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12-09 05: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土木工程材料

(一)

1、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根据技术标准的发布单位与适用范围,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四级。 2、决定材料的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 。

3、材料的性能决定于材料的 、 、 。 4、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 、 、 。

5、无机材料的组成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6、土木工程对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 、 、 、 。

无机材料

化学成分 有机材料

复合材料

承重材料和非承重材料 在建筑物中 保温隔热材料 的功能 吸声隔声材料

7、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防水材料 装饰材料

结构材料 墙体材料 使用部位 屋面材料 地面材料 饰面材料 其他用途材料

8、国家标准:如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中“GB”为国家标准的代号,“175”为标准编号,“1999”为标准颁布年代号。

9、行业标准:如JC/T 479-92建筑生石灰,其中“JC”为建材行业的标准代号,“T”表示推荐标准;“479”为此类技术标准的二类类目顺序号;“92”为标准颁发年代号。 10、企业标准:代号为“QB/”,其后分别注明企业代号、标准顺序号、制定年代号。 如:QB/T 6019-2004 制浆造纸专业设备安装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材料的吸水率:材料吸水饱和后的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12、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之比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13、材料的吸水率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关。对于细微连通孔隙,孔隙率愈大,则吸水率愈大。闭口孔隙水分不能进去,而开口大孔虽然水分易进入,但不能存留,只能润湿孔

m含?m壁,所以吸水率仍然较小。 W含?*100、材料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吸附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用平衡含水率表示,即 m

1

材料吸湿平衡时的质量

w

p15、材料抵抗水破坏作用的性质称为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即

fw ---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 ---材料在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MPa 。

16、用于水中、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材料,必须选用软化系数不低于(≥)0.85的材料; 用于受潮湿较轻或次要结构的材料,则不宜小于0.70~0.85。

通常软化系数大于等于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材料

17、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或称不透水性。 18、材料的抗渗性通常用两种指标表示:渗透系数和抗渗等级。

Qdt内,透过材料试件的水量Q,与试件的渗水面积19、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在一定时间K?AtH)d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A及水头差成正比,与渗透距离(试件的厚度

20、抗渗等级是指材料在标准试验方法下进行透水试验,以规定的试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

21、材料的抗渗性与其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有关。连通的孔隙水易渗入,故这种孔隙愈多,材料的抗渗性愈差。闭口孔水不能渗入,因此闭口孔隙率大的材料,其抗渗性仍然良好。开口大孔水最易渗入,故其抗渗性最差。材料的抗渗性还与材料的憎水性和亲水性有关,憎水性材料的抗渗性优于亲水性材料。

22、材料的抗冻性: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

23、材料的抗冻性用抗冻标号表示。

用符号“Dn”表示,其中n即为最大冻融循环次数。如D25、D50等。常用的两个参数是:质量损失率(不超过5%),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

24、材料受冻融破坏主要原因:其孔隙中的水结冰所致。水结冰时体积增大约9%,若材料孔隙中充满水,则结冰膨胀对孔壁产生很大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孔壁将产生局部开裂。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材料破坏加重。所以材料的抗冻性取决于其孔隙率、孔隙特征及充水程度。如果孔隙不充满水,即远末达饱和,具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则即使受冻也不致产生很大冻胀应力。

25、冻融破坏时的破坏顺序:由表及里。 26、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

1.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构造:材料的强度与其组成及结构有关,即使材料的组成相同,其构造不同,强度也不一样。

2.孔隙率与孔隙特征: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则强度愈小。

3.试件的形状和尺寸:受压时,立方体试件的强度值要高于棱柱体试件的强度值,相同材料采用小试件测得的强度较大试件高

4.加荷速度:当加荷速度快时,由于变形速度落后于荷载增长的速度,故测得的强度值偏高,反之,因材料有充裕的变形时间,测得的强度值偏低。

5.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温度高、湿度大时,试件会有体积膨胀,材料内部质点距离

fK?f2

加大,质点间的作用力减弱,测得的强度值偏低。

6.受力面状态:受力面的平整度,润滑情况等。试件表面不平或表面涂润滑剂时,所测强度值偏低。

27、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始形状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弹性变形。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恢复,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塑性,这种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脆性:材料受外力作用,变形很小,当外力达一定值时,材料发生突然破坏,且破坏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性质称为脆性。

韧性: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能量,同时产生较大的变形而不破坏,这种性质称为韧性。

耐久性: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的性质,统称之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性质,包括材料的抗冻性、耐热性、大气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 28:破坏作用可分为: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二)钢材

1、生铁是由铁矿石、焦炭(燃料)和石灰石(熔剂)等在高炉中经高温熔炼,从铁矿石中还原出铁而得。

2、钢是由生铁冶炼而成。

3、钢与生铁的区分在于含碳量的大小。含碳量小于2.06%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大于2.06%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 低碳钢:含碳量< 0.25%

