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体会

更新时间:2024-03-09 0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按照“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体会

在聆听了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宝主任“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讲座后,又外出观摩学习,对“二十四字”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尝试运用了“二十四字”教学法开展了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发现“二十四字”教学法确实有它的优势所在。与之前的传统讲授法比较,最大之处就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探求者。以前数学课上,老师费了好大劲,学生却不听。老师一提问,学生更是把头低下了,狠不得钻到坐在桌子底下,一言不发。现在呢?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学生争着抢着说。可见,“二十四字”教学法从骨子里把学生挽救了,给了学生新的生命力,使他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下面我从使用导学案的几个环节说说使用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温故互查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或与新课有联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由二人小组互查或大助长订正答案即可。这一环节题不要多也不要难,以基础知识为主就可以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有时题多了,时间不够用。有时题难了,怕学生不会就对答案,提问,这样一来时间也不够了。因此,这一环节要把握住量要少题要简这么一个方向,不能占用太多时间,也就是3到5分钟就够了。 二、设问导读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对教材的知识进行自主的预习。这样学生的自学不再是盲目的自学,而是有目地的、带着任务的学习。带着问题自己看书学习,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认为这一环节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够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题先行的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自学呢?一定要按照知识问题化、问题系列化的原则,从以下三方面设计问题:1、要紧扣教材内容设计问题,不能偏离教材。2、要结合班级学生学情设计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3、所设计的问题要射在难点、疑点之处。例如,我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时,在设问导读环节设计了三个题: 1、 把线段向两端( ),就得到一条直。 把线段向一端( ),就得到一条射线。 2、你觉得用什么方法表示无限延伸呢?

3、线段有( )个短点。 直线有( )个短点。 射线有( )个短点。

我设计时是这么想的,教材编排是从有限到无限这样的思路考虑的,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的基础上通过延长线段来得到射线和直线。这也是射线和直线不同于线段的本质区别,所以我觉得无限延长是学生理解射线和直线的难点,也是关键,因此设计了1、2题。因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射线、直线的特征,所以我设计了3题引导学生去关注射线和直线的特征。

在这一环节中,我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存在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生不能够按时自学完教材,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还是不会学,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学,多数学生打开导学案就做题,不会做从书里面乱找,没有头绪。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可以作为一项规定,必须让学生先从头到尾把设问导读中的自学提示读完,然后再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在教材中寻找答案。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在规定的时间有条有理,按部就班的学习完教材。 三、自主检查

这一环节的检查题应是例题的模仿提和习题的变式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以《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为例,主要检查学生对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及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了一以检测题:

1、直线可以向____端无限延伸,射线可以向____端无限延伸,线段_______________无限延伸.

2、直线有___个端点,射线有___个端点,线段有___个端点。 3、直线和射线可以度量吗? 4、线段和射线是______的一部分。 四、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就是四人小组的交流,其目的就是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共同学习。但从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这一环节存在问题比较多,讨论交流流于形式,实质性的交流没有,没有真正起到“兵教

兵”、“兵练兵”的作用。究其原因我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交流过程有些乱,凝聚力不强。第二,小助长的作用没有凸显出来。第三,学生合作意识差。所以这些工作就要靠我们一线教师深入课堂指导,逐步来规范,让小组合作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在培养小组长上下功夫。小组长交流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先把小组长培养起来。首先向小组长说清楚在合作交流中的责任,既要负责学习,还要负责纪律。其次教给小组长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为自主检测题有难有易,因此在回答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汇报交流,比如,最简单的,能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让学困生来回答,让他们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些简单的变式题让中等生来回答,对他们来说也不算困难。对于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或者小组长来回答。这样人人参与,都能够体验参与的快乐,合作氛围也就强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的合作意识差,一方面是他没有体验到合作成就感,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纪律差,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评价体系不好,前两方面我认为在小组长得带领下逐步会好起来的。最关键的就是对小组的评价,我想给小组合作学习也打分,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回答问题或讲解问题的方法。先讲思路,后讲做法。我们学生正是做不到这一点,能说出答案,却说不出为什么。在以后

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思路说清楚,虽然一开始学生有困难,说不完整、说不明白,但还是要坚持说下去,肯定会有收获的。 五、展示点拨

这一环节是导学案中的重要环节。重点解决学生不会的、存在疑点的问题。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都让学生讲了,觉得都是重点难点,深怕学生掌握不了。这是教学上的一个弊病,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其次,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让学生多讲,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有时候点拨不到位,相当于直接告给学生了。例如:我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时,在展示环节中,郭伟同学在汇报_________是直线的一部分这一题时,当他说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时,没有说出他的想法、思路,我随即提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这样回答的:在直线上找两个点,就是线段。这样的描述含糊不清,但实际上我想他理解了,直线任意找两个点,这两点间的部分就是一条线段,线段在直线上,当然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了。这时我马上接上茬说:老师明白了你的想法,你说的就是在直线上找两个各点,这两点间的部分就是线段……你是这样想的吗?他说:是。当时我觉得这样点拨时机成熟,他明白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可是,课后我慢慢琢磨,太武断了,为什么我替人家说出来了,何不让人家自己完成呢?我当时还可以接着问:那你请上黑板前面来,把这两个点找出来,能吗?让他找出来,我接着问:这两个点是线段吗?他肯定不同意了,那你说的线段在哪里,你能比划出来吗?他肯定能找出来,这时候我说,你同意刚才的说法吗?应该怎么么说?这时候他肯

定能回答出来。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理解了,其他同学也看的非常清楚,不用讲就明白了,效果比我代替人家讲好多了。所以说,我们老师在点拨时多引导,不要替别人说,抢人家的“饭碗 ”。 最后,就是当某一位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总是想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他说的和你们一样吗?可课下我也想过,我为什么要问呢?这些问题学生自己说就可以了,比如说:我是这样想的,你们觉得我的说法正确吗?你们还有比的思路和方法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省去了教师的不必要的追问。层 六、分训练、拓展延伸

七、 这两个环节都是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设计题时应面向全体,由易到难,注重基础,适当延伸。所设计题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题型可以灵活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完成,可以组内订正,也可以全班汇报展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过,有代表性的题一定要展示,必要时教师该讲还得讲。例如:我在教学《线段、直线、射线》这节课时,在分训练、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下面三个题:

1、教材P39的做一做。

这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要求所有学生都得会做。我采用了直接说结果的方式,效果很好。

2、判断题

(1)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唱的直线。( )

(2)手电筒可以看做一条射线。( ) (3)直线比射线长。 ( )

这几个题是书上内容的变式题,比前一题稍有难度,因此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3、画线。(比赛)

(1)过点画直线,10秒中你能画几条?试试看。如果不限时,你觉得可以画多少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

(2)过A点和B点你能画出直线吗?试试看,你能画几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 B .

这一题我设计成比赛题,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画图,分散了难点,便于得出结论。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目标达成了,学生完成的不错。 4、拓展延伸

上图中有( )条线段,有( )条射线

这一题课上没有时间完成,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抽空订正。 总之,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教学 ,我体会到 “二十四字”教学法的实用性和优势所在。但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有很多

教学环节不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写出切实可行、真正能帮助学生学习的导学案。“二十四字”教学法是一个积累、摸索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我相信课改会成功的。

丰镇市逸挥小学 李贵宝 2014、10、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3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