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启工中队纪实

更新时间:2024-05-31 0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沈阳公安消防支队启工中队纪实

烈火雄心

这面“红旗”高高飘扬30年“脚踏烈火,身披浓烟,舍身忘死,不畏艰险??”每天,都是这雄壮激越的歌声伴着那轮喷薄欲出的朝阳,唤醒了沈阳铁西区的又一个黎明。

启工,沈阳公安消防支队一个中队的名字,于行内来说,它是“声明显赫、战功卓著”的代称。2007年11月,公安部长孟建柱到这里考察欣然留语:“这是全国消防战线一面鲜艳的红旗”。

这面“红旗”已经整整高高飘扬了30年!

1980年4月25日,是启工中队永载史册的一个端点。这一天,其成立15年后因英勇善战而被评为全国第一个“模范消防中队”。接过奖牌的那一刻,官兵就立下誓言:高举红旗永不倒!

半个甲子,弹指一挥。一代代官兵用血汗实践承诺、铸造丰碑。平均每年拥有官兵45人的基层小单位,却在30年里出警1.3万次,扑救中、特大火灾数百起,营救群众千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可以说,无论当年那个烟囱林立、机声隆隆的老工业区,还是如今这个高楼座座、欢歌阵阵的幸福家园,“共和国长子”经济与社会的每次跨越,“启工”都是个忠诚的守卫者。

荣誉串就了一行闪光的足迹: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6次,323名官兵立功受奖;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各种荣誉称号160多个??

环境在变、人心在变,30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但为何启工中队始终“战旗美如画”?数任中队长座谈时,给出的答案是:千变万变,我们“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消防卫士”的信仰未变。“英雄队魂”代代传承走进启工中队的大门,抬眼所触必是那篇誓词:我愿做启工中队一兵,继承发扬中队的光荣传统。传承唯旗誓夺、英勇善战、一心为民、永不褪色的英雄队魂??

30年来,曾有近400名新兵站在这里庄严宣誓,完成了他们入伍之后的第一件事,从此“启工精神”由口入心。

“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手下为啥没孬兵?因为‘亮剑精神’刻到了每个人的骨子里。”中队现任队长谢立峰说,“启工”老兵走了一批又一批,新兵来了一茬又一茬,岁月流逝,人员更迭,但却作风如一,凭的也是那不断继

承、发扬、丰富着的“队魂”。

“唯旗誓夺、英勇善战、一心为民、永不褪色”,营房里这烫金的16个字,就是启工的灵魂,它所蕴涵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一种情怀。

是烈火淬炼出了启工中队永不言败的雄心,锲而不舍的执着!

上个世纪,启工中队管区190多平方公里,沈阳冶炼厂、东北制药总厂、沈阳化工厂等110余家大型企业均在其管区之内。

“全是大厂啊,想想,铁西曾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500个全国第一。所以,那个年代,保卫任务极重,光1977年一年,我们就扑救大小火灾860多起,其中恶性的平均每5天一次。”启工中队第一任中队长陈松和说,在大火面前,我们不怕死、不怕累,只晓得为了夺回国家财产,不能熊、不能退!

正是这样的历练,逐渐造就、形成了“启工精神”。从此以后,它作为这个团队的一种性格与气质被永远传续下去。启工中队的营房里,有个“队史展室”,经典战役、奖章奖牌等一览无余。每个人,无论新兵,还是刚刚调动至此的干部,都要在这里上完第一课;每一次,中队领导都会指着那面镇室之宝———“全国模范消防中队”的锦旗说,这是我们曾经的光荣!

走出展室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开始为自己成为“启工人”而骄傲,这种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激情涌动,“肩扛红旗立新功,功映红旗旗更红”便成了新成员心中坚定的方向。

启工的兵,有“狼”性,再苦不吭一声!

前年的一天,队员孙思明找到指导员陈利军,问:“陈导,你看,我咋尿‘可乐’了?”

