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毕业设计报告结构格式标准

更新时间:2024-04-29 18: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轻工程系毕业设计及报告结构格式标准

1.总则 (1)指导思想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制作。 全日制专科学生实习报告的撰写制作参照本标准执行,但篇幅可略小。 成教、非全日制专科学生毕业设计报告的撰写参照此标准执行。 (3)执行与监督

本标准由毕业设计报告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执行。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毕业设计报告原则上不能提交答辩。 2.毕业论文或设计报告结构 (1)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或设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封底。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2)各项目含义

封面:封面由报告题目、姓名、专业、学号、入学时间、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可在校园网下载)

目录:列出报告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设计报告的主体部分,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以6000~9000字为宜。

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至少五条,并在报告中注明具体的引用段落)

封底:由指导教师评语、院系论文答辩机构意见两部分组成。 3.毕业设计报告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设计报告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nun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mm,地脚(下)17mm,订口(左)20mm,翻口(右)15mm。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设计报告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

姓名、专业、学号、入学时间、指导教师、日期: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行。成绩—栏内容留空,由设计报告答辩机构手写。

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 正文文字:另起页,毕业设计报告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附录:项目名称为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指导教师意见:排在封三上半页,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由指导教师手写并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院系答辩机构意见:排在封三下半部,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手写,由院系答辩机构负责人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丧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需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 (7)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8)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9)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报告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页码位于左下角。 4.印刷与装订 (1)打印与装订

报告一律用A4纸打印,单、双面均可,推荐双面印制。单面印制时,指导教师评语、院系报告答辩机构意见两部分印在最后一页;双面印制时,指导教师评语、院系报告答辩机构意见两部分排在封三。文稿一律左侧装订,应按报告(设计)的摘要、关键字、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报告指导过程登记表、毕业报告评议表、毕业报告答辩记录表和毕业报告审批表的顺序装订成册。 (2)份数

报告至少应印制五份。

附件:实习报告参考例文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 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

姓 名: 周 翔 学 号: 2008032787 专 业: 材料工程技术 班 级: 08306班 实习岗位: 生料立磨巡检班长 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 熊 峻

实习日期: 2011-3-1 至 2011-6-1

成绩(五分制)

系部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学年 2 学期

目 录

1绪论

1.1公司概况??????????????????????????1

1.2实习岗位??????????????????????????1

2生料工段实习综述

2.1工段简介??????????????????????????1

2.1.1CK450及LGM5024原料磨工艺原理 ??????????????1

2.1.2工段的加工作用??????????????????????2

2.1.3工段的加工产品种类????????????????????2

2.2工段所使用的材料介绍????????????????????2

2.3工段工艺??????????????????????????3

2.3.1工段的工艺流程图?????????????????????3

2.3.2工段的主要工艺参数????????????????????4

2.3.3工段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标准?????????????????6

2.3.4影响工段质量的主要因素??????????????????7

2.4工段所使用的设备??????????????????????7

2.4.1工段所使用的设备工作原理?????????????????7

2.4.2工段所使用的设备的基本结构????????????????8

2.5工段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1

2.6工段的新工艺 ???????????????????????11

3总结

3.1总结 ???????????????????????????11

1 绪 论

1.1公司概况

2011年3月15日根据学校要求在毕业前完成一次本专业的顶岗实习,经过学校就业办组织的招聘和孙智老师的推荐,进行一次岗前择业的双向选择,于是我很荣幸能进入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进行实习。

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司(即原重庆昌兴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隶属于台湾台泥企业团的核心企业——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泥”)。台泥成立于1946年,是台湾第一家股票上市企业和最早从事水泥及熟料生产的公司,为台泥企业团之领头企业。主要经营水泥、水泥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以及预拌混凝土的产销等业务。在台拥有和平、花莲、苏澳等多家水泥工厂,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水泥制售企业。在大陆共拥有英德台泥、英德龙山、贵港 台泥、江苏句容、辽宁辽阳、重庆合川、贵州安顺、四川广安等12家水泥生产企业25条水泥生产线(含在建项目)和多座水泥粉磨站,并在广东东莞、福建福州等地经营多家混凝土搅拌站。

