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工作面回采规程

更新时间:2024-04-04 1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 煤层名称 11# 水平名称 地面标高m 1050—1157 采区名称 工作面名称 11111 埋藏深度 工作面标高(m) 845—925 205m——232m 地面位置 地面位于土门村以北,地面无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井下工作面西部为尚未开采的11113工作面,东部为四邻采掘情11109工作面采空区,北部为11#煤回风巷,南部为井田边况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界 回采对地面设施基本无影响 走向长(m) 580 倾斜长(m) 175 面积(㎡) 101500

第二节 煤层赋存情况

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 煤层 总厚 煤 (m) 层 可采 情 指数 况 1.9—2.2 煤层结构(m) 2.05 1 2.05 变异系数(%) 煤层斜角(度) 稳定程序 3—22 15 稳定 本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煤层厚度最大2.2m,最小1.9m,平均2.05m,不含夹石煤层节理产状110°--75°

- 1 -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下表 顶板 名称 老顶 岩石名称 石灰岩 砂质泥岩 砂质泥岩 砂岩 厚度(m) 4.0 岩 性 特 征 灰色细粒砂岩,性硬,含海相动物化石。 直接板 1.5 灰黑色砂质泥岩,性脆,含砂量较均。 黑灰色中粒沙岩,中厚层状,次圆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 深灰色砂岩。 直接底 老底 1.5 4.5

附图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 地质构造

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层总体为单斜摺曲构造。煤层倾角最大22°,最小3°,平均15°。

第五节 水文地质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充水因素为:工作面上方顶板为砂岩局部裂隙含水层,因此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可能还出现少量顶板淋头水及落山出水现象。工作面最大涌水量5m3/h,工作面预计正常涌水量为0.2m3/h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 影响回采的其他地质情况见表

- 2 -

瓦斯 煤尘 煤的自燃 低温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 岩石坚固性 系数(f) 绝对瓦斯涌出量1.65m/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0.94m/t 有爆炸性 易自燃 无 无 煤层 直接顶 老顶 直接底 老底 333—0 4.0—6.0 7.0—9.0 4.0—6.0 7.0—9.0 二、地质部门的建议

1、工作面主要充水因素为11号煤层顶板砂岩局部裂隙含水层,应在工作面内配备潜水泵等防排水设施,作好防排水工作。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一)工业储量

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580m,倾斜长175m,平均采高2.05 m。工作面煤炭容重1.4t/m3,其工业储量为291305t

(二)可采储量

依据工作面工业储量291305t,停采线距11#煤回风巷20米,则其可采储量为281260t。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

可采推进长度=工作面长-20m保安煤柱=580-20=560m 月设计推进长度=每天推进度×30×90%天/月=142.50m 每天按2个生产班,每班推进5刀,每刀按0.5m计。

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月设计推进长度= 560/142.5=3.9个月。

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巷道布置

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切巷 一、巷道形态与断面规格

- 3 -

工作面进风巷为皮带运输顺槽,规格为矩形断面,净宽4.0m、净高2.1m、净断面积8.4m2,沿煤层顶、底板掘进。

工作面回风巷为回风顺槽,规格为矩形断面,净宽3.8m、净高2.1m、净断面积7.98m2,沿煤层顶、底板掘进。

工作面切巷,规格为矩形断面,净宽4.0m、净高2.1m、净断面积8.4m2,沿煤层顶、底板掘进。

二、巷道布置方式

11111工作面进风、回风巷,均沿煤层倾向布置,工作面开切巷沿煤层走向布置。

三、巷道支护材料与支护形式

11111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切巷均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间、排距1.0米。

四、停采线位置

工作面进、回风距11#煤辅助回风巷平均为20米为停采位置,停采位置的直线连线为停采线。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见附图)

第二节 采煤工艺

一、采煤工艺

11111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11111工作面安装了工作溜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采用MWG160/375-w型采煤机落煤和装煤,前滚筒割上刀,后滚筒割下刀,双向割煤,煤由刮板输送机运出。

正常生产时的工艺流程:

采煤机斜切进刀-割煤-装煤-运煤-移架-移溜。 工艺顺序:

(一)、采煤机斜切进刀

1、进刀采用割三角煤端头斜切进刀法,进刀距离不小于54.0m。 2、机组割透机头(尾)后,调换滚筒上下位置,改变牵引方向,随弯曲段逐步切入煤体,上滚筒全部进刀后,机组割煤到54.0m处,工作溜推移到位后,机组返回割三角煤,割透机头(尾)后,调换滚筒上下位置,换向牵引,割空刀到进刀处停机过机头尾,然后正常割

- 4 -

煤。

3、机组割至距机头(尾)10.0m处时,必须放慢牵引速度,并通知机头(尾)人员撤到5.0m以外的安全地点。

4、机头(尾)人员要时刻注意两端头顶板及各种管线,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处理问题后再开机。(附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

(二)、割煤和装煤

1、采用MWG160/375-W型采煤机落煤和装煤,前滚筒割上刀,后滚筒割下刀,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2刀,每刀进度0.5m,采高控制在2.1m。

2、正常情况下采煤机牵引速度控制在3~5m/min,如遇移架跟不上、溜子负荷大时,必须减速或停止割煤,严禁超速及空顶作业。

3、采煤机司机在割煤过程中移架时,必须站在架间并面向煤帮进行操作。

4、采煤机司机严格按《回采操作规程》第七章“回采机电设备操作”中第一节的有关要求执行。

(三)、运煤

工作面的煤由工作溜、40型煤溜、顺槽皮带机运至11#辅助皮带至11#煤主运皮带至煤仓,由主斜进皮带输送机、地面走廊皮带机运至地面。

(四)、移架

1、工作面支架采用本架操作,支架型号ZY4000型。

2、支架拉出后必须成一直线,顶梁必须升平,仰俯角小于7度,支架升起后必须保证接顶严密,立柱达到初撑力。

3支架端面距不大于0.34m,如超过必须提前移架或前梁上挑支板梁。

4、支架操作完成后及时将各手把打回“0”位、

5、支架工要严格执行《回采操作规程》第三章“综采”中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的有关要求执行。

