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讲稿之一蒲老经验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3:5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老中医经验撷萃”选修课简介 常林

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门选修课主要讲授曾工作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几位全国著名老中医如蒲辅周、岳美中、秦伯未、朱小南等生平简介、代表著作、学习方法、主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特点等。

本门课程适用于在校各年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学习。“名老中医经验撷萃”这门选修课的开设将会给我院在校大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将会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方法,将会丰富高年级学生临床见习或实习经验,升华他们接触临床的学习体会。

名老中医经验之一—蒲辅周经验介绍

一、 蒲辅周生平

蒲辅周,(生于

1888年,卒于1975年4月29日),四川梓潼

县西溪沟人。其家三世精医,15岁始继承家学,18岁独立应诊于乡,1934年悬壶于成都,声誉日隆。1951年应聘于成都东城联合诊所,当选为区人民代表,1954年,任成都铁路医院特约医师。1955年奉调到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三届、第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

蒲老倾心于中医事业70余年,学识渊博,医理精深,医德高尚,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热病,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内皆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临床家。一生忙于诊务,未暇从事著作,晚年由其门生整理出版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等。为祖国中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突出的医学成就,深为医药界所敬仰。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评价他是一位“高明医生,又懂辩证法”。

下面我详细介绍蒲老的生平和治学及临床经验: 二、治学经验

(一)出身医门,少年习医—向家人学

蒲辅周,少名启宇,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四川梓潼县西溪沟人。祖父蒲国桢,父亲蒲显聪,皆以医为业,名闻乡里。家境清贫,兄弟姐妹七人,蒲辅周居长,幼时读书,则依靠他母亲何氏的娘家资助。

蒲辅周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开始随祖父和父亲学习医学。前辈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常教育说:“医乃仁术,如不下一番功夫,不足以为医。”其时,祖父在梓潼县东街开办了“杏林堂”。蒲辅周铭记家训,白天在“杏林堂”侍诊,晚上刻苦攻读中医书籍,每感购买医书十分不易,多方向人借阅。他曾借得日本学者所著的巨型医书《皇汉医学》一部,该书内容丰富,论述颇精,蒲辅周爱不释手,每晚读至深夜,边读边摘抄,历时数月,方将全书学完。蒲辅周于此颇为感慨:外国人尚对中医有如此精深研究,中国人岂甘自卑?其献身医学之志,益加坚定。

三年之后,18岁时蒲辅周独立应诊于乡。辅周之名,乃此时所取,意在以医术辅助贫弱,周济病人。由于得到家传之秘,又勤奋努力,所以蒲辅周的医疗技术大大长进,深得家乡病人的信赖。

(二)闭门停诊,深研医典 —向书本学

独立应诊不久,由于家传的缘故,求诊的人较多,虽然开始有了一点名气,但毕竟是刚刚踏进医学的深宅大院,在临床上有功亦有失,有效者,亦有不效者。许多医疗问题还须探索和研究,尤其是中

医经典著作,更有进行一番系统学习的必要。为此决心停诊,闭门读书三年,把《内》、《难》、《伤寒》、《金匮》、《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等熟读、精思,反复揣摩,深有领悟。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有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所在。」蒲老认为学习中医应以《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温热经纬》为主。他说:「《内经》、《难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基础理论,就谈不上学好临床。如果仅读点汤头、药性去治病,那是无根之木。」又说:「《伤寒》、《温病》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一详于寒,一详于热。

蒲老对《伤寒》、《金匮》二书推崇备至。 他还认为《温病条辨》实用价值很大,而且是集温热诸家大成的作品,所以应该是中医的必读书。就是到北京工作后,他仍然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当凌晨和夜静的时候,他书桌上的灯光总是准时拨亮,伏案阅读,孜孜不倦。他常说,早上读书头脑清爽,效力最高,晚上读书没有白天的干扰,精力集中。就这样,他不论阴晴寒暑,每天早晚坚持学习四,五小时,几十年没有间断过。

蒲辅周从早期行医开始,就对中医各家学说,能取其所长,不存偏见。不仅努力于伤寒的研究,而且重视温病的研讨。他特别崇尚杨栗山的《伤寒温病条辨》,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教益。后来蒲辅周在治疗乙脑中总结出的八法(即辛凉透邪,逐秽通里,清热解毒,开窍豁痰,镇肝熄风,通阳利湿,生津益胃,清燥养阴),就是根据杨氏等温病学家的理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而得的。

晚年,蒲辅周因左眼患白内障,视力极差,但仍坚持用右眼阅读书籍,其勤奋学精神不减当年。直至病势严重,才被迫放下书卷。

蒲老看书有一个经验,他认为在阅读医书时,“必先看序言、凡例,而后再看内容,这样先掌握作者著书的意图、内容安排和历史背景,就容易融会贯通。”

(三)深入民间—向同行学

蒲辅周在向家人、医经上学习的同时,又善于吸取民间经验,广泛收集秘方验方,向同行学习。如蒲辅周在青年学医时,本县有一眼科名医龚老先生,为了向他学习,蒲辅周帮助他做了几年丸药。龚老医生在去世前几个月对蒲辅周说:我有一眼科秘方“九子地黄丸”,能治疗控制一些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你拿去用于济民。 熟地黄二两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泽泻 丹皮 五味子 枸杞子 沙苑子 决明子 青箱子 茺蔚子 菟丝子 复盆子 车前子 各五钱 共研为细末,醋制龟板一两,另研细,灵磁石一两,火煅醋淬三次,另研细,沉香粉一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淡盐汤下。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该药我本人与我爱人均在临床用过,效果好,经得起重复。)从另一民间医生处得到的伤科良方“百损丸”,治跌打损伤或腰膝冷痛等病,楞专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破故纸(用羊油炒 微黄)二两半 骨碎补(甜酒洗)二两 盐杜仲一两 川牛膝(甜酒炒,勿令焦)一两 肉苁蓉(酒洗)一两 黑櫓豆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 鸡血藤膏(甜酒化开)五钱 三七(另研)五钱 血琥珀(另研)三钱 麒麟竭(另研)五钱 沉香(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g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