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镇导游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3-03-08 18:08:1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同古镇导游解说词

古镇入口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有着?盐茶古道,长寿古镇?之称的大同镇检查指导工作(旅游观光),(自我介绍)。现在各位所站的地方就是古镇的入口处,大家前面所看到的就是大同古镇了。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年),在今赤水设臵安乐县,大同这里就有居民集聚,古时叫蛮峒子场,南宋时叫大洞场。清末时,大洞场赴日留学生陈玉生、陈玉昆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孙中山、黄兴等人思想影响,学成回国后,服务乡祉,便将大洞场改为大同场,意在响应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世界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于是才有了今天大同镇的镇名。

古镇入口到陈贡珊碑——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条河是赤水河的一级支流——大同河,大同河古为蛮峒河,又名鳌溪、劳溪、厚溪、竹溪。鳌,是龙的孩子,?一龙生九子,九子都姓鳌?。大同河作为龙的孩子,源自四川省叙永县,在切角垭处汇入赤水河,赤水河在四川合江汇入母亲河长江。大同河干流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全河落差89米。经赤水境为25公里,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落差45米。在上个世纪陆路交通还不便捷时,这条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交通运输通道。

大同古镇是典型的山水古镇,也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是所辖区域地理位臵和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冲,军事据点。它和其它古镇一样,串架接庐,对面铺店。它与众不同的是有着依山就势的街道,立柱木板壁街面,临溪鸽笼式吊脚楼,淳朴敦厚的民风。庆幸的是,文革大串连时公路还不通大

1

同,红浪尚未波及到被乡民深藏着的‘四旧’,才有今天的古庙、古碑、古牌坊,才有吊脚楼的木雕、瓜望、檐撑、阁楼,才有今天的古朴民风、乡土民俗。正因为大同乡民的人心存古,这些不能再生的文物、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保护,才有今天大家看到的完美的大同古镇。

陈贡珊碑——

大家看到这里立有几块碑,当地人喊这里叫碑湾。碑湾有四块大石碑,三块德政碑一块义渡碑。它纪录了三个清代官员和一个开明绅士为大同古镇乡民所做的贡献,每块碑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第一块碑是?清封朝议大夫陈贡珊先生纪念碑?,碑高3.5米,宽1.6米,厚0.4米。据专家考证,该碑为全省现有最高的单体石碑,为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中间大字为柳体楷书?清封朝议大夫陈贡珊先生纪念碑?。两旁小字,是前清甲午科举人王家槐为纪念碑撰的叙文。每侧7行,共14行。每行48字,计624字。

陈贡珊,仁怀厅大洞场人。他在地方政绩卓著,清朝皇帝诰封他为?朝议大夫?(文阶从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全国政协常委员。)后代陈玉生、陈玉昆和侄儿陈念贻,均为清末日本留学生。三人在日本时与孙中山先生、黄兴先生有过交往。三人回到家乡造福乡址。

碑文记叙了陈贡珊在大同古镇组织团练、保境安民、重视教育、开文明风尚、教化乡民等业绩。陈公的所作所为,虽受时代局限。但许多东西,现在为官者可以借鉴,民众可以学习。

(导游要熟读《清封朝议大夫陈贡珊先生纪念碑》白话文,便于游客提出些问题好答复。)

2

第二块碑是?□(永)葆遗爱。道光乙已年春三月吉旦,平樾峰大老爷德政碑,河西里士民约客公立。?这块碑是河西里的士大夫、庶民、商客为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五月任仁怀厅直立同知平樾峰平大人树的德政碑。平樾峰号平翰,浙江山阴县人,监生出生。平大人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卸任。这碑是道光乙已即二十五年(1845年)三月立的,平大人已卸任半年。

第三块是?同治庚午菊月,钦加知府衔奏署、贵州仁怀直隶军民府正堂敖大老爷德政,河西里士庶约客公立。?是河西里(河西里辖丙滩一甲,大洞二甲,大坝山三甲,宝源四甲。)的士大夫和庶民、邀约外来经商设号的各位,一起为同治八年(1870年)十二月上任仁怀直隶同知敖京友敖大人树的德政碑,同治的庚午是同治九年(1871年)九月立的碑。敖京友字兰生,四川荣昌县人,副榜出生。同治十年(1872年)卸任。----

第四块碑是?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全月下浣吉旦,廖公义渡。?是1940年腊月,下浣(每月30天,前10天为上浣,中10天为中浣,后10天为下浣。)立的。是为了纪念清代监生廖辅元的,他为关滩渡口捐舍钱和田地来开支渡工工资,乡民怀念他的义举,为他刻碑以昭后世。

