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16:35:2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龙海市港尾中学 叶女娜

201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由于今年福建省本一扩招,本三与本二合并,报考人数下降,录取率又要提高,而且省质检的难度造成了难度系数0.47与预计的0.6相差甚远等等环境的影响,理综容易,理综中的化学题目比较容易,平实,但不乏亮点,选择题中没有偏题怪题,有的题目情景新颖。2011年福建高考命题根据《福建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遵循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和福建省《考试说明》的要求,按照“提高质量,保持平稳”的基本原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旨在既有利于高校公正地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试题重视以考生为本,做到“情景易于理解、设问明确无歧义”、“入题容易,答题有门”,让考生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试题的设计与考查要求兼顾平稳与求新。今年难度比去年有所下降,而且比省质检容易得多,优秀的考生可能觉得做得不过瘾,但希望“基础平实”这个高考导向能够延续下去。下面我将从选择题、非选择题两个方面简单分析11年高考中理综的化学部分。

选择题部分考查没有偏题怪题,与考前各地方来的信息卷题型偏差很小,其中第12题情景新颖;着重于STSE内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必修二中有机化合物基础、电化学、弱电解质及各平衡的考查。做为选择题,可能每题四个选项都弄明白并不简单,但选出正确选项则并不难。比如说第11题,此题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学电源,但知识落脚点是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掌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第12题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平衡常数计算,题目不偏不怪,只要基础扎实的同学都能顺利作答。

非选择题着重于考查综合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3题以磷、硫及稀土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综合应用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平衡、离子反应等知识,运用实验方

法、逻辑思维方法来解答问题;选考题第30、31题分别以含氮化合物、透明聚酯玻璃钢为题,设计了若干问题,综合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重视化学基本观念和化学方法的考查。如第6、24(5)题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考查价值观;第23(1)、24(2)、30考查了物质微粒观;第9、30(3)、31(4)考查了物质分类观;第24、31题考查了物质转化观;第23(6)、24(4)、25(6)考查了物质守恒观。又如,第23(4)考查了控制变量研究方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应用,第12、23(3)、25(6)(7)题考查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等。非选择题的23(4),24(3),25(5)(7),31(3)(4)个人比较欣赏。

23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电子转移计算,滴定中的简单计算、水解知识,实验探究变量的控制等。题设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还涉及到稀土知识,但考查的皆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且设问时题中会给出适当的提示,降低了难度。

24题,没有脱离典型的化工流程题,问题设计并不难。包含常考知识点:流程中某物质在流程中所起的作用,涉及盖斯定律的计算,平衡常数的求算(Ksp)及绿色化学理念。

25题,亦没有脱离实验探究题型,其中实验探究学生较为薄弱,特别是实验中定量的计算、数据的处理,本题取材牙膏摩擦剂的探究实验,其中第(5)(7)小问出的不错,第(5)小问考查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探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7)小问设置有台阶,降低了难度,若将“结果明显偏高增加”设置成填空可能会更好。所以在这几种题型上,能加强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选做题,11年还是顺应一个潮流,选考物构的多,选有机物题渐行渐远。那么在此我着重分析30题,物构的知识点较为单一,联系性不强。电子排布式、电离能大小的判断、分子空间构型、杂化类型、各种晶体类型及其作用力。虽然知识点清晰,但,建议在题型上注意新题型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果。 对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几点:

重基础考能力 平稳与求新统一 (化学)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体现能力立意,以考生为本,力求做到“情景易于理解、设问明确无歧义”、“入题容易,答题有门”,让考生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试题的设计与考查要求兼顾平稳与求新,试卷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

一、凸显基础性,重视科学素养考查

试题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高中化学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特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与简单应用能力。选择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涉及元素化合物(包括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变化,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知识。如第9题以置换反应为题考查了多种常见单质、化合物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

非选择题着重考查综合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23题以磷、硫及稀土元素化合物性质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综合应用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平衡、离子反应等知识,运用实验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来解答问题;选考题第30、31题分别以含氮化合物、透明聚酯玻璃钢为题,设计了若干问题,综合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试题重视化学基本观念和化学方法的考查。如第6、24(5)题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考查价值观;第23(1)、24(2)、30考查了物质微粒观;第9、30(3)、31(4)考查了物质分类观;第24、31题考查了物质转化观;第23 (6)、24(4)、25(6)考查了物质守恒观。又如,第23(4)考查了控制变量研究方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的应用,第12、23(3)、25(6) (7)题考查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等。

二、创设真实情景,注重问题解决

试题设计力求再现真实情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让考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运用已学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和乐趣。如第11题引用为潜艇设计的新型锂水电池为试题情景,考查考生对原电池反应原理的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Ⅱ卷试题以真实的问题解决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相关问题,问题链的设置层层递进,设置了较好的区分度。如第23题以真实的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实验,考查考生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解和应用实验进行反应规律探究的能力;第24题以四氯化钛的生产工艺流程、第25题以实验探索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为素材,情境真实,易于理解,考查了考生在新情景中整合试题信息和已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能力立意,平稳与求新统一

试题设计力求“保持平稳、提高质量”,体现能力立意,平稳与求新统一。试题的考查内容范围和考查要求注重保持平稳,在题型设计上努力创新,力求做到试题结构常中有变、推陈出新,平中见奇、稳中蕴新。在非选择题的命制上力图突破按知识块命题的模式,第24题、25题、30题、31题都分别以一个综合性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把综合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分别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运用已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如探究性实验试题(第25题),利用学生可理解的并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实验性问题为情景,设置平实而又密切联系化学原理的问题,从物质的定性检验、样品成分的定量测定、实验方案的评价诸方面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实验探究情境平凡,问题层次多元,由浅入深,发挥了实验题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考查功能。

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妥之处请多多批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g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