台泥(重庆)公司3x46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在2008年招商引资的台港澳侨重点外资项目。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将成为西南地区产能规模最大的单体新型干法水泥全能工厂,年产水泥600万吨,年销售收入约 20亿元,利税约4亿元,可直接解决800多人的就业岗位。

1.2实习岗位

我所在的实习岗位是熟料分厂生料工段生料立磨巡检,暂担任班长一职。其顶岗实习的时间为2011年3月1日2011年6月1日。

生料工段的主要加工产品是:将石灰石、砂岩、页岩、硫酸渣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进入生料立磨进行粉磨从而制成水泥生料。

2生料工段实习综述

2.1工段简介

2.1.1CK450及LGM5024原料磨工艺原理

① CK辊式磨是由作为研磨部件的磨辊部分和上部的由转子及回灰内筒组成的选粉机部分组成。

物料经过配料被输送皮带经由回转下料器及下料溜子送入磨内。物料被送入磨盘中心,由于旋转的磨盘产生的离心力,物料往磨辊的研磨区域运动,并由来自进风管的热风经过喷口环将研磨后的物料带入选粉机。选粉机将细粉与粗粉分离,细粉由循环风机的负压带入旋风收尘器进行收集。较粗的颗粒,由选粉机回灰筒落入磨盘重新进行研磨。另一方面,部分物料由喷口环落入刮板仓最后排除

磨外进行外循环。排出的物料经除铁器除铁后重新进入磨内进行循环。4个磨辊平均分布在磨盘的研磨轨道上。每个液压缸摇臂与液压缸连接,液压油压力由缸臂传递到磨辊,磨辊对连续旋转的磨盘的压紧力致使物料实现连续研磨。磨辊轴承由强制润滑系统进行润滑,包含一个进油泵和4个回油泵。立磨的驱动由电机带动,通过联轴器传递到减速机,从而带动磨盘。

② LGM5024立磨是将物料通过回转阀下料溜子进入旋转的磨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磨盘上,在挡料环作用下形成稳定的料床;物料通过磨辊的重力和液压力进行挤压、粉磨;磨盘上一些大颗粒物料,由于重力作用从喷嘴环落至磨腔,经刮板刮出成外循环料重新返回磨机粉磨;从窑尾来的废气进入磨内,对物料进行预热、烘干,在喷嘴环作用下形成高速旋转气流,将粉磨好的物料提升至选粉机内,部分大细颗粒被导向叶片碰撞返回磨内,含尘气体在导向叶片作用下,沿切向进入高速转子腔内,进行动态分离,不合格的颗粒从灰斗落入磨盘进一步粉磨;成品随气体从选粉机顶部一起进入旋风筒收集。

2.1.2工段的加工作用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在通过生料工段配料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原料输送至立磨进行粉磨在选粉机的作用下进入旋风筒混合再次预均化。然后通过空气斜槽和入库斗提输送至库顶到生料均化库均化陈腐。

2.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有关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窑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窑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2.1.3工段加工的产品种类

生料工段的主要加工产品是:将石灰石、砂岩、页岩、硫酸渣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进入生料立磨进行粉磨从而制成水泥生料粉。

2.2工段所使用的材料介绍

生产水泥生料的主要原质材料及燃料和动力一览表: 类 别 名 称 主 要 石灰石质原料 原 料 粘土质原料 校 正 铁质校正原料 原 料 硅质校正原料 外加剂 矿化剂 燃料和动固体和液体燃力 料

2.3工段工艺

2.3.1工段工艺流程图

石灰石 页岩 硫酸渣 砂岩 铁尾矿 烟煤,无烟煤,重油,电 表1原质材料一览表 备 注 生产水泥熟料用 生产水泥熟料用 生产水泥熟料用 生产水泥熟料用 生产水泥熟料用 生产水泥熟料用