?天地之间有把称,这称砣就是老百姓?这歌词不假。古镇百姓和天下百姓一样,只要谁为他们做了一点好事,百姓会感恩戴德,树碑立传。百姓怀念清官,憎恨贪官污吏,体现古镇乡民爱憎分明的美德。畏威怀德,是古镇百姓的肚量。古镇百姓就是这样淳朴善良。

路边竹栏杆——

外用竹子,内部挖空,填筑水泥,美化景观,保护安全,从碑湾到下码头共400多米长。

3

码头黄葛树到三口之家处——

有古树的地方就有人家,这是大同古镇的特色。建房的人选择枝粗叶茂的树旁修房有三个理由(可以采用提问式):一是树子都这样茂盛,这里的土地一定肥沃,附近的土壤一定适合农作物生长;二是水源一定好;三是树大叶茂可遮阴,树下是休闲的好地方。

三口之家处——

大家来看这三根黄桷树,都有两、三抱大,树头的粗根紧紧地抱着大同河岸的石头,树干、树枝斜倾伸向河面。有两棵树的主枝相互扣合在一起,像老夫妇枯皱的手臂挽在一起,是搀扶,是依靠,是厮守,是永恒恋情,俩老恩恩爱爱,执着忠贞。更为奇怪的是,在两棵树间的石头上长了一棵一尺直径左右的小黄桷树。像它俩的独生子,在它俩的翼下茁壮成长。这?三口之家?,住居是那么简陋,家业是那么脊贫,没有土地,却不离不弃死死地抱着这块乡土。

老来得子---

看此处有棵枝叶茂盛的黄桷树,而在它的旁边则有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老人们爱这两棵树取了个?老来得子?的名字,我想这意味着发展,象征着与时俱进。

青蛙石

解放前,地方老大立碑,挑米夫每人舀出一碗米放在这里,方可经过。 大同河经过大同古镇而出赤水河,大同古镇乡民利用大同河运输,是通过码头来接触河道的。古镇河边建了三个古码头。沙湾有个沙湾码头,是渡口和挑水码头;田弯头洞子码头叫上码头,是马鞍石滩口上面的小船码头;

4

这个月亮潭边的叫下码头,是停船舶、竹木筏和运储物资的码头,运往四川叙永、古蔺的盐,船装到这里再启上岸,人工从播叙古道运去的。

同天同地各春秋---

(下码头旁)大家看这三棵黄葛树树,每根相距不到20米,它们的根都在河边的石头上,相互串绕。就是说?根连根,枝牵绕?。都吮吸着古镇的甜水,沐浴着大同的阳光,享受着乡民的呵护。但这三棵的叶芽萌发期不同。当这棵树刚爆芽,另一棵则是叶绿茂盛,还有一棵的叶便枯黄凋谢,同一时间演绎着春、夏、秋、冬四季叶的变化。它是怕游人欣赏古树时感到单调,只觉春天美,而忘记了萧杀秋风;只恋夏日浓密树叶下的阴凉,而忘记严冬凋零的疏枝;也不要只为冬枝而叹息,它在冰雪中孕育春芽,越过寒冬,换上青翠欲滴新衫。这又和大同人三代人各执其事竟有如此的相同。大家给了这三棵树一个雅号?同天同地各春秋?。

石碾盘——

原是油坊,做桐油和茶油,桐油做为桐油灯的灯油之用,是采取山上桐梓树的果子榨取而来。茶油做为饮食之用,是采集山上茶树的果子榨取而来。将采来的果子烘干,放在石碾盘上将其碾碎后蒸熟,最后榨成油。

后又是米坊、铁铺、染坊、糟坊(酒坊)。 下码头---

从大同下街入场口下坡到大同河边,是一条宽阔的石级大道,是行人通道。靠壁半边是斜坡,便于板车通行。码头到街口长33米,宽4.5米。临水几级石梯是半圆形平台,半径为11.5米。大家看平台左侧这一堆天然巨石,巨石上凿有石鼻眼、石桩,是拴船筏之用。从石鼻眼的光滑程度,石桩

5

被绳索系的痕迹,可透视出当年停靠船舶之多,运输之繁忙。还有那河边石上的篙杵臼窝星罗密布,石梯上的石槽是光亮细滑,书写了码头起下物资热闹景象。武汉、重庆、泸州,合江、赤水运来的盐、布、杂货、日用品、书籍报纸、时事新闻从这里搬到大同镇上,发散到几山几岭。山上岭的竹木柴炭、烧碱草纸、蓝靛棕片、药材皮张、土特产品、俚语山歌,故事传说在这里装上了船,散布到全国各地。物资在这里交流,经济双赢;文化在这里揉合,习俗互补。人搬车运,擦肩接踵;马驮车拉,车水马龙。大同河岸边的黄桷树可以见证,在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千帆竞渡,《清明上河图》曾在这里演绎。

