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17 19: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细胞生物学》考点

题型:①名词解释(10个/3个英文)②填空 ③判断(20个/40分)④论述(简答) 一、(英文名词解释)

1. 原代培养primaryculture 2. 传代培养Subculture 3. 染色体chromosome 4. 染色质chromatin 二、填空

1.微管的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鬼笔环肽 2. 微丝的特异性药物:秋水仙素,诺考达挫 四、论述题

1.细胞凋亡的特征,检测方法,生理意义。

2.信号序列在蛋白质定位中的作用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细胞统一性与多样性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又是最简单的生命体,请论证一下它与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5)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共有的基本特征中,哪一条描述是不正确的___B__。

A.都有细胞膜 B.都有内质网 C.都有核糖体 D.都有两种核酸DNA,RNA

2.原核细胞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较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分界线,称作___D__。

A.核质 B.核孔 C.核液 D.类核

4.细胞的体积大小不同,但各种细胞核的大小常悬殊不大。( 对 ) 5.自然界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__支原体___。 6.细胞学说创始人是_施旺____和__施莱登___。

7.细胞的基本共性。(1)相似的化学组成——基本构成元素都是C/H/O/N/P/S等几种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几乎所有细胞都使用同一套相同的遗传密码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1)多功能性的细胞质膜(2)无细胞核、核膜、核仁(3)环状DNA分子,很少与蛋白质结合(4)无细胞骨架(5)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6)有唯一细胞器—核糖体

真核细胞:(1)有细胞质膜(2)有细胞核、核膜、核仁(3)有核糖体(4)线状DNA,与蛋白质结合(5)有线粒体、叶绿体DNA(6)有细胞骨架(7)以有丝分裂为主要的增值方式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p40

1.在对细胞中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时,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采用(显色剂)方法加2.能特异显示线粒体分布的显示剂是(C)。

A.希夫试剂 B.中性红试剂 C.詹姆斯绿 D.苏丹黑试剂 3. 制备单克隆抗体是通过下列(A)技术构建的。

A.细胞融合 B.核移植 C.病毒转化 D.基因转移 4.经流式细胞仪分离出的细胞可继续培养。√p42

5. 试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制备:(1)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

(2)取免疫小鼠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在灭火的病毒介导下融合 (3)进行细胞筛选,选出杂交瘤细胞

(4)在特定培养基中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 应用:(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2)蛋白质的纯化

(3)肿瘤的导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

6. 细胞培养的类型及应用。

(1)原代培养:指直接从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后进行的首次细胞培养。

(2)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会出现细胞生长停滞,因此将其分散后转移至一个或几个新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的过程。

应用:1.生物制品的生产(如制备单克隆抗体) 2.转基因动物的培养 3.检测有毒物质并判断其强弱 4.器官移植培养 5.筛选抗癌药物

第五章

1. 胞吞可分为两种类型:胞吞物质若为溶液的,则称为胞饮作用;若胞吞物为大的颗粒,形成的囊泡较大,则称为吞噬作用。

2. 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中,大部分受体的命运是( B )。

A. 受体不再循环进入溶酶体消化 B.返回原来的质膜结构域 C. 参与跨细胞膜的转运 D.与胞内体融合

3. 离子通道一般都具有选择性,K+通道允许( A )。

A.K+通过,Na+、Ca2+不通过 B. Na+、 K+通过,Ca2+不通过

C. Ca2+、K+通过,Na+不通过 D. Na+、K+、Ca2+通过,Cl-不通过

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与功能。

根据胞吐泡形成的分子机制不同和胞吞泡的大小差异,胞吞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吞噬作用:细胞吞入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分子复合物(直径可达数微米),如细菌、无机尘粒、细胞碎片等物质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通过吞噬作用形成的胞吞泡叫吞噬体。 功能:主要参与免疫防御及清除细胞碎片的功能。

胞饮作用:细胞吞入大分子溶质或极小颗粒物质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 功能:胞饮作用主要是将细胞外液体摄入进入细胞内并产生非常小的囊泡。

将一个蛙卵和一个红细胞放在纯水中,红细胞很快膨胀破裂,虽然蛙卵比红细胞大100万倍,却维持完整。请予以解释。

因为红细胞的渗透压比水高,在水中红细胞会吸水胀破;而蛙卵外表面存在一层卵膜,会保护蛙卵不会吸水,保持细胞形态。

6. 离子通道可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压力激活通道)三种不同形式。

第六章

1.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其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2. 下列哪组细胞器具有遗传物质DNA ( C )。

A.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B.细胞核和内质网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 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 A )。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化酶 C.腺苷酸激酶 D.柠檬酸合成酶

