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考核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22 08: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律逻辑学考核复习题【之一】【新】

[单选题]

【第二章】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C )。

A. 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 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第二章】2.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判断中,\中国人\是( A)。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否定概念 D.属性概念

【第二章】3.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宪法”与“国家根本大法”之间是( D )。

A、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B、反对关系 D、同一关系

【第二章】4、“法律可分为实体法、程序法和民事诉讼法”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D )。 A、子项不全 C、多出子项

B、分解 D、子项相容

【第二章】5、在“盗窃罪是侵犯财产罪”这一判断中,“盗窃罪”与“侵犯财产罪”两个概念外延之间是( A )。 A、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第二章】6、“人民法院可以化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划分的错误是( A )。 A、子项不全 C、分解

B、多标准划分 D、多出子项

B、反对关系 D、同一关系

【第二章】7、在“有些伤害罪是过失犯罪”中“伤害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 C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1

C、交叉关系 D、同一关系

【第二章】8、犯罪行为可以概括为( A )

A、非法行为 B合法行为 C有意识的行为 D丧失理智的行为

【第二章】9、自愿与胁迫这两个概念之间是( B )。 A、包含关系 C、交叉关系

【第二章】10.“大学生“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 )。

A、交叉关系 B、属种关系 C、全同关系 D、全异关系

【第二章】11.“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B )。

A、交叉关系 B、属种关系 C、全同关系 D、全异关系

【第二章】12.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判断中,“逻辑学家”与“心理学家”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具有( A )。 A、交叉关系 B、属种关系 C、全同关系 D、全异关系

【第二章】13.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 A. 定义用否定联项 B. 以比喻代定义 C. 定义过宽 D. 定义循环

【第二章】14.违反“划分的子项必须相互排斥”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C)。 A. 划分不全

2

B、反对关系 D、同一关系

B. 多出子项 C. 子项相容 D. 混淆根据

【第二章】15.违反“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 A. 划分不全 B. 多出子项 C. 子项相容 D. 混淆根据

【第二章】1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

A. 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B. C.循环定义 D.同语反复

【第二章】17、“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C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以比喻代定义 D定义用否定联项”

【第二章】18、“商品是劳动产品” 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A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以比喻代定义 D同语反复”

【第二章】19、根据概念间的概括与限制的理论,律师可以限制为( B )。 A、青年人 C、老年人

B、青年律师 D、先进人物

【第二章】20.由“人民法院”推演到“区人民法院”这是( D )。

A.概括,不正确 B.概括,正确 C.限制,不正确 D.限制,正确

3

【多选题】

【第二章】1.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大致有如下不同的词义:( ABCD)。

A.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B.泛指思维的规律

C.在贬义上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 D.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2.概念的两个特征是( AB)。 A.内涵 B.外延 C.主项 D.谓项

【第二章】3.根据外延的数量不同,概念可分为( AB)。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第二章】4.根据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概念可分为( CD)。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第二章】5.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 CD)。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第二章】6.概念的外延之间有如下一些关系( ABCD)。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第二章】7.概念的全异关系可分为( AB)。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4

C.交叉关系 D.属种关系

【第二章】8.定义是由( ABC)三个部分构成的。 A.被定义项 B. 定义项 C. 定义联项 D. 定义中项

【第二章】9.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守如下规则( ABCD)。 A.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B. 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 C. 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 D. 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第二章】10.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B)。

A.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同语反复 D. 定义循环

【第二章】11.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CD)。

A.定义过宽 B. 定义过窄 C. 同语反复 D. 定义循环

【第二章】12.违反“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B)。

A. 定义含混

B. 以比喻代定义 C. 同语反复 D. 定义循环

【第二章】13.划分是由( ABC)三个部分构成的。 A.划分的母项 B. 划分的子项 C. 划分的根据 D. 划分的结论

【第二章】14.对概念进行划分必须遵守如下规则( ABC)。 A.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B. 划分的子项必须相互排斥

5

C. 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 D. 划分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第二章】15.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B)。 A. 划分不全 B. 多出子项 C. 子项相容 D. 混淆根据

【判断正误】

【第一章】1、“逻辑”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正确】 【第一章】2、逻辑学是一门没有阶级性科学。【正确】 【第一章】3、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的科学。【正确】 【第一章】4、逻辑学是一门有阶级性的科学。【错误】 【第一章】5、逻辑学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正确】

【第一章】6、逻辑学为人们获得新知识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工具。【正确】 【第一章】7、任何逻辑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正确】 【第二章】8、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正确】 【第二章】9、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正确】 【第二章】10、任何语词都能表达概念。【错误】

【第二章】11、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错误】 【第二章】12、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之间是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正确】 【第二章】13、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正确】 【第二章】14、根据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原理“市人民法院”可以概括“人民法院”。【正确】

【第二章】15、根据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原理“市人民法院”可以限制“区人民法院”。【错误】

16, 在“我们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中,“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错误)

17,逻辑学是一门有阶级性、民族性的科学(错误)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8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