独竹漂---

独竹漂是大同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种表演、娱乐、竞技项目。一人站立在一根竹子上,手持竹竿划水踏浪,如梭穿行在河面。

关于独竹漂的起源,人们一直在研究,直到1998年复兴镇附近的马鞍山发现东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有一幅石刻图,一人双手持竿立于一竹之上,酷似划?独竹舟?,是最早的独竹舟记录。也印证了?独木为舟?的说法。到明朝后期逐渐转化成每年的端午节与龙舟赛齐名表演项目。赤水大同古镇的苗族同胞继承了这一传统的原生态体育运动,并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传承、提炼、发展这项体育运动。

具体的传说是这样的:说是明代时鳌溪,不通船舟。但苗族同胞们还是把它作为运输的载体,就是把竹、木散放到河里,让它自由漂走。傍晚,人们划着竹、木?拖拖?将漂流的竹、木圈在沱里过夜。第二天又放开圈子,追赶着竹、木走。这叫?漂沟?。有时候竹、木乱走,不按人们安排的漕口

6

走,或被石头卡住了必须去取走,就划着小竹拖或木拖去取。也有胆大的图方便,跳在一根木料上就去追。嘿!既方便又快捷。到了清代,赤水有了楠竹。楠竹浮力比木材大,在扎排、抢险、追散竹时,逐渐练就了独竹漂这门独特的技艺。以后演化成表演和竞技项目。

独竹漂又名划竹竿,是利用单棵楠竹放臵水面作为承载漂浮体,划竿的人赤足站立其上,利用手中的小竹竿当浆左右交替在水面上划行。表演:分单、双人和团体表演。单、双人表演注重个人技巧,即正划、倒划、转身、滑行、跳竿、换竿等技巧;团体表演看重队形、队列是否整齐、变换是否有规律,以及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竞技是比赛速度和平衡,短距离或横渡主要比速度,长距离比耐力,顺水漂流比稳定。

2007年独竹漂已列入少数民族运动竞技项目。赤水市以大同镇为基础的?独竹漂表演队?多次参加全国、省、遵义市的竞赛,屡获殊荣。1999年在北京第六届民运会上获水上表演项目金奖; 2006年分别在贵州省第五届、第六届民运会上获表演金奖;2000年大同古镇庙沱村村民杨德平在中华竞技大擂台,6公里独竹漂大赛,以29分02秒创世界吉尼斯冠军记录。

(1953年洪水线,寨子门,防御山匪) 坎离宫处 —---

坎离宫清代时叫王爷庙,敬奉的是镇江王爷。它是船工们和盐商聚会的地方,沿河的水码头都有此庙。由于是公庙,后来迁入了许多菩萨,诸如火神、天公、天母等。加之山门的对联中有?坎离合撰?词语,乡民们习惯叫它为?坎离宫?。

坎离宫现在被大同幼儿园占用,山门保存完好。对联虽在文革时期被水

7

泥涂抹,字迹仍可辨析。?庙宇凌空,观殿内诸神威灵亘古;坎离合撰,看河西一带福寿堆山。?横额上的石雕人物栩栩如生,场面壮观,剧情演绎清楚,演绎出横批?天官赐福?。侧门对联为:?水绕山环千门瑞蔼;云蒸霞蔚一路福星。?

此庙在清末时香火旺盛,供奉几十尊菩萨,山门、殿堂,楼阁保存完好。戏楼坚固,戏楼前沿木雕工艺精湛,戏文含义深远,人物栩栩如生。雕梁画栋,支撑吊檐都有镂空雕或浮雕。(原址有些损坏)每年的六月六是镇江王爷的生日,商人、船主、船工都入庙庆贺神寿,祈求风调雨顺,水稳浪平,蟒让礁避,生意兴隆。六月二十三致祭火德真君,祈求用火归府,勿焱成灾。庙会期间,会首请来戏班子唱戏,加之地方上的舞龙(水龙、火龙)、耍狮、耍把戏(杂技)内容丰富。附近乡民纷纷前来赶会,古镇热闹非凡,商贸也是空前繁荣。

民国时设大同区公所,占用了坎离宫作办公用地。1935年川南地下党,为钳制国民党地方武装,减轻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的压力,支援中央红军长征,成立了一支?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发动了一场震惊黔北、川南的石顶山武装起义。3月11日凌晨,夜袭大同区公所,首战告捷,缴获步枪30余支,冲锋枪1支,马刀一把,子弹2000余发,电话机一部。无一战士伤亡。谱写了大同地下党史上不朽的篇章,也给坎离宫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禹王宫---

禹王宫,是湘楚人的家庙。是客居古镇的湖南、湖北的商人修建,供奉以治水功盖天下的大禹王。此宫占地面积3.5亩,依山而建。1950年打了菩萨,改作学校,现在大同小学校址,仅存临街的石保坎。

