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中线测量

更新时间:2024-05-03 02: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第十一章 道路中线测量

本章摘要:道路中线测量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具体地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里程,供设计和施工之用。

§11-1 概述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1.道路组成

道路是一个空间三维的工程结构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其中线在水平面的投影就是平面线形。在路线方向发生改变的转折处,为了满足行车要求,需要用适当的曲线把前、后直线连接起来,这种曲线称之为平曲线。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要素组成。圆曲线是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缓和曲线(回旋线)是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两不同半径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我国公路缓和曲线的形式采用回旋线。

2. 道路中线测量

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具体地敷设到地面上去,并标定出其里程,供设计和施工之用。道路中线测量也叫中桩放样。

§11-2 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摘要内容:在路线测设时,应先选定出路线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是路线改变方向时相邻两直线的延长线相交的点,称之为交点。在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对于确定的交点位置,如果需要在实地标定下来,可采用放点穿线法、拨角放线法、坐标放样法等。

路线测量时,当相邻两交点间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或延线上定出一点或数点,以供交点测角、量距或延长直线时瞄准之用,这样的点称为转点。 讲课重点:路线与导线概念。

讲课难点:路线与导线之间几何关系、直线确定方法。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交点的测设

1.放点穿线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地形图上的测图导线点与纸上路线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在实地将路线中线的直线段测设出来,然后将相邻直线延长相交,定出地面交点桩的位置。

具体测设步骤如下: (1)放点

在地面上测设路线中线的直线部分,只需定出直线上若干个点,即可确定这一直线的位置。 (说明:路线中线点与测量导线关系。采用支距法、极坐标法或其它方法。支距法放点,即垂直于导线边、垂足为导线点的直线与纸上定线的直线相交的点;极坐标法放点,即选择能够控制中线位置的任意点;测图导线边与纸上定线的直线相交的点。)

1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2)穿线

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临时点的直线。穿线可用目估或经纬仪进行。 (3)交点

当相邻两直线在地面上定出后,即可延长直线进行交会交出交点。 2.拨角放线法

(1)在地形图上量出纸上定线的交点坐标,反算相邻交点间的直线长度、坐标方位角及路线转角。 (2)将仪器置于路线中线起点或已确定的交点上,拨出转角,测设直线长度,依次定出各交点位置。

3.坐标放样法

交点坐标在地形图上确定以后,利用测图导线按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将交点直接放样在地面上。 (说明:拨角放线法这种方法外业工作迅速,但拨角放线的次数愈多,误差累积也愈大,故每隔一定距离应将测设的中线与测图导线联测,以检查拨角放线的质量。坐标放样法外业工作更快,由于利用测图导线放点,故无误差累积现象。) 二、转点的测设

1.在两交点间设转点

例:设JD5、JD6为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ZD′为粗略定出的转点位置。将经纬仪置于ZD′,用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JD5—ZD′于JD6′。若JD6′与JD6重合或量取的偏差f在路线容许移动的范围内,则转点位置即为ZD′,这时应将JD6移至JD6′,并在桩顶上钉上小钉表示交点位置。

(说明:当偏差f超过容许范围或JD6不许移动时,则须重新设置转点。设e为ZD′应横向移动的

距离,仪器在ZD′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距离a、b,则e=af/(a+b),直角三角形相似)

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设转点

例:设JD8、JD9互不通视,ZD′为其延长线上转点的概略位置。将经纬仪置于ZD′,盘左照准JD8,在JD9处标出一点;盘右再瞄准JD8,在JD9处也标出一点,取两点的中点得JD9′。若JD9′与JD9重合或偏差f在容许范围内,即可用JD9′代替JD9作为交点,ZD′即作为转点。否则应调整ZD′的位置重设转点。设e为ZD′应横向移动的距离,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距离a、b,则e=af/(a-b)

§11-3 路线转角的测定和里程桩设置

摘要内容:转角是指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以α表示,转角有左右之分。位于延长线右侧的,为右转角?y;位于延长线左侧的,为左转角?z。转角可直接测量或测量交点坐标反算。

里程桩的设置是标定道路中线具体位置的工作。 讲课重点:转角概念、里程桩类型 讲课难点:中桩的设置桩距及精度要求。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路线转角的测定

1.转角:是指交点处后视线的延长线与前视线的夹角,以α表示。

(说明:转角有左右之分,位于延长线右侧的,为右转角αy;位于延长线左侧的,为左转角αz。

2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在路线测量中,转角通常是通过观测路线右角β计算求得。

当右角β<180o时,为右转角αy=180o-β

当右角β>180o时,为左转角αz=β-180o 2.右角β的测定

(说明:使用精度不低于J6级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一个侧回,两个半侧回所测角值相差的限差视公路等级而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限差为±20″以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限差为±60″以内,如果限差在容许范围内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3.右角β的分角线测定

由于测设曲线的需要,在右角测定后,保持水平度盘位置不变,在路线设置曲线的一侧定出分角线方向。

(说明:计算分角角度;放样角度;望远镜所指方向有时会指在相反的方向,这时需倒转望远镜,在设置曲线一侧定出分角线方向。

4.路线角度闭合差的检核

(1)当路线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可按附合导线计算角度闭合差。若闭合差在限差之内,则可进行闭合差调整。