(五)、移工作溜

1、推移工作溜要滞后移架6~8架。

- 5 -

2、推移工作溜应顺序渐进式操作2~3台千斤,弯曲段不小于21m,每次推移0.2~0.3m,每节槽分三次均匀移彻。

3、如遇推不动,不得强行硬推,手把回“0”位,应通知机组司机停止割煤,待检查处理后方可开机。

4、移溜工应严格执行《回采操作规程》。 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Y×C

式中:L——工作面长度 m;

S——采煤机截深 m; H——煤层高度 m; Y——煤的密度 T/m3; C——工作面煤炭回收率。 W =174×0.5×2.2×1.4×95% =254.562T 1、日循环数

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作业图表,确定循环数为10个。 2、日产量

254.562×10=2545.62t 3、月产量

2545.62×30×95%=72550.17t 循环作业图(见附图) 三、初采工艺

1、工作面正式投产前,必须对井巷工程、安装质量等进行全面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工作面所有设备安装完毕后,开始带负荷联合试运转。对各台设备进行整体调试,确认无问题后进行试生产,在试生产期间必须达到综采工作面验收标准。

2、初采割第一刀煤前,人工用扳手将采帮锚杆的托板柱帽提前回收。回收托板柱帽前,工作人员要仔细查看顶板情况,确保安全的

- 6 -

情况下方可进行作业。作业时,两人一组,一人观察顶板、煤帮情况,一人作业。回收的托板柱帽要运送到指定地点并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扔。

3、人员进煤帮必须停机停溜闭锁开关,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4、初采期间泵站压力必须达到30.0MPa,每次移架后支架必须达到初撑力,支架初撑力≥3090kN。

5、初采期间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理,严格执行“一通三防”的有关规定。

6、加强端头支护,必要时在上下端头支设木垛或戗棚。支设戗棚时必须使用完好的单体柱,且支设要迎山有力。

7、初采阶段两巷超前支护不得有缺棚少柱现象,必须及时更换失效的单体柱。

8、工作面初采期间,如若巷道超高,支架推移输送机困难,必须构顶。采煤机割煤,采高必须符合要求。

9、初采期间,采空区要有一定的空间,任何人不准进入空顶区。

10、初采期间,“三大规程”必须完善,否则严禁生产。

第三节 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采煤机 工作溜 运输溜 运输皮带机 乳化液泵

型号 MWG160/375-W SGZ-630/220 SGB-40T DSJ-1000/160 BRW200/31.5 容量 375kw 220kw 55kw 160kw 125KW 台数 1 1 1 1 2 - 7 -

设备名称 液压支架 开关 开关 开关 开关 型号 ZY4000-13/30 KBZ-400 KBZ-200 QJZ-400 QJZ-200 容量 400A 200A 400A 200A 台数 94 3 1 1 4

乳化液箱 移变 移变 RX2000/31.5 KBSGZY-630-10/0.69 KBSGZY-500-10/1.29 630KVA 500KVA 2 1 5 开关 开关 照明综保 QBZ-200 QBZ-80 ZXZ-8L-4.0 200A 80A 4A 1 1 1

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 支护设计

一、支护设计

1、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设计:

工作面两巷在回采时,工作面超前动压影响区范围内进行加强支护,以控制顶、帮,保证工作面正常生产。进风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20m,回风超前支护距离不少于20m。

2、端头支护设计:

为满足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与转载机搭接及运料、行人等要求和安全通道需要,对工作面两端头进行支护,端头支护采用四对八梁支护。加强上下出口管理,自工作面煤壁线向外20米范围内保持巷道净高不低于1.8米,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米,断面最低不小于设计断面的80%。

3、进、回风巷及端头顶板管理:

如遇顶板破碎,下沉量较大时,必须进行加强维护。加强维护方法一般采用加大超前支护的方法,具体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如老顶提前来压时,进、回风两端头要用木垛支撑,木头规格为1.2米×0.15米×0.15米。

4、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在回风巷离机尾50米左右必须备有一定数量的板木,以备工作面维护使用。各类材料必须分类存放,并挂牌管理。标志牌注明规格、型号、尺寸、大小等有关参数。材料管理由专人负责。

二、单体支柱支护强度验算 1、经验公式计算支护强度 pt=9.81×h×r×k =9.81×2.05×2.25×5 =226.24KN

- 8 -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 KN/㎡

h:采高 m

r:顶板岩石的重力密度 t/m3,一般取2.25

k:工作面支柱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

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倍数;反之则采用高倍数)在此取5

2、工作面支护强度应大于226.24KN/㎡ 3、支柱实际支撑能力 Rt=kg×kz×kb×kh×ka×R

=0.99×0.95×0.9×1.0×1.0×300 =253.935 KN

式中: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g:工作系数 kz:增阻系数 kb:不均匀系数 kh:采高系数 ka:倾角系数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

n=pt/Rt=226.24/253.94=0.89根/㎡ 式中:n:支柱的支护密度 根/㎡

Rt:支柱实际的支撑能力 KN/根

5、支护设备选择根据上述有关参数,采高等因素工作面采用DZ-25/30型单体液压支柱与DFB2800/300型π型钢梁配合支护。π型钢梁成对支设,长度2.8m。

DZ-25/30型单体液压支柱特征:

最大高度2500mm,行程800mm,油缸直径φ100mm,额定工作阻力30T,即300KN,初撑力11.7T,即117KN,含液时重60kg,不含液时重56kg,适合于采高范围1650—2350mm。

