍妮的例子表明: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第二单元 认知观

一、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和 。

2、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不同的是,感觉反映事物的 ,知觉反映事物的 。

3、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 、 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 、 的反映。

5、广义知识可分为 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括 和 ______________两类知识。

6、元认知由 、 和 三种成分构成。 7、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有桑代克的 、贾德的 、苛勒的 。 8、认知结构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的三个变量是 、 和 。

9、加涅认为,学习作为一种信息加工过程,是 、 和 ______________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10、研究表明,人在短时内记住的孤立信息项目数是 。 11、智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呈________分布。

12、造成智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两方面的因素。________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决定智力发展的可能范围。__________影响和制约智力的发展程度。1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含两个量表: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14、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提出智力有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5、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17、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迁移的观点看,倒摄抑制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2、在背诵一篇短文时,一般两端的内容易记住,中间的内容难记且易遗忘,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倒摄与前摄抑制

3、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迅速。从心理学上看,“一目十行”指的是 。 A.记忆敏捷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能力 D.注意范围

4、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要多,用知识分类学习论解释,这是因为,相对而言, 。

A.前两门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多 B.后两门课程的认知要求低 C.前两门课程的抽象水平高 D.后两门课程的陈述性知识多

5、读一篇内容生疏的文章,人们往往要先浏览一下全文,知其大意后,才能逐段领会其详细内容。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 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6、研究表明, 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 A.120% B.150% C.180% D.200% 7、中国比内测验适用的年龄范围_________

A.2岁-18岁 B.3岁-18岁 C.2岁-16岁 D.3岁-16岁 8、比率智商的公式是__________

A.MA/CA B.CA/MA C.MA/CA×100 D.CA/MA×100 9、目前绝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________

A.离差智商 B.比例智商 C.智力年龄 D.心理年龄 10、最早编制智力量表测量智力的学者是_______ A.比奈 B.韦克斯勒 C.皮亚杰 D.推孟 三、简答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3、如何根据记忆规律来提高记忆效果? 4、怎样根据感知规律正确组织直观教学?

5、与一般的程序性知识相比,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有何特殊性? 6、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基本问题?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影响智力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9、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四、论述题

1、结合一些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述评斯登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五、案例分析

1、张老师是初二年级的数学教师,他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但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却常常出错。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他加大了练习的强度,但却只对某些学生有效,对有些学生却不起作用。另外,有些学生只会做同种类型的题目,一遇到现实问题或者题目稍稍改变就又不会了??????

(1)请根据广义知识的分类理论分析学生学习的知识属于哪种类型? (2)请你分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3)应该如何教授解题规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指向、集中 2、个别属性、整体 3、保持、再认或回忆 4、间接的、概括的

5、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 6、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7、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 8、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9、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期望系统 10、7±2个组块 11、正态或常态 12、遗传 环境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13、言语量表 操作量表 14、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15、新颖性和价值性 16、创造性思维 17、发散思维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A 5、B 6、B 7、A 8、C 9、A 10、A 三、简答题

1、知觉情境;功能固着;定势作用;原型启发;动机水平

2、(1)精选教材内容,促进普遍迁移;(2)改进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3、(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识记方法主要有:直观形象法;分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科学的复习方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复习多样化;4. 适当过度学习。

4、(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听得明;(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教师在制作教具、绘制图表、进行演示实验以及板书时,就要增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使学生获得鲜明清晰的印象;(4)根据知觉的理解性,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必须伴以言语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和言语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迅速理解感知对象;(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教师要尽可能使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样将大大提高直观的效果;(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应尽可能变静为动,变死为活。

5、(1)学习策略是对内部认知活动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反映人类自身认识活动的规律;(2)学习策略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有较高的概括性,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3)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受儿童元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4)策略的学习与使用更依赖于学生的动机水平。

6、(1)要善于把学习策略外显化、程序化;(2)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3)把具体策略的教学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4)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5)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学习策略。 7、(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8、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因素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制约着个体智力发展程度;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实践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9、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加德纳提出了八种智力即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认识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四、论述题

1、营造创造的环境;加强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创造技法的训练和培养;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创造灵感。具体结合实例说明。 2、述评斯登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登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从主体的内在世界、人生存的外在世界和联系主客体的经验世界三方面阐述智力的本质及其结构,提出了智力有三种成分,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对理论作具体阐述与评价。 五、案例分析

1、属于(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尚未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二是学生的练习不足,有关的概念和规则未能支配学生的行为。

