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更新时间:2023-09-21 16:18: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一、 十七年文学

1.中国当代文学的起点

起点: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一代会,宣告了当代文学的开端。

会议内容:确立当代文学的规范、建立统一文艺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会员结构:解放区与国统区两大阵营

重要报告: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确立方向: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代表作家赵树理。

指导思想: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其核心问题是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 遗留问题:宗派问题;统战问题;国统区文学的评价问题

直接影响:“人的文学”终结,“政治的文学”的时代来临。

2.建国初期大规模(全国性规模)的文学批评运动:

背景:文学批评成为文学斗争的主要方法;“浇花锄草”成为文学批评功能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50-51年)

电影内容:以清末武训“行乞兴学”为线索,讲述了在太平天国背景下武训“办义学”的故事,歌颂了武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批评内容:

1951年5月,毛泽东发表《应该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影片在表现历史人物、对待中国人民历史斗争的道路等方面存在“带有根本的性质”的错误。

1951年8月,周扬发表《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指出:“诬蔑了中国人民历史的道路,宣扬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用改良主义代替革命,用个人奋斗代替群众斗争,用卑躬屈节的投降主义代替革命的英雄主义”。

对萧也牧等创作倾向的批判(1951)

小说内容:一对由知识分子丈夫与工农干部妻子组成的的夫妇之间的婚姻感情纠葛。 批评内容:

陈涌 :小说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倾向”。 丁玲:把一个工农干部写成了“母老虎似的泼妇”,小说是一篇“穿着工农兵衣服,而实际上是歪曲和嘲笑了工农兵的小说”。

冯雪峰:这种倾向本质上是思想问题,如果发展下去,就是政治问题。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1954-1955) 研究内容:

胡适用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红楼梦》,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是一部自然主义

1

的作品”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简论》 批评内容:

“自传论”“色空论”“钗黛合一论”“形式继承论”;

李希凡:《关于〈红楼梦研究〉及其他》;蓝翎:《评〈红楼梦研究〉》

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955) 胡风的文艺思想:

受鲁迅、卢卡契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影响,形成强调“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观,即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到处有生活”说、“精神奴役创伤”说、“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 关于胡风的质疑:

1954年7月,胡风向党中央提交了长达30万言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俗称三十万言书)提出了对建国后文艺实践问题的看法,反驳了不少人对他的指责,并向中央提出了改进文艺工作的建议。 批评内容:

“胡风和胡风分子确是一切反革命阶级、集团和个人的代言人”,“是以伪装出现的反革命分子”。他们“老早就敌对、仇视和痛恨中国共产党和非党的进步作家。”

“他们坚决反对中国共产党所确立的文艺方向,极端仇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界反右运动(1957)

背景:1956-1957年的质疑(双百方针与百花文学) 异变:1957年4月:《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5月:《事情正在起变化》;6月:中共中央文件《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

恶化:1957年6月,中国作协召开会议,对丁玲、陈企霞、冯雪峰等展开批判;1958-1959:《文艺报》的《再批判》(丁玲、王实味、艾青等);郭小川《望星空》;刘真《英雄的乐意》等;“百花文学”。

1960年的全面批判:

背景:60年代初的调整(三大会议以及历史写作) 异变:1962年“七千人大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柯庆施的“大写十三年” 恶化:毛泽东的两个批示(死人统治、修正主义边缘)

文革来临前的文艺批判:

康生批;《刘志丹》:“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

《李慧娘》:孟超;廖沫沙;“有鬼无用论” “三家村”:廖沫沙、吴晗、邓拓

姚文元;吴晗《海瑞罢官》;《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结果:“人的失落”与“人的文学”终结

2

思路总结:

起点:第一届文代会与文学一体化

否定:对文学规范的质疑(胡风、若、臧克家);

放弃写作(李广田、何其芳);

在适应中坚持原有的艺术追求 ,受到批评和指责,陷入艺术困境(艾青、九叶派、七月派)

双百方针、历史写作) 否定之否定:文学批判运动 结果:“人的文学”终结

3.十七年诗歌: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代表诗人和作品;七月派、九叶派诗人

主要特征:颂歌的时代

诗体形式: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 时代风格:明朗、清新、热烈、高亢 主要资源:延安诗歌、民歌

政治抒情诗的主要特征:

诗歌观念:强调诗歌的工具职责,强调为政治服务的直接性、主动性、诗歌选材:直接面对重大政治事件、

诗人主体:阶级、人民的代言人、 抒情风格:政论性、鼓动性、 艺术结构:阶梯式、铺排体(辞赋体)