DFB2800/300型π型钢梁技术特征:梁长2.8m,重量50㎏,许用

- 9 -

抗弯矩34.3KN.m,最大抗弯矩42.8KN.m,承载载荷最小300KN,最大400KN,断面尺寸80×100㎜。

工作面基本支柱的排距为0.6米,则基本柱距 L柱=1.0÷(L排×n) =1.0÷(0.6×0.89) =1.87m

取基本支护柱距1.2米,

式中:L柱—工作面支护的柱距,m L排—工作面支柱的排距,m

三、乳化液泵站设计

1、液压管路:泵站---进风巷---工作面。 2、泵站及管路管理要求:

(1)泵站设备的维修管理有泵站工负责,维修管理措施、质量要求及管理制度由机运部制定实施。

(2)泵站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必须配带乳化液浓度计且认真填写乳化液检查记录。

(3)泵站压力不低于18MPa,乳化液浓度达1%,配液用水为中性水泡油型,且泵站周围不得有积水、杂物。

(4)油箱必须有过滤网,正常情况下油箱必须盖好。 (5)泵箱的自动给液装置应配备齐全完好,严禁开空泵、漫油箱。

(6)开泵前检查泵站和液压系统各部件,不完好不准开泵。 (7)注液枪及管线设专人管理维护,管线吊挂整齐,注液枪使用后应悬挂在人行道两侧,不得放在地上。

(8)液压管路不得有跑冒滴漏现象,密封圈和油管损坏后需及时更换。

(9)泵压由检修工调定,其他人员不得调整,正常情况下只准开一台泵,另一台泵备用,若有损坏及时修复。每天检修班要对泵站专门检修。

(10)更换液压管或液压管密封,应停油泵或关闭断路闸。

- 10 -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1、控顶方法

工作面使用π型钢梁与单体柱配套支护的支架形式(基本支架布置示意图见后)。采用4排基本支架控顶,排距0.6m,每对梁下柱距(中—中)0.7m,对与对柱距(中—中)0.3m,端面距不大于0.3 m。

2、控顶距:

最小控顶距3.5m,最大控顶距4.1m,支护密度2.42根/m2,支护强度58.185T/m2。

3、特殊支护

(1)工作面采出切巷后至老顶初次来压期间,落山排每对空挡处支设一根带帽密柱(柱帽规格为长×宽×高30㎝×15㎝×12㎝)老顶初次来压时,工作面若有推撵现象,在落山排每隔5m支一架戗棚,待老顶初次来压后,工作面不再支设密柱和戗棚(密柱取消时,经初放领导组领导现场决定)。

(2)单排切顶密集: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采用单排密集切顶,切顶密集打在放顶线一侧,与正规支柱一样,打成一直线,要求切顶密集要迎山有力劲,且单体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3)工作面煤壁侧顶板破碎、有滑坡煤和滚帮煤时、且端面距超过0.3米时,需提前移梁。

(4)戗棚、戗柱:在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面顶板压力大、顶板破碎、落山悬顶面积达10×5m2时等异常现象情况时,要根据现场情况支设戗棚、戗柱,梁用2.1米长、∮14cm的木料,一梁三柱,在放顶线打成一直线。柱头必须打在木料与正规支柱顶梁接茬处,初撑力不小于90KN,打戗棚条件受限制时,必须每正规梁上打戗柱,并垫好木楔。

4、初、末采工艺及注意事项: (1)成立初、末采领导组: 组 长:生产经理

副组长:生产部、安通部、机电部分管领导、采煤队队长 组 员:队技术员、跟班队干、工长。

职 责:生产经理全面负责初、末采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工作。生

- 11 -

产部全面负责初、末采的组织领导和措施落实。安通部负责通风管理、工程质量、安全设施。机电部负责设备测试。采煤队长负责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等各项工作。技术员负责规程贯彻。跟班队干、工长全面负责工作面的工程质量及本班的生产任务,负责两端头的维护及本班的安全工作。

(2)工作面从切巷推进至第一次顶板垮落阶段为初采阶段,在此期间两巷20-25m范围内不得缺梁少柱,液压支柱必须达到初撑力且接顶良好,各班跟班对干、工长要注意观察老顶来压情况,加强工作面及两巷支护,落山要支设戗棚戗柱。

(3)工作面距停采线15m为末采阶段,在此期间严格按规程加强超前支护,保证采高2.1m及两巷畅通,另提回收措施。

第三节 回采巷道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端头支护

1、工作溜机头、机尾上方维护:

a、机头上方采用2对“π”型钢梁维护、附示意图。

b、“π”型钢梁成对支设,每根梁至少保持3根柱,并承载均衡。 c、对内柱距(中—中)0.3m,两对柱距(中—中)0.8m,梁头错距0.6m,迈步距1.2m,靠近工作面对梁与工作面正式支架相距不大于0.5m。

d、“π”型钢梁迈步平移,每割两刀煤(移两次溜头进度1.2m)后梁向前移一次。

e、“π”型钢梁平移必须逐对逐根进行,先将后梁下支柱卸载,两人抬梁前移,第三人迅速升起梁下柱及落山已脱离梁的柱,落山柱升起时带帽支设。

2、两顺槽超前顶板管理方法。

进风顺槽超前工作面20m贴近运输溜外侧卡二排单体柱,柱距1.0m支在π型梁下。

进风顺槽滞后工作面切顶线1.8m放顶,以便拆除转载溜。 回风顺槽超前工作面20m离开工作面帮0.3米及顺槽内留出1.0米处卡二排单体柱,柱距1.0m支在π型梁下。

- 12 -

回风顺槽与工作面切顶线补齐,以防瓦斯聚集上隅角。 超前支护遇巷道超高时,应用勾木勾实背牢。 4、上下出口及两巷维护要求

A、加强上、下出口管理,自工作面煤壁向外20m范围内,保持巷道净高不低于1.6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保持退路畅通。

B、支柱要栓牢防倒绳,初撑力不小于90KN。

C、加强两巷维护,发现锚杆托帽压坏、片帮,要及时维护,确保两巷支护完整,无断梁坏柱,无空帮空顶。

5、初采初放 (1)初采

A、初采前先在切巷每隔1米上二根“π”型钢梁,每根钢梁下支设三根单体柱,距煤壁侧的“π”型钢梁梁头支设一根,距落山侧的“π”型钢梁上支设2根,柱距0.7m。机道宽度2.0m。

