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细则(修订)

更新时间:2024-01-17 02: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1:

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细则(修订)

一级 指标 分值 二级指标 分值 评价要素 校长负责制,组织机构健全 评分标准 校长为组长,并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0.5分; 组织机构健全0.5分。 有,0.5分;无,0分 自评 得分 1 评估 得分 评价方法 机构人员 设置 2.5分 有部门和专人具体落实 0.5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专业技术人员配足配齐,学科教师参与实验 组织与管理 7分 管理制度 2.5分 场室、设备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教育制度,激励和考核制度,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发展的经费保障措施 工作会议制度化 专业技术人员配足配齐,0.5分; 有学科骨干教师参加,0.5分。 1 一 有各项管理制度,且措施得力、责任到人,满分2.5分,每少一项制度扣0.5分。 2.5 经费保障 1分 有保障措施,且资金到位。1分 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和研讨制度,0.5分;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信息化和实验学校工作会议,0.5分。 1 工作会议 1分 1 规划与方案 2分 二 规划与总结 3.5分 总结 实验目标、规划、措施、制度、目标明确,规划有前瞻性1分;措施可操作性强,效果 制度有保障1分。 经验总结、特色提炼、问题分析 定期小结0.5分,有经验和特色0.5分,数据翔实0.5分。 2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 1.5分 1

—1—

2分 校园网 校园网能够满足本校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需求,光纤接入与省、市教育专网,网络安全畅通1分; 有宽带或光缆接入,学校功能场室、教室和办公都有网络终端,1分。 师机比:达到1:1,0.5分; 生机比:高中≥7:1,初中≥8:1,小学≥10:1,0.5分; 设备可用率达90%以上,0.5分; 100%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0.5分。 2 三 信 息 化 环 境 建 设 2分 硬件建设 计算机终端配备、设备可用率、教室多媒体平台配备 2 16分 计算机室(中学不少于2间,小学不少于1间),多媒体综合教室(中学不少于2间,小学不少于1间),语音室(若专业教室齐全,基本满足全校各类活动和教学的4分 同时兼具计算机室功能,不累使用需要4分,少一类功能室或间数扣0.5分。 计)、电子阅览室、校园广播与闭路电视系统(含利用电脑网络系统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 4 应用系统与平台 1分 建立校园门户网站 建有门户网站、信息动态更新0.5分;网站有特色,并进行公安备案0.5分。 1 —2 —

3.5分 管理应用系统与平台 校务管理系统1分; 教务管理系统1分; 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每有1个系统0.5分,满分1.5分。 3 3.5分 教学应用系统与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1分; 资源管理系统1分; 校讯通、虚拟社区、网络空间、电子邮件、特色网站、校本教学平台、专题网站等每有1个系统0.5分,满分1.5分。 2.5 音像教材 1.5分 学科教材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资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配置相应的电子音像教材,职业中学电子图书册数占图书总量的50%以上,1.5分。 1.5 四 资源建设 6.5分 校本资源库 3分 学科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资源库 建有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案例、课件、试题、教学素材等),基本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适合网络上共享、使用。职业中学还需开发配套专业模拟实操电子教材,必修课程中至少有60%的内容制作成教学效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或软件。3分。 3 听取汇报 实地检查 特色资源 2分 特色教育资源建设 建有“学习与活动类”、“专题资源类”、“教育研究类”“远程课程”等类型的专题特色网站,形成特色教育资源,每建有1类给0.5分,满分2分。 1.5

—3—

教师培训 教师技术能力建设 8分 培训对象、内容、方式 五 12分 培训效果、教师能力水平 教师能力 4分 信息技术课程 3.5分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课外辅导和活动 六 应用情况 20.5分 教育管理应用 5分 办公自动化、数字化生活 培训制度化,有计划,2分; 对校长、行政人员、学科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四类对象开展培训,2分,每少一类扣0.5分; 培训内容涵盖理论、方法、技能、实践应用,2分,每少一类扣0.5分; 培训形式多样,有特色,2分。 校领导和行政人员认识到位,能用文字进行录入、编辑,熟悉使用操作系统、浏览器、电子邮件、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管理软件等1分; 学科教师100%通过初级,1分;50%通过中级,0.5分;30%通过高级,0.5分; 技术人员获得网络安全管理培训认证0.5分;能开发应用系统与平台0.5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时数、上机时间符合国家、省的要求,职业中学一学年完成72课时计算机基础课时1分; 学生信息技术考核达标率高,高中≥95%,初中≥90%,小学≥85%,职中:参加全国计算机证通过率≥80%,1分; 组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要求),0.5分; 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信息技术能力竞赛和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大赛,1分。 校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应用(职中:行政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 图书管理等)常态化,实现无纸化办公,2分; 实现档案电子化管理,学校资源和教学应用资料可以校外访问,1分; 校领导和教师10人次以上有个人博客或博客群,经常撰写日志,1分; 利用校园“一卡通”、“家校通”、“虚拟社团”等开展数字化生活体验,1分。 6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教师座谈 3 1.5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实地检查 师生座谈 3 —4 —