(2)当路线未与高级控制点联测时,可每隔一段距离,观测一次真方位角,用来检核角度闭合差。 (3)为了及时发现测角错误,可在每日作业开始和收工前用罗盘仪各观测一次磁方位角,与以角度推算的方位角相核对。

5.距离观测

(1)在角度观测后,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以检核中线测量钢尺量距的结果。 (2)当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可以将全站仪架设在交点上,直接测量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也可以将全站仪架设在坐标已知的导线点上,测出交点的坐标,通过计算得到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 二、里程桩设置

标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 1.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要求

道路中线的边长测量要求同导线测量。

(1)中线上设有里程桩,里程桩亦称中桩。桩上写有桩号,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如某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为1234.56m,则桩号记为k1+234.56。

(2)中桩的设置应按照规定满足其桩距及精度要求。 (说明:中桩桩距应按表的规定执行。

中桩间距表

直线(m) 平原微丘区 ≤50 山岭重丘区 ≤25 不设超高的曲线 25 R>60 20 曲线 60≥R≥30 10 R<30 5 3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中桩平面桩位精度表 中桩位置中误差(cm) 公路等级 平原微丘区 高速、一、二级 三、四级 ≤±5 ≤±10 山岭重丘区 ≤±10 ≤±15 曲线测量闭合差 纵向闭合差 公路等级 平原微丘区 高速、一级 二、三、四级 1/2000 1/1000 山岭重丘区 1/1000 1/500 平原微丘区 10 10 山岭重丘区 10 15 纵向闭合差(cm) 曲线偏角 闭合差 (″) 60 120 平原微丘区 ≤10 ≤20 山岭重丘区 ≤20 ≤30 桩位检测之差(cm) 2.里程桩设置 (1)分类

里程桩包括路线起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和一系列加桩,还有起控制作用的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主点桩、桥梁和隧道轴线桩、断链桩等。

按其所表示的里程数,里程桩又分整桩和加桩两类。 (2)整桩

按规定每隔20m或50m设置桩号为整数的里程桩。百米桩和公里桩均属整桩。 (3)加桩

分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等。

(说明:凡下列位置应设加桩:路线纵、横向地形变化处;路线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构造物处;土质变化及不良地质地段起、终点处;省、地(市)、县级行政区划分界处;土地种类变化处;改建公路变坡点、构造物和路面面层类型变化处。加桩应取位至米,特殊情况可取位至0.1m。对于人工构造物,在书写里程时,要冠以工程名称如“桥”、“涵”等。在书写曲线和关系加桩时,应在桩号之前加写其缩写名称。)

(3)断链桩

宜设于直线段,不得设在桥梁、隧道、立交等构造物范围之内。断链桩上应标明换算里程及增减长度。

平曲线主点名称及缩写表

名 称 交点 转点 圆曲线起点 圆曲线中点 圆曲线终点 简 称 直圆点 曲中点 圆直点 汉语拼音缩写 JD ZD ZY QZ YZ 英语缩写 IP TP BC MC EC 4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公切点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直缓点 缓圆点 圆缓点 缓直点 GQ ZH HY YH HZ CP TS SC CS ST 3.测量标志 (1)测量标志

①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②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断链桩及其他构造物控制桩等。一般控制桩为5×5×(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③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示桩。标志桩为(4~5)×(1~1.5)×(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

(2)桩志的埋设

①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②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③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被指示桩。

④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用红油漆标注“○”(直径5cm)记号。

⑤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桩志的书写

①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②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极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及桩号。

③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 ④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⑤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

5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 (4)水准点桩

①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混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

②位于山区岩石地段的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岩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物的项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画上“回”(8cm×10cm)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挫成球面,水准点桩与主要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其球形顶面应刻成“+”字记号。

③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时尽量利用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前面应冠以D;如同一编号水准点需增加,增加的水准点后应冠A、B......。 ④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

(5)桩志的保护

①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40cm×40cm×40cm土堆或石堆并利用明显参照物作为指向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桩志简图。

②一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终点桩及其它控制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

(6)标旗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水准点等,应设置标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m。

4.测量记录

(1)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

(2)测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

(3)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

(4)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 (5)采用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输出与手簿相同的内容及各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

(6)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时,对输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

(7)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11-4 圆曲线测设

摘要内容:圆曲线是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圆弧线,其测设一般分两步进行。先测设对圆曲线起控制作用的主点桩,即圆曲线的起点(ZY)、中点(QZ)和终点(YZ);然后在主点桩之间进行加密,按规定桩距

6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测设圆曲线的其它各点,称之为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讲课重点: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测设。 讲课难点: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

设交点JD的转角为α,圆曲线半径为R,则圆曲线的测设元素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切线长曲线长外 距切曲差??2???L?R??180? ????E?R?sec?1??2????D?2T?L?T?Rtan