经过医院化验,深红色的尿,其实是因为超强度训练而造成的潜血。但这个小伙子却没皱一下眉头,一天没休,该咋练还咋练。一年后,在全市消防大比武中,他一举摘下“消防状元”桂冠。

启工的兵,有狠劲,不拿第一就算输!

在很多人眼中,进前三就是胜利。但对于启工的兵来说,第二、第三是耻辱。每次落后于人,因为谁,谁就会狠劲儿扇自己嘴巴,嚷嚷着给团队丢了脸。

启工的兵,不怕死,再大的火也敢冲!

他们坚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他们把自己比做“水龙王”,再难也要打败“火龙王”。每年救几千万财产,数百名群众,这背后,哪一分、哪一秒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

眼下,省公安消防总队正在进行“争当启工式消防中队”活动,全省的每个建制中队,都要派人来启工学习、观摩一个星期。在这里,他们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启工的兵,饱含着势不可当的爆发力,这个团队,饱含着强大无比的凝聚力!”来自营口支队大石桥二中队的张子良说,启工的精、气、神儿,只要接近,便会强劲地扑面而来。“擎旗者”的磁石效应

带头人,一个团队灵魂的注入者。于消防部队来说,只有无惧无畏的能将,才能领出勇往直前的精兵。

翻开启工中队的史册,11任中队长、指导员的名字映入眼帘。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奠定、铸就了启工的辉煌。

启工中队第一任中队长陈松和,这是一个赴汤蹈火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启工中队横空出世,获得了“模范消防中队”称号。

现已退休的陈松和,在浓烟烈火中闯荡了33个春秋,参加和指挥灭火战斗近千次,征服了50多次恶性火灾。

他是一个铁人,从来都身先士卒!

1969年,沈阳三三一厂灭火战斗中,为堵截火势,陈松和爬上了一栋苏式楼顶。此时,一个班长忽然站立不稳。陈松和迅速扑过去将其奋力推了上去,自己却大头朝下坠落,连钢盔都摔出了裂痕,抢救了一天一夜方才苏醒!

战士训练,陈松和定在其中。一次,脚上长了鸡眼,他竟自己用手术刀给剜了出来,之后用酒精棉消消毒,简单包扎,又走到了操场上,虽然跑不动了,却照样站着看完了全程!

在启工中队的18年里,陈松和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被省公安厅授予“为人民赴汤蹈火的中队长”荣誉称号。

正是从陈松和起,“向我看齐”、“跟我上”,就成了启工中队每个领导者的实际行动!

从陈松和说开去,启工中队的领导班子哪届不是“特别能战斗的钢铁指挥部”,哪个中队长、指导员不是业务尖兵?

在启工中队,办公室里很难找到头头儿们,他们与战士同样在训练场上挥汗比拼。被授予模范称号后的第四任指导员李世民身材矮小,有人说他“入错了行”。但他经过日夜苦练,却能与众多比他高半头、重数十斤的人“PK”而完胜。他的越级攀登抛梯绝活,到现在能模仿者仍少之又少。他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还有翟晓刚,曾经在“9·1大龙洋油库火灾”中双手持水枪,在时刻可能令他失去生命的火魔前9小时不下火线,从此“双枪勇士”美名传遍全省。他曾两次荣立一等功,沈阳消防支队至今没有第二人!

能将,能在勇气、能在自律,更能在大智慧!启功中队的领导,爱学习、会琢磨。因为,火场之上成败与否,主要在决策。因此,这个小小的基层单位创造出了很多全国推广的好经验。地理、水源、建筑结构等“六熟悉”早已是我国基层消防的一个工作规范,它的最初范本就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启工中队。上个月,全国消防在我省召开现场会,提出打造以“攻坚组”为主的消防铁军,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发源地同样在启工中队。

启工中队领导还会带兵。启工中队很民主,一个意见箱,不知多少人投进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选举、考学、入党等敏感问题,他们从不自作主张,而是全体表决。他们关心战士,在其工作遇到困难、生病和产生思想问题时,一定会出伸出援助的双手。

正是这一代代“擎旗者”,以其自身的魅力,如磁石般把新老战士们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从而使启工中队这面红旗愈发光彩夺目!“魔鬼训练”锻造“尖刀”

30年来,启工中队在数万起灭火战斗中,始终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而著称,并保持了零牺牲的纪录,被誉为“神兵”。沈阳公安消防支队政委李国孝说:“哪有关键任务,派上启工中队,心里就有底了。他们像一把把尖刀,冲锋在前,百战百胜!”