5分 教师应用 80%以上教师习惯电子化备课,每学期自制不少于10件/人,1分; 积极参与各类网络教研活动,每学期人均不少于2次,0.5分; 自觉、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每学期完成不少于人均3个优质的教学案例(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录像、教学反思等),主要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教学每学期人均不少于人均20节,3分; 应用校园网进行课外辅导和家校沟通,教师每学期不少于人均10人次,0.5分。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进行基于网络的主题探究学习活动不少于人均1次,1分; 三年级以上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自觉地利用班级网站、邮件等完成作业和课外学习,1分;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专题学习或课程学习,每学期不少于10节次(不限学科和年级),1分; 电子阅览室使用率较高,每周不少于40人次,1分。 运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功能场室举办大型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0次,0.5分; 各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1分;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教学软件竞赛,1分; 开展社区服务,0.5分。 4.5 教学应用 4分 学生应用 2.5 3分 专题活动 1.5

—5—

课题承担 4分 设立校信息技术类本课题,承担教育部门信息技术相关课题 设立校本课题,学校教师参与率达50%以上,2分; 独立承担课题,省级1分/项,市级0.5分/项; 按课题项数累计,满分为2分。 国家级3分、省级2.5分、市(区)级2分(按最高级别计)。 时间、人员、经费有保障,有激励机制,2分; 研究过程规范,过程性资料积累丰富,建立实验档案,3分。 3 七 课题研究 12分 课题结题 3分 课题结题情况 2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课题保障 5分 管理、激励 5 7分 八 成果与示范 22.5分 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电教相关论文中学5篇,小学2篇,为2分; 省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电教类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资源库、教学软件等中学5件,小学2件,电教类科研、教改实验成果 为2分; 结集出版电教类实验研究著作或教材,1.5分; 市级以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1.5分,镇(街)级1分。 培养了市级以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骨干教师,1分; 信息技术科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研组,或者某些学科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试成绩方面有明显效果,1分。 学生参与各级教育部门信息技术竞赛(如学生电脑作品、机器人比赛等活动)并获奖,国家级以上每1人1.5分,省级每1人1分,市(区)级每1人1分,满分3分。 5 应用成果 2分 教师团队建设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随堂听课 1 3分 学生竞赛获奖 3 —6 —

4分 研讨会、参观和经验介绍 示范、辐射作用 3分 资源共建共享 3.5分 学校帮扶 每学年举办市、镇(街)公开课1次以上,1分,现场研讨会1次以上,1分; 接待其他学校参观活动每学期1次以上,1分; 各类会议经验介绍,1分。 连通省、市、区教育资源网,定期向省、市教育资源网提交优秀资源,2分; 承担省、市资源建设任务,每学科每学期提交不少于10个知识点的优秀教学资源,1分; 有帮扶结对学校,0.5分; 开展帮扶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次,1分; 利用网络与帮扶对象共享学校优质教育资源,1分; 利用网络开展校际协作研究和协作学习活动,且活动有实效,效果明显,1分。 3 0 2.5

—7—

附件2:

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申报表

学校(盖章): 学校名东莞市大岭山镇第称 五小学 学校地大岭山镇杨屋村 址 学校基 本情况 学校类别 教职工人数 姓名 李洪海 学校领导成员情况 职务 校长 上级主管部门 邮政编码 523820 730 东莞市教育局 网址 教学班数 15 电话 0769—85639228 0769—85639218 0769—85639268 0769—85639238 www.dgdlswx.com.cn 15 小学 学生总数 51 职称 小学英语高级教师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高级职称人数 年龄 性别 36 48 44 44 男 男 男 男 何贺明 副校长 丁礼宜 副校长 蒋正生 副教导 姓名 学校有突出成绩的骨干教师情况 罗文婷 丁见兴 罗翠华 余星华 姓名 黄新 谢建锋 性别 年龄 学历 女 女 女 男 34 29 32 36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具有代表性成果或典型事迹 镇优秀教师 镇优秀教师 镇优秀教师 市优秀教师、镇学科带头人 毕业院校、专业 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数学教育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管理 教育技术骨干教师情况 性别 年龄 学历 男 男 35 33 本科 本科 专长 数学与电脑 计算机 学校类别: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8 —

每间教室拥有的电教设备 类型 普通 教室 电教 设备 配置 情况 Ⅰ Ⅱ Ⅲ Ⅳ 学 校 现 有 电 教 设 备 配 置 情 况 校园 网的 规模 及配 置情 况 计算 机配 置情 况 电脑室 电子阅览室 网络中心 上课 阅览 中心控制课件制作 56 56 6 中档 中档 高档 ADSL ADSL ADSL 计算机 √ 用途 (请在相应栏打√) 电子 电视机 投影机 白板 √ 计算机数量 √ 配置档次 间数 一体机 联网 方式 15 建设 时间 2003 2003 2003 机房 名称 1、ADSL线路1条 2、交换机12台 3、电脑185台 4、服务器2台 备注:“普通教室电教配置情况”栏,按电教设备配置种类由多至少的顺序填写;各类型之间请不要重复填写。