碳素钢 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60% 高碳钢:含碳量> 0.60 化学成分

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5.0%

合金钢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为5.0%~10% 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 10% 普通钢:含硫量≤0.050%;含磷量≤0.045%。 钢 优质钢:含硫量≤0.035%;含磷量≤0.035%。 品质 高级优质钢:含硫量≤0.025%,高级优质钢的钢号后加“高”字或“A”; 含磷量≤0.025%。

特级优质钢:含硫量≤0.015%,特级优质钢后加“E”;含磷量≤0.025%。 沸腾钢脱氧不完全,有大量一氧化碳气体外逸,引起钢液剧烈沸腾 脱氧程度 半镇静钢

镇静钢脱氧较完全,钢质均匀密实,品质好 3、晶格:原子按等径球体最紧密堆积规律排列所形成的空间格子 4、钢材晶体结构中的主要的缺陷有三种: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5、金属强化的微观机理:改变微观晶体缺陷的数量和分布状态 细晶强化 增加单位体积中晶界面积 固溶强化 加入其他物质形成固溶体 弥散强化 散入第二相质点

变形强化 受力变形使缺陷密度增大 6、强化的本质:增加晶界面积 7、碳

3

含碳量增加,钢材的强度随之提高。当含碳量超过0.3%时,钢的可焊性、塑性显著降低, 而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加。

8、按Fe-C结合方式,钢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

①铁素体:钢材中的铁素体系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由于α-Fe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间空隙小,溶碳能力较差,故铁素体含碳量很少(小于0.02%),由此决定其塑性、韧性好;但强度、硬度低。

②渗碳体:渗碳体为铁和碳的化合物Fe3C,其含碳量高达6.67%,晶体结构复杂,塑性差,性硬脆,抗拉强度低。

③珠光体:珠光体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含碳量较低(0.8%),层状结构,塑性较好,强度和硬度较高

9、硅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提高钢材的强度

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明显

低合金钢的主加合金元素 10、锰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消减硫和氧所引起的热脆性 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质 提高钢材的强度

低合金钢的主加合金元素 塑性、韧性影响不大 11、硫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降低各种力学性能

显著降低可焊性,产生热脆性。

原因是由于硫化铁的熔点低,高温作用下会大大削弱晶粒间的结合力,使钢在热加工中产生裂纹。

12、磷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强度提高

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 冷脆性显著增大

4

显著降低可焊性

13、强屈比: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事物比,即σb/σs

14、硬钢的屈服点:产生残余变形达到原始标距长度0.2%时所对应的应力,用σ0.2 表示。

15、疲劳强度

受交变荷载反复作用,钢材在应力低于其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5

16、疲劳裂纹起源于键槽左边底部的拐角处,无裂纹构件疲劳的宏观断口可分为三个区:

①疲劳源区——A区,为白亮圆斑所包围的眼状小块;

②扩展区——B区,白色、平滑断口,具有贝壳花样的许多弧线,呈放射状; ③终断区——C区,与一般快速断裂一样。 17、冷加工强化:

原理:使晶格缺陷增多,晶格畸变

效果:产生塑性变形,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8、冷拉与未冷拉钢材的性能区别图示:

冷弯: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

揭示钢材是否存在内部组织的不均匀、内应力、夹杂物、未熔合和微裂纹等缺陷

6

反映了钢材的冶金质量和焊接质量

19、时效:随时间的延长而表现出强度提高,塑性和冲击韧性下降。

时效敏感性:因时效而导致性能改变的程度。

自然时效:在常温下存放15~20 d,适合用于低强度钢筋

20、时效处理方法

人工时效:加热至100~200 ℃后保持一定时间(2~3 h) 适合于高强钢筋

21、热处理是将钢材按规定的温度制度,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得到 所需要的性能的一种工艺。

22、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退火和正火。 23、

淬火:将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上,保温,然后投入水或矿物油 中急冷。

晶粒细化,碳的固溶量增加,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明显下 降。

回火:将比较硬脆、存在内应力的钢,再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下 钢材热处理 (150~650 ℃),保温后按一定制度冷却至室温。 内应力消除,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

退火:将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转变温度以下(低温退火)或以上(完全退

7

火),适当保温后缓慢冷却。

消除内应力,减少缺陷和晶格畸变,使钢的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晶格细化,钢的强度提高而塑性有所降低。

24、焊接:焊接是把两块金属局部加热,并使其接缝部分迅速呈熔融或半熔融状态,而牢固的连接起来。

可焊性:材料在规定的施焊条件下,焊接成设计要求所规定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

25、碳元素对可焊性的影响:钢中含碳量增加,淬硬倾向就增大,塑性则下降,容易产生焊接裂纹。所以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所以,常把钢中含碳量的多少作为判别钢材焊接性的主要标志。随着含碳量增加,大大增加焊接的裂纹倾向,所以,含碳量大于0.25%的钢材不应用于制造锅炉、压力容器的承压元件。 26、钢材在高温下强度急剧下降的原因? 1)、应力松弛 2)、晶界滑动导致的裂纹扩展