B、初采前在切巷内支好“π”型钢梁单体柱后,摘掉煤壁侧的“π”型钢梁梁头支设一根单体柱。

C、机组割煤前,要先把工作溜机头拉到煤壁,割煤机从回风端斜切进刀,依次前移第二根“π”型钢梁。与第一根“π”型钢梁成迈步支设,每根钢梁下支设3根柱。

D、机组割煤前要提前回掉机组割煤段的单体柱,一次最多可以回20m。回柱时必须停机、停溜。闭锁开关。

E、机组斜切进刀割煤割透回风端头15—20m处,返回割三角煤。割透回风后,机组返回向进风方向割煤。依次由回风端向进风移工作溜,拉机尾时必须停溜、停机,待割透进风后,工作面初采完成第一刀工序。

(2)初放

A、随着机组割完第二刀煤,移“π”型短悬壁钢梁同时完成初次放顶,初次放顶时最大控顶距4.1m,初次放顶步距0.6m。

B、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当落山悬顶距达到6m仍不垮落时,在工作面靠近落山侧单体柱0.3m处打密集孔(孔距1m、孔深2m)强制放顶,将密柱补齐沿切顶线每隔5m打一根戗柱。

C、如第一次放顶后,直接顶仍不垮落或垮落效果不好,工作面

- 13 -

每向前推进两个循环放顶一次,直到直接顶垮落到采高的1.5倍为止。

D、放顶结束后,工作面内不再支戗柱,但密柱继续保留。 (3)老顶初次来压期间,严格干部跟班上岗,严密组织,严格把关。

6、移梁正常放顶

(1)老顶初次来压过后,工作面不再支设密柱,移梁同时放顶,放顶时最大控顶距4.1m,最小控顶距3.5m,放顶步距0.6m。

(2)移梁放顶时,三人一套,先松下短悬臂梁上第三根柱,移梁后带帽支设。然后松下第四根柱移出,放在第三排道横搭破板上,最后再三人配套松前两根柱移梁,两人一手扶柱,一手托梁前移。待钢梁挑实顶板后,另一人拿起注液枪原位升起第一、二根柱。

7、回柱放顶要坚持从下到上,有里到外的原则,分段回柱拉茬的距离5--15米。

8、末采末放 (1)末采

割最后一刀煤时,依次用14㎝宽×16㎝厚×2.2m长的半圆木板梁替换短悬壁梁,滞后机组托线架5m在板梁下距煤壁30㎝处全长支木柱,然后将工作面内“π”型钢梁及单体柱降下,人工运出。

(2)末放

A、末放采用回柱机回收,从回风端向进风回收放顶。回柱机置于机道内,当回收进风端时,回柱机移到进风巷内,并在端头打变向轮。

B、末放时必须三人配套工作,一人观顶,一人栓大钩,一人搬运材料,其他人员在后面每隔10m一人,传递材料和信号,每次回收不超过两架棚。

C、末放时,末采端头支架可用2.6m和4m板梁直接替换后回收放顶

D、在末放过程中,根据顶板支架情况要加强临时棚柱维护,严禁冒险作业。

E、在末放过程中,通风部配备一名专职瓦检员,检查是否有局

- 14 -

部瓦斯超限。

F、工作面末放,人员要组织配备齐全,必须有领导现场指挥。

第四节 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内容

(一)工作面顶板压力、液压支柱工作阻力动态监测。 (二)两巷端头超前压力观测。 (三)进回风顺槽巷道变形及压力观测。

(四)使用信号柱检测工作面压力变化。(信号柱打在密集柱之间,每15-20m打一根)

二、矿压监测方法

工作面、端头支护、超前支护利用单体柱测压仪每两天对进回风端头及超前压力进行观测,并对顶板活动规律和单体柱的支护状况进行分析。

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输系统

一、出煤系统

运输设备、运输方式及运输线路

工作面采用MG375-W型双滚筒机组割煤,利用螺旋滚筒叶片和Ksb-630/110型输送机铲煤板将煤自行装入输送机,落煤由工作面输送机送到进风顺槽Sgw-40型刮板输送机,进风顺槽80型皮带,11#煤80型胶带输送机到主皮带运至井上煤场。

二、进料系统 (一)运输方式

工作面所需的材料设备等物资,采用防爆胶轮车,通过工作面回风巷运至工作面。

(二)运输线路

地面 →副斜井→下料大巷 →11#煤下料巷 →工作面回风巷→ 工作面 。

- 15 -

第二节 通风与监控系统

一、通风系统 (一)通风系统

本工作面一条进风巷、一条回风巷、全负压通风。

新鲜风流:主、副斜井→下料大巷→11#煤下料巷→进风巷→工作面。

乏风风流:工作面→回风顺槽→11#煤回风巷→回风大巷→回风立井→风硐→主扇→地面。

(二)风量确定: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100qk=100×2.5×1.6=400m3/min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rs=60×0.8×8.4=403.2m3/min 3、按工作面每班最多人数计算

Q=4n=4×35=140m3/ min 根据1、2、3,确实取Q=450m3/min 4、按风速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450>15s=15×4.1×2.05=126.1 m3/min (2)按最高风速验算

Q=450<240s=240×3.5×2.05=1722m3/min 最后确定Q=450m3/min 二、通风安全监测系统 (一)瓦斯检查

1、保证进风的风路畅通,备件要堆放整齐,减少巷道的回风阻力。

2、工作面要保证足够的新鲜风量和规定的风速,严禁损坏或同时打开两道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3、加强两巷及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保证有足够的通风断面。 4、每班要有一名专职瓦斯检查工,按规定检查工作面、回风巷

- 16 -

等处的瓦斯情况。发现瓦斯超限必须停止作业,同时要切断电气设备的电源,作业人员要听从瓦斯检查员的指挥。

5、工作面气体不正常时及时汇报调度,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瓦斯监控

1、该工作面共设置3台瓦斯传感器,分别是工作面传感器、工作面上隅角传感器,工作面回风巷传感器,工作面传感器安装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米内巷道风流中,报警浓度≥1.0% ,断电浓度≥1.5 ,复电浓度<1.0% ,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工作面上隅角传感器安装在工作面回风侧与密柱拉齐的回风靠落山侧,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工作面回风巷传感器安装在回风巷距11#煤回风10至15米巷道风流中,报警浓度≥1.0%、断电浓度≥1.0%、复电浓度<1.0%,断电范围: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甲烷传感器要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煤壁不小于200mm.