“尖刀”,是平时一点点磨出来的。启工中队的训练要求之高、之严,看过的人,甚至用残酷来形容。“就是要用魔鬼训练,挑战他们身体和心理上的极限。”谢立峰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我国《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训练业务大纲》中规定的标准,只是启工中队“队标”的几分之一:《大纲》中,单杠引体向上15个为优秀,而在这里涨到了50个;万米跑,很多人能进入34分钟,这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

铁西的居民,就从没见启工中队的战士们休息过,不论刮风下雨、三九三伏,这里都“秒表照样掐,白线照样画,梯子照样爬”!

在启工中队,战士练挂钩梯时造成无名指的伤口,只能到退役时才愈合;15米高的训练塔,每人每天必须攀爬80多次,而且速度要在20秒以内,不达标就重来,一年下来,其总高度相当于登了25座珠穆朗玛峰;负重千米跑、万米跑更是家常便饭,恶劣天气时,队领导还会用车把战士们拉到25公里之外,再背着几十斤重的空气呼吸器跑回来,每名官兵每年跑步的长度,相当于完成了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松和虽然已经退休两年,但现在他还能和年轻人在一起玩摔跤,和十几二十岁的后生在一起打几小时的篮球,双手倒立走十余米。他说,这都是当年打下的底子。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是启工中队的传统之一。他们针对管区内百余个重点保护单位,根据作战当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液化气储罐、大中型商场、餐馆娱乐场所、地下火灾事故等“八大类、八小类”灾害事故对策。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研究出适合不同情况的灭火方法,仅化工一项,就提炼出227种化学物品的理化性质及扑救要求。之后,又编出系列操法,反复进行实战演练。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转型和现代火灾发展趋势,在增进体能、磨练意志的同时,启工中队又率先提出了“科技练兵”。他们把冶炼、化工、制药行业的专家请进来,讲解工艺原理、化学特征、性能识别等理论,使战士们既深入把握了作战战术,又学到了科学知识。他们还常年在队内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多功能消火栓、重型水带护桥、水带推出、扇形灭火水幕等15项特殊设备,全是这里战士的专利。

30年来,启工中队在全支队技术比武中,几乎年年第一;在公安部、省市的每年考核中均名列前茅;25次代表沈阳参加省、国家的各种赛事,16次夺冠,16人次曾打破历史纪录,68人被授予国家、省“消防技术标兵”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风雨30年,一位位官兵用鲜血和汗水,“染”出了启工中队这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英雄本色

铁骨铮铮与柔情似水打听启工消防中队的位置,铁西人十有八九能告诉你。那个隐于街巷之中,藏于高楼之下的小小营房,在人们心里的地图上,却被标记得那么清晰。

30年了,每一个即将离开的启工官兵,不论家在何处,都会被想尽办法留在铁西。去年11月,服役12年的宫润堂等3人转业。而早在几个月之前,东北机电五金城就已经向他们发出了聘书,只要来,他们上任就是消防经理、副经理,手下掌管118人。中队长谢立峰曾保守统计过,仅近三四年,就有30多名转业退伍官兵被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就地安置。

情源何处?因为军爱民。

每当火情发生,是启工官兵舍生忘死,保卫群众的生命与财产。

每当有难之时,是启工官兵雪中送炭,向百姓伸出援助的双手。

这就是启工的战士!面对灾难,他们铁骨铮铮,面对群众,他们柔情似水。唯此,方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12亿元背后的故事

在启工中队的荣誉室里,摆着一块冰冷的铁疙瘩,无声地讲述着一场与火魔抗争的殊死战斗??

