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3: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感知、认识、猜想、判断、测量、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一段时间内形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区分四个长度单位,正确建立长度表象 教学策略:

通过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学具:厘米尺、米尺、1分硬币、小棒(10厘米长)、1厘米小棒、一元硬币、电话卡、

教具:1米、1厘米、5毫米的“金箍棒”各1根。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1.老师提醒大家:小组长安排组员分工合作,合理分配学具,同学们不要把学具袋里的学具含在嘴里,要注意个人卫生!

2.谈话:喜欢孙悟空吗?今天老师把齐天大圣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孙悟空有一件非常神奇的兵器,知道是什么吗?(课件1: 出现金箍棒视频)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一会立于天地间、一会握在手中、一会又塞进耳朵里,可以变来变去,多神气啊,金箍棒里会有什么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这里就有几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先来估测一下。

【教师出示相应的小棒估测】

(1)师:【出示1米的】目测一下,它的长度大约是( ), 学生:估测长度大约是1米。

师:估计很准确,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就是1米。你会用手势再比划一下一米大约有多长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贴出1米长的纸条,并板书“1米”)

师:【接着出示不足1厘米的】目测一下,它的长度大约是( ), 学生:估测大约是1厘米。

师:估计很准确,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会用用手势再比划一下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吗?(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并板书“1厘米”)

(2)师:(金箍棒继续变化,一直变到5毫米)金箍棒在孙悟空的手中又变短了, 现在短到能放到耳朵里去了。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呢?你还能估测出来吗?

【教师将学生猜测结果板书出来】 2.量最短的金箍棒,激起疑问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在学具袋中找出这根最短的金箍棒,我们一起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情况预设一: (学生:能说出测量结果是5毫米,) 教师:其它同学的测量结果是什么样的? (学生:有一部分知道用毫米表示。)

教师:有部分同学已经知道用毫米表示了。对,在物体的长度不到一厘米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语气加重,语速放慢,点题后教师板书课题“毫米mm”。 直接引入新课】

【学生动手测量情况预设二: (学生:不到1厘米,)

教师:不到1厘米应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学生茫然不知,教师点题:】

师:看来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新的计量长度的单位。【语气加重,语速放慢,点题后,教师板书课题“毫米mm”。 直接引入新课】

二:开展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①认识1毫米、几毫米。

师:同学们,关于毫米,你最想知道什么?(生可能会说: 1毫米有多长?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毫米?等问题。)

师:要解决:“1毫米有多长?”我们可以请厘米尺来帮忙。(教师拿出直尺)看,这是一把厘米尺,这把厘米尺上就有许多1毫米,凭你的感觉,试着找找1毫米在哪儿,找到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找到的1毫米一样不一样。

(学生:在直尺上找1毫米,找到后找学生汇报,汇报时课件出示:厘米尺)

师: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老师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说一说你找到的1毫米在哪儿?

(生:找到某一小格是1毫米) 师:还有吗?

(生:可能又找到任意一小格说明是1毫米)

师:对,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语速放缓】 师:(指着尺子)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是多长?(明确:这根稍微长一点刻度线就是5毫米刻度线),7小格是几毫米?

②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看来,厘米尺上几小格就是几毫米。【语气放缓】那么,10

小格就是10毫米?

在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0毫米?

(生:发现从0到1是10毫米;从2到3也是10毫米等等) 师:拿起你的直尺,请你另外再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也就是1厘米之间,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有几毫米。

生:继续数会发现:每个1厘米之间都有10毫米.教师随机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老师看谁反应最快:2厘米是( )毫米,4厘米是( )毫米;50毫米是( )厘米;70毫米是( )厘米等。

③感知1毫米

师:刚才小朋友们反应真快,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怎们样,在我们的厘米尺上找到一个1毫米,仔细观察或比量一下它的长度。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或者从老师发给你的学具盒里找一找,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学生举例:1分硬币,身份证、电话卡、直尺、指甲、铅笔尖的厚度等。学生找到后找几件量一量、比一比,这也有利于日后的估测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找到最恰当的参照物。)

师:在同学们的眼里有这么多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说明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现在谁能借助这枚1毫米厚的一分硬币,向大家演示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来演示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的捏住,另一只手轻轻的把它抽

出来,两个手指之间留下的小缝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其他学生模仿演示,感受1毫米的长度,教师随机贴出1毫米的纸条)

师:现在,你对1毫米有什么想法? (生: 1毫米实在是太小了。)

师: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生:蚂蚁身长、缝衣针、一粒米等等)

师:同学们都很有眼光,都选择了一些相对较小的物体。 ④ 再次测量最短的金箍棒

师:咱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现在,再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小金箍棒大约几毫米?一定要说明根据什么估测的。

师:再次测量并填写金箍棒的准确长度。

【最后判断哪位同学猜得对,哪些同学猜得接近……】 活动二:认识分米 ①认识1分米

师:刚才这根金箍棒实在是太短了,我们把它变长(出示1分米的金箍棒),现在请大家估一下它有多长?

(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估计结果,教师可记录估测数据) 师:到底谁估计的最接近,从你的学具盒里找出这根小棒,量一量就知道了。要测这根小棒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合适呢?

(生:实际测量发现是10厘米),教师板书出10厘米 师:谁有不同的说法?

(生可能说出1分米,也可能说不出1分米,无论那种情况教师

直接点题:)

师:【语气加重,语速放慢,点题】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板书课题:分米dm。

并完善板书:1分米=10厘米,【教师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这个分米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

师:下面同桌合作,一起去认识“分米”中的奥秘。

【课件出示自主探索:1.在厘米尺上找1分米,用手势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2.在米尺上找一找,从( )到( )是1分米,从( )到( )也是1分米,你又有什么新发现?3.观察或利用1分米长的小棒,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桌合作交流之后,再全班汇报交流,汇报时,3个问题逐一汇报。学生汇报完问题1、2后,教师追问: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分米,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出1米=10分米;】

师: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画完后,再借助尺子继续研究。) 【画完1分米线段以后,】

师:我们知道小朋友伸开双臂大约是1米,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指甲的厚度不到1毫米,你能再用手势比划一下一分米有多长吗?

生:试着比划出一拃大约是1分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8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