(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 (1)新知识习得阶段

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在短时记忆中与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即新旧知识形成联系。在学习的第一阶段,所有知识都是陈述性的,对程序性知识来说,习得的是它的前身,即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由于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或起步阶段,所以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有关的概念和规则,而不是在一开始就将学生埋入题海之中, (2)新知识的转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程序性知识由第一阶段的陈述性形式向第二阶段的程序性形式转化。转化的最重要条件是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学习之初,宜设置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进行练习,以保持一定的同一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要逐步变换问题类型为与原先学习情境完全不同的情境,以促进学生习得的概念、规则的纵向迁移。同时,为了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还必须对练习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3)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程序性知识被提取出来用来对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

第三单元 情意观

一、填空题

1、情感情绪 与 之间关系的反映,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 。

2、人是否产生情感情绪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 和 。

3、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按需要的起源来分,可分为: 和

4、按需要的时间来分,可分为: 和 5、情绪总是与情景联系在一起,具有 、 、 的特征。 6、情感具有 特征,它往往与人的 紧密相连。

7、情感情绪两极性是指人的情绪情感往往表现为 的 极端。 8、情绪两极性有 、 、 、 四种基本品质。

9、情感情绪的作用表现为;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 10、我们根据情绪发生的 , 和 可以把情绪分为几种情绪状态。 11、人的情绪状态主要可划分为: 、 、 和 。 12、心境是指个体一种 、 、 而且带有 的情绪状态。 13、激情是指个体一种 、 、而 的情绪状态。 14、 人的激情和心境都会导致人产生 的作用或 的作用。 15、应激是指一种 的、 所引起个体 的情绪状态。 16、热情是一种介于 和 之间的中间情绪状态,热情是一种比较 、比

教 而 的情绪状态。

17、道德感是指人们根据 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它是 与 之间关系的反映。

18、美感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 (2) ;(3) 。

19、理智感是指人们在 ; 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们 ;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0、青少年学生情感情绪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 ;(2) ;(3) ;(4) 。

21、沙洛维提出“情绪智能”的基本思想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1) (2) ;(3) (4) ;(5) 。

22、 我国学者提出 “情商的五因素论”认为EQ的主要因素由五个部分构成:(1) (2) ;(3) ;(4) ;(5) 23、学校教育教学应促进学生情感情绪的发展:

(1) (2) (3) 。 24、 意志是 的心理过程。25、人的意志品质主要有四种:(1) ;(2) ;(3) (4) 。

26、. 期是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27、与个体良好的意志品质相反的意志品质为:(1) ;(2) (3) ;(4) 。

28、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按其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 阶段;(2)段。

30、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可分为 冲突和 冲突。 二、是非判断题

1、( )人的情感情绪是反映个体的认知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2、( )情感情绪两极性是指人的情绪情感往往表现为对立的两个极端。 3、( )情感总是与情景联系在一起,具有冲动性、情景性、暂时性特征。

4、( )人的激情总会导致人产生消极的作用。 5、( )凡是人们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的行动就成为意志。 6、( )青年初期是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7、(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表明一个人内心的双避冲突。 8、( )非常规决策通常都是按照一般的规则或做法来进行决策。 9、( )心境是指个体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10 、( ) 暴跳如雷表达了一个人的激情反应。 三、单项选择题

1、“怒发冲冠”反映了一个人的 情绪状态。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情操

2、“范进中举”后喜及而昏厥倒地,是表明人的一种 情绪状态。 A 心境 B 激情 C 热情 D 应激

3、“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是与 相反的一种意志品质。 A 自觉性 B 坚定性 C果断性 D 自制力

4、勇士的见义勇为行为获得广大市民的拥护和爱戴,这是一种 情感。

;;。 ;;阶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情操

5、青少年学生在看球时,会因自己喜爱的球队输球而一时冲动、歇斯底里,这表明他们的情绪具有 特征。

A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B外露性和内隐性 C 心境化和持久性 D 爆发性和冲动性 四、多项选择题

1、个人是否产生情感情绪取决于以下基本条件: A 外界刺激物 B 心理生理机制 C个体的主观需要 D精神状态 E 疲劳状况 2、理智感、美感都具有 特征。

A 情景性 B 稳定性 C 深刻性 D 持久性 E 冲动性 3、个体常见的情绪状态是 。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情操 E 审美感 4、个体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有:

A 认知调节法 B 语言调节法 C 逃避法 D 意志调节法 E转移注意法 5、个体内部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是:

A 内外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强弱冲突 E双趋冲突 6、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 A 意志的独断性 B 意志的自觉性 C 意志的坚定性 D 意志的果断性 E 意志的坚持性 五、简答题

1、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有何特点? 2、教学如何促进情绪情感的发展?

