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十一实验与探究(二)化学探究华东师大版

更新时间:2023-10-04 23: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专题十一 实验与探究(二) 化学探究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4·咸宁]实验室中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 B )

2.[2015·眉山]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规范,很可能造成失败甚至酿成事故。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

图Z11-1

A.存放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实验室存放氧气只是暂时存放在集气瓶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将集气瓶倒置;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利用碳的燃烧来测定点燃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碳(C+O2=====CO2),所以图中的实验操作错误。

3.[2015·扬州]下列实验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解析】 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会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铁丝与氧气反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D )

1

生成黑色物质;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中,显碱性,所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C.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浓硫酸,后缓慢加水并搅拌

5.[2014·烟台]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

( D )

A.CO2验满 C.滴加液体

B.收集O2

D.测溶液pH

( A )

6.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不同品牌洗发液的酸碱度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D.用干电池、灯泡、导线、6B铅笔芯等验证石墨可以导电 【解析】 pH试纸不能润湿后再测试。

7.[2015·济南]如图Z11-2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图Z11-2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8.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

2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D )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解析】 实验应尊重事实。

9.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有利于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木条继续燃烧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 10.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 D )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 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

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氯化氢气体,而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

11.[2014·呼和浩特]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把钠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熔化成闪亮小球在水面上游动,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必须隔绝空气保存

B.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钠熔化,钠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C.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D.把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蓝色沉淀

12.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Z11-3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 B )

( B )

3 图Z11-3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蓝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解析】 该反应pH降低,为向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的过程。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酸过量。

13.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图Z11-4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差异显著,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 B ) A.蒸馏水 B.稀盐酸 C.酒精水溶液 D.硫酸钠溶液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液 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B 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 将两根铁丝分别伸入硫酸C 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D 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气

15.如图Z11-5所示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D )

中的白磷不燃烧 到着火点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两根铁丝上均有固体附着 Cu>Ag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实验操作 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无明显现象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现象

图Z11-4 ( D ) 结论 4

图Z11-5

A.甲、乙、戊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为:乙>甲>戊 B.丙中的铁钉不生锈

C.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D.丁中铁钉生锈最严重

【解析】 丙中的铁钉不生锈,丁、戊中的铁钉不易生锈,甲、乙中的铁钉易生锈,且乙比甲快。

16.如图Z11-6所示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Z11-6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高温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解析】 还原出来的铁粉呈黑色。

17.如图Z11-7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C )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j8d.html

Top