图一生料工艺流程图

注释:

铁、硅质原料(砂岩、硫酸渣、页岩)经过破碎机(1103)破碎后输送入联合储库,分别由行车抓送至配料仓内用以配料;长形堆场中的石灰石经桥式刮板取料机(1204)取料后由皮带机(1206、1207)送至石灰石仓;和铁、硅质原料由品质部按一定比例设定配比,分别经过各自的板式给料机、计量称喂入皮带,由入磨皮带(1305)送至回转锁风阀(1308)入立磨(1309)粉磨。物料烘干粉磨后经选粉机(13094)筛选,合格的产品入四个旋风筒(1312)收集;不合格的产品返回磨内重新粉磨;吐渣料由刮板仓刮板排出磨机外,通过外循环系统重新回磨。旋风筒收集下来的合格产品经过分格轮(1314)、斜槽、由生料入库斗提(1401)送至库顶,经过斜槽(1402)由八嘴分配器送入均化库。从预热器过来的废气(或热风炉提供),磨开时,在循环风机的抽力作用下入磨,然后随粉磨好的物料一起进入旋风筒分离,废气入窑尾收尘器(1604)进行过滤;磨停时, 窑尾废气经增湿塔(1601)降温后直接入窑尾袋收尘器过滤,净化后的废气通过窑

尾主排风机排入大气。

磨吐渣由刮板刮出磨腔,经过吐渣皮带(1356)、斗提机(1357)和皮带(1306)进入入磨回转阀喂入磨内。

当旁路缓冲仓内料位高时,必须现场放料,物料经可逆皮带(1361)送入吐渣皮带经外循环系统重新入磨或通过可逆皮带外排。

增湿塔的物料潮湿时通过外排口外排,干燥时通过螺旋输送机输送到(中转)回料斗提(1326)经生料输送系统入均化库。

2.3.2工段的主要工艺参数

1.立磨的热源及热风

入磨热风大多采用回转窑系统的废气,也有的工艺系采用热风炉提供热风,为了调节风温和节约能源,在入磨前可兑入冷风和循环风

采用热风炉供给热风的系统,为了节约能源,视物料含水情况可兑入20-50%的循环风。而采用预分解窑废气作热风源的系统,希望废气全部入磨利用。若有余量则可通过管道将废气直接排入收尘器。如果废气全部入磨仍不够,可根据入磨废气的温度情况,确定兑入部分冷风和循环风。

2.入磨风量的控制 出磨气体中含尘(成品)浓度应在550-750g/m3之间,一般应低于700g/m3。 出磨管道风速一般>20m/s,并避免水平布置。喷口环处的风速标准为50 m/s,最大波动范围60%-80%。

当物料易磨性不好,磨机产量低,往往需选用大一型号的立磨。相比条件下,在出口风量合适时,喷口环风速较低,应按需要用铁板挡上磨辊后喷口环的孔,减少通风面积,增加风速,挡多少孔,要通过风量平衡计算确定。

允许按立磨的具体情况在70%—105%范围内调整风量,但窑磨串联的系统应不影响窑的烟气排放。

3.入磨及出磨风温控制

生料出磨风温不允许超过120℃。否则软连接要受损失;在用热风炉供热风的系统,只要出磨物料的水份满足要求,入收尘器风温高于露点16℃以上,可适当降低入、出口风温,以节约能源。烘磨时入口风温不能超过200℃,以免使磨辊内润滑油变质。立磨出口风温通常控制在80-95℃之间。

4.立磨的漏风

系统漏风是指立磨本体及出磨管道、收尘器等处的漏风。在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系统漏风会使喷口环处的分速降低,造成吐渣严重。由于出口风速降低,使成品的排出量少,循环负荷增加,压差升高,由于恶性循环,总风量减少,易造成饱磨,振动停车,还会使磨内输送能力不足而降低产量。另外,还降低入收尘器的风温,易出现结露。