4.半自主性细胞器,质体

半自主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有限性)。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根据色素的不同,质体可分成三类: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线粒体和叶绿体,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第七章

1.细胞质中合成脂类的重要场所是( B )。

A. 糙面内质网 B.光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胞质溶胶

2. 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的是( D )。

A.内质网 B.质膜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3.简述溶酶体的结构类型和功能。

结构类型:根据溶酶体处于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将溶酶体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质体。 初级溶酶体:呈球形,内容物均一,不含有明显的颗粒物质外面由一层脂蛋白膜围绕。

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胞饮泡或吞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分别称之为自噬溶酶

体和异噬溶酶体。

残质体:次级溶酶体到达其消化功能的终末阶段时,水解酶的活性下降或消失,还有一些未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被残留在溶酶体中,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

功能:①消化作用: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②防御功能:某些细胞特有功能(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

③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作为细胞内的笑话“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某些特定细胞编程性死亡及周围细胞清除;精子的顶体反应。

4.蛋白质糖基化有几种形式,发生在细胞的什么部位?

糖基化: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腔面,在糖基转化酶作用下面进行的。

①大多数寡糖链在糖基转化酶的催化下从内质网膜上磷酸多萜醇载体转移到靶蛋白三氨基酸残基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称之为N-连的糖基化。与天冬氨酸直接相连的是N-乙酰葡萄胺。 ②也有少数糖基化发生在靶蛋白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或发生在靶蛋白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残基上(如胶原蛋白),称之为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上。与靶蛋白直接相连的糖是N-乙酰半乳糖胺。

5.肌质网,微粒体,过氧化物酶体

肌质网: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一种特殊内质网,其功能是参与肌肉收缩活动。

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超速离心过程中,有破碎的内质网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由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组分;微粒体是内质网形态和功能研究的实验模型。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异质性细胞器。

第八章+第十一章 核糖体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自我装配信息存在于(A),也不排除细胞提供的合适装配环境。

A.装配亚基的自身 B.分子伴侣的帮助 C.DNA的指令 D.都不对 3.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A)。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4.细胞中核糖体有几种存在形式?所合成的蛋白质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性蛋白、膜蛋白、可溶性驻留蛋白、溶酶体酶蛋白)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的结构蛋白或某些特殊蛋白)

5.信号肽: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段连续的特定氨基酸序列,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可位于多肽链的任何部位,完成分选任务后常被切除。

信号斑:位于多肽链不同部位的几个特定氨基酸序列经折叠后形成的斑块区,具有分选信号的功能。信号斑是一种三维结构。完成分选任务后仍然存在。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

1.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Ca)等。(p160补充:二酰甘油、肌醇-1,4,5-三磷酸和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 2.细胞识别(B)。

A.是细胞通讯的结果 B.也称细胞通讯

C.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D.与细胞通讯无关 3.试述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传递的种类及特点。

4. 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该靶细胞相应受体相互作用,再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和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反应。

细胞识别:指一种生物细胞,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细胞的识别是通过膜表而的一种复杂的蛋白的为受体 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

受体: 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些配体并能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大分子。

第二信使:把在细胞感受信号后,通过细胞表面受体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

第十章 细胞骨架

1.下列属于微管永久结构的是(B)。

A.伪足 B.纤毛 C.收缩环 2. 细胞变形运动的本质是(B)。

A. 细胞膜迅速扩张使细胞局部伸长 B.胞内微丝迅速重组装使细胞变形 C.胞内微管迅速解聚使细胞变形 D.胞内中间纤维迅速重组装使细胞变形 3.细胞中同时存在几种骨架体系有什么意义?是否是种浪费?

4. 怎样理解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它与细胞骨架的关系如何?

①真核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占据着细胞膜内、细胞核外的细胞内空间。 ②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

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等

5. 除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及其结合蛋白构成的骨架外,广义细胞骨架还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胞外基质)及(细胞膜骨架)。

6. 微管组织中心: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第十一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

1.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的巴氏小体属于兼性异染色质。√ P242 2.次缢痕是染色体上浅染缢缩部位,每条染色体上都有。× P254

3.核小体中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依赖于DNA中核苷酸的特异序列。× P237 4.结构异染色质有转录活性。× P241 5.( C )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通道。

A.核膜 B.胞间连丝 C.核孔 D.外连丝

6.染色质可被DNaseI 降解为小片段,下列哪种物质对DNaseI的耐受性较强( B )。 A. 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B. 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C. 正在转录的基因 D.具有潜在转录活性而未转录的基因 7.异染色质存在于(着丝粒区)和(端粒区)附近。√ P241 8.简述核骨架的功能。P261

核骨架是真核细胞内的真实结构体系;

