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更新时间:2024-04-04 0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作者:万其萍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04期

【摘要】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了英汉翻译的不可译性。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不同所造成的翻译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措施。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不可译性;补偿措施 一、概述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及风俗,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把源语言文本的所有含义翻译成目的语会非常的困难,有时甚至导致原本语义的改变或丢失,这种翻译现象为“不可译性”。但是不可译性也并非绝对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事实上是可译的程度问题而不是可能性问题。最终体现在语言表达上的文化,存在不可译性的现象,不是缺乏与其韵律语言相对应的词汇,而是不同语具有不同文化内容。 二、造成英汉翻译过程中不可译性的因素

一,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我们使用的很多俚语,成语,谚语和诗歌都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在翻译中,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很难传达原文的所有信息并找出目标语言造成了翻译的不可译性的原因之一。如“失乐园”之于西方人,正如 “孙悟空”之于中国人。人们真正难以理解的是来自陌生文化的短语。二,不同地区和国家对同一个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不同的人生活的环境不同,直接导致不可译。例如,“东风”与“east wind”字面意思相同,但内涵却有很大差异。在中国,这表明温暖的春风可以为地球带来活力,但在英国,“东风”是寒冷和不快乐的象征。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候方式,道歉,致谢和赞美等,不同风俗习惯导致不可译性。例如,中国人以“你要去哪里”,“你吃饭了吗?表达关心和问候,但用于西方人,可能会误解甚至生气。四, 西方人信基督教,但在我们国家,人们不信任宗教。他们认为,一切发生在世界上的事都是神的意愿,神创造了世界。著名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s)将小说“红楼梦”中的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翻译成“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他的翻译是完美的。如何处理不可译性,尽可能保持源文本的文化信息是值得每位译员注意的研究。 三、不可译性的补偿方法

西方和中国文化的交互翻译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四个导致不可译性的原因之后,我们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四种有效方法。(1)释译;释义意味着直接解释原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y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