—9—

名称 专用电教学 校 现 有 电 教 设 备 配 置 情 况 其它教学系统或教学环境的规模及设备配置情况 名称 室或综合电教室的规模及设备配置情况 间数 学生座位数 主要配置 投影仪 电脑 实物展示台 功放 DVD 投影仪 电脑 实物展示台 功放 DVD 电视 电脑 实物展示台 功放 DVD 电视 电脑 实物展示台 功放 DVD 电视 电脑 实物展示台 功放 DVD 阶梯室 美术室 音乐室 舞蹈室 语言室 1 1 1 1 1 间数 120 56 56 56 56 学生座位数 主要配置 投影仪 电脑 实物展示台 教室 15 50 十二五期间教学改革规划:以基础教育和课改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更新教育 观念、加强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推进有 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优化的工作管理、科学的评价与监控为保证,坚持“快 学校“十二五”期间在教学改革方面的规划及主要工作要点 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细致、扎实地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提高 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工作要点: 1、强化常规管理: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探索备课方法、自觉、主动应用 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2、努力开展科研活动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教师发展、加强 小组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学反思、积极探索评价方式 3、强化质量监督:加强日常监督,严格遵守教学常规要求;实现单元过 关,重视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重视能力培养。 4、在教学中积极加强环保教育、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 —10

学 校 办 学 特 色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快乐学习,全 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理想远大,诚实知礼,知识扎实,质量取胜” 为目标,以“团结、务实、共勉、进取”为校训,以漫画教学为切入口, 坚持走“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之路,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敬业、爱生、严谨、善导” 的教风,养成了“勤学、守纪、诚实、知礼”的学风,铸就了“勤奋、协 作、求真、创新”校风。2006年3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8年6 月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2008年12月通过省绿色学校专家评估小 组的评估。2009年3月成为中国美术出版社儿童漫教学创作基地,2010 年被评为东莞市文化达标学校,2011年成为东莞市园林式单位。 近3年来进行过市级以上哪些课题研究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英语口语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教师主题式备课研修的研究与实践》 《在农村小学开展肖像漫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任务来源 东莞市教育局科研办 东莞市教育局科研办 东莞市教育局科研办 起止时间 2008.11-2011.7 2008.11-2011.7 2011.12-2013.12 主要研究成题目 作者 李洪海 罗文婷 果与获奖情《做好八关注,提高英语课堂况(公开发活动实效性》 “主题表或出版的《以课为镜知不足——试备课教研”活动模式探讨》 论文、书籍、《农村小学大课间活动可持软件) 续发展研究》 《“话题式”复习更有效》 《在反思中提高音乐课堂的 有效性》

刊物名称及获奖等级(日期) 《东莞教研》2009年4月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0年1月5日 林星华 《教师文苑》2010年第1-2期 罗翠华 李维雄 《文苑》2010年第6期 《现代教师》2010年第7期 —11—

《玩,让低年级语文教学变得李玉生 《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9期 高效》 《“话题式”复习更有效》 《2010,广州之约》 罗翠华 《文苑》2010年第6期 李玉生 《小学教学参》2011年第1期 《学周刊》2011年3月 《学周刊》2011年3月 《时代教育》2011年3月 《现代阅读》2011年3月 《学周刊》2011年6月 《学周刊》2011年6月 《学周刊》2011年7月 《学周刊》2011年10月 《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蒋正生 《巧用注释,提高小学生古诗刘桂芬 词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开展年级教研活何凤珍 动》 《作业离奇失踪的背后》 《看漫画,写作文》 《书香能致远》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易君连 蒋正生 罗美霞 巫资平 《浅谈现代语文教学的特征》 刘桂芬 《识字旅途,其乐融融》 姚勤笑 《有“备”而来——浅谈作文姚惠宜 《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3期 教学讲评课》 《走进课堂,亲近学生》 《欣赏·创作·评改——小学漫画习作教学三部曲》 《开拓写话新天地,体验习作的乐趣》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策略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主题式备课研修的研究与实践 姚惠宜 《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5期 巫资平 罗美霞 李洪海 蒋正生 《学周刊》2012年6月 《学周刊》2012年6月 获市三等奖2012年7月 获市三等奖2012年7月 — —12

镇 (街) 宣 教 办 (局) 意 见 ( 盖 章 ) 年 月 日 评 估 专 家 组 意 见 年 月 日 市 教 育 局 意 见 ( 盖 章 ) 年 月 日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c2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