?二、圆曲线主点测设 1.主点里程的计算

交点JD的里程是由中线丈量中得到,根据交点的里程和圆曲线测设元素,即可推算圆曲线上各主点的里程并加以校核。

ZY里程?JD里程?TYZ里程?ZY里程?LQZ里程?YZ里程?L/2JD里程?QZ里程?D2??? ????(校核)??(注意:圆曲线终点里程YZ应为圆曲线起点里程ZY加上圆曲线长L,而不是交点里程加切线长T,即YZ里程≠JD里程+T。因为在路线转折处道路中线的实际位置应为曲线位置,而非切线位置。)

2.主点的测设 定向、量距。 三、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1.圆曲线测设的基本要求

应按曲线上中桩桩距的规定进行加桩,即进行圆曲线的详细测设。中线测量中一般均采用整桩号法。 (1)整桩号法:将曲线上靠近曲线起点的第一个桩凑成为l0倍数的整桩号,然后按桩距l0连续向曲线终点设桩。这样设置的桩均为整桩号。

(2)整桩距法:从曲线起点和终点开始,分别以桩距l0连续向曲线中点设桩,或从曲线的起点,按桩距l0设桩至终点。

(3)对中桩量距精度及桩位限差应符合规定;曲线测量闭合差也应符合规定。 2.圆曲线详细测设的方法 (1)切线支距法

建立直角坐标:以圆曲线的起点ZY或终点Y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轴,过原点的半径方向为y

7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轴。

曲线上各点坐标x、y计算:设Pi为曲线上欲测设的点位,该点至ZY点或YZ点的弧长为li,φi为li所对的圆心角,R为圆曲线半径,则Pi的坐标:

xi?Rsin?i?li180?????; ( ) ?iR?yi?R(1?cos?i)?? 例: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坐标。

切线支距法计算表

桩 号 ZY k3+114.05 +120 +140 +160 +180 QZ k3+181.60 +200 +220 +240 YZ k3+249.14 各桩至ZY或YZ的曲线长度(li) 0 5.95 25.95 45.95 65.95 49.14 29.14 9.14 0 圆心角(φi) 0°00′00″ 1°08′11″ 4°57′22″ 8°46′33″ 12°35′44″ 9°23′06″ 5°33′55″ 1°44′44″ 0°00′00″ xi (m) 0 5.95 25.92 45.77 65.42 48.92 29.09 9.14 0 yi (m) 0 0.06 1.12 3.51 7.22 4.02 1.41 0.14 0 (2)偏角法 偏角法是以圆曲线起点ZY或终点YZ至曲线任一待定点Pi的弦线与切线方向之间的弦切角(这里称为偏角)?i和弦长ci来确定Pi点的位置。

li90??ili3?i?;?i?;ci?2Rsin;?i?li?ci? 2R?2224R?i例: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设桩,计算各桩的偏角和弦长。 偏角法计算表

各桩至ZY或YZ的桩 号 曲线长度li(m) ZY K3+114.05 +120 +140 +160 +180 QZ K3+181.60 0 5.95 25.95 45.95 65.95 偏角值 ° ′ ″ 0 00 00 0 34 05 2 28 41 4 23 16 6 17 52 偏角读数 ° ′ ″ 0 00 00 0 34 05 2 28 41 4 23 16 6 17 52 6 27 00 67.55 6 27 00 353 33 00 18.40 18.40 相邻桩间 弧长(m) 0 5.95 20 20 20 1.60 相邻桩间 弦长(m) 0 5.95 20.00 20.00 20.00 1.60 8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200 +220 +240 YZ K3+249.14 49.14 29.14 9.14 0 4 41 33 2 46 58 0 52 22 0 00 00 355 18 27 357 13 02 359 07 38 0 00 00 20 20 9.14 0 20.00 20.00 9.14 0 §11-5 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测设 摘要内容:主要介绍回旋线几何要素及计算方法。 讲课重点:切线角、带缓和曲线时的切线支距法。 讲课难点:基本型平曲线几何要素。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缓和曲线

1.回旋线 (1)回旋线定义

曲率半径随曲线长度增长而成反比地均匀减小的曲线,即在回旋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与曲线的长度l成反比。

(说明:回旋线是曲率随着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 (2)基本公式

r?c;或rl?c l式中:r为回旋线上某点的曲率半径(m);l为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c为常数。 (说明:为了使上式两边的量纲统一,引入回旋线参数A,令A2=c,A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则回旋线基本公式为

rl?A2

2.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曲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研究表明:汽车等速行驶,以不变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方程是回旋线。

(说明:汽车匀速从直线进入圆曲线(或相反)其行驶轨迹的弧长与曲线的曲率半径之乘积为一常数。这一性质与数学上的回旋线正好相符。)

在缓和曲线的终点HY点(或YH点),r=R,l=ls缓和曲线全长),则:

r l =R ls= A2

3.切线角公式 (1)建立直角坐标

以回旋线起点ZH或终点H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轴,过原点的曲线内侧方向为y轴。 (2)切线角公式

切线角:回旋线上任一点P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称为切线角,用β(或τ)表示。

9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说明:β(或τ)角值与P点至曲线起点长度l所对应的中心角相等。) 切线角公式:

在P处取一微分弧段dl,所对的中心角为dβ=dl/r=l?dl/ A2,当l=0 ,β=0,积分得:

l2 ??