如果为了保持喷口环处的风速,而增加通风量,这将会加重风机和收尘的负荷,浪费能源,同时也受风机能力和收尘器能力的限制。因此是必须克服的,系统漏风量一般<10%。

5.立磨的拉紧杆压力(研磨压力)

立磨的研磨力主要来源于液压拉紧装置,通常状态下,拉紧压力的选用和物料特性及磨盘料层厚度有关,因为立磨是料床粉碎,挤压力通过颗粒间互相传递,当超过物料的强度时被挤压破碎。挤压力越大,破碎程度越高,因此,越坚硬的物料需要的拉紧力越高,同理料层越厚所需的拉紧力也越大,否则,效果不好。

对于易磨性好的物料拉紧力过大是一种浪费,在料层薄的情况下,还往往造成振动,而易碎性差的物料,所需拉紧力大,料层偏薄会取得更好的粉碎效果。拉紧力选择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为磨机主电机电流。正常情况下不允许超过额定电流。否则应调低拉紧力。

6.产品细度的控制

影响细度的主要因素是分离器的转速和该处的风速。在分离器转速不变时,粉碎越大,产品细度越粗,而风速不变时,分离器转速越快,产品颗粒在该处获得的离心力越大,能通过的颗粒直径越小,产品细度越细。通常情况下,出磨风量是稳定的,该处风速变化也不大。因此控制分离器转速是控制细度的主要手段,立磨产品粒度是均匀的。应控制合理范围,一般0.08mm筛余控制在12%左右可满足回转窑对生料、煤粉细度的要求,过细不仅降低产量,浪费能源,而且提高了磨内的循环负荷,造成压差不好控制。

7.立磨振动的控制

立磨正常运行时是很平稳的,噪音不超过90分贝,但如果调整不好,会引起振动,振幅超标就会自动停车。因此,调试阶段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振动,引起立磨振动的主要原因有:

有金属进入磨盘引起振动,为防止金属进入,可安装除铁器和金属探测器。 磨盘上没有形成料垫,磨辊和磨盘的衬板直接接触引起振动,采用磨内喷水,可以稳定磨床。

8.料床厚度的控制

立磨是料床粉碎设备,在设备已定型的情况下,物料效果取决于物料的易磨性及所施加的拉紧力和承受这些挤压力的物料量。拉紧力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如果物料难磨,新生单位表面积消耗能量较大,此时料层较厚,吸收这些能量的物料量增多,造成粉碎过程产生的粗粉多而达到细度要求的减少,致使产量低、能耗高、循环负荷大、压差不易控制,使工况恶化,因此,在物料难磨的情况下,应适当减薄料层厚度,以求增加在经过挤压的物料中含合格颗粒的比例。反之,如果物料易磨在较厚的料层时也能产生大量的合格颗粒,应适当加厚料层,相应地提高产量,否则会产生过粉碎和能源浪费。

9.立磨吐渣的控制

正常情况下立磨喷口环的风速为50m/s左右,这个风速即可将物料吹起,又允许夹杂在物料中的金属和大密度的杂石从喷口环处跌落经刮板清出磨外,所有少量的杂物排出是正常的,这个过程称为吐渣。但吐渣明显增大则需要及时加以调节,稳定工况,造成大量吐渣的原因是喷口环处风速过低,主要原因有:

(1)风量失调,由于气流量计失准或其它原因,造成系统通风大幅度下降。喷口环处风速降低造成大量吐渣。

(2)严重。虽然风机和气体流量计处风量没有减少,但由于磨机和出口管道、旋风筒、收尘器大量漏风造成喷口环处风速降低,使吐渣严重。

(3)环通风面积过大,这种现象发生在物料易磨性差的磨上,由于易磨性差,保持同样的台时能力,所选立磨规格较大,产量没有增加,通风量不按规格增大而同步增大,但喷口环面积增大了,如果没有及时降低通风面积则会造成喷口环的风速低而使吐渣量增加。