8

石栏杆——

原是连接万寿宫、禹王宫、万寿宫三宫的走廊,共有64个孔洞。相传大洞场的一秀才进京赶考,在路途中偶遇到一位同是进京赶考的湖南秀才,两人探讨文学知识,湖南那位秀才就说我给你出道题,你们大洞场的石栏杆一共有多少的孔洞,便将大洞场的秀才问住,没能回答出问题。可见大洞场的石栏杆名声远扬,在书籍上都有所记载。后大洞场的秀才返回家乡决定重新复习赶考。

万寿宫---

万寿宫,是江西人的家庙。敬奉东晋时的许逊。许逊是江西人,修道成仙,全家42口人一同在南昌附近的西山逍遥峰飞升。后来人们在西山立了个?许仙祠?。宋徽宗时扩建?许仙祠?,钦赐匾额?玉隆万寿宫?,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人?。许逊就成了江西人崇敬的?真人?。万寿宫成了江西馆的代称。清代江西籍的盐商周、崔、陈等五姓人在仁怀厅城,复兴场修建了万寿宫(江西馆)。他们是外来经商的佼佼者,都是些有识之士。绝不放脱大同这块风水宝地,很快把触角伸到这里,建立以厅城为中心的多个乡场分庙。由于靠山实力雄厚,大同万寿宫的规模大,工艺精湛。从遗址檐条石上刻的花草、人物、战场等可想象出当时的辉煌。(一部分已经被居民房屋遮挡)大门对联是:?佑国庇民,此日黔中佛祖;降妖擒孽,当年江右神仙。?(对联的字已看不到)解放后,大同万寿宫殿宇被大同粮管所占用。

大同俱乐部——

文革前大同乡民喝茶、聊天、下棋、听书的一个休闲娱乐场所。 万寿宫到赤合特支——

9

石板街

大家看到,古镇的街道地下都铺着锃光瓦亮平滑如玉的石板,千百年来古镇乡民用脚踩磨,粗糙的是板也光亮照人。街道弯曲起伏、宽窄不一、错落有致、纵横穿插、回环通畅。石板就像地毯,顺势地铺在街面上。石板上有序排列着?古老钱?或?太极图?水洞,连接着石板下的排水系统。下雨天,街上不积水凼,雨停街面就干了。

木板房

古人留给赤水的小镇,大多濒河临溪、靠滩倚崖。这是交通、商务、驿站、军事、建臵的特定需要而形成的。位臵确定了,哪怕再难再险也要把它修成街,扩成镇。修房就地取材,产竹的修竹胎房,出木材的修木板房,竹木不多的地方修?土库?房。大同古镇有竹有木有泥巴。街道房屋建筑就体现了竹木泥的综合优势,临溪有吊脚楼,立柱木板房,竹胎泥夹壁。

古镇临街面全是木板。木门、木窗、木门方、木门板、木罗檐、 木腰门、木桷子。从中可推知古时大同林木的蕴藏量是何等的丰富。黄得泛白的老木料,像明末遗民的汗衫,清初学究的头帕,古老不显陈旧,年久不露沧桑。走进街道就像走进了森林,能嗅到杉树的味道、松油的清香。不涂颜色,木材本色就很美;不上油漆,木面本身就有光。古镇人就像木板门一样坦然,不曾互相防范和猜疑,木板不隔音,左邻右舍的笑声融一起,对门室户的饭菜共飘香。场头有喜,从木板缝传到场尾,有喜全场共享;中街某人有难处,木门打开,全场人来相帮。木板门墙功能多种多样,?寒场?天,木门关闭闹杂,古镇无比的宁静;场期到,下大门,取铺板,迎接热闹繁华。门板铺板,便作摆摊子的摊板,堆货的货架。货摊、商号、茶馆酒店、饭馆栈房处,

10

人们忙忙碌碌,石板街拥挤不堪。

不要看是单家独户,木串架却把全场连通,是不是树在林中原本就是根连着根叶碰着叶,建成房就应该不离不弃。有人说这是缘,有人说是禅。缘也好,禅也罢。你在木板房前坐坐,有缘会悟出禅机。

运输社——

上码头(田湾洞子码头)山里运来的物资和下码头外来的物资,在这里进行登记,方便管理,相当于现在的物流公司。也是现在古镇的茶馆,茶馆里有江湖。

这条街道是大同古镇的主街道,以前的工商、税务、银行、医院等机构都在这条街上。

金家巷(一线天)