3、青少年学生怎样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情感情绪的能力? 4、青少年学生有哪些良好的意志品质? 六、分析思考题

1、结合书本知识,试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特征。

2、你打算如何针对自己的意志品质不足之处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个体的需要、客观事物、内心态度体验 2、外界刺激物(即客观事物)、个体的主观需要 3、天然的生理需要、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4、近景性需要、长远性需要;5、情景、冲动性、情景性、暂时性 6、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认知活动、思想观念 7、对立 两个 8、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 9、调节、动力、感染、信号 10、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 11、心境、激情、应激、热情 12、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带有感染 13、强烈的、爆发式的、时间短暂 14.积极的 或消极的 15.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 、急速而高度紧张 16、心境、激情、强烈、稳定 持久 17、社会道德规范或社会道德准则、社会道德准则、人们行为需要 18、使人产生令人愉悦的心理体验、 引起美感的事物会使个体产生快乐的、鲜明的视觉表象、美感体验表现出个人明显的心理态度倾向 19理智追求真理,从事智力活动、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需要意愿是否满足 20、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21、认知自己的情绪、自我感情的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理解他人感情的能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2.自我意识、自我激励、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23 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24 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 25、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坚定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力 26青年初期 27意志的盲从与独断性、意志的轻率与优柔寡断、意志

的动摇性、意志的失控性 28、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29、原则性、非原则性 二、是非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 7、X 8、X 9、X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D 四、多项选择题

1、 AC 2、BCD 3、ABC 4、ABDE 5、BCE 6、BCDE 五、简答题

1、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

2、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理智感;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学好。 3、学会情绪规则,恰当表达情绪; 学会心理调整,保持快乐心境; 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常见的健康情感情绪调节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知调节法;(2)语言调节法;(3)意志调节法;(4)转移注意法等几种方法。

4、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以上四种意志品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种品质的缺乏,都会在性格上带来某些缺陷。 六、分析思考题

1、(1)先阐述个体良好的意志品质特征及意志品质的障碍。(具体要点同上题)

(2)再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心理学的意志品质理论具体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特征。

2、首先,联系自己意志品质现状加强意志的培养;其次,现代社会的适应必须加强意志的培养。要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树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必然的趋势,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可运用一些常见的各种方法来克服自己的意志障碍: (一)自觉性训练

1、树立符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理想和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切实可行。 2、鼓励“自我作对”,养成谦虚谨慎的习惯。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做的事充满期待和兴趣是意志自觉性的首要前提。 (二)果断性训练

1、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2、在小事上鼓励自己快速做出决定;3、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三)坚持性和自制力训练

1、接受挫折教育;2、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机智、勇敢、公正、团结、互助等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与体质还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单元人格观 一、填空题

1、人格的定义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2、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强调人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格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基本特征。

4、双生子研究法常用来研究人格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程度。这种方法由_______________首创。

5、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根据人们对人生目标追求的不同,把人格分为六种类型: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6、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人格特征的人能较好地调整自我的身心状态。

7、英国的培因(Bain)和法国的李波特(Ribot)根据各心理机能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不同,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8、人格教育,是指以使受教育者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的的教育。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由以下哪几方面组合: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E.动机 2、下列人格特质哪些受遗传影响较大?

A. 气质 B. 理想 C. 信念 D. 智力 E. 世界观 3、哪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最成熟、自信、有能力?

A. 溺爱型 B.民主型 C. 专制型 D.放任型 E.权威型 4、“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是人格的 A.独特性 B.社会性 C.生物性 D.可塑性 E.稳定性 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青春期的人格发展危机是: A. 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B. 勤奋感对自卑感 C.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D. 主动性对罪疚感 E. 自我整合对失望

6、神经活动过程为平衡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E.忧郁质

7、性格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 性格的情绪特征 B. 性格的态度特征 C. 性格的理智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 8、美国学者坎布斯(Combs)认为健全人格应具备: ( ) A. 积极的自我观念 B.良好的人际关系 C. 面对和接受现实 D. 恰当地认同他人 E. 主观经验丰富 三、是非判断题

1、( )人格一经形成就不可能发生改变。 2、( )教育中我们强调的是人格的独特性。 3、(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默尔认为矮胖型的人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4、(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主张心理学要从临床研究入手。 5、( )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不完全相同。 6、( )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7、(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只能由学校实施。 四、简答题

1. 简要阐述人格的含义。

2. 怎样理解人格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3. 自我意识怎样影响人格的发展? 4. 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遵循哪些原则? 5.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五、分析题

1、从人格教育的角度谈谈,对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应怎样进行教育?