(4)密封装置损坏,磨机的磨盘座与下架体间,拉架杆也有上、下两道密封装置,如果这些地方密封损坏漏风严重,将会影响喷口环风速,造成大量吐渣。

(5)与喷口环处的间隙增大。该处间隙一般为:5-8mm,如果用以调整间隙的铁件磨损或脱落,则会使这个间隙增大,热风从这里通过,从而降低喷口环处风速造成吐渣量增加。

10.立磨压差的控制

立磨的压差是指运行过程中,分离器下部磨腔与热烟气入口静压之差,这个压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热风入磨的喷口环造成的局部通风阻力,在正常工况下,大约有2000-3000pa,另一部分是从喷口环上方到取压点之间充满悬浮物料的流体阻力,这两个阻力之和构成磨机的压差。 正常工况下磨床的压差是稳定的,这标志着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达到动态平衡,循环负荷稳定,一旦平衡被破坏,循环负荷发生变化,压差随之变化,如果压差的变化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必然会给运行过程带来不良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降低表明入磨物料少于出磨物料量,循环负荷降低,料床负荷逐渐变薄,薄到极限时,发生高频振动而停磨。

(2)不断增高表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循环负荷不断增加,最终会造成出磨物料量减少,料床不稳定或吐渣严重,造成饱磨而低频振动停车。 压差增高的原因是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一般不是因为无节制的加料而造成的,是因为各个工艺环节不合理,造成出磨物料量减少。出磨物料应是细度合格的产品。如果料床粉碎效果差,必然会造成出磨物料减少,循环量增多,如果粉碎效果很好,但选粉效率低,也同样会造成出磨物料减少。

2.3.3工段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标准

生料工段的质量要求:

主要原料:灰石:Cao 48~51%

硅制原料:SiO2 68~85% 铁质原料:Fe2O3 0≤30%

原煤:灰份小于28% 挥发份大于18% 发热量大于5300

生料工段的检测标准:

1.碳酸钙滴定值(或氧化钙)

TCaCO3 (目标值)±0.5%,合格率不小于60% CaO (目标值)±0.5%,合格率不小于60%

2. 氧化铁的含量

目标值±0.5%合格率不小于80%

3.生料细度

0.2mm方孔筛筛余小于1.5%

0.08mm方孔筛筛余不小于目标值,合格率不大于87.5%

4.生料中含煤量

目标值±0.5%,合格率不小于80%

5.生料中复合矿化剂掺量

2.3.4影响工段质量的主要因素

1. 配方中的配比不合理;

2. 一些板式喂料机止料,导致原料配比波动; 3. 出磨粉料的细度过细或过粗; 4. 中控操作员的不合理操作;

5. 入磨物料的大小及物料的易磨性。

2.4工段所使用的设备

2.4.1工段所使用的设备工作原理

1.桥式刮板取料机工作原理

本机由刮板链、耙车及大车行走三部分。刮板链装有防断链的接近开关保护装置,一套链条淋油润滑装置,耙车行走通过液压装置来驱动。取料机有一套干油润滑泵,用于取料机下支承供油,要求每次开机供油10min,连续开车120min,供油10min。

取料机在自动工作状态下,主梁跨在长形轨道双向取料, 在主梁料耙行程往复运动时,均布在料耙平面上的耙齿和钢丝绳拨动取料面上的物料,使之落到取料面的底部,被连续不断运行的刮板运走,直至将物料刮入端部落料斗下面的出料胶带机上输出.

2.LGM5024立式磨工作原理(1309)

物料通过回转阀下料溜子进入旋转的磨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磨盘上,在挡料环作用下形成稳定的料床;物料通过磨辊的重力和液压力进行挤压、粉磨;磨盘上一些大颗粒物料,由于重力作用从喷嘴环落至磨腔,经刮板刮出成外循环料重新返回磨机粉磨;从窑尾来的废气进入磨内,对物料进行预热、烘干,在喷嘴环作用下形成高速旋转气流,将粉磨好的物料提升至选粉机内,部分大细颗粒被导向叶片碰撞返回磨内,含尘气体在导向叶片作用下,沿切向进入高速转子腔内,进行动态分离,不合格的颗粒从灰斗落入磨盘进一步粉磨;成品随气体从选粉机顶部一起进入旋风筒收集。