3、采煤队负责工作面机尾接出控制线,并在回风分路开关上提供36V电源线,实行瓦斯电闭锁。

4、CO、温度传感器的安设:在工作面回风口以里10米分别安设一枚CO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CO报警浓度0.0024%,温度报警浓度为26°。

5、机组上必须安设一台机载式(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报警浓度为1%,断电浓度为1.5%,复电浓度为1%。

附瓦斯监测传感器安全位置示意图 三、自燃发火的预防

1、工作面采用瓦检工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红外射线温度仪进行检查,同时在回风设置温度、一氧化碳断电仪自动监测。

2、地区瓦检工在工作面开采期间,要每班至少检查三次工作面回风落山角,检查一次临近已采区闭墙处的瓦斯、CO、CO2和温度情况。

3、火区观测工每周至少检查一次,每月至少取样化验1次工作

- 17 -

面回风落山角以及临近地点已采区闭墙处的CO、CO2和温度情况。

4、工作面回采期间,合理调整工作面风量和压力,以减少向采空区的供风,并且经常要用红外线温度探测仪对工作面深部温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预防。

5、工作面日推进度少于1米,月推进度少于30米时,采取预防性注胶措施。

四、综合防尘系统

工作面综合防尘和设备冷却用水来自井上静压水池,供水压力2MPa左右。

(一)防尘管路系统: 管路铺设路线:

地面静压水池→副斜井→下料大巷→11#煤下料巷→回风順槽→工作面

地面静压水池→副斜井→下料大巷→11#煤下料巷→11#煤皮带巷→进风順槽→各个运输转载点、工作面

综合防尘管路的规格要求:大巷内水管用4寸水管,准备巷和順槽用3寸水管。

(二)防尘措施:

1、工作面采煤机、工作溜机头、转载机机头、运输溜机头、带式输送机机头等各处喷雾设施齐全,雾化效果好。

2、及时清扫、冲洗巷道顶帮、电缆、设备及支架等上的煤尘。 3、工作面打眼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作业方式。

4、工作面进风巷的水管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回风巷每隔10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以便清洗巷道,进入工作面的水必须安装过滤器进行过滤。

5、进风巷每周清洗一次,回风巷每三天清洗一次,清洗巷道时管路要完好,出水要雾化,且不准在巷道留下积水,保证无煤尘堆积,每日必须对各防尘设施进行检查维修。

6、工作面及回风作业的人员配戴防尘口罩,尽量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7、回风顺槽口以里50m、进风顺槽口30米处,进、回风巷距工

- 18 -

作面50米,各设一道洒水喷雾装置,吊挂平直。各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设施,全断面净化水幕,喷洒装置齐全、灵活,做到开机喷雾。移梁工、割煤机司机应佩带防尘口罩。距工作面100米处的进、回风顺槽安设隔爆水袋。

8、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内喷雾压力不得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1.5 Mpa,如果内喷雾效果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压力不得小于4 Mpa,并安装引射器。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严禁割煤。

五、防灭火措施

1、各煤溜机头及运输机机头应设置沙箱一个、灭火器2个,并齐全完好,井下所有人员必须会使用灭火器材。

2、运输、回风巷口100m内各设一组隔爆水袋,每一组水袋每平方米巷道断面不低于200L水量。水袋区长度不小于20米,水袋排拒1.2~3.0米,水袋之间的间隙以及与支架或巷壁之间的间隙之和不得大于1.5米,水袋边与巷壁、支架、顶板、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米,水棚距巷道底板不应小于1.8米,水棚应保持一定的高度,需要挑顶时,水棚区内的巷道断面应与其前后20米长的巷道断面一致。

3、电气设备着火进行灭火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4、皮带机头上方及前后20米范围内要采用不燃性支护,装设皮带综合保护,并能灵敏制动,灭火器、砂箱配备齐全,皮带运行范围内无煤(矸)块、粉等杂物堆积,各种传动装置运行良好,皮带巷进水管路关断阀灵敏可靠。

5、电器:过流、漏电、接地等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可靠,电缆、设备选型正确,电缆悬挂、连接符合标准。

6、转动部分润滑良好,冷却管路畅通无阻。

7、及时用专用工具将各种废旧棉砂、纸张、油脂等回收上井。

第三节 排水系统

一、排水路线

工作面→回风巷→11#煤下料巷→13#煤中央水仓巷→副斜井排出地面。

- 19 -

二、排水方法

1、在低洼处少量的、临时的积水可安设临时水泵排放;大量的、经常的积水必须挖设水仓,并安设固定水泵,定时进行排放。

2、水泵、水管必须专人维护。

第四节 供电系统

地面变电站→中央配电室→11#煤配电室→移动变电所→工作面各设备

第五节 通信照明系统

一、通信系统

工作面通信设备有声光电铃、扬声器等。各固定岗位安装声光电铃互相联系。转载机机头、皮带机机头安装程控电话与外部联系。

1、通信系统路线

地面调度→副斜井→下料大巷→11#煤下料巷→11#煤皮带巷→进风順槽→皮带机机头、转载机机头。

2、通信设施及相关事项

(1)电话及线路保护完好,不得随意拆移电话。 (2)通信电话与电缆不准安装在同一侧。 二、照明系统

各转载点及溜煤眼口分别安设照明。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一、循环方式

每日7个循环,循环进度0.6m,坚持正规循环。 二、作业方式

“三八” 制作业形式,即0点班、4点班生产,8点班半班检修、半班生产。

三、循环作业图表(循环作业图表) 四、劳动组织形式(劳动组织表)