2A2以r?l=R?ls=A2代入,β有不同的表达式。

缓和曲线角:

取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ls代入上式中: ?0?ls90ls(rad)??(?) 2R?Rβ0即为缓和曲线全长ls所对的中心角即切线角,亦称缓和曲线角。 4.参数方程

P的坐标为(x,y),则微分弧段dl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dx?dl?cos???

dy?dl?sin??将上式积分并将sinβ,cosβ用级数展开整理,用A和l表示,对x和l积分,即得用r和l表示的直角坐标(x,y)方程:

?l3l5x?l?????24?40r3456r ? 246llly??????34?6r336r42240r?5.其他要素

(1)P点的弦偏角δ与弦长a: ??arctan? x?

ya?sin?????y?(2)P点的曲率圆圆心的坐标M(xm,ym):

xm?x?r?sin?? ?

ym?r?cos??y?(3)长切线长(OQ)TL与短切线长(PQ)TK:

TL?x?y?cot???

y?TK??sin??6.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要素

(1)平曲线连接方法

10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R?P2; BO?R?P1 ,则CO???cos2cos2BC?BO?CO?(P1?P2) (B) cos?2(5)ΔABC中

BC?sin?AB???sin?90???2? ?将(B)式代入,得:

AB?P1?P2???P?P2??sin?90?????cos?1

??22sin???cos?sin?cossin?22P1?P2 sin??P1?P2?即 AB?AC?代入(A),即得:

P1?P2??T?(R?P)tan?q?11???12sin??ls1+ls2 切线: ?;曲线长:LH?(???01-?02)R180?P?P??T?(R?P)tan?q?21222?2sin??当

lSA?lSB时,可得出同样结论。

(二)两端设有缓和曲线的切基线圆曲线半径的反算

切基线对称基本型曲线。

1.为计算方便,可将其视为两个非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在公切点GQ处首尾相连而成。 2.对于JDA,lS1?ls,lS2?0

则:T11?(R?P)tan?12?q??pp;T1?Rtan1? sin?12sin?1 16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3.对于JDB,lS1?0,lS2?lS

则:T2?Rtan4.又T1?T2?AB

2?1?2?lS1???1??即:R?tan?tan??????AB 2224Rsin?sin???12??2?1?2?21?lS??1?将上式整理为R的一元二次方程:?tan?tan??0 ??R?AB?R????22???sin?1sin?2?242?11?lS???tan令 :a?tan;b??AB; c?????24 sin?sin?2212???22??pp;T22?(R?P)tan2?q?

2sin?2sin?2?1?2?b?b2?4a?c则 : R?

2a测设时,从A及B向前分别量出T11及T22定出ZH及HZ,在AB方向量T1或T2定出GQ,即可详细测设曲线。

§11-7 复曲线的测设

摘要内容:复曲线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半径的同向曲线相连而成的曲线。复曲线一般有三种情况:即I型不设缓和曲线;Ⅱ型两端设缓和曲线而中间省略缓和曲线;Ⅲ型两端和中间都设缓和曲线,即卵型曲线情况。I型可以按Ⅱ型当两段缓和曲线长度为0的特例。 讲课重点:Ⅱ型两端设缓和曲线而中间省略缓和曲线。 讲课难点:Ⅲ型两端和中间都设缓和曲线,即卵型曲线情况。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I型复曲线

不设缓和曲线的复曲线是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圆曲线组成。设JD为C,由图可知:AB= T1+T2= R1tan(α1/2)+ R2tan(α2/2)。

三角形关系:AC?sin?2sin?1AB;BC?AB sin?sin?2几何关系:T??T1?AC;T??T2?BC;L?L1?L2

1测设时,从JD沿两切线方向量出AC和BC定出A、B两点,从A及B向前分别量出T1及T2定出ZY及YZ,在AB方向量T1或T1定出YY。即可详细测设曲线。

17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二、Ⅱ型复曲线

已知AB长度、α1和α2。曲线两端分别设有缓和曲线ls1和ls2,为使两圆曲线R1和R2在公切点(GQ)直接衔接,两缓和曲线的内移值必须相等,即p1=p2=p,则:

ls21ls22 p??24R124R2(1)若R2> R1,一般应先选定ls1,再计算ls2和R2:

?R2?24R2p???R1?T1?(R1?p1)tan1??2? ; ? T2R2??p2??T2?AB?T1??2?tan?2?ls2?ls1?(2)R1> R2,一般应先选定ls2,再反算ls1和R1:

??ls22??2?AB??R?tan??224R?2AB?TBls22?2??R1??p1????24R2? tan1tan1?22??R1ls1?ls2?R2?按此推算出的R1和ls1不能取整,检查R1、R2、ls1、ls2的规定及其它曲线要素,若不满足时应重新选定并试算,必要时应调整路线导线。 三、Ⅲ型复曲线

1.已知条件:

设两圆曲线偏角分别为α1和α2,基线长为AB。若先拟定R1、ls1和ls2, 2.确定R2

(1)计算第一圆曲线设回旋线后的内移值P1; (2)公切点(c)处对应的切线长T1=(R1+P1)·tan(α1/2); (3)第二个圆曲线设回旋线后公切点(c)对应的切线长:

T2= AB- T1=(R2+P2)·tan(α2/2);

从而得:R2?P2?AB?T1AB?T1,并令RP? ;

tan(?2/2)tan(?2/2)2则: R2+P2= Rp ;又:P2?ls2/24R2 联解上两式便可得:R2?(Rp?RP?ls2/6)/2

22之后便可计算曲线要素,对照规范进行检查调整,最后计算曲线控制桩里程桩号。

18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3.中间回旋曲线 (1)构图条件

MB为一缓和曲线,M、A、B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切线分别为MN、AU、BN;TAc1是半径为R1的圆曲线,并在A点与缓和曲线相切,c2BS是半径为R2的圆曲线,并在B点与缓和曲线公切。

(2)公式推导

令MA=l1,MB=l2,则AB=l2-l1=lF,即为卵型曲线中间回旋线长度。 该回旋线参数:A?R1?l1?R2?l2

若令:1?1?1?R1?R2(两圆曲线的曲率差),

RFR2R1R1?R2则得另一常用计算式:A?RF?lF 4. Ⅲ型复曲线设计

对于Ⅲ型复曲线,先根据控制条件设置两端的圆曲线,并拟定两端的回旋线长ls1、ls2后,原公切点c产生相对位移△P(两圆曲线错开)。如△P值合适,即以PF=△P插入中间回旋线,其长度为:

lF?24?RF??P 或将R?R1?R2,?P?ls2FR1?R2224R2?l代入,则:lF?24R12s1R1?ls2?R2?ls1

R1?R222△P值不合适,由此得出的lF可能出现太长而容纳不下,或lF太短以致曲线率变化过急的情况。此时可以:调整两端缓和曲线长度;调整某一曲线交点位置从而得出符合规范下列要求的PF。

下面给出关于中间回旋线特性的结论:

(1)回旋线两端点的曲线半径分别与相应的圆曲线半径一致; (2)较小半径圆曲线对于大半径圆曲线应内移一定距离;

(3)回旋线被原分切点中分,即以回旋线长的一半分别插入两圆曲线内,AQ=QB= lF/2; (3)回旋线中点通过内移距离PF的中点为Q,即c1Q=Qc2=PF/2。

§11-8 回头曲线的测设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回头曲线要素计算

1.转角180°<α<360°时

?360?????T?(R?p)tg????q 2??当T为正值时,交点位于直线范围(图a);当T为负值时,交点位于切线范围内(图b,应用于

19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立交)。

2.当360°≤α<540°时(螺旋线)

???360?T?(R?p)tg??2?不论α为任何角度,回头曲线总长L为:

????q ?L?二、回头曲线的测设

?R180?(??2?)?2ls??180??R?ls

若能在现场定出交点,可由交点量T长定出ZH、HZ点。如无交点,如图示,在ZH、HZ点附近设置副交点B、C,测出转向角θ1、θ2及BC长度,按此推算BA、CA长度,由BD=T-BA、CE=T-CA(图中D、E分别为ZH、HZ点),便可在B、C点分别定出ZH、HZ点。

§11-9 道路中线逐桩坐标的计算

摘要内容:交点JD的坐标XJD、YJD已经测定(如采用纸上定线,可在地形图上量取),路线导线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S按坐标反算求得。在各圆曲线半径R和缓和曲线长度ls后,根据各桩的里程桩号,计算出相应的坐标值X、Y,称为中线逐桩坐标。

讲课重点:路线转角、交点间距、曲线要素及主点桩计算;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复曲线坐标计算。 讲课难点:复曲线坐标计算。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1.路线转角、交点间距、曲线要素及主点桩计算

设起点坐标JD0(XJ0,YJ0),第i个交点坐标为JDi(XJi,YJi),i?1,2,?,n,则 坐标增量 DX?XJi?XJi?1 DY?YJi?YJi?1 交点间距 S?象限角 计算方位角A

(DX)2?(DY)2

??arctgDY DXDX?0,DY?0,DX?0,DY?0,A??

A?180??DX?0,DY?0,DX?0,DY?0,转角

A?180??

A?360?? ? i?Ai?Ai?1

?i为“+”路线右转,?i为“—”路线左转。

20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精度要求较高,在应用传统公式时,必须注意取舍误差,否则会影响计算精度。如p、q、x、y等均为级数展开式,应增大项数。

2.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JD(XJ,YJ),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A1和A2。 (1)ZH(或ZY)点坐标:

XZH?XJ?Tcos(A1?180)??

YZH?YJ?Tsin(A1?180)?XHZ?XJ?TcosA2??

YHZ?YJ?TsinA2?(2)HZ(或YZ)点坐标:(3)直线上任意点坐标

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ZH、HZ表示曲线起、终点里程, 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X?XJ?(T?ZH?L)?cos(A1?180)??

Y?YJ?(T?ZH?L)?sin(A1?180)?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3.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1)不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X?XJ?(T?L?HZ)?cosA2??