设备参数

3.选粉机工作原理(13094)

被粉磨的物料被喷咀环气体吹起,进入选粉机,部分大细颗粒被导向叶片碰撞返回磨内,含尘气体在导向叶片作用下,沿切向进入高速转子腔内,进行动态分离,不合格的颗粒从灰斗落入磨盘进一步粉磨;成品随气体从选粉机顶部一起送入收尘器;选粉机的转速大小决定产品的细度。

4.窑尾袋收尘器工作原理(1604)

当含尘烟气由进风口进入灰斗以后,一部分较粗尘粒在这里由于惯性碰撞,自然沉降等原因落入灰斗,大部分尘粒随气流上升进入袋室,经滤袋过滤后,尘粒被阻留在滤袋外侧,净化的烟气由滤袋内部进入箱体,在由阀板孔、出风口排入大气,达到收尘的目的,随着过滤过程的不断进行,滤袋外侧的积尘也逐渐增多,从而使收尘器的运行阻力逐渐增高。当清灰控制器发出信号,首先控制提升阀板孔关闭。切断过滤烟气气流,停止过滤过程,然后电磁脉冲阀打开,以极短时间向箱体内喷入压力为0.5到0.7Mpa的压缩,压缩空气在箱体内迅速膨胀,涌入滤袋内部,使滤袋产生变形、震动、加上逆气流的作用,滤袋外部的粉尘便被清除下来掉入灰斗,清灰完毕之后,提升阀再次打开,收尘器又进入过滤状态。

5.增湿塔工作原理(1601)

当增湿塔内通过高温含尘烟气后,由水泵产生的高压水通过安装在塔体上的喷水装置向塔内喷入足量的雾化水,这些雾化水与塔体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的水蒸气,由于蒸发吸热的作用,使烟气温度降低而湿度增加,同时大量的水蒸气吸咐在粉尘表面,使粉尘的表电阻降低,从而降低了粉尘的比电阻,达到了收尘的目的。增湿塔的这种具有降低烟气温度,增加烟气湿度和降低粉尘比电阻的作用称为“调质作用”。另外再根据设计布置的位置又分为强负压型布置和低负压型布置。

2.4.2工段所使用的设备的基本结构

附表:

桥式刮板取料机 胶带输送机 1204 1207 表2 中板机 13021-13022-13023-13024 皮带秤 13031-13032-13033-13034 入磨皮带 配料皮带 表3 1304 1305 胶带输送机 带收尘器 1206 1208

分格轮 13121-13124 回灰斗提 1326 分料斜槽 入1401斜槽 库顶斜槽风机 14021-14024 分配器风机 14041-14042 表4

分离效率: 85~90% YP2355M-4 功 率 250KW 转速调节范围 用 途 型号 风温 对出磨物料进行分选 表5 SL5-2×48NO29.5F 90°C ,瞬时最高:150°C 功率 3900kw 主轴转速 960 r/min 主电机型YR800-6 号 主电机转960 r/min 速 表6 型 号 HMMC266-4×5 净过滤面积: 15243m2 全压 风量 11500 Pa 900000m3/h 45-90rpm 1327 1605 主斜槽 入库斗提 1401 1606 规格型号 允许进口含尘100g/Nm3 量 主电机规格 3900kW /10kV

处理风量 ≤900000 m/h 3允许操作压5000Pa 力: 0.97 m/s 正常烟气温度: <200℃最高允许烟气温度:260℃净过滤风(Max 10min) 速: 含尘浓度: 入口≤80 g/m3(标) 出口≤30 mg/m3(标)(干基) 清灰用压缩空气: 收尘器阻力: 气量9.36Nm3/min <1500Pa 压力 0.3-0.6 Mpa 表7 编号 规格型号 用途 取料型式 取料能力 取料运行电机功2×0.55KW 率 端梁运行速度 刮板链速 刮板宽度 刮板间距 刮板驱动电机功250KW 率 刮板链条运行速0.5m/s 0.0053~0.053m/min 0.558m/min 1800mm 315mm 1204 QG1000/38 长堆石灰石入配料中转站输送 全断面取料 正常800t/h(最大1000t/h)

