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微观经济学教程课件 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3: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节 计算题答案

1.根据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及消费者恰好花花完其收入,可以求出该人效用最大化时,购买4瓶啤酒,2瓶葡萄酒和1瓶苏打水。

2.(1)边际替代率 ,

故当X=1时,边际替代率。

(2)X消费9单位和Y消费8单位时,总效用,

所以,当X的消费量减少到4单位时,若要达到总效用20,则Y=12

3.(1)消费者面临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已知的效用函数, ,,,

因而可以求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X=30 ,Y=15。

(2)货币的边际效用为:

总效用为:

(3)新的均衡条件变为: 和

因而求得收入必须增加到,即收入增加24才能保

持原来的总效用水平。

4.(1)已知效用函数的形式为,并且当效用最大化时,还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由此求得X和Y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

(2)由点价格弹性计算公式得商品X和Y的需求的点价格弹性分别为:

5.(1)价格为时,消费者剩余为:

(2)由(1)中结论得,当价格从变化到时,消费者剩余的变化为

6.(1)① 根据已知条件,在,,,的条件下,求解出效用最大

化的购买量:X= 20 ,Y=10,总效用 U=200。

② 同样,在发生变化后,在,,,的条件下,求出效用最大

化的购买量为: X=20 ,Y=20,总效用 U=400。

③ 在U=XY=200,, 的条件下,可求出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量:

X=,Y= ,相应的收入M=。

④ 故下降的替代效应使该消费者购买更多的Y ,;

同时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少的X, (为负数)。

(2)下降的收入效应使该消费者购买更多的X,

(3)下降对X商品的总需求效应为0,对Y的总需求效应为10。

第五章 计算题答案

1.书中原题目有错,需求函数应改为:D=-400P+4000

(1)由短期成本函数可得,单个厂商的SMC和AVC函数分别为:

当 即时,为停止营业点,

所以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即为SMC曲线:

(2)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为所有单个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

,所以,

(3)由供给函数别为:P=5 ,Q=2000

和需求函数得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分

(4)征税后,行业供给函数为:

,故求得均衡产量与价格分别为:Q=1800,P=5.5

,而需求函数仍然是:

征税后,均衡产量减少200,均衡价格上升0.5。每单位产品所征的0.9元税中,消费负担了0.5元,生产者负担了0.4元。

2.(1)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为:

故当P=10时,由利润最大化条件P=SMC,可求得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为:,

进一步求得利润为:

(2)厂商的平均可变成本函数为:

当时,求得停止营业点的产量为:

此时价格为P=SMC=6,即当价格下降到6以下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SMC曲线在部分,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为:

3.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时,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此时, ,求得均衡产量:

再由边际成本函数可求得总成本函数为:

已知当q=10时,STC=100,代入总成本函数,得TFC=200,

从而, 利润为:

4.(1)厂商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即为长期均衡价格即:

根据市场需求函数得市场均衡产量为:

由于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为1000,故市场上总共有2000个厂商。

(2)当短期内需求函数变为时,,所以,

短期内新的均衡价格为:P=6,单个厂商的利润为:

(3)给定(2)的需求状况,长期中,由于成本不变,厂商均衡的价格和产量仍然为:

q=1000 ,p=3市场均衡数量:Q=2600000,厂商数量为2600。

5.(1)根据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可推导出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为:,

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为:

由求得长期市场均衡价格和单一厂商的产量分别为:

长期中,市场上若存在N个厂商,则有市场均衡数量

(2)由,可得行业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和厂商数分别为:

6. 将题中产品单价由640元改为“400元”。

(1)这个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满足

由TC函数可得,已知P=400,故可求得利润最大化时

产量为:

该产量上的平均成本为:1200

总利润为:5600

(2)因为代表性厂家在实现长期均衡时的总利润为零,而此时其利润不为零,故这一行业没有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当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应满足,求得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为:

7.(1)当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时满足,即

由此求得:

(2)将P=7.5代入市场需求函数,得到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为:

(3)该行业长期均衡时候的数量为:

(4)①当时,

(1)对于单个厂商满足

(2)根据以上方程(1)和(2)可解得,新的市场均衡条件下,

每家厂商的均衡产量与价格分别是:

②如果营业许可证是免费的,每家厂商的利润为:

③如果让领到许可证的厂商的利润为零,那么许可证的拍卖价格应该为9.8。

第六章 计算题答案

1.垄断厂商总收益函数为,从而,

同时由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得

由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即

可求得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20 P=85

2. (1)该垄断厂商的总收益函数为,从而

由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即,可求得 Q=24

将Q=24代入需求函数得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P=29

垄断厂商的利润

(2)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满足P=MC=5,代入需求函数得Q=48

(3)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量

3.(1)厂商的总收益函数为:

利润函数为: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解得:,

(2)将格

,分别代入美国与日本市场需求函数,即可求得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

,在日本的价格

(3)将,代入(1)中的利润函数得:

4.(1)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而由长期总成本函数得

代入实际需求函数得:

求得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为:,

(2)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其主观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故均衡点的弹性为:

(3)若主观需求曲线为线性,又已知其斜率为

则得到主观需求曲线为:

5.(1)由已知的LTC函数可得:

再由主观需求曲线得

根据垄断竞争厂商均衡的条件:且即可解得:

,,从而

(2)

6.(1)由需求函数得反需求函数

A和B寡头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由两寡头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得其反应函数分别为

因此可求得:, ,

(2)若完全竞争,则由求得:Q=240,P=0

若完全垄断,则求得:Q=120,P=12

(3)寡头市场上:

完全竞争市场上:

完全垄断市场上:

故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利润大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但小于完全垄断市场上的

厂商利润。

(4)如果再有一企业进入,则该行业均衡产量Q=180,每家企业的产量为60,价格P=6。

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越多,则该行业的均衡产量越大(趋向于完全竞争时的行业产量240),每家企业的产量越小(趋向于完全竞争时每家企业的产量0),价格越低(也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0)。

7. (1)该公司所属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

(2)当时,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求得:,从而求得:

当时,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的,求得:,从而求得:

因此,公司的最优价格为20,产量为20,相应的利润为50。

(3)求解方法与(2)相同。

当时,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求得,从而求得

当时,

由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的,求得:,这与不符。

因此,公司的最优价格为20.75,最优产量为17,公司亏损55.5。

8. (a)若两个厂商已经进入市场,那么联合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应满足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相等。由于题中两个厂商都为不变的边际成本(厂商1的边际成本为2,厂商2的边际成本为3),故要使联合利润最大,应由边际成本较小的厂商1生产,而边际成本较大的厂商2不生产。因而,利润最大化时满足:

,即

求得联合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4,全部由厂商1生产,而厂商2产量为0。

若两个厂商还都没有进入该行业,那么每个厂商都将市场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从而

根据 独立生产,厂商1和2自以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

(b)若两个厂商的行为非常不合作,则符合古诺模型。

由得两厂商的利润函数:

两厂商利润的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且

由此求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

进一步解得:,

(c)由于联合生产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为4,全部由厂商1生产,联合利润为12。

当有厂商2存在,并且两厂商不合作时,厂商1的产量为3,利润为5,故厂商1愿意花少于7单位的钱来收购厂商2。

若将题中的“成本函数”改“边际成本函数”,则解法如下:

(a)若两个厂商都已经进入该行业,那么联合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由已知的两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可推导出行业的边际成本函数(即供给函数)为:

,而由市场需求函数可得边际收益函数:

由,即得

相应地,可以求出

若两个厂商还都没有进入该行业,那么每个厂商都将市场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从而有

根据可分别求得:

(b)若两个厂商的行为非常不合作,则其行为符合古诺模型。他们共同面对的市场需求

曲线就是,两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分别为:

即:

得厂商1的反应曲线为:

得厂商2的反应曲线为:

由此求得:,

(c)如果串谋是非法的但是吞并不违法,厂商1收购厂商2愿意出的钱应小于“联合生产时的总利润减去不合作生产时厂商1所得的利润之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8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