核骨架与中间纤维和核纤层构成贯穿核和质的网络状结构体系; 核骨架主要是非组蛋白,含少量RNA;

核骨架与DNA复制、基因表达及染色体的构建和包装密切相关。

7. 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P255

至少一个复制起点,确保染色体在细胞世代传递中的连续性。

一个着丝粒,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在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必须有端粒,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10.名词解释 次缢痕

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称次缢痕。 核纤层

紧贴内层核膜下,是一层有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结构,它与胞质中间丝、核基质有密切关系。 主缢痕

着丝粒连接两个染色单体,并将染色单体分为两臂:短臂p和长臂q。由于着丝粒区浅染内缢,所以也叫主缢痕。 随体

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 核仁组织区

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但并非所有次缢痕都是核仁组织区。染色体核仁组织区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1. 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差别在(A)。

A.G1期 B.G2期 C.M期 D.S期 2.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不具有的特征是(D)。

A.核仁消失 B.染色体形成 C.核膜消失 D.DNA复制 3. 细胞周期各时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有丝分裂:

前期——染色体凝缩 姐妹染色单体间彼此黏着和凝缩 前期——细胞分裂极的确立和纺锤体装配 前中期——核膜崩解

.前中期——完成纺锤体装配,形成有丝分裂器 .前中期——染色体整列

中期——染色体整列完成,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纺锤体结构呈现典型纺锤样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向两极运动

末期——动粒微管消失,极微管继续加长, 染色单体去凝集,核纤层与核膜重新组装。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前间期——细胞核大于其体细胞核;分G1期、S期和G2期,S 期持续时间较长,但DNA未全部复制完成,G2 期的长短变化较大

减数分裂 I —— 前期 I(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 I —— 中期 I (核膜破裂,纺锤体微管捕获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到赤道面上)

减数分裂 I —— 后期 I (同源染色体对分离并向两极移动。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配、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分裂 I —— 末期 I---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减数分裂Ⅱ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非常相似。每个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也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

4. 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第十四章 细胞的增殖调控与癌基因

无论是原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一旦发生突变,所在的细胞都能被转化为癌细胞。为什么?

原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一类正常基因,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癌细胞。

正常细胞中存在抑癌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使细胞恶性转化为异常增殖的癌细胞。

什么是原癌基因?

细胞癌基因(c-onc):又称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基因。基因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可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细胞周期中的引擎是(CDK)和(CDK调节因子)。 CDK: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破坏框主要存在于(M)周期蛋白分子中。

第十五章 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1.分化细胞基因组中所表达基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管家基因),另一种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2.下面哪种细胞具有分化能力(A)。

A.胚胎细胞 B.肾细胞 C.肝细胞 D.神经细胞 3.什么是干细胞?试述干细胞的应用。

干细胞:是机体中能进行自我更新(产生与自身相同的子代细胞)和多项分化潜能(分化形成不同细胞类型)并具有形成克隆能力的一类细胞。

应用:细胞移植,构建组织器官,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药物毒理和药物筛选,生物学基础研究 4.影响细胞分化的决定子位于(C)。

A. 细胞膜 B. 细胞外被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第十六章 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1. 试述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与生理意义。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生理性自杀或谋杀行为。 形态特征:(1)凋亡的起始:染色质固缩、分离并沿核膜分布,细胞发生皱缩 (2)凋亡小体的形成:染色质固缩、分离并沿核膜分布,细胞发生皱缩 (3)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生理意义:细胞凋亡在正常发育、自稳态的维持、免疫耐受的形成、肿瘤监控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确保正常发育、生长,维持内环境稳定,发挥积极的防御功能,使得神经细胞与靶细胞的数量相匹配,参与了免疫耐受的形成

2. 蝌蚪发育过程中尾巴的退化涉及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及坏死。 错误

3. 衰老过程中,细胞所有的蛋白质合成速度都下降。对吗? 错误,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正常合成 4. 在衰老过程中,端粒和染色体内部的DNA重复序列长度都逐渐减少。错误,只有端粒 5. 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细胞发生了凋亡?

1. 形态学观察——染色法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2. DNA电泳观察,凋亡时,细胞内特异性核酸内切酶活化,染色质DNA 在核小体间被特异性切割,DNA 降解成 180~200 bp 或其整数倍片段,电泳后会出现DNA 梯状条带,这是细胞凋亡的典型性特征。

6. 程序性细胞死亡可分4各阶段(),(),()和()。

接受凋亡信号;

凋亡相关分子的活化; 凋亡的执行; 凋亡细胞的清除

7. 细胞凋亡的重要特点是(程序性)。 第十七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

与中间丝连接的锚定连接:桥粒和半桥粒 与肌动蛋白相连接的锚定连接: 黏着带与黏着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n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