大家看这条巷子挂了一块《一线天》的牌子,这一线天原来叫金家巷。明末清初时,这条巷子很窄,住在左侧的金姓人家将老房拆来重建,立排列时主动退出几尺,让出了一个巷子,方便了赶场的人穿巷过街。为了感激金家的义举,就将这巷子取名?金家巷?。这?金?不仅代表金姓,而且还赞扬金家的仁德之举贵如黄金,鼓励人们去效仿,多做利民的好事。

赤合特支——

中共赤合特支旧址是贵州省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该旧址位于大同古镇平街中段,是一栋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特色的木质串架结构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进行了全面修缮,供人们参观、瞻仰。

大家所在的赤合特支旧址,原是当时大同场有名的大户傅缉光的旧宅,

11

当年做木材生意的傅缉光是大同工商界的首富,家底殷实,为人豪爽大方,乐善好施,思想开明,同情革命又有进步思想,加上又与赤合特支地下党员有亲戚关系,傅缉光便以自己的商铺作为掩护,为中共赤合特支秘密提供活动地点和后勤支持。

请随我看向客厅左边墙上,墙上挂的三块牌子为贵州省党研室考证中共赤合特支所获取的珍贵资料,上面记载了中共赤合特支的成立过程、中共赤合特支党员所负责的职务以及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在赤水合江先后成立的党的各级支部。

1927年冬,在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指引下,中共川南特委派遣共产党员梁业广在川黔接壤的贵州省赤水县城和四川省合江县九支区一带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地方组织的创建发展工作,这是党组织第一次到贵州省创建地方组织。1928年初,经中共川南特委批准,建立了中共合江特支,同年2月,中共合江特支在赤水县城开办了?文庙小学?和?平民夜校?,以合法身份掩护,秘密传播马列主义,这是贵州省第一所以传播马列主义为主要目的而开办的学校。直到1928年秋,梁业广已经在赤水兵工厂发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这是中共在贵州省发展的第一批党员。

(指向第二块牌)1929年12月,经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批准,中共合江特支改建为中共赤合特支,梁业广任书记,吴叔均任组织委员,金奚生任宣传委员,至此,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最早的地方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赤水这片热土上诞生了,开启了我省党组织的红色篇章。

1933年春,因白色恐怖严重,中共赤合特支暂停活动,直到3月,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派黄汝念到赤水、合江两县恢复整顿党组织,成立中共赤合

12

特区委员会。1933年10月,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决定撤销中共赤合特支,在赤水县和合江县分别建立特支,于是在赤水县成立了中共赤水特支,梁业广仍然为书记,中共赤合特支完成了历史使命。(第三块牌子):这块牌记录的是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下,在赤水成立的党的地方组织的先后排列示意图。

下面再随我看向右边的两幅人物照片,第一位就是中共赤合特支的创始人——梁业广,他于1903年出生在四川合江九支区,1922年考入泸州川南师范,思想进步,在校期间经革命先驱晖代英介绍加入共青团,1925年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春,由川南地下党选派到广州参加毛泽东创办的广东农民讲习所学习,亲聆毛泽东教导。结业后于同年11月回到泸州,参加了由刘伯承、朱德等人领导的泸州、顺庆武装起义,负责农运工作。泸顺起义失败后,梁业广于1927年11月回到家乡,在赤水县和合江县九支、龙洞等一带传播马列主义,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直到1934年4月被特务抓捕入狱,在狱中他倍受酷刑折磨,仍威武不屈、大义凛然,1935年4月,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获保外就医,因在狱中身心遭受敌人严重摧残,保释出狱已是生命垂危,不久即病逝,时年33岁。梁业广是在贵州省境内建立党组织的第一人,他的不幸去世是中共赤水地下党组织的一大损失,也是贵州省地下党的一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其光辉事迹资料陈列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

第二位为革命烈士段雪笙,他是赤水籍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遵义地区、贵州省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段雪笙1901年4月21日出生于赤水县东后街段家大院,1917年考入江安县四川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加入共产党,

13

他曾是革命前辈孙炳文烈士的得力助手,是北方左联的创建者和领导人。段雪笙曾以教师身份和公司职员身份作掩护,教育和培养了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在他的故乡赤水,他积极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赤水最早的一批党员,都说他们是30年代受到段雪笙的影响而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斗争的。赤水县党员人数之多。入党时间之早,在贵州省是少有的,与段雪笙在这里传播马列产生的极大影响有紧密关系。从1927年后半年到1930年初,段雪笙一直在上海生活,从事过秘密工作,也做过文化工作,三年里,他写了《两个不幸的友人》和《女护士长》两部小说,还有一些短篇小说、书评、诗歌等刊登在一些进步文学杂志上。之后,段雪笙参加了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工作,奉党组织之命出面发起组织北方左翼作家联盟。1946年8月31日,段雪笙因积劳成疾,多症并发,病情恶化,终因医治无效病逝,时年45岁。 下面请随我到后厅参观,该旧宅总建筑面积为15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为前厅后室,前厅作为商铺经营糖食果品,后厅为住房和茶室。平时商铺客人进进出出,利于掩护。大家可以看到在前厅和后厅之间有一口天井,因为屋内比较阴暗,整个宅子比较封闭保守,唯有天井是与天通、与地连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天井,当天气晴朗时,阳光从天井中洒下,一缕一缕的,让整个宅子充满了生气。天井不仅能采光、通风、排水,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民间说法?四水归明堂?之说,由于天井是古宅采光的主要构造,客厅在旧时被称作?明堂?,当阴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有财不外流之意,也形象反映了经商之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穿过天井就是主卧室和茶室,室内的布局都说按当时的摆设所布臵的,