- 20 -

劳动组织表 人 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工 种 跟班队长 班长 副工长 安全员 机组司机 盘线工 煤溜司机 支架工 检修工 维护工 洒水工 泵工 皮带机司机 清理工 下料工 记录工 合计 工 作 内 容 一班 负责全班全面生产 负责全班全面生产 协助副工长负责全班全面负责本班安全 割煤 盘线 开溜 移梁、放顶、移溜、支柱 工作面设备支架全面检修 二班 1 1 1 1 2 1 2 15 三班 1 1 1 1 2 1 2 15 小计 3 3 3 3 6 3 6 45 6 3 1 3 3 3 1 1 1 1 2 1 2 15 1 1 1 1 1 29 1 1 1 1 2 1 31 6 1 1 1 1 1 1 36 维护电气设备 工作面全长老山洒水 开泵 供液 开皮带 清理 下料 下液 记录 14 15 16 17 2 3 96

- 21 -

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大面计)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项 目 走向长度 倾斜长度 采 高 循环进度 循环产量 日循环个数 日 产 量 月循环率 月 产 量 可 采 期 月出勤 采工效率 坑木消耗 乳化液消耗 截齿消耗 单体柱损失率 π型梁损失率 定 员 在 册 单 位 m m m m 吨 个/日 吨/日 % 吨/月 天 工/月 吨/工日 m3/万吨 Kg/万吨 个/万吨 ‰ ‰ 个 个 数 量 275 140 2.05 0.6 229 7 1603 90 43281 66 2880 15.86 10 1860 40 0.4 4 96 113 备注

- 22 -

第六章 煤质管理

一、煤质指标 Mad 3.74 Ad 12.35 Vdf 34.64 Q2 30.05mj/kg Std 1.31 原煤水分 工业牌号 1.15%

二、提高煤质的措施

1、提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杜绝冒顶事故的发生。 2、及时移梁,维护好顶板,防止塌陷。

3、及时捡出木头、破板等杂物,严禁杂物进入煤溜。 4、工作面生产时,各运输转载点要喷雾洒水。 5、进风落山沿切顶方向设置挡矸石坑木用来挡矸。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不安全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2、工作面回采前,由采煤队队长负责组织人员,由队技术员贯彻《工作面作业规程》,学习后出题进行考试,成绩合格方可下井作业,不合格的人员必须补考,考试及格后再下井作业。

3、每一位职工必须经过三级培训,未经培训的,没有取得资格证的,不得上岗作业。各特殊工种必须过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4、各工种必须遵守“煤矿三大规程”规定,按要求正规操作。 5、各班组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工艺及工序文明作业,严禁盲目蛮干。

6、开好班前会,搞好安全预想,保证安全生产。每班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必须在岗位上交接,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陈述当班生产及设备运行状况和注意事项。接班后,安全员和工长要向上一班询问工作面安全生产情况,检查工作面支护设备,煤壁和顶板状况,

- 23 -

对顶板破碎区要进行敲帮问顶。要检查各种防护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确保安全生产。每班由队干部跟班上岗统一指挥生产。

7、所有机采设备的安全设施,都必须按照设备的自身安全使用要求进行安装调整,并完好可靠、正确使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撤除,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失灵,立即处理后再恢复生产。

8、为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工作面和回采巷道的各种监控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通讯系统以及其他设施,应随时保证其完好状态,并正常使用。

9、人员跨过运输设备上时,必须行走牢靠的人行过桥。 10、进入工作面内的所有人员应在支架人行道内行走,严禁无故在输送机里行人。

11、检修时必须停机闭锁,停电挂牌。

12、严格执行专人停送电、检电、放电措施,停电作业时必须在开关上挂有人作业,严禁送电的警示牌,并有专人看守。

13、严禁任何人乘运行中的皮带,严禁扒、蹬、跳运作中的车辆。 14、加强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对不合格的工程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直到标准。

15、各作业人员要作好对设备检查、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 16、各岗位工要各负其责,作好本职范围内的文明生产工作,做到设备完好,无浮煤、杂物、积油,设备运转灵活。

17、各种劳动保护设施佩戴齐全、牢靠。

第二节 顶 板

一、初采初放期间顶板管理的措施

1、每班必须有安全员专职负责安全工作,负责检查上下端头,煤帮和顶板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初采期间加强两巷超前支护,支柱完好,柱头绑扎可靠。 3、严格按循环进度移架,及时支护顶板,尽量缩小空顶及端面距。

4、工作面出现采压预兆时,加强跟班检查,加强支护,及时汇报,记录采压情况。

- 24 -

5、初采期间加强设备检修,乳化泵压力达到20mp以上。 6、工作面采压时尽量加快推进度,直至初次采压后正常推进。 7、如工作面推进6m,顶板仍不跨落,在工作面靠近落山支柱外侧0.3m处打密集孔(孔距1m、孔深2m)强制放顶,支密柱并沿切顶线每隔5m打根戗柱。

8、工作面周期来压前及来压时,加强工作面及两巷顶板管理,严防架前冒落压死工作溜或压跨超前支护巷道。

9、初采初放期加强上下端头支护,保证畅通无阻。

10、初采初放期间两巷备用足够数量的支护材料,以备来压时使用。

11、若工作面通过煤层底板倾角10度以上时候,要采取防倒措施。工作溜两中部槽间的防滑挡板与单体柱托板可靠连接。移溜后,要立即将机尾防滑锚链与端尾单体柱连接好。所有设备防滑装置必须每个圆班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保证完好。