2、“《三面夏娃》中的主人公,有时是‘白夏娃’:一个情绪压抑、比较体面的年轻妇女。有时她是‘黑夏娃’:一个情绪非常混乱、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人。‘白夏娃’不知道‘黑夏娃’的存在,而‘黑夏娃’却知道‘白夏娃’,并且‘黑夏娃’有时会阻止“白夏娃”保持矜持稳重的意图而表现出轻浮的行为。还

有一个人格是‘简’ ,她是三个人格中最稳定的一个,‘简’ 知道‘白夏娃’和‘黑夏娃’ 的存在。‘简’好像更加偏爱 ‘黑夏娃’。后来,她又宣称自己有21种不同的人格。”你怎样看人格分裂问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罗列性定义、整合性定义、层次性定义、适应性定义、区别性定义 2、结构性、层次性、多侧面性 3、独特性和共同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4、高尔顿 5、斯普兰格、6、挑战性、自我控制力、自我效能感、自我弹性 7、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8、完整统一、健全和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E 2、AD 3、B 4、E 5、C 6、AC 7、B 8、ACDF 三、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人格是个体内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的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 其次,人格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 再次,人格是相对稳定的。 最后,人格是独特的。

2、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由生物变为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强调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同时人格又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性基础上形成的,人格受到个体的生物特性的制约。

3、自我意识在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主动选择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②在经受学校教育影响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教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环境;③学生可通过制定目标、计划,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实践等手段来达到塑造自己人格的目的。 4、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原则: (1)早期教育的原则

(2)学校、家庭、社会协调教育的原则 (3)自我教育的原则 (4)学校教育的全面渗透原则 (5)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5、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说理教育法;行为训练法;环境熏陶法等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五、分析题

1、培养学生的挑战性、自我控制力、自我效能感、自我弹性等方面人格特征。 2、(略) 第五单元 行为观 一、填空题

1、需要是人脑对 的反映,从起源上可分为 需要与需要_______________。 2、动机是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

3、班杜拉将模仿学习分成4个过程:一是 ____;二是 ____; 三是 过程;四是 过程。

4、系统脱敏法是以 来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的。 5、依据 的观点,用宣泄法表达攻击冲动,有可能减少攻击行为。

6、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七种基本需要,它们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7、从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将动机分为 动机和 动机。

8、美国心理学家艾森伯格对亲社会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将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 和意图和行为相联系阶段。 9、吉尔曼将攻击分为 攻击和 攻击。

10、华生和雷诺用 实验使11个月大的小艾尔伯特害怕白色的东西。 11、教师领导方式指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___________的行为方。

12、科林把有效课堂管理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方面。

13、行为矫正是系统应用______________改变行为的一种心理学技术。 14、心理学家把学生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种类型。

15、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家长的合作支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__指个体体验到的正强化物已达到不再需要的程度。 A. 强化 B.剥夺 C.行为 D.饱厌

2、当学生多次出现教师期望的行为时,应逐渐_______具体强化物。 A.增加 B.维持 C.减少 D.使用

3、无条件积极关注源于_______心理咨询理论。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学派 4、“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是由_______提出的。 A.罗杰斯 B.科林 C.波斯纳 D.江绍伦

5、盖茨认为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在于教师_______态度的形成。 A.真实 B.情绪 C.行为 D.促进 三、是非判断题

1、(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都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需要。

2、( )动机强弱与行为效果呈正比关系,动机越强,行为的效率越高。 3、( )成人的亲社会行为与其移情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4、( )斯金纳认为人的许多迷信行为是操作条件作用的结果。

5、( )系统脱敏法要与放松技术相结合才能改变学生的紧张焦虑状态。

6、( )追求成功动机强的人在选择任务时,会选择难度大的任务,因为那具有足够的挑战性。 7、( )一种行为只能由一种动机引发,相同的行为却可以由不同动机引发。 8、( )旁观者数量越多,行为的责任就越分散,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少。 9、( )道奇将攻击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10、( )施加某种不利刺激使某种行为减少或消失,这是一种负强化。 11、( )教师课堂行为方式是天生的,是个人特有的专长。 12、( )只要有教师期望,学生便会按教师期望成长。 13、( )无论表扬或批评,都将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14、( )教师行为方式始终影响学生的反应。 15、(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四、简答题

1、简述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2、简述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3、简述如何用代币法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 4、简述教师对高期望学生经常表现出的四方面行为方式. 5、简答什么是教师期望效应? 6、简述实行积极期望效应的条件.

