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5-29 2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磁现象 磁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现象并不陌生。由于自己有生活经验,所以对如何获得磁性的方法也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必要的实验演示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 四、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条形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 演示实验: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入:提问学生对“磁”的认识,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 学生活动 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所认识的与“磁”有关的生活知识表达出来。 说明 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生活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求知欲,也能及时知道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给以纠正。 新课 一、简单的磁现象 提问:什么是磁体? 为了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加深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老师的问题: 1.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 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 3.磁体上的“南极”和“北极”是如何得来的? 4.磁极之间互相靠近,有何现象发生? 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逐一解决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最终能简练的概括出磁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磁化 1.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提问学生: (1)用普通的铁钉靠近大头针,能否吸起大头针? (2)用磁体向同一方向摩擦铁钉,靠近大头针,看到什么现象? (3)介绍这种现象叫做磁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实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磁化现象 生:能够吸引金属的物体。 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点评,归纳出以下几点: 1.磁体不是任何金属都能吸引,只能吸引钢铁类物质。 2.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 3.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一极叫“南极”,指北的一极叫“北极”。 4.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互相吸引。 这些实验都十分简单,但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探索归纳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其中实验一,是纠正学生错误观点的实验,除了现有的金属器材,学生可以发挥主体意识,自己提出一些金属或物品,用实验证明其结果。 验,回答问题。体会磁化现象。 有直观地认识。 化。 2.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后,分组做磁化实验,掌握用磁体磁化铁钉的技巧。 3.介绍其他磁化的方法和生活中应用到磁化的例子:磁带,IC卡等。 4.简单介绍磁化的利与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继续补充说明磁化的利与弊。 播放视频“磁化”。 小结 用磁体磁化铁钉的方法不唯一,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一些磁化的方法。 磁化在生活的应用,学生应该 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磁化的理解和应用。 有所了解,让学生踊跃发言。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对磁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发言,总结出本节课新学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的内容。 课堂练习 1.用一根铁钉靠近小磁针的N极,它们互相吸引,由此可判断( ) A.铁钉有磁性 B.铁钉无磁性 C.铁钉可能有磁性,可能无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钢条靠近磁针的某个磁极时,发现该磁极被排斥,则这钢条( ) A.一定具有磁性 B.一定没有磁性 C.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磁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学生做练习。 列出常见易错题,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简单的磁现象

1.磁体:能吸引钢铁类物质。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3.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一极叫“南极”(S),指北的一极叫“北极”(N)。 4.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互相吸引。 二、磁化

1.定义: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2.磁化的利与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