诗人抉择:

更新自己,适应当代写作要求和审美规范(郭沫

艾青:“国际题材”系列,如《礁石》《在智利的海岬上》 郭小川

创作道路与代表作品:

1.50年代前中期:政治抒情诗,代表作为组诗《致青年公民》

2.1957-1960年:人性探索时期,代表作为叙事诗《白雪的赞歌》以及抒情诗《望星空》 《

致大海》

3.60年代前期:诗歌艺术的探索时期,开创了两种抒情体式“新辞赋体”和“新散曲体”,代表作为《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 4.文革时期:潜在写作,代表作为《团泊洼的秋天》 总体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2.抒情主人公的战士身份 3.激情与哲理的结合

4.诗歌形式的创新 ——新辞赋体 贺敬之

创作道路与代表作品: 1.延安阶段:《白毛女》

3

2.解放战争阶段:诗集《朝阳花开》; 3.五六十年代:创作的颠峰阶段,主要有两大类型,生活抒情短《回延安》、《三门峡歌》与《桂林山水歌》,政治抒情长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4.八十年代:《中国的十月》

总体特征:感情浓郁,气概豪迈;形象新颖,联想丰富;语言刚健,形式独特 其他诗人

闻捷:《天山牧歌》之《吐鲁番情歌》 臧克家:《有的人》 李季:“石油”诗人 九叶诗人

40年代中国最富有活力的诗歌群体,包括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等。 50年代以后,他们被视为与革命文学的路线的抗衡者与违背者,受到排斥和冷落。作为一个诗派,已经不复存在。

七月派诗人

七月派”诗人包括阿垅、鲁藜、牛汉、绿原、曾卓等。“七月派”的领导者是胡风,40年代批胡风的文艺思想,对这个诗派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进入50年代以后,他们屡遭批评。在“胡风反革命集团”事件中,诗人们受到迫害,基本丧失了写作和发表的权利。

4.农村题材的小说:“农业合作化运动”(柳青《创业史》、赵树理《“锻炼锻炼”》、孙犁《铁木前传》、周立波《山乡巨变》)

题材类别:

空间上: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少数民族题材 时间上: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

题材等级:

主要题材(重大题材):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材等

次要题材(非重大题材):知识分子题材、“家务事、儿女情”等

题材分布的区域:

革命历史题材 :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农村题材 :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等

总体特征:

小说题材:单一、集中

小说体裁:长篇数量多,中篇薄弱 小说人物:概念化、脸谱化倾向 小说结构:史诗性追求

柳青与《创业史》(“史诗”)

作品内容:关中蛤蟆滩上新旧社会农民不同的“创

4

业”道路。围绕梁生宝领导的一个互助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必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趋势。 作品人物:

梁生宝(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典型;“三多三不足”) 梁三老汉(老一辈农民典型;中间人物) 郭振山、郭世富、 姚世杰“三大能人” 作品主题:中国农村为什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艺术成就:结构完整性 ;人物塑造“典型性”;民族风情:语言、叙述立场、文化趣味

赵树理与《“锻炼锻炼”》

作家标签:“农民的代言人”;“中间人物”;

中国当代文学的“方向性作家”

创作特征: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风格: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熟悉的语言写农村生活中的新思想新内容

作品内容: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中生产者的精神状态及其矛盾斗争。

作品人物:农民——小腿疼、吃不饱 ;干部——王聚海、杨小四

作品主题:批评落后农民的私有观念和小农意识;用曲笔反映农村干部的欺霸行为;

孙犁与《铁木前传》(十七年中篇小说的扛鼎之作) 作家标签:

《荷花淀》为延安时期代表作;在当代文坛,与

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被誉为当代文坛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创作特征:

风格:诗意的浪漫风格 题材:革命战争中的日常生活 结构:散文化——文体美 人物:人性美、人情美

作品内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友谊破裂。

作品人物:铁匠傅老刚及其女儿九二,木匠黎老东及其儿子四儿、六儿,小满

作品主题:1)文学与政治: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各阶层的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以及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2)文学史意义:《铁木前传》的背景是农业合作运动,但它不触及运动进程本身,而着重于写人的命运、心灵,让读者从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的发展中,把握时代前进的步伐,是较为成功的农村叙事。

5.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第一部正面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短篇《百合花》

杨沫的《青春之歌》

作品内容:从“九一八”到“一二九”时期中共领导的爱国运动中,知识分子林道静在党的指引下,由追求婚姻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在革命斗争中成为共产党员。同时还展现三十年代革命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复杂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以及人生选择。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5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