7、简述使用表扬或批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简述课堂中常见的教师问题行为.

9、简述利用团体力量解决学生问题行为时应把握的几个技术要点. 10、教师对学生作行为矫正时,选择强化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分析题

1、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表扬或批评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试分析教师的三种领导方式对学生有什么不同影响,你认为不同领导方式是否有优劣之别,为什么? 3、诸多因素中,什么是影响教师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或者有没有影响教师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4、试举例说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之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

1、《南国早报》2003年12月5日报道,一中学教师制止数名少年对一学生的殴打,却遭这伙少年的攻击,众多的旁观者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请分析这一现象。

2、高一学生李某,女,16岁。在进入高中之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高中后,对物理学习不太适应,第一次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她既沮丧又害怕。从此一上物理课就焦虑,一到物理测验就紧张,越想学好就越学不好,以至后来她几乎无法上物理课。请分析李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试设计解决方案。 3、“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有奖考试’,其中有一个班的不少学生包括一些班干部,为夺得这次难得的‘荣誉’而作弊。经过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学生们终于认识到考试作弊的严重性,但担心把事情张扬出去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建议班主任把这件事‘盖住’,评奖照样参加,保证今后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班主任认为,虽然‘作弊’行为仅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受影响的是整个班集体;尽管学生是为集体‘荣誉’而‘作弊’,有集体荣誉感是件好事,但做错了事情害怕讲出去是不敢正视错误的表现。李老师主张把‘作弊事件’向全校公开,并决定在事实未了解清楚之前,全班同学一律不参加学校的评奖活动。” 如果你是该班班主任,你会怎样处理这一事件?

4、“谢了顶的班主任章老师,准备去上新学期的第一堂班会课。这时,跟在他身后的一群学生中,一位男生顽皮地唱起《月亮走,我也走》,其意在暗讽老师那光秃秃的头顶,顿时引起大家阵阵哄笑。章老师没有转身训斥那位调皮的男生,仍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这堂班会他没有训人,更没有整人,而是顺着‘月亮’的话题,从歌曲的修辞讲到社会上的流行现象,从古人的‘咏月’诗词讲到‘嫦娥奔月’的神化,从美国、俄罗斯实现‘奔月’讲到中国宇宙飞船试飞成功,勉励学生要认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如果你是章老师,你会如何应对当时的情况。

5、有一进校不久的年轻女教师遭遇过这样一件尴尬事。有天一大早,担任班主任的她推开教室门,一桶水从天而降把她淋个正着。教室里的学生哄堂大笑,这件事惊动了校领导。调查之后,原来根源在女教师自身。原因是高中班级里的女生对女教师穿超短裙上课非常不满意,还认为“她总是和男生呆在一起,男生喜欢她”。而男生也指出“她不该穿着太露,招摇过市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生理和社会要求,生理,社会 2、需要 3、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4、交

互抑制原理(反条件作用原理) 5、本能论 6、归属和爱 7、近景性,远景性 8、确定助人意图阶段 9、反应型,挑衅型 10、条件反射 11、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作用 12、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变换管理 13、先前刺激及其后果 14、性格性问题行为、情绪与社会性问题行为 15、上门访谈、到校座谈、电话、书信、网络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D 三、是非判断题

1、X 2、X 3、√ 4、√ 5、√ 6、X 7、X 8、√ 9、X 10、X 11、× 12、× 13、√ 14、√ 15 √ 四、简答题

1、动机对人的行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功能。它和行为之间有十分复杂的关系:一种行为可以由一种或几种动机引发,一种动机可以引发多种行为,相同的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动机强弱对行为结果也有影响,动机太弱,行为的效果不好;动机太强也不利于行为。耶克斯和道德逊经实验发现,动机水平与行为成绩水平之间并不呈正比关系,而是呈一种倒“U”型的关系:当动机水平中等时,成绩最好。