14

里面的茶室是提供给客人喝茶聊天的地方,主要也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真正召开党组织秘密会议的地方是在楼上。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走道上有一处地下秘密通道,这就是当年中共赤合特支为躲避特务等敌人的追查秘密建造的,密道内有后门可通往另一街道,如遇到异常情况,会议中各相关人员则通过该秘道迅速疏散,现在后门已被封堵了,后门的房屋也比以前密集了。

大家请随我上楼,由于楼房是木质结构,楼上只能承受十人重量,请大家分组慢慢上楼,上楼梯时注意安全。好,大家往右侧走,右侧为会议室和书房。(进入会议室):这就是当年中共赤合特支召开秘密会议的房间,房间墙上挂的为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很多共产党员就是在此宣誓入党的。(走到书房):这边是书房,书房内有一木制花格窗,通过窗户能清楚观察街面上行人来往情况,发现不对就紧急通知疏散人员。楼梯左侧为傅缉光及家人的卧室,大家可以随意参观。

补充:中共赤合特支旧址这块牌匾是开国将军贾若瑜为中共赤合特支所提的,贾若瑜1915年出生于四川合江县二里乡,后迁居贵州赤水。幼年时母亲段氏不幸早逝,贾若瑜先后过房给了长期守寡而又膝下无子的二叔祖母和尚未过门的二叔母。幼年丧母是不幸的,所幸的是祖父和父亲送他读私塾和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国文基础。后来,在表兄梁业广的安排下,贾若瑜成为了红色传播站文庙小学和平民夜校的第一批学生,从此开始接受党的启蒙教育。

1929年春,贾若瑜考入贵州省立第二中学,当时他一边勤奋学习,一边与中共赤合特支保持密切联系,在党的领导和具体组织下,在校园内展开争取青年学生的工作,取得一些成果。1931年2月,经梁业广和汪荃江两

15

位共产党员介绍,贾若瑜加入了共青团,取代名为?晴江?。1935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大学教员和抗大第七队队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贾若瑜历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军事博物馆第一任馆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今年97岁的贾老将军,现定居于北京。

田湾洞子码头(尽量不要停留)

之所以叫田湾洞子码头是因为这里有个蛮洞子,在蛮洞子前又有几块田地,变称之田湾洞子码头。田湾洞子码头通过一条弯曲的石板路,把街口与河连接。上游的物资运到这里,被马鞍石滩口限制,只能起货搬滩。乌蓬渔船靠在火红的大石下,泊在红沙滩边,是晚间的渔火烧红了荔枝沱,是那清脆的渔歌唱绿了满山的翠竹。大大的?寿?字告诉了一个大同人健康长寿的秘密,小小的石碑倾诉了洪水的凶险。那屹立不屈丹霞巨石不知受过多水冲浪击,它脱开外衣露出红红膀子,显出它的骄悍;码头边的黄桷树,不知受过多少水淹雨刷,它的根瀑死死地啃住山筋抱住石骨纹丝不动,这就是它的顽强。

蛮峒子

蛮洞子就在码头的坎上,这个石洞当地人称它叫蛮峒子,是当年的土著民族留下的居所,千百年来它默默地注视着沧海桑田,大同巨变。是大同古镇的的根,古镇最早的名就是用它来取的。

它与离大同2公里的马鞍山发掘出的21座西汉末至东汉初古岩墓群的型制都相同,呈现方矩形向内多层递进格局,凿痕均用钝器凿出,凿痕清晰

16

是同一例。研究马鞍山崖墓中清理出的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盐罐、碗、碟、动物俑、人物俑、钱币等,初步了解葬穴中人活着时的农事、商事、和手工作坊的情况。据贵州省文化厅考古专家鉴定,蛮峒子是东汉时期土著人储藏物品的洞穴。在漫长的岁月里,储藏的东西早被主人取走,转移,而墓穴中掩埋的东西才能存留下来。洞穴外面则是他们的住房,由此逐渐成村、成街、成场镇,在元末明初就成了蛮峒子场。

