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4-15 19: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论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关系

马鞍山市第十九中学 桂中华

摘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本质规定。本文试从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关系来分析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个人发展、集体发展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所树立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今发展理论中最为宝贵的思想财富。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高价值取向,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活动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水平为衡量社会进步状态的根本尺度,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本质规定。但是,由于一些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研读不够,粗略的认为“以人为本”就是把个人发展、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使得集体主义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利己主义思潮开始影响着社会风气,为图个人发展而忽视集体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环境,重新审视和深刻理解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关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于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以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理论战线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以人为本”中的“人”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个人”

“以人为本”是一些利己主义者利己行为的“理论依据”。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⑴可见,以人为本中的“人”涵盖了个人、群体、社会。以人为本中的“本”,是指在人和物的关系中,人具有首要的、最重要的、第一位的价值。这是为了区别“以物为本”的价值观,而不是倡导利己行为。

“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在人财物、天地人和事权人的价值关系中,把人以外的客体,视为第一的和最重要的价值要素。在“以物为本”的价值观看来,人之外的钱、财、事、权,比人的价值要高。因此,持有“以物为本”价值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就把追逐金钱、追逐权力看做是第一重要的事。这种“以物为本”的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金钱、财物和权力的社会异化现象。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进一步把发展观的视角从“物”转向了“人”,转向了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实现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⑵所以,“以人为本”虽然也强调个人发展,但个人发展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人民和国家这个集体的发展。

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思想体系中,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我们不反对个人发展,甚至不反对追求个性。个性是每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特性,“其基本内涵是指个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及其特点。”⑶人不是奴性的人,而是有独立个性、能支配自己命运的人。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人们有所创新、创造和发明的前提,也是一个社会自由、民主、文明的标志。因此,毛泽东说:“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⑷

个人发展是人的本能。“人是真正发展的动物。”“人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也是一种生物,然而它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生物,能够通过思想和行动改变世界以实现自己的需要和目的。”⑸过去,由于“左”的影响,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偏见,似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讲社会,不讲人;只关注社会的发展,不关注人的发展。任何个人发展的行为都被扣了“帽子”,遭到了批判。新的科学发展观把人放到了首位,人的问题已成为党、政府、广大干部、群众所关注、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个体的人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具体创造者和承担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具体创造者和承担者,是社会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具体承载主体。”⑹无论从现实出发还是从道义出发,都应把承认和肯定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及其权利诉求作为基本的前提和基点。应当承认群体和社会之结成与存续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要求使然。任何个人都应享有作为人的权利,对任何个人的正当权利都应给予合理尊重;既要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共同性,又要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个性差异;对与人(包括群体、社会)有关的事物,都是人的延伸和泛化,如自然、资源、环境等,都应注入人性化的精神和理念,给予人性化的思考和关怀。

三、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相互统一

个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个人学会他所处的集体之中的文化和规范的过程,而个人的这种学习也只能在集体当中进行。用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的术语来说,人的发展既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个人活动与集体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集体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集体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集体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集体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英国著名学者、文学家克莱夫·贝尔指出:一个文明人造不成一个文明社会。“只有在众多的

文明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核心向外放射光芒、渗溢甘露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一个文明的社会。” ⑺

群体是集体的人或人的集体。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生存和发展要结为群体。群体是与人生活紧密关联的社会环境。群体虽然由个体的人所结成,但群体一旦形成,便获得一种独立存在的地位和力量,这种力量造成个体的人对其的依赖性,人不能外乎群体而生活。而“保持集体主义的生命力,对于集体来说,应当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为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并使人们在不断进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⑻

事实上,集体利益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利益的集合,本质上是每个成员利益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个人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和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个人在社会和集体中的活动,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他提供给集体和社会的价值越大,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越快,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这就启示我们,在选择和确立个人价值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指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两个永无止境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⑼

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代表不同价值体系的思想空前活跃,这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冲击和挑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指导当前中国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它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回答一系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律和要求的反映,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指南。我们既反对盲目的纯集体主义,也反对自私的个人主义。我们应当高度评价和深刻了解它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它贯彻到发展实践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⑴《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章第19页。 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章第29页。 ⑶许全兴:《当代中国需要个性解放》,载《现代哲学》,2001年第1期。 ⑷《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08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⑸《人的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⑹史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载《理论前沿》,2007年第10期。 ⑺【英】克莱夫·贝尔著,张静清、姚小玲译:《文明》,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4页。 ⑻高永芳:《科学把握集体主义的本质》,载《理论前沿》,2005年第17期。 ⑼《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6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8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