2、攻击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基因和激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包含文化背景的作用、家庭环境工作场所的影响以及网络、电视等社会媒体的影响。心理因素如人格特质的影响等。

3、代币法指的是当学生实施了希望的行为时,不直接对他进行奖励或强化,而是给他一定的代币,当这些代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用代币法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可进行如下操作:(1)先获得注意力不集中的具体表现,如一个小时内有8次走神。(2)与学生约定,若能做到一个小时只走神5次即可获得一面红旗;若连续几个小时,每小时的走神都少于5次,则可换得一个红星;获得红星后若出现一小时走神超过5次,则扣掉红星。当获得5个红星时,可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1小时。(3)将每小时允许走神的次数逐渐减少,再定新的代币奖惩制。

4、(1)教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为高期望学生创造了较为温暖的社会情绪气氛;(2)对高期望的学生作出特异性反应;(3)倾向授予高期望学生较多较难的教材;(4)给予高期望学生较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5、教师期望是指某种可能的事,由于期望持有者深信它们总会出现而成为事实。也就是说,某种期望一旦形成,期望持有者即倾向于把该期望看作现实一样去行动,终于使期望得以实现。

6、首先教师自身是否清醒地意识到教师期望效应的存在。其次,教师期望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第三,教师应根据实事求是的期望,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适当行为。

7、(1)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应当因人因事充满教育机智地使用它们。(2)可较多使用表扬,较少使用批评。(3)更多使用过程取向的表扬或批评。(4)无论运用表扬或批评对学生作出评价,都应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善意与真诚。(5)表扬和批评中应隐含着如果付出努力,在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等这样的信息。

8、(1)强制。(2)放任自流。(3)不恰当的表扬与批评。(4)角色扮演偏差。

9、第一,及时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第二,运用合作的态度与行为引导团体成员承担任务。第三,提出适合的能动员团体去解决的那些问题。第四,解决问题之前,要对团体状况有所了解和把握。

10、(1)选择适宜个人的正强化物。(2)有效且易用;(3)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后;(4)多次使用而不致于发生迅速饱厌。(5)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五、分析题

1、(1)三种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①权威专制型:学生被动地学习,无条件服从教师的要求,表面上服从教师的权威,内心却对教师缺乏积极情感。不过这种领导方式有时能有效控制课堂混乱局面。②民主

交往型:学生喜爱学习,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心情舒畅,思想活跃,课堂呈现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这种领导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③放任自流型:学生学习松散,学习效率比较低,问题行为比较多。这种领导行为导致课堂教学无组织、无结构、无计划。(2)一般认为民主交往型的领导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 第一种为“个人取向”的表扬或批评。这种表扬或批评是对学生做出一种整体性判断。它指向学生自身,反映其人格特质。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自己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第二种为“过程取向”的表扬或批评,它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或行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采取的策略进行反馈,指向于行动的过程。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完成任务的策略而不是自己的能力,更关注自身的提高和未来的成功。第三种为“结果取向”的表扬或批评。它反映行为的客观结果,指向具体行为的适宜性。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注重行为的结果,通常以行为的结果做自我评价。 (也可举例说明)

3、(1)影响教师行为的因素有许多,既有主体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外界的现实的影响。(2)各种因素对教师行为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性。(3)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4、(1)从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原理而言,教师行为始终影响学生的行为反应(2)教师的积极行为将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消极行为也将引发学生的消极行为或者问题行为。(3)举例说明。 六、案例分析(略) 第六单元 活动观 一、填空题

1、中学生交往的类型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类。 2、交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 3、角色扮演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形式。 4、休闲的功能表现为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 5、 休闲的基本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际交往的原则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几方面。 7、休闲活动的选择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8、加强团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9、人的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10、列昂节夫认为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它的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人的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导活动。

12、内部活动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向知觉、表象和概念等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过程叫做__________。

13、维果茨基认为,内化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种工具,他认为_______是内化的工具。

14、 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心理特征。 二、是非判断题

1、( )个人品质既会成为人际交往的助力,也会成成人际交往的阻力。 2、( )交往中的互利原则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对方的要求。

3、( )人际交往中积极的倾听不仅有助于了解对方,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4、( )休闲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可能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5、( )团队活动即指学校少先队及团的活动。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中学生存在的交往问题有________

A.不敢交往 B.不愿交往 C.不善交往 D.不懂交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p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