Y?YJ?(T?L?HZ)?sinA2?设ZY(Xzy,Yzy),YZ(Xyz,Yyz)坐标分别已求,则圆曲线上坐标为:

90l???90l??X?Xzy?2Rsin???cos?A1?????R?R?????? 90l???90l??Y?Yzy?2Rsin??sinA????1??R????R???式中:l为圆曲线内任意点至ZY点的曲线长;R为圆曲线半径;ζ为转角符号,右转为“+”,左转为“-”,下同。

(说明:ci?2Rsin?i2,?i?li180??) R?(2)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

l5l9l13x?l????? 22446640RLs3456RLs599040RLs式中:l为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或HZ)点的曲线长;ls为缓和曲线长度。 ①ZH~HY段任意点坐标:

21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X?XZHY?YZH?30l2?x/cos???RLs???30l2???cos??A1???RLs???????30l2?x/cos???RLs???30l2???sin??A1???RLs?????????? ???(说明:x/斜边;sinδp=yp/lp,yp= lp 3 /(6Rls),βp = lp 2 /(6Rls);δp=βp /3;) ②HY~YH内任意点坐标 a. 由HY~YH时

90(l?Ls)????90l?X?XHY?2Rsin??cosA?????1?R?R???????

90(l?Ls)????90l?Y?YHY?2Rsin???sin?A1???R???R?????式中:l为圆曲线内任意点至HY点的曲线长。 b. 由YH~HY时(与a条相反)

90(l?Ls)????90l?X?XYH?2Rsin???cos?A2?180????R???R?????

90(l?L)??90l?s??Y?YYH?2Rsin???sin?A2?180???R???R?????式中:l为圆曲线内任意点至YH点的曲线长。 ③HZ~YH内任意点坐标

X?XHZY?YHZ?30l2?x/cos???RLs???30l2???cos??A2?180???RLs???????30l2?x/cos???RLs???30l2???sin??A2?180???RLs?????????? ???式中:l为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HZ点的曲线长。 4.复曲线坐标计算

缓和曲线AB的长度为LF,A、B点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M为缓和曲线AB上曲率为零的点,AB段内任意点的坐标从M点推算。

根据回旋线几何关系: (1)当R1?R2时

设A点(YH1)的坐标为(XA,YA),切线方位角AA用下式计算:

?90(Ls1?2l)?AA?A1????

?R1??式中:l为半径为R1的平曲线HY1至YH1的曲线长。 (说明:圆曲线内的角度)

22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30l1?l13?2???????XM?XA??l1?/cos?2???cos?AA?180??3?1???R40R????1?1??? 3??30l1?l1?2??????YM?YA??l?/cos?sinA?180???1???A??R??140R2?3????1?1??式中:l1?R2LF90l1 ,?1?R1?R2?R1M点的切线方位角 AM?AA???1

(说明:反求缓和曲线起点坐标;弦切角1/3,2/3关系) (2)当R1?R2时

3???30l2?l22???XM?XA????R???cos?AA??3?1???l2?40R2??/cos?????1?1??? 3??30l2?l2?2??????YM?YA??l?/cos?sinA???1???A??R??240R2?3????1?1??式中:l2?R2LF90l2 ,?1?R2?R1?R1M点的切线方位角 AM?AA???1

§11-10 用全站仪测设道路中线

摘要内容:在用全站仪进行道路中线测量时,通常是按中桩的坐标测设。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1.导线控制

(说明:对于高等级的道路工程,布设的导线一般应与附近的高级控制点进行联测,构成附合导线。联测一方面可以获得必要的起始数据——起始坐标和起始方位角;另一方面可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校核。目前,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用全站仪观测高程,如果采取对向(往返)观测,竖直角观测精度m2≤±2″,测距精度不低于(5+5×10-6D)mm,边长控制在0.5km之内,即可达到四等水准的限差要求。因此,在导线测量时通常都是观测三维坐标,将高程的观测结果作为路线高程的控制,以代替路线纵断面测量中的基平测量。)

2.中线测量

在用全站仪进行道路中线测量时,通常是按中桩的坐标测设。

§11-11 用GPS RTK技术测设公路中线

摘要内容: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方向,目前该技术日臻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及地形碎部测量等诸多工程测量

23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中。

设计和施工中进行定位放样时,在沿线布设控制网并精确测得各控制点坐标和高程,作为定线测量设置基准站的条件,然后便可开始坐标放样。为了快速而准确地放样道路中线,利用RTK技术,选择公路某一控制点作为基准站,用手持RTK接收机作为流动站,沿着施工线路按照一定间隔进行测设,就可对道路中线进行准确定位并在实地上标定出来。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GPS RTK的基本原理

RTK测量系统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构成的组合系统,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基础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

RTK基本原理是:利用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将其中一台接收机设置在基准站(也即已知点)上,另外一台或数台接收机安置在流动站(也即待定点)上,同时接收所有相同的可见GPS卫星信号,同步观测获得所需的观测数据,使用无线电传输技术把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发送到流动站上;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差分,实时地解算并得到流动站上的三维坐标;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的收敛情况,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缩短观测时间,由此提高生产效率(图)。