吊脚楼

因靠山而建街房,有一面则是濒河临溪。尽管溪边河岸是高崖陡坎,乱石荒坡,人们还是在险地危岩修造安居楼屋。这就是大同古镇的又一个亮点――吊脚楼。

吊脚楼让人们为之翘首的是秀,为之惊讶的是险。吊脚楼的基,是崖边的一个石缝,石窝,或是块大石,或是石板上凿的石眼,总之吊脚楼的?落地柱?要落在实处。至少要有两根着地,当然越多越好。在柱子的一定高度出穿柱,加楼欠,钉楼板,吊脚楼就成了。一间间楼,像一个个鸽笼,悬在半空中。旁观者担心这摇摇欲坠的楼阁,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但多少年来从没出现过事故。落地的柱头就是吊脚,脚踏实地就稳如磐石。

大同古镇的东面,是一长排面临大同河的吊脚楼。乡民们对街边门面不如何讲究,而对吊脚楼却尽力装饰,精心打造。因为吊脚楼是休闲、观景的绝好地方。它避开了街面闹市,面对的是盘绕大同古镇的大同河。清闲时在吊脚楼的晒楼栏杆上看:月亮沱波光粼粼,马鞍石急流汹涌,荔枝沱荔红竹秀,田湾渔舟唱晚,多富有诗情;邀几个朋友在吊脚楼的?鸽楼?里,吃酒划拳,酒后推窗临风,倚窗眺望岸边的石林。一个个石头长得奇形怪状,有

17

天狗吃月,有雄鹰展翅,有鲤鱼遁滩,有犀牛拜日。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多富有画意;那放排的号子令人振奋,农夫的山歌让你倾情。松啸、竹涛、船歌、渔火是吊脚楼上独享的风光。河风带润,山风清香。这些只有在高高的空中楼阁才能得到,谁不爱吊脚楼呢?于是,古镇乡民们在吊脚楼的檐头,瓜柱,檐撑,吊檐上,巧妙的采用镂空圆雕、浮雕等木雕工艺,镌刻南瓜、灯笼、鹿、鹤、狮、凤、麒麟等吉祥图案来丰富生活。

依山就势的街道

朋友们!走在这爬坡上坎的街道,你们不要见怪,这是大同古镇的街道又一特色——依山就势。走着走着,好像已经到了场尾,惋惜太短,移一步又豁然开朗,又是一段宽敞街颜,柳暗又花明,无比惊叹。宽者有新街后街平行大街,窄处有三人并排会堵塞的小巷。街面受地势限制宽窄自如。时而平坦,时而爬坡,时而穿巷,时而过桥。起伏如波,上行如梯。弯处若蛇,直处如竹。街道的延伸被山形制约得起伏有序。古老的民居贴在山壁上,古树竹林为街道镶边。正因为古镇街道依山就势,顺其自然,无矫饰的痕迹才古朴;正因为街道依山就势,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才特殊。正因为街道依山就势自然天成,才把古镇设计得美妙绝伦。

古井

我提个问题请朋友们想一想,鳌溪有的是水,古人为啥还要多此一举在这里凿井汲水呢?为什么要在这里凿?(停一些时间)古时候,井,是人们有意无意聚会的地方。挑水、淘菜、洗衣服等都在井台,很多人能在此相遇相交,许多语言的交流、物品的对换都在井台边完成,就形成了‘市’,就是今天的市场。井边就有人修建房屋,一间、两间……连接起来后便成为街

18

的雏型。后来的户籍编制出现了?井?,八家为一井。古书上有 ?离乡背井?、?市井?等词。所以,大同的古井,是古镇交易的市场。大家看看井沿、井台、井底的石面,千百年来,被人们搓磨得平滑如玉,饱含时代的沧桑,见证了古镇的发展。我们再用现代的眼光看,古井在沙湾头,正处在古镇的中枢,下码头是外面进商货之处,上码头是山里挑来、背来出售山货之处,而在荔枝沱和月亮沱中间隔了一个马鞍石不能过船筏的洞子(水坎),两面的货物都必须运到井边进行交易。有了市场就会成街,就会发展成镇,约定俗成固定交易的时间――场期。

沙湾渡口码头(功德碑,记录出资修缮码头乡民的名字)

沙湾渡口码头的石梯被对面山上的乡民磨出了深深的沟槽,多少年,多少代乡民们扛富了一座山岭,背出了一条街镇。河边的?犀牛顶石?把河沙踩红了,河水关平了。那绿得醉人的水挑到街上去,把小孩养壮了,姑娘长美了,商家醉发了,老人越吃越长寿。大同古镇山富人,水养人。那观音殿的晨钟暮鼓,诵佛经忏使沙湾多了几分热闹,让码头少了几分寂寞。因为大桥减少了渡口的劳累,水站消除了肩挑。沙湾码头成了大同人的回忆,不时去把往事寻找。