12、采煤机必须装有能停止工作溜的闭锁装置。采煤机控制按钮必须设在靠采空区一侧,并加防护罩。

13、单体柱要可靠防滑倒,柱头用10号铁丝与梁可靠绑扎,柱与柱用防倒钢丝绳连接。

14、工作溜必须安设发出启动和停止信号的装置,发出信号的间距不超过15米。

15、移动机械电缆要严加保护防淋水、撞击、挤压等。 16、工作面中在使用柱径相同高度不同的单体液压柱时要保证其初撑力不小于90kN。

17、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保留有0.5m以上的出口。

18、经常检查工作溜槽联接、挡煤板导向管的联接;齿轨要安设紧固、完整,并经常检查。

19、更换截齿和滚筒上下3m内有人工作时,必须护帮护顶,切断电源,打开采煤机开关和离合器,并对工作溜闭锁。

20、与有特殊情况或检修采煤机等,需要煤帮作业时,必须停采煤机,并且搁专人闭锁工作溜,经安全工长检查顶、帮,并维护

- 25 -

好顶、帮,确认无危险后,方准入煤帮开始作业。并专人监护顶板,保证退路畅通。

21、上下端头支柱位置、数量要符合要求,放顶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和先支后回的原则。作业前仔细检查,清理好退路,支护要及时有效,支柱要排列整齐,迎山有力。

22、机头、尾“四对八梁”跨溜抬棚符合要求。

23、支架要达到初撑力,顶板破碎段必须及时支设,严防冒顶流矸。

24、超前支护柱要支成直线,梁平整,柱腿整齐,支撑有力,柱头绑扎,棚、柱距符合要求,保证支护质量,保证巷道宽度和高度 。

25、超前支护段作业时,严禁他人在该段内行走逗留。 26、必须及时更换断梁折柱,严禁使用漏液、卸载或已损坏的单体柱。

27、超前支护作业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如回、进风巷超高时,要在两帮順槽巷用“井”字木接顶。

28、升降工作面支柱时,要稳妥均匀进行,支柱达到初撑力后停止升移。

29、上梁时稳住梁、柱,严防柱、梁倒落伤人,手扶在不易挤伤的地方。

30、工作面出现局部冒顶时,及时停机锁溜,维护顶板。 二、工作面正常生产时的顶板管理

1、跟机移梁要脸向回风,并及时处理探头顶煤及活矸,严禁在伞檐下工作。

2、移梁滞后滚筒不得小于5m,不得大于10m,顶板破碎时随时停机停溜移梁。

3、支柱要两人操作,一人扶柱掌握方向,一人用注液枪升柱,两人要配合协调。

4、严禁用尖镐或其他工具代替放液钩回柱。

5、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人员进入工作面前安全员必须先检查工作面顶板及设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26 -

6、煤帮片帮严重时,“π”型梁必须贴紧煤帮支设,梁悬臂超过2m时,在煤帮支贴帮临时柱。移梁后支柱带帽原位升起。

7、遇顶板局部起伏变化较大或塌顶,必须勾破板或罗架构顶背牢。

8、工作面拆卸大型设备(如滚筒等),煤帮需扩大时,扩大后先用长悬臂梁挑住顶板,上金属网支柱及时维护,保证安全情况下拆卸大型设备。

第三节 防治水

1、工作面在推采时,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采”,做好防治水工作。

2、在工作面初采时,必须探明工作面上方局部裂隙含水层的情况,水量大时须先打钻放水。

3、工作有积水时,安设潜水泵及时排除积水。

4、工作面回采时,密切注意各处漏、涌水变化量,发现涌水和淋头水异常时,必须停止施工,待查清水源及水量,并进行充分处理后,方可正常回采。

5、工作面或巷道有挂红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汇报调度,及时采取措施,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

第四节 爆 破

1、若工作面遇构造或开帮,需放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放炮有关规定。

2、打眼前,必须对作业地点敲帮问顶,监视周围的支架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处理后方可打眼。

3、采用正向装药,一次装药一次爆破。

4、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只有当爆破地点20m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1%时方可装药放炮。

5、放炮撤人距离:直巷75m,拐弯巷50m,且拐弯后小于10m的安全地点,并在各通路口放好警戒线。

6、每次装药前必须将采煤机、工作溜停电闭锁,切断爆破地点

- 27 -

的动力电源,锁好开关。

7、每次爆破前必须对爆破地点前后10米的机电设备采取保护措施,用旧皮带挡好,采煤机要离开爆破地点15m以上。

8、发生拒爆,残爆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四十二条严格执行

第五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通风与瓦斯管理

1、加强矿井通风系统、设施、设备管理,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供风量。

2、严禁损坏或同时打开两道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3、加强两巷及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保证有足够的通风断面。 4、回采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5% 或CO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工作面停风时必须及时撤出人员到新鲜风流中。

6、因停电等恢复通风后,应先检查瓦斯浓度,待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7、工作面及两巷气体检查每班不少于3次。

8、工作面气体不正常时要及时汇报调度,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严禁人员进入盲巷等瓦斯超限区或气体不明区。

10、加强上隅角瓦斯管理,如有瓦斯超限,必须采取措施。 二、防灭火

1、入井人员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下井。 2、加强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杜绝失爆,不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防止引起电火花,产生火灾。

3、加强通风管理,杜绝瓦斯积聚和煤尘超限。 4、加强放炮管理。

5、运输机附近必须保证灭火器材齐全完好。 6、运输巷的防尘管路每隔50m设一个三通。 7、工作面回采完必须及时封闭。 8、两巷隔爆水棚,必须按规定布置。

- 28 -

9、工作面各处喷雾齐全完好,生产时及时打开。采煤机割煤时必须喷雾。

10、采空区或巷道中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立即报告调度,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当出现爆炸火灾时,立即就地取材进行抗灾处理,并立即汇报调度,及时救出受灾害威胁的人员。

三、防尘

1、工作面采煤机、工作溜、转载机机头、带式输送机机头等各处喷雾设施齐全,雾化效果好。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截煤时必须喷雾降尘,内喷雾压力不到小于2Mpa,外喷雾压力不到小于1.5Mpa,喷雾流量应与割煤机匹配。如果内喷雾不能正常喷雾,外喷雾不到小于4Mpa。无水或不能喷雾时必须停机。

2、生产时及时打开各处喷雾降尘。

3、及时清扫,冲洗巷道顶帮/、设备、及支架上的煤尘。 4、打眼时必须采用湿式打眼作业方式。

5、加强煤尘防护,产尘地点作业人员要佩带防尘口罩。 四、安全监控

1、在工作面上隔角、回风 、机尾分别设置1台甲烷传感器,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煤壁不小于200mm.