二、 GPS RTK的组成

1.GPS接收机

RTK测量系统中至少包含两台GPS接收机,其中一台安置在基准站上,另一台或若干台分别安置在不同的流动站上。基准站应尽可能设在测区内地势较高,且观测条件良好的已知点上。在作业中,基准站的接收机应连续跟踪全部可见GPS卫星,并将观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实时发送给流动站。

2.数据传输系统

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联系是靠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链)来实现的。数据传输设备是完成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之一,由调制解调器和无线电台组成。在基准站上,利用调制解调器将有关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然后由无线电发射台发射出去。在流动站上利用无线电接收台将其接收,并由解调器将数据解调还原,送入流动站上的GPS接收机中进行数据处理。

24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3.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的功能和质量,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的可行性、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及精度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载波相位为观测量的实时动态测量,其主要问题仍在于载波相位初始整周模糊度的精密确定,流动观测中对卫星的连续跟踪,以及失锁后的重新初始化问题。快速解算和动态解算整周模糊度技术的发展,为实时动态测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实时动态测量软件系统应具备快速解算或动态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实时解算流动站的三维坐标、求解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转换、解算结果的质量分析与评价、作业模式(静态、准动态、动态等)的选择与转换以及测量结果的显示与绘图等基本功能。 三、RTK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基本要求

1.基准站要求

作为路线定线测量,基准站的安置是顺利实施实时动态定位(RTK)测量的关键之一,所以基准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基准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基准站GPS天线周围无高度超过15°的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3)基准站应选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如建筑物屋顶、山头等,以利于GPS电台的作用距离。 (4)基准站连结必须正确,注意电池的正负极(红正黑负)。RTK作业期间,基准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5)确认输入正确的控制点三维坐标。 2.流动站要求

(1)在RTK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仪器内存容量能否满足工作需要,并备足电源。 (2)要确保手簿与主机连通。

(3)为了保证RTK的高精度,最好有三个以上平面坐标已知点进行校正,而且点精度要均等,并要均匀分布于测区周围,以便计算坐标转换参数,供线路定测工作需要。

(4)流动站一般采用缺省2m流动杆作业,当高度不同时,应修正此值。 四、 GPS RTK技术在中线放样中的应用

第一种是根据现有的各种线形中桩坐标计算软件,计算出公路中线上各桩点的坐标,然后将中桩点坐标传输到GPS控制手簿中,建立以桩号为标识符的公路放样文件,个别加桩点的坐标以手工输入法输入电子手簿。另外现场调用RTK系统中的实时放样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操作面板上的图形指示,快速放样出中桩点的点位。由于每个点测量都是独立完成的,不会产生累积误差,各点放样精度基本一致。

25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第二种是利用RTK系统中自带的道路放样模块进行操作。放样时,首先将路线的平面定线元素(起点里程、起始方位角、直线段距离、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等)输入电子手簿,背着GPS接收机,按里程桩号进行放样。这种方法简单迅速,随机性强,加桩方便,比起传统的极坐标法测设要快得多。目前的RTK系统都内嵌有道路放样模块,因此就采用第二种方式,直接输入道路曲线要素进行中桩定位。

定线放样时,一般采用1+1或1+2的作业模式,将基准站接收机设在线路控制点上,另一台或二台流动站接收机按设计坐标进行放样。放样时从电子手簿上可随时看到所在位置与放样点的偏距、方位及放样精度,满足要求时可获得放样点的高程。 五、应用GPS RTK技术进行线路定测的优点

(1)常规的中线测量总是先确定平面位置,而后再确定高程。即先放线,后做中平测量。RTK技术可提供三维坐标信息,因此在放样中线的同时也获得了点位的高程信息,无需再进行中平测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目前RTK基准站数据链的作用半径可以达到10 km以上,因此整个线路上只要布设首级控制网便可完成控制,而不必布设加密等级的控制网。只要保存好首级点,即可随时放样中线或恢复整个线路,因此也不必担心桩位的遗失而给线路测量带来困难等。

(3)在RTK定线测量中首级控制网直接与中线桩点联系,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不存在中间点的误差积累问题,因此能达到很高的精度,适合高等级线路工程的要求。

(4)RTK基准站发出的数据链信息,可供多个流动站应用,而基准站只需由1个人单独操作,这就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功效。

(5)应用RTK技术进行线路定测工作比较轻松,流动站作业员只要进入放样模式,并调出放样点,手簿软件中的电子罗盘就会引导作业员到达放样点。当屏幕显示流动站杆位和设计点位重合时,检查精度,记录放样点坐标和高程,然后标记地面点位(如打桩)。

(6)RTK技术可与常规全站仪相结合,充分发挥GPS无需通视以及常规全站仪灵活方便的优点,把两者相结合,可满足公路工程各种场合测量工作的需要,并大大加快观测速度,提高观测质量,形成新一代的线路勘测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1.道路中线测量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路线的转角?已知交点桩号如何计算路线转角?如何确定转角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3.已知路线导线的右角?:(1)?=210°42′;(2)?=162°06′。试计算路线转角值,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4.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保持原度盘位置,如果后视方向的读数为32°40′00″,前视方向的读数为

26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172°18′12″,试求出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

5.什么是整桩号法设桩?什么是整桩距法设桩?两者各有什么特点?

