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09 01: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对此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了《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的课题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办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研究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历时将近近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总结了我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现状,并研究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由实验教师进行实践,发现新问题,再讨论交流,不断改进,最终得到了一套较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推荐给老师们使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

经过了为期不到一年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一、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根据我校当前教师教法陈旧、理念落后和学生学不得法、费时长、收效微的现状,促使教师改进教法,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3)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方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培养。 (4)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调控的能力。 (5)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索。

3、研究意义:(1)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爆炸式的发展和更新周期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学习”的口号。按照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型社会中,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那么学生就能有效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能提高。同时,学生会从被动学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得更开心,教师也能从“手把手地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指导自主学习,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评价标准是分不开的,教学质量仍是学校工作的唯一重点。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目标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法。

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三、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谈谈我们的认识。

1、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巴班斯基),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

(一)、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对话、展示、讨论、探究等,忙个不停,很难看到学生无事不主动学习的状态,而是学生主体性明显提高。“师主”迹象明显淡化;二是课堂强化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还课堂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扮演着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讲新课前,首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s3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