观音庙——(原来观音殿只有一殿,后面两殿是2006年后修建的。) 1862年,太平军石达开前卫部队进占大同古镇,与清朝地方武装复兴团总部(王椿所部),激战十余次,时间持续半月之久,双方伤亡惨重,随后清军萧庆高部由合江入境攻入大洞场入川。后人行路过境、毛骨悚然,遂建观音庙宇驱鬼祛邪,超度亡灵,祈保平安。

这观音庙里观音菩萨很?灵验?,相传乾隆三年戊午年(公元1739年)

19

劳溪涨洪水,平街、沙湾都进了水。许多乡民们都到观音殿来躲水灾,下面的石栅子都淹了一半,观音殿的石梯淹到了四梯了,很快就要水漫观音堂了。而乡民眼看洪水一个浪子涨高一寸的,个个束手无策,惊慌无比。有一老媪跪在观音菩萨面前,高声祈祷:?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去喝退洪水吧!保佑众乡亲平安。?众人听见后,几十号人?哗?一下全跪在观音菩萨面前,高呼:?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就在这时,吹起了一阵清风,掀动了庙旁的绵慈竹,竹颠绕来绕去,俨然是观音菩萨挥动手中的?文帚?。水退了,人们没有遭到更大的灾难。众人深信观音菩萨灵验,观音殿的香火更旺了。为了把这观音菩萨护佑众生的事记住,有人在石栅子石门枋上的水淹线凿了一条很深的线记,线边刻了七个字:?戊午年水涨至此?(即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

解放后,破除迷信,打菩萨。此观音殿曾一度改作医院。直至改革开放后,医院迁走,一些老年人又在这里兴起了观音会。每逢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生期),六月十九观音菩萨得道(毕业),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坐莲台(工作),这里要做道场,献观音会。附近善男信女们都来捐钱出力,求神拜佛,烧香还愿望,热闹非凡。中午还可以吃一顿素斋——豆花饭。

九龙牌---请随我往这边走

这块镂空丹霞石雕的《九龙牌》和丹霞石刻圆雕的《万岁牌》。这两件古董是大同古镇的老人们尽心的呵护,才躲过了打菩萨和文革大劫。听82岁的老人余明壁讲,这块《九龙牌》原来在禹王宫的天井上正殿处,文革时用泥巴糊了, 2006年才请人打整出来抬在观音殿装在墙上。这些老人真有见识,这块《九龙牌》我们姑且不讲它的文物价值,就工艺方面看也是一件

20

很完美的工艺品,九条龙形态各异,盘绕自如,线条流畅,中轴对称。雕工采用了浮雕、圆雕、透雕技术,观者无不惊叹它的精美。更何况这些古老的东西不可能再生,销毁一件就永远没有了。

万岁牌

传说古时土地纠纷多,为了土地边界,有官司反反复复打了几年还纠缠不休。有个边界官司打到了甘罗丞相的案下,甘罗一问案情,知道这边界扯了多年,决定亲自查勘,当场定了界,怕双方再次反悔,便在边界上立了一块小石牌,牌沿九龙缠绕,中刻?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碑一立,无人敢动,动了就是欺君,是灭九族的呀。改朝换代后,不是那个皇帝了,有一方想动边界,到了万岁牌前一看还是不敢动。因为不管谁当皇帝,都是?当今皇帝?。从此,土地官司的终结判决就是立?万岁牌?。

这块?万岁牌?高0.80米,宽0.30米,是清代道光年间,大同古镇背后的洞坝山上的?老挖窝?,姓王的富户。与王家隔沟遥遥相望的曹家,打土地官司而立的。曹家后人把万岁牌视为传家宝珍藏,2006年新修大同沙湾观音殿才献出来镶在墙上。

(导游读《万岁牌的故事》,可详可略接着讲) 观音庙到沙湾大桥——

水位线,也石门的遗址,墙壁上有石孔,关闭石门插木桩之用。 水泵房——

消防用水和群众用水之用,现在已废弃。 小水电站遗址——

赤水市五几年修建,后由于地势原因而拆掉(水少时,水量不够存储量,

21

水大时,又会将水电站淹没)

目前,大同镇党委、政府确定了?旅游富镇、城建兴镇、开放活镇?的战略目标,大同作为赤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全镇人民正在乘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在为率先成为?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而不断努力奋斗。

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着淙淙的流水,和大家一起穿越了这个千年古镇,共同领略了古镇美丽景色,感受了古镇的风物人情。希望我的解说就如我们古镇一样,给您们带来美的享受。我的解说完毕,下面请各位自由参观。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u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