2、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的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甲烷传感器的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

3、工作面采煤机上必须安置完好的便携式瓦检仪,且必须正常使用。

4、所有的监控设备必须每月至少调试、矫正一次,以使其真实所映工作面气体状况。

5、不得甩开工作面监控仪器上的电源。

6、当监控器报警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得盲目生产。

7、当监控仪器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报告调度室进行处理,不

- 29 -

得隐瞒不报。

8、在处理监控设备故障期间,必须有安全措施。 五、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1、煤层注水

煤尘注水湿润煤体是采煤工作面防尘的基本措施,长钻孔煤层注水广泛采用,其降尘效果与煤层的裂隙和孔隙的发育程度,注水天数等因素有关,一般的降尘率可达到50%~85%以上。

2、喷雾降尘技术

采煤工作面风速达到5m/s时,煤尘飞扬,作业环境恶化,但风速低又解决不了有害气体,工作面风速保持在1m/s时,是防止煤尘扬起的最佳风速,大功率掘进机产尘量剧增,采用掘进头安设除尘风机,可有效降低煤尘的飞扬。

3、爆破降尘措施 (1)湿式打眼 (2)使用水炮泥 (3)放炮后洒水 (4)定期冲洗巷帮 (5)盲峒安设净化喷雾

(6)个体防护,佩戴防尘口罩、使用防尘工具等。

第六节 运 输

1、所有司机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开机前,全面详细检查设备各部件,确认无故障后方可开机。 3、开机前,必须先发出信号,先点开两次,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正常开机。

4、在距采煤机3m范围内的地点工作时,必须闭锁刮板输送机。 5、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下料运输严格执行防爆胶轮车管理规定。

6、刮板输送机过载后,严禁频繁起动,应卸载后轻负荷起动。 7、密切观察运行中的输送机各部件及运行情况,如出现卡链、跳链,皮带严重跑偏及超载等现象时,立即停机,处理好后方可开机。

- 30 -

签字盖章方可上岗。在回采过程中遇地质因素或其它原因,造成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规程进行修改,并补充相应措施。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灾害应急措施

工作面在回采期间,要严格执行本规程中对顶板、提升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部分的要求,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当工作面发生事故时,现场所有人员都有责任向调度室汇报,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可能受害范围等讲清说明,同时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按照避灾路线组织撤人,并按灾害应急预案执行。

二、发生水灾事故的抢救措施

(1)工作地点的人员迅速向调度室汇报灾情,汇报内容包括水灾地点、水量大小、发生时间。

(2)调度室接到水灾汇报后,立即向值班领导、总经理、总工程师等有关领导汇报,成立救灾指挥部,组织抢救灾害,营救遇险人员。

(3)井下发生水灾地点的现场跟班队长、安监员是水情汇报的第一责任者,应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救灾,救灾失败时,凡受到灾害威胁的所有地区的人员都必须在本班班长的带领下沿最短路线向高处撤出危险区。

三、发生火灾事故的抢救措施

(1)火灾初期,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势,直接灭火失效时,应采取隔离灭火控制火区。

(2)将排放水管路、压风管路改为消防管路。

(3)迅速查明灾情,并组织人员及时佩戴好自救器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地区,积极组织救护队抢救遇难人员。如果在撤退过程中遇到爆炸冲击波与火焰袭来时,应背向冲击波俯卧在底板或水沟内。遇到无法撤退、通路因冒顶堵塞或瓦斯涌出量大、有害气体浓度大而又无法自救时,应迅速躲进避难洞室或临时构筑避难所等待营救。

(4)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和发火原因,并采取防止风流紊乱、

- 36 -

火烟侵袭、蔓延等措施,防止火灾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同时切断火区电源。

四、发生瓦斯爆炸、煤尘爆炸事故的抢救措施

(1)迅速组织撤离灾区和受威胁地区的人员并及时佩戴好自救器,抢救遇难人员。

(2)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电源。

(3)在证实无二次爆炸可能时,应迅速恢复被损坏的巷道和通防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

五、发生顶板冒落事故的抢救措施

(1)迅速查出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堵人数及位置,积极组织抢救。

(2)积极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设施对被埋、堵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3)在处理事故时,必须始终坚持由外向里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必要时可开掘通向遇难人员的专用巷道。

(4)遇有大块矸石威胁遇难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矸石的堆积状态。

(5)在处理事故过程中,要及时检查事故地点的有害气体浓度及风量,防止瓦斯爆炸。

六、自救、抢救方式:

每一位下井人员应掌握自救和互救方法,发生灾变时尽量保持体力和节约使用矿灯并在避灾沿途做标记,以便救护人员及时营救。当发生顶板、机械等伤害及触电等事故时,应积极进行自救和互救,积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及包扎止血等自救、互救方式进行救助,并应注意防止伤势进一步扩大等。

七、避灾路线

1、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避灾路线

工作面 →进风顺槽→11#煤下料巷→下料大巷 →副斜井→地面 2、水灾避灾路线:两条

工作面→进风顺槽→11#煤下料巷→下料大巷 →副斜井→地面

- 37 -

工作面→回风顺槽→11#煤回风巷→下料大巷 →副斜井→地面 本规程未涉及之处或与《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有不符之处,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等执行。

- 3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