2001年9月1日凌晨,沈阳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油库突发爆炸。油库紧邻的另一家公司也储藏着大量油品,200多米外还有一个加油站和一个液化石油气站,一旦大火失去控制,周围将发生连环大爆炸,居民区会在瞬间夷为平地。

接到报警的启工中队官兵挺身而出。最危险的5号油罐下面,火墙高达70米,水泥墙变形,玻璃流淌化水,水枪被烤成铁疙瘩,树叶遇热变黄。如果发生大爆炸,消防队员连遗体都找不全。死亡的阴影笼罩在现场每个人心头。

时任指导员的刘佐祥见火势凶险,对司机吴桥说:“这火要是没救了,你可以开车先撤。”对于指导员的“特许”,吴桥没有接受:“只要前方战友不撤,我绝不当逃兵!”启工官兵击掌为誓:要死咱们一块儿死!此情此景,气壮山河,催人泪下!

启工中队的消防战士承受住烈火的考验。鏖战9个半小时,终将大火扑灭。

后来,启工中队特地将在此次战斗中烧毁的水枪收藏起来,已变成铁疙瘩的水枪,诉说着启工中队官兵的传奇故事。

这样的救援故事,几天几夜也唠不完。

铁西区是辽宁乃至全国的重工业基地,30年来,是驻守在这里的启工中队,守卫着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振兴。据统计,到目前,启工中队已挽救财产12亿元!

有人将消防战士誉为“钢铁汉子”,但他们何尝又不是血肉之躯?存于厂房的油桶、氢气钢瓶、氢气罐,每在火中爆炸,铁皮就会像弹片一样在空中横飞;那灼人的热浪,甚至会将有机玻璃面罩烤变形;氨气泄漏,堵塞漏点时,大爆炸每一秒都可能发生;在危如累卵的

建筑下搜寻时,即将坍塌、滚落的墙体、房板,仿佛千万把利剑悬于头项之上??

救援现场,任何险情,都有可能造成伤亡,甚至尸骨无存。但是,在启工消防中队的队史中,却绝对找不到“畏惧”、“退缩”这样的词汇。哪怕有1%成功的可能,他们也会付出100%的努力。没有高薪,没有厚禄,也没有太多的鲜花和掌声,启工官兵为何如此忠诚?一位战士的日记或许是最好的答案:“保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是我肩负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我铭记在心。”

提前了25年的“抢险救援”

如果说救火是启工中队分内事,那么对其他情况依然“有险必出”则体现了这支队伍俯身为民的主动性。

今年5月1日,新《消防法》正式实施,首次规定了消防须承担火灾扑救以外的群众遇险事件救援、道路交通事故、气象灾害等18项社会抢险救援任务。

实际上,不论事大小,“消灾解难,真情奉献,抢险救助,为您服务”早已是启工中队的承诺。

1984年6月21日,启工中队做了一件很小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儿。那天,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上旱厕,不慎将钱包掉入粪池,她捞钱包时滑入池中。闻讯赶来的儿子救母心切,也不幸遇险。母子俩被困在两米深的粪水中,浓重的沼气令人窒息,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围观群众想到了启工中队。中队官兵火速赶往现场,两位战士不顾恶臭扑鼻,纵身跃入池中,救出母子二人。

“粪池救人”事虽不大,但却是启工中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职能拓展”。他们此举整整比新《消防法》中提出“抢险救援”提前了25年。

火场需要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抢险救援,同样要有决死的豪情。

2007年3月4日,正值元宵佳节,一场51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却席卷了沈阳。当天,皇姑区明廉农贸市场顶棚坍塌,大量人员被困,启工中队奉命赶赴现场救援。

风疾雪猛,路上积雪没膝,救援车辆几乎无法行驶。当时的中队指导员隋晓航下令:“背上器材,用脚板子跑去!”

