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二)(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2 07: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

历史试题2

24.殷墟卜辞中的“东土”一般认为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苏北、河北的部分地区。根

据考古发现,商代晚期“东土”地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逐渐兴盛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B.商受到周威胁被迫东迁 D.区域文化融合趋势加强

2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

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26.唐代宰相杜佑之子杜从郁被任命为门下省谏官左拾遗,遭到御史反对而改任他职。这反

映出,当时

A.君主权威日益加强 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 27.表:

史料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 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 (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上表反映的现象表明, 唐宋元时期 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出处 《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 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D.世族门阀政治逐渐衰落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28.1905~1911年,清廷举办了七次留学毕业生归国考试,考试内容为学科门类及经史之

学,合格者授予进士或举人出身。七次考试共有1388人合格,其中留欧美学生占9.8%,留日学生占90.2%。由此可知,当时

A.财政投入促进日本教育质量提升 B.日本是中国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 C.清廷原封不动坚持传统选官制度 D.欧美各国逐渐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29.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

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

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30.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

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 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31.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但政府财

政补贴负担重,最后出现了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为此,我国政府

A.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C.实行对外开放战略

B.提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

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D.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33.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

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34.1848年,《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

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于经济的集中导致当时的欧洲 A.封建割据状态逐步被打破 C.民主共和制政体逐步确立 35.表:

B.各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D.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国家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挪威 汤加 面积 (万平方公里) 1707.5 960.0 936.4 32.4 0.08 人口(万) 14700 123900 27000 400 9.9 国民生产总值 (亿美元) 3379 9289 79213 1521 1.7 在联合国投票权 1 1 1 1 1

——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表中为1998年数据

上表可用于说明

A.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C.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

B.多极化趋势加强 D.经济全球化发展

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四大) 会议 一大 二大 三大 四大 时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5年 地点 上海 嘉兴 上海 广州 上海 介绍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五大 1927年 武汉 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 1928年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政治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 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和和 “三步走”发展战略。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1992年 北京 指导地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八大 1956年 北京 九大 十大 十一大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1969年 1973年 1977年 北京 北京 北京 1982年 北京 1987年 北京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 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 《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从朝鲜访问回国,在东北三省等地视察中,发表了“北方谈话”。其核心思想是:现阶段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 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摘编自傅乐成 《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78年9月13日,邓小平从朝鲜访问回国,在东北三省等地视察中,发表了“北方谈话”。其核心思想是:现阶段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