6.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4+300.18,测得转角?左=17°30′,圆曲线半径R=500m,若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坐标。并说明测设步骤。

7.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10+110.88,测得转角?左=24°18′,圆曲线半径R=400m,若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设桩,试计算各桩的偏角及弦长(要求前半曲线由曲线起点测设,后半曲线由曲线终点测设)。并说明测设步骤。

8.什么是正拨?什么是反拨?如果某桩点的偏角值为3°18′24″,在反拨的情况下,要使该桩点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3°18′24″,在瞄准切线方向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多少?

9.什么是虚交?切基线法与圆外基线法相比,有何优点?

10.什么是复曲线?如图11-18复曲线,设?1=30°12′,?2=32°18′,AB=387.62m,主曲线半径R2=300m。试计算复曲线的测设元素。

11.什么是回头曲线?回头曲线的测设方法有哪些?如何测设? 12.什么是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如何确定?

13.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21+476.21,转角?右=37°16′,圆曲线半径R=300,缓和曲线长ls=60m,试计算该曲线的测设元素、主点里程,并说明主点的测设方法。

14.第13题在钉出主点后,若采用切线支距法按整桩号详细测设,试计算各桩坐标。 15.第13题在钉出主点后,若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详细测设,试计算测设所需要的数据。 16.第14题在算出各桩坐标后,前半曲线打算改用极坐标法测设。在曲线附近选一转点ZD,将仪器置于ZH点上,测得ZH点至ZD的距离S=15.670m,切线正向顺时针与S直线的夹角?=15°10′12″。试计算各桩的测设角度和距离。

思考题与习题

1.道路中线测量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路线的转角?如何确定转角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3.已知路线导线的右角?:(1)?=210°42′;(2)?=162°06′。试计算路线转角值,并说明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4.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保持原度盘位置,如果后视方向的读数为32°40′00″,前视方向的读数为172°18′12″,试求出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

5.什么是整桩号法设桩?什么是整桩距法设桩?两者各有什么特点?

6.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4+300.18,测得转角?左=17°30′,圆曲线半径R=500m,若采用切线支距法并按整桩号法设桩,试计算各桩坐标。并说明测设步骤。

7.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10+110.88,测得转角?左=24°18′,圆曲线半径R=400m,若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设桩,试计算各桩的偏角及弦长(要求前半曲线由曲线起点测设,后半曲线由曲线终点测设)。并说明测设步骤。

8.什么是正拨?什么是反拨?如果某桩点的偏角值为3°18′24″,在反拨的情况下,要使该桩点方

27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3°18′24″,在瞄准切线方向时,度盘读数应配置在多少?

9.什么是虚交?切基线法与圆外基线法相比,有何优点?

10.什么是复曲线?如图10-16复曲线,设?1=30°12′,?2=32°18′,AB=387.62m,主曲线半径R2=300m。试计算复曲线的测设元素。

11.什么是回头曲线?回头曲线的测设方法有哪些?如何测设? 12.什么是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如何确定?

13.已知交点的里程桩号为k21+476.21,转角?右=37°16′,圆曲线半径R=300,缓和曲线长ls采用60m,试计算该曲线的测设元素、主点里程以及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并说明主点的测设方法。

14.第13题在钉出主点后,若采用切线支距法按整桩号详细测设,试计算各桩坐标。 15.第13题在钉出主点后,若采用偏角法按整桩号详细测设,试计算测设所需要的数据。

16.第14题在算出各桩坐标后,前半曲线打算改用极坐标法测设。在曲线附近选一转点ZD,将仪器置于ZH点上,测得ZH点至ZD的距离S=15.670m,切线正向顺时针与S直线的夹角?=15°10′12″。试计算各桩的测设角度和距离。

2.测量标志 (1)测量标志

①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②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断链桩及其他构造物控制桩等。一般控制桩为5×5×(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③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示桩。标志桩为(4~5)×(1~1.5)×(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

(2)桩志的埋设

①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②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③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被指示桩。

④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用红油漆标注“○”(直径5cm)记号。

⑤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桩志的书写

①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②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极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及桩号。

③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 ④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⑤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 (4)水准点桩

①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混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

②位于山区岩石地段的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岩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物的项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画上“回”(8cm×10cm)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挫成球面,水准点桩与主要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其球形顶面应刻成“+”字记号。

③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时尽量利用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前面应冠以D;如同一编号水准点需增加,增加的水准点后应冠A、B......。

28

更多资料以及路桥技术在线均在路桥技术网 http://www.cnluqiao.com

④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

(5)桩志的保护

①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40cm×40cm×40cm土堆或石堆并利用明显参照物作为指向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桩志简图。

②一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终点桩及其它控制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

(6)标旗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水准点等,应设置标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m。

3.测量记录

(1)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

(2)测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

(3)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

(4)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

(5)采用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输出与手簿相同的内容及各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

(6)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时,对输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

(7)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d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