大厅内的险情超乎想象!整个市场除西侧门外,铁皮顶棚全部坍塌,有人被压在下面,

有人被卡在摊床间。为了防止划伤被困人员,造成再度伤害,中队官兵尽量少用工具破拆,而是用手一点点地搬开杂物、扒开铁皮,先行救出了6名处境最危险的群众。接着,战士们又把塌下来的顶棚支起,打开一条通道,将现场80多名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此时,风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坍塌现场还有3个人没有救出。怎么办?上液压杆,再不行,用肩扛!血肉之躯撑起一条生命通道,终于将3人全部救出!

启工中队丰富的抢险救援经验,还使他们在千里驰援汶川时大显身手,屡立战功。地震之后,5月14日、15日,中队先后派16名官兵赶赴青川县,人数在全省150多个建制中队里,名列第一。

烈火金刚的似水柔情

住在铁西区七路街道育工社区的赵培志今年99岁了,依旧健康、快乐地生活着。问她有几个儿子,她会告诉你:“三四百吧!”

其实,赵大娘是个孤寡老人。她所说的“儿子”,是启工消防中队的一茬又一茬官兵。

故事得从1979年讲起。那年,战士们在走访中发现管区内肖宪章、赵培志夫妇无儿无女。从此,他们轮流为老人劈柴、买粮、换液化气罐、打扫卫生??

1983年10月,肖大爷患胃癌,住院的一个月中,启工中队官兵轮流陪护,端屎端尿,一勺一勺地喂流食。临终前,肖宪章垂泪留言:“谢谢你们,如果可以的话,请你们照顾我的老伴儿。”

那句嘱托,官兵们牢记心头。平日里,他们再忙也会有人到大娘家去趟,看看有啥需要;逢年过节,他们会把老人接到中队,一起吃饺子、看电视;缺啥家电了,他们会买一台送过去;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一起给老人点蜡烛,唱《生日快乐》??

1990年2月,赵大娘居住的房子要动迁,暂时失去了住处。启工中队把老人接到营房内,腾出最好的房间,做最可口的饭菜,让她在幸福的包裹之下生活了一年。每逢干部调动或老兵退伍,他们离队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去赵大娘家再做一顿饭,再打扫一次卫生;每有新兵入伍,都会去赵培志家认门儿。爱心接力棒就这样不间断地传递了30年。如今,赵大娘仍然保存着每个照顾她的人的照片,名字则记在了心里。

启工中队官兵的似水柔情,又何止照顾孤寡老人一件?“文明灭火”更让群众感受到了他们粗犷外表下的心细如发。2002年11月,重工街一对新婚夫妇家中失火。这种小火,水枪打几下也就灭了。但这家的房子装修没几天,屋里的东西都是刚置办好的。

怎么办?“放下水枪!”命令声中,官兵们一边迅速把贵重物品搬出室外,一边用脸盆端水灭火。火扑灭后,他们又将屋里的积水淘干,把电器、家具一件件原样摆好,最后又留下两名战士看守现场,以防死灰复燃。主人赶回家,居然发出“俺家着火了吗?”的疑问。

其实,这种灭火方式,一直是启工中队的传统。给家庭灭火,水枪一喷,三五分钟结束战斗,可留给老百姓的却是遍地汪洋、家具损坏、电器报废??因此,每次官兵们宁可自己多费事、多受累,也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老百姓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启工中队结合自己的职责把爱民活动上升到维护社会安宁的高度,从火灾预防入手,开辟了新时期爱民活动的新路子。他们常年走进千家万户,面对面宣传防火知识;为了孤寡老人的安全,他们在其家中易燃部位张贴说明、提示;他们和管区内学校结成共建对子,成立消防教育基地,举办消防夏令营,组织学生进行火灾模拟演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岁月洗礼,更见隽永情怀。启工中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也必定更加精彩。

启工精神:“唯旗誓夺、英勇善战、一心为民、永不褪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o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