度 料耙驱动方式 料耙运行速度 料耙可调角度 动力电源 液压驱动 19.58m/min 35~45 10kV 50HZ 0端梁轮压 表8 35t

2.5工段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机电机跳停。

迅速打开旁路挡板。关小热风挡板,打开冷风阀门挡板,调整窑尾主排风机转速。关闭循环风机入口挡板。保证磨人口微负压状态,检查跳停原因,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2.磨回转下料器调停

磨机喂料组联锁跳停,磨机升辊,三通打至外排仓中控要迅速打开旁路挡板,调整窑尾主排风机转速,降低循环风机入口挡板,关闭热风挡板,关小循环风挡板,开大冷风挡板来控制磨出温度,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

3.皮带跑偏

原因:

(1)安装时引起的皮带跑偏; (2)输送带接头不平直;

(3)导料槽两侧的橡胶板压力不均匀; (4)承载托辊组安装位置与输送机中心的垂直度误差较大导致皮带在承载段一侧跑偏;

(5)托辊表面加工误差,粘煤和磨渣不均造成直径大小不一胶带会向直径较大的一方跑偏。

调偏方法:

(1)调整承载托辊组;

(2)调整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位置; (3)安装调心托辊;

(4)调节皮带尾部的张紧螺栓。

2.6工段的新工艺

1. 石灰石质原料采用长途皮带运输入厂,节约了运输成本; 2. 采用新型干法旋窑生产降低了燃料消耗; 3. 采用先进的生料粉磨设备CK450和LGM5024;

4. 同时利用窑尾余热进行余热发电,减少了热损失,并提供一部分生产生活用电。

3 总 结

经过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使我受益匪浅。而此次实习目是为了巩固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力,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理论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用理论加深对实践的感性认识,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准确性,积极探求日常生产工作的本质与规律。

此次顶岗实习可谓意义重大,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有:

(1)理论知识培训,主要是对入职工作人员的基础教育和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讲解; (2)卫生清洁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的部分区域卫生以进一步了解设备的性能; (3)生产设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

(4)设备故障处理,对简单的设备故障及时的处理以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勤看、勤问、勤学、勤练的方式,对台泥水泥日常生产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生料工段实习期间,主要加工产品是:将石灰石、砂岩、页岩、硫酸渣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进入生料立磨进行粉磨从而制成水泥生料粉。其台泥水泥的宗旨是:品质经营,求新求变,追求卓越,服务社会。这也诚如做人一样,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这次实习是理论与实际生产运用的有效结合,进一步论证专业知识的正确性。当然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比较局限,空谈理论与实际生产运用不大,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对高新科技的研发有很大的难度,对生产的整个过程还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的了解,这就制约着生产发展。然而,我会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丰富专业知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希望学校开设更多适合生产实际的专题讲座,以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把教材的核心内容转变为生产实际需要掌握的生产知识,介绍一部分更深一层次的知识,如中控操作员控制参数,中控操作员的技能培训,生产机械结构功能介绍等等。同时把我们硅酸盐工艺需要的常规检验分析列入分析实验课题之中,严格把关教学的实验质量。以满足同学们能更快的适应社会,融入企业生产。

为期3个月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它使我更加的成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更理解到“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的真谛。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过坎坷,有过辛酸,但是贵在我们能坚持下去,更好的把自身良好的形象展示在别人面前。把我们那“材料品质,坚若磐石”继续的传承下去。在此,我首先由衷的感谢台泥(重庆)水泥有限公

司给我提供此次实习机会;再次感谢孙智老师和熊峻师傅对本次实习的细心指导和提供的宝贵建议;最后还要感谢社会各界提供的学习交流和学习资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yk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