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试题:(十九)、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2 08: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十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卷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2007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高于北方 B.第二阶梯高于第三阶梯 C.东部低于中部 D.安徽高于湖南

解析:读图可知,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低碳区和相对低碳区,而北方大部分省区属于相对高碳区。因此,南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

答案:A

2.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 C.森林覆盖率较高

成为低碳区。

答案:A

B.能源需求量少 D.环境承载力高

解析:乙省为广东省,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较低,所以该省

3.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技术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解析:甲省为山西省,油气储量少,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影响较小;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该省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煤炭产业链的延伸虽然有助于提高附加值,但也有可能加重环境污染;随着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可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C

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读我国a、b两经济区(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a、b两经济区(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有利于三大经济区(带)的合作,这种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有

①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加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力度 ②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与互惠互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自然资源、人口的均匀分布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④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中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中a、b两经济区,横跨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但不能加强中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应该是东部的辐射带动作用。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口也不可能均匀分布。

答案:A

5.下表为图示地区部分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Q”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和与海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分别是 地区 Q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 1 0.42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 1 0.84 0.92 0.85 0.91 0.92 0.71 0.91 1 0.89 0.69 0.77 0.66 0.54 0.60 1 0.91 0.94 0.89 0.69 0.75 1 0.96 0.93 0.88 0.71 1 0.94 0.82 0.74 1 0.81 0.88 1 0.61 1 地区 0.27 0.84 0.47 0.92 0.89 0.76 0.85 0.69 0.91 0.58 0.91 0.77 0.94 0.96 0.54 0.92 0.66 0.89 0.93 0.94 0.82 0.71 0.54 0.69 0.88 0.82 0.81 0.32 0.91 0.60 0.75 0.71 0.74 0.88 0.61

A.滇 桂

B.闽 粤

C.湘 川

D.琼 赣

解析:根据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可知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一定是数值小的省,为云南(滇);与海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一定是数值大的省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答案:A

西气东输管道通过了我国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沿线地貌单元交错、地质条件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是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由于管道施工、伴行道路的建设等对原始地貌

及植被的破坏,会对管道沿线的水土流失起到加剧作用,因此,管道沿线的水土保持任务十分艰巨。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西气东输一线管道经过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轮南至哈密段 B.嘉峪关至武威段 C.靖边至临汾段 D.郑州至南京段

解析:靖边至临汾段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C

7.根据管道沿线所经地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式和防汛固沙工程措施。下列措施适宜在新疆推广的是

A.草方格固沙 C.修建排水沟

B.修建截水墙、挡土墙 D.浆、干砌石结构的护坡

解析: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新疆地区以沙漠和草原景观为主,因此为防止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适宜采用草方格固沙的工程措施。

答案:A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Ⅰ所示甲、乙、丙、丁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Ⅱ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Ⅱ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Ⅰ所示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根据图Ⅱ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Ⅱ所示的生态现象出现在乙地。

答案:B

9.治理图Ⅱ所示地区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

C.禁止放牧 D.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图Ⅱ所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导致的。因此,退牧还草,建设人工草场是合理的措施。该地区自然植被为草原,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禁止放牧不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应为合理放牧。

答案:B

读黄河三角洲钓口地区1986~2004年海岸线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地区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出现土壤盐碱化。

答案:C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解析:此处地处于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地下水水位高,干旱季节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极易

11.影响图示地区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B.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C.河流流量大减 D.人为破坏大堤

解析:海岸线明显后退,说明泥沙淤积数量减少。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所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影响该地海岸线变迁。

答案:B

渭干河流域位于天山山脉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水量较大的河流之一。该流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全靠灌溉,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读渭干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四县,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

A.拜城 B.新和 C.库车 D.沙雅

解析:新和县位于山前冲(洪)积扇上,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有渭干河流经,且渭干河在新和县上游汇集了众多支流,径流量较大,加之夏半年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业生产条件最好。

答案:B

13.渭干河曾经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但目前已无水流入塔里木河中。推测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大幅度减少,蒸发旺盛 C.水利设施的修建,过度引水

B.地质灾害频繁,河水下渗量增加 D.人们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渭干河流域位于气候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中,结合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征可判断,导致渭干河目前没有汇入塔里木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剧,水库及引水设施的修建、大量引用河水致使渭干河干涸,以及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存在渠系严重渗漏、大水漫灌、工农业生产单位耗水量偏高等问题。

答案:C

区域城市规模(通常指某类城市人口总量)分布主要有三种模式:首位分布模式(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比起其他相邻位次城市的差距大得异乎寻常的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即在一个国家或区域里,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即位序数字越大,规模越小)。介于前述两者之间的是过渡分布模式。读图,完成14~16题。

14.根据材料和图分析,首位分布模式、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和过渡模式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解析: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规模差距最大的是乙,因此乙表示首位分布模式;而甲图中,城市大小排位顺序数字与其规模呈现显著的反向相关,因此甲表示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则丙表示过渡模式。

答案:D

15.区域城市规模分布为乙模式的国家,其位序为“1”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是

A.城市交通拥挤 B.城市劳动力缺乏 C.城市空心化

D.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解析:位序为“1”的城市人口规模远大于位序为“2”的城市,说明该地区人口过度集中在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易出现交通拥堵、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

答案:A

16.丙模式

A.位序前三位城市规模差异较小 C.人口集中在位序第1位的城市

答案:A

B.城市化水平较低 D.无“城市病”问题

解析:丙模式中,位序1、2、3的城市人口规模差距较小,通过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其他选项是否正确。

鹤岗是一座老工业基地,也是欠发达地区,曾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其自身发展也处在了难以为继的地步。2011年鹤岗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的支持给鹤岗注入了活力,“抢抓新机遇,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成为鹤岗重铸辉煌的当务之急。据此完成17~18题。

17.鹤岗市的优势资源是

A.铁矿 B.有色金属矿

答案:C

C.煤炭 D.铜矿

解析:鹤岗市是我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城市,煤炭资源丰富。

18.鹤岗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8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