27、 化学腐蚀:指钢材直接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锈蚀,该锈蚀多是氧 化作用,使钢筋表面形成疏松的氧化物。

钢材的腐蚀 应力腐蚀

电化学腐蚀:是指钢材与电介质溶液接触而产生电流,形成微电池而引起的 锈蚀。 28、

屈服点数值 质量等级符号 屈服点的 首字母

Q235--BZ

脱氧方法

29、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等四部分按顺序组成。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点的字母、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 三部分按顺序组成。如Q420C

8

30、钢材的伸长率δ10表示:标距为10倍钢筋直径时的伸长率。

三、胶凝材料

1、胶凝材料的定义: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

~170C?CaSO4?2H2O?107????CaSO4?11H2O?1H2O22 有机胶凝材料:沥青、树脂

2、胶凝材料 气硬性:石膏、石灰 无机胶凝材料 水硬性:水泥 3、石膏的生产: ?1HO?3HO???CaSOCaSO442222

?2H2O

4、纯净的天然二水石膏矿石呈无色透明或白色,但天然石膏常含有各种杂质而呈灰色,褐色,黄色,红色,黑色等颜色。 5、石膏的形成方式:

天然二水石膏或化工石膏在非封闭的条件下、常压下加热至107—170℃时,经脱水转变而成β型半水石膏,也称建筑石膏。

在压蒸条件下(0.13MPa)、124℃加热,则生成α型半水石膏,即高强石膏。高强石膏硬化后的强度通常比建筑石膏要高2-7倍。

6、建筑石膏与适量水拌和后,发生的反应: 7、建筑石膏的特点: 1)、凝结硬化快 2)、装饰性好,可加工性能好 3)、建筑石膏硬化后孔隙率大、强度较低。 4)、建筑石膏硬化体隔热性和吸音性能良好,但耐水性较差。 5)、防火性能良好, 具有 一定的调湿调温性。 6)、建筑石膏硬化时体积略有膨胀。 8、建筑石膏的成分是什么?其凝结硬化机理是什么?

石膏胶凝材料是以半水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建筑石膏与水拌合后,半水石膏与水反应生成二水石膏,由于二水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半水石膏的1/5左右,半水石膏的饱和溶液对二水石膏就成了过饱和溶液。所以二水石膏以胶体微粒自溶液中析出,从而破坏了半水石膏的溶解平衡,使半水石膏双继续溶解和水化。如此循环进行,直到半水石膏全部耗尽。在此过程中,浆体中的自由水分因水化和蒸发而逐渐减少,二水石膏胶体微粒数量不断增加,浆体的稠度逐渐增大,可塑性逐渐减小,表现为石膏的“凝结”,其后,浆

9

体继续变稠,胶体微粒逐渐凝聚成为晶体,晶体长大、共生和相互交错,使浆体产生强度,并不断增长,这就是硬化。

四、石灰

1、石灰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粘土杂质含量小于8%)、白云石、贝壳等为原料。

2、石灰的生产:将原料在低于烧结温度下燃烧所得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氧化

C?(理论),1000~1100C(实际)?CaCO3?900?????CaO?CO2钙(CaO),燃烧反应式如下: ????? 3、钙质石灰:氧化镁≤5% 镁质石灰:氧化镁≥5% 4、石灰的熟化:

生石灰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a(OH)2的过程,称为熟化。熟化反应:CaO+H2O → Ca(OH)2+64.9×103J。放出大量热,体积膨胀。 5、欠火石灰与过火石灰的危害:

欠火石灰呈青灰色,不能与水反应,产浆量低。

过烧石灰的内部结构致密,CaO晶粒粗大,与水反应的速率极慢。当石灰浆中 含有这类过烧石灰(呈黄褐色)时,它将在石灰浆硬化以后才发生水化作用,于 是会因产生膨胀而引起崩裂或隆起等现象。 6、如何避免过火石灰的危害?

为了使得生石灰中的过火石灰充分熟化,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通常将生石灰在储灰坑中静置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陈伏”。 7、石灰的硬化:

石灰加水后在空气中由浆体变成石灰硬化体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硬化。 CaO→CaCO3 结晶过程:

水分蒸发,使Ca(OH)2从饱和溶液中逐渐结晶析出。 碳化过程,Ca(OH)2和空气中的CO2和水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晶体,析出的水分则逐渐被蒸发。

Ca(OH)2+CO2+nH2O=CaCO3+(n+1)H2O 放出大量水分,体积收缩。 8、石灰的硬化速度及顺序: 速度慢,由表及里。 9、石灰的技术性质:

可塑性好、硬化缓慢、硬化强度低、硬化